蔡继明: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制度改革对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21-03-09 19:47: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中国网:2021年“两会”正在召开,各地如何确定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本届“两会”的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长期致力于我国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关注农村土地改革,今天,《中国访谈》节目组特邀蔡教授来分享他对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研究心得。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照片由蔡继明本人提供)

中国网: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方针,您认为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种构想?

蔡继明:从国际环境来看,自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任之后,他提出了美国第一,也退出了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协定,英国又脱离欧盟,经济全球化受到了一定影响。特别在去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几乎波及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作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能长期过度依靠国际贸易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已经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实,进入了“十四五”规划期,以及到2035年这样一个中长期的发展时期,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新展阶段就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那么,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这样一个新发展格局呢?我认为,国内大循环必须建立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前提的基础上,为此必须通过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通过增加住宅用地的有效供给降低房价,从而降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落户的门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这对于拉动内需会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一个农民工市民化之后的消费需求会比一个农民工的消费需求以及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有明显提高。就整个城市居民来说,如果住房价降下来,所谓“房奴效应”就会大大降低。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把大量的收入、几代人的收入都砸在房子上,你还有钱花在别处吗?现在年轻人分期付款、还款付息的压力非常大,这就抑制了国内其他消费需求的增长。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于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说,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土地制度改革,对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以及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中国网:那“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成功地构建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尤其是锻造过硬的国内自循环产业链,需要打通哪些堵点或者补齐哪些短板?

蔡继明:产业链上有很多“卡脖子”环节和短板,其中包括关键领域人才的短缺。我们民进中央今年的一个重点调研课题,就是科技人才的培养。我作为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会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角度,带领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配合民进中央开展相关调研。目前党中央 国务院确定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七大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技术、知识和数据,其中知识、技术、数据这三大要素都涉及到相应的人才,如果拥有这些要素的所有者,他们的报酬能够和他们的贡献相一致,怎么能调动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呢?

所以,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一定要尊重知识,要贯彻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承认知识、技术、数据等非劳动要素与劳动要素同样创造价值,这些要素所有者根据其要素所创造的价值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是正当合理的,只有当他们的报酬和这些要素的贡献相一致时,才能够激发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努力工作、积极创新。而知识、技术、数据的贡献必须由相关的要素市场来评价,并由要素市场按贡献决定报酬,正因为如此,2020年4月-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文件,反复强调健全和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这也说明,我国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够完善,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是“十四五”期间需要特别着力加强的弱项和补充的短板。

(本期人员——记者:韩琳;主编:郑海滨)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