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实践价值大 推动了生态难题的解决
 
时间:2021年3月15日
嘉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副司长 丁晓华

中国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2月29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全面推行林长制意义何在?此前部分地区先行先试所作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和经验?中国网《中国访谈》特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司丁晓华副司长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副司长丁晓华。

中国网:丁司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丁晓华: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中国网:林长制是什么呢?

丁晓华: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2月29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是一份事关林草资源保护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是指导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林业事业的一份综合性的纲领性的文件。这个文件主要分三个部分,一共14条,2500字左右,应该说文件是非常简明扼要的。但是它意义重大,内涵丰富,指导力强。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务,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

林长制详细阐述一下,这个责任机制的特点是:第一,它的目标设计是更好地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第二,作为一种责任体系,它要求省级以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林长或林长,相关的负责同志担任副林长,实行划区分片负责,责任到人。通过这样一种机制和制度的设计,就实现了党政同责、属地管理的责任得以落实,从而更好地保护发展林草资源。

中国网: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情况,为什么现在要全面推广林长制?

 

丁晓华:这个《意见》出台的背景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实践背景。林长制是2016年从江西的武宁县最早发源,这是最基层。2017年初,安徽在全省范围内开始试点林长制,这是省级层面宣布最早的。之后,林长制迅速地在全国部分地区扩大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23个省、市、自治区在全国推行林长制试点,其中有5个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试点。这是第一个背景。

第二个背景,党中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对于保护发展林草资源、推进林草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做出重要的指示和批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林长制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非常有创新的改革试点。这是第二个背景。

第三个背景,法律的要求。《森林法》明确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区域的林草资源的实际情况推行林长制。

第四个背景,文件政策等各方面的要求。“十四五”规划里,明确提出了要实行林长制,在相应的一些文件里也提到了实行林长制。

可以说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林长制在全国层面的推开和实行,是三个方面或者说“三性”的结合——是政治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的结合。政治性就是党中央精神,时代性就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人民性就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保护发展生态,永保碧水蓝天的需要。

中国网:全面推行林长制具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丁晓华:我想林长制的重大意义,至少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从发展林草事业,推进林草资源的保护发展这个层次来说,它构建了比较强有力的一种责任机制。我们都知道,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林草资源的保护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过去在落实责任方面更多的是由林草部门来承担,通过林长制将这样一个保护和发展的责任提升到党委和政府,明确为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可想而知这个力度必然是空前的。

第二点,从更大的范围来说,林长制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探索和重大实践。

那么第三点,从全社会对林草事业的保护发展来说,林长制的推行实现了党委领导下的、党政同责支撑下的、部门协同合作下的、全社会共同参与下的全面的治理体系,这样就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正是因为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或者说原因,林长制必然会在实践中产生或者说发挥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

中国网:林长制发源于江西省,首先在安徽省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那么,您怎么评价江西和安徽在林长制的探索上所做的工作?这两省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哪些好的经验呢?

丁晓华:为什么林长制从一个基层的县发源,然后自发地扩大到了全国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区,它的魅力和生命力何在?就在于它的实践价值。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实践价值体现在哪一方面呢?我总结一下,应该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概括一下。

第一,切切实实地解决了一批重大问题,甚至一批几十年的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我举个例子,安徽有个蚌埠市,淮河的明珠,中国南北交通东西交通重要的十字点。蚌埠实行林长制之后,它有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在实行林长制之前,蚌埠有一个矿山,开采之后满目疮痍,十多年没有得到恢复和整治,周边环境非常差,污染非常严重,老百姓反应非常强烈。国家林草局曾经将它作为督办案件,要求地方挂牌处理,但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实行了林长制以后,蚌埠将这一片区域明确交给了时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他是分管片区的林长,包括这一片区域。他担任这片片区的林长以后,采取了综合性的手段——停电、停水、治安、通信,包括对涉黑涉恶势力的打击,很快地在短时期内就取得了成效,半年时间关闭、治理、复绿。这个点,我们国家局的领导去现场看过,我们也去现场看过,也作为安徽的一个典型案例。这是一个例子。

因为林长制的核心设计是将原来林草部门的部门责任上升为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的责任。那么,主要负责同志对一些积年的陈年的难题,就可以动员、协调各个部门等方方面面的力量来进行综合治理。比如说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像这样一个事例,单靠林草部门,一个部门是无法解决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林长制确确实实推动了一大批事关群众生态需求、福祉的重大生态工程。譬如说江西的抚州在推行林长制的一年内,建设了三个国家级世界公园。比如说安徽合肥十八联圩的“退耕还湿”。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工作的时候,亲自去了这个点。这个地方原来是一片稻田,面积27平方公里,就在合肥的城市旁边,紧挨着巢湖,应该说地理位置非常好。市委市政府同志介绍说,过去曾经动过把这一片田地来搞房地产建设(的念头)。但是有了林长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合肥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将这27平方公里的稻田还退成湿地,建成了湿地公园。这个力度之大,合肥市的同志介绍说,如果没有林长制,是很难推动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通过实行林长制,构建了保护林草资源的一种更加完善的责任机制,那么使绿色更好地得到保护、有力地得到增加、有效地得到利用,这些都和老百姓的利益切身相关。所以我们在基层调研的时候,所有的老百姓没有对林长制工作不赞成的,不拥护的。这就是林长制的实践价值所在。

我们在基层还经常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你举的这个例子,你举的这个难题,它的解决,如果没有林长制,能不能得到解决?被调研的同志都和我们说,没有林长制是很难想象的。

那么一个点这样说,两个点这样说,如果在实践中探索的基层各个点都这样说,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林长制在实践价值上确实是巨大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实践价值,党中央、国务院才决定在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把全国的绿色青山更加地保护好,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更好地转换,让绿水蓝天永远传续,为中华民族的千秋万代打下扎实的生态基础。

中国网:林长制这个意见内容中主要有哪些工作机制?我们的制度体系是怎样的呢?

丁晓华:林长制这样一个责任体系,它是靠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和支撑的。从基层的实践情况来看,各个地方在推行林长制工作的过程中,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总结地方的实践,中央在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中明确了林长制工作要建立以下几项工作机制。

第一,林长工作会议制度,召集人是林长。我们在下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将要明确,每年召开这样的会议制度不少于一次,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解决林草资源,保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工作规划,协调各个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第二,信息通报制度。部门之间不是有部门联动吗,部门协作吗?部门之间在林长制工作机构的协调下,要互通信息,加强沟通,增强工作的统筹性和系统性。同时,要进一步对社会公众公开林草资源保护发展的情况。意见提出,各地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情况每年都要向社会公布。

第三,督察考核制度。督察考核是保障林长制推进最有力的手段。国家局把林长制的督察考核纳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林草资源综合督察之中,那么督察考核的重点是省级林长的履职情况;省级以下地方各级林长,上一级林长对下一级林长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进行督察。在督察考核方面,各地也有一些创新和创造。比如说,江西通过发布省级总林长巡山令。实际上,这既是部署工作的一种手段,也是工作督察的一种手段。

那么,工作机制还有个方面,就是部门协作制度。在总林长或者林长的领导下,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统筹推动,共同完成相应责任区域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因为林草资源的保护发展不单纯是——从业务上来说,不单纯是林草资源本身,也不仅仅涉及林草部门一个部门,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同的区域,所以我们要强调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那么统筹治理就需要各个部门联动。

在基层还有工作机制方面一些新的创新和创造,我们将在调研过程中进一步总结和推广这些做法和经验。同时也积极鼓励地方根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好的做法和措施。

中国网:《意见》提出,我国要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那么国家林草局作为林业主管部门,对于推行林长制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安排?

丁晓华:《文件》明确提出到2022年6月底之前,在全国全面建立林长制。这是一个总体的明确的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建立了林长制,比如安徽、江西、山东、重庆,都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林长制。那么就可以把握本省区的实际情况,在进一步完善和巩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成效上做文章。没有建立的地区,要加强领导,采取扎实措施,确保按时建立林长制责任体系。

那么具体措施来说呢,第一,我们正在研究配套制定贯彻意见的设施方案。在这个设施方案里面,对一些具体的操作措施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各级领导的督察考核提出具体的思路,对工作的布置安排作出具体的谋划。这样把文件的要求落到实处。这是一。

第二,要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通过宣传,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推行林长制的重大意义。那么培训呢,对各级林草部门,特别是基层林草部门要加强培训,使这项工作在实践中不走形,不走弯路。

第三个方面,相应地要有一些保障手段,比如说督察考核。文件也提出了——专门有一条,在保障措施里——加大督导考核,并且提出了将林长制的实施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内容。一项工作,它的推行必须要有有力的手段加以保障和贯彻,通过督察和考核,使责任更加切实地能够落到相应同志的身上,保障这项工作能够扎实推进。

第四个方面,鼓励和倡导基层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创造。我们说林长制它的起源在基层,它的价值在实践。所以中央这个文件它的一个核心指导思想就是因地制宜指导,让基层创造的活力更加广泛地奔流出来。这是保障我们这项工作不断地有成效,永葆活力的基础所在。

实际上我们在基层调研过程中间也发现了很多具体的创造。比如说我们在浙江安吉,大家都知道安吉是竹子之乡。竹子的生产有特点,不是说像树一样可以增长百年、千年,一般在5年左右你就得要更新采伐,如果不更新采伐,它的质量不能保证,生命力也会枯萎。但是竹子它又有一个市场,竹产品的市场是随着环境波动的。那么安吉在推行林长制过程中,就把这个问题纳入到统筹的范围,在竹子价格低迷的时候,老百姓不愿意上山砍啦,上山砍的成本比竹子价格都高,那还有意义吗?如果不上山砍,我刚才说了,竹子必须要更新,不更新,这一片竹林就要死。老百姓又没有动力。那怎么办呢?安吉出台了两个办法:第一,保险。第二,仿粮食最低价收购,对竹子进行最低价收购,保证老百姓有利可图,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再比如说,他们还探索了林长+片区警长制。这一片的基层的领导发现问题以后,报告负责这个辖区的片区的警长,能够迅速地得到处理。这样保护和发现的手段更直接、更有效。

总之,基层这样的创造和创新,第一很多。第二,有的不是我们坐在这个房间里面就能够想象得出来了。所以我们要充分地鼓励基层的创新和创造。这是第四个面。

第五方面,要依法治林,保证久久为功,就是要落实《森林法》的要求,将贯彻党中央精神、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落实《森林法》结合起来,鼓励地方、支持地方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强化和完善林长制的各项制度建设,从而保障这项工作能够久久地推行下去,能够不断地产生效果。

(本期人员:编导/文字/摄影:韩琳;记者:佟静;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文字/摄影:韩琳;记者:佟静;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