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仁医汤一新:弘扬中医药文化 守护人民健康
 
时间:2021年7月23日
嘉宾:知名中医、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汤一新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在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的守正创新与传承发展。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知名中医、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汤一新接受我们的采访。汤老您好,首先很高兴今天能够邀请到您做客我们的节目,先和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汤一新:主持人好。中国网的朋友们大家好,祝大家身体健康,全家健康。


知名中医、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汤一新做客中国网演播室   (摄影:杨楠)


       中国网:首先我们要恭喜汤老,我们知道您前不久出了一本新书——《大国仁术》,而且还举办了新书的发布会,可不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汤一新:谢谢您的关注,《大国仁术》是以2020年新冠疫情为背景,从我们的视角和思路记叙了中医梦的艰辛历程。  

       中医近代受到许多的诋毁,不是因为它疗效不好,正是因为它疗效太好。《大国仁术》这本书围绕厥功至伟的中医药为何总被边缘化这一时代困惑,论证了中医不科学是当代一道最大的伪科学命题,提出中国医药界必须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讲清了中医药为什么伟大。

 中国中西医结合泰斗吴咸中院士撰写了书序。我们力求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相信大家一旦开卷便会爱不释手。

       中国网:我们都知道创作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特别是撰写这样的一本著作,更是不易,那么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当时创作这本书的初心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机缘巧合?

       汤一新:还真是即兴而做,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创作)这本著作的初心起源于2020年2月16号,当时新冠肺炎疫情正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这个消息,为大家的心情增添了浓浓的阴霾。

       因为当时有人看到西方朋友来帮助中国抗疫的消息,就认为中国人有救了。作为中国人,我觉得心里很受伤当天晚上我就做了一个网络讲座,叫做“中医药就是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向还在反对中医药介入新冠肺炎治疗的同道们呼吁:放手(让)中医药参与新冠抗疫,让疫情早日平息。之后我从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针对大众关心的一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讲座,希望为新冠抗疫做出一份贡献。

       中国网:您首先提出了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那么这种提法有哪些理论依据,可不可以给我们详细谈一谈?

       汤一新:我提出的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这个理念倡导中国医疗卫生工作要坚守自己的标准,自觉践行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也就是我们中医所讲的“上工治未病”,(从而)建成(惠及)14亿人民的健康系统工程,对这个问题我还得做详细一点的介绍:

       第一,什么是“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检验事物的标准既不能到主观领域去寻找,也不能到思想理论当中去寻找,所有的理论、思想、方法都不能作为检验自身、检验他人是否符合客观世界的标准,而只能是放到实践当中作为被检验的对象。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检验医学的标准只能是实践的结果,医学实践的结果就是疗效,所以只有疗效才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标准”作为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的统一规定,本质上也是由强者制定用于规范弱者的游戏规则。所以,美国就老是想要制定很多标准来规范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制定自己的标准?我提出的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有三层基本意思:第一,某种医学,既包括中医、西医在内的各流派医学,也包括疾病治疗、护理以及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等诸多医学知识体系中的实践活动,是否接近真理,需要临床疗效的检验,并且只能将临床疗效,即实践的结果作为评判;第二,医护工作者技术水平的高低也需要,而且也只能用疗效去检验,并且做出相应的评判;第三,所谓标准化、科学化的规范,即检验医学的标准,包括现在的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乃至临床医药监管之类,也都需要接受“疗效标准”的检验。

       其次,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临床实践中的一切活动,都服从根本标准的评判,(这就会)让一切苦心孤诣的争高论低都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因为)疗效好就是硬道理;第二,将疗效作为检验医务工作者水平的标准,有利于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都争先恐后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第三,(如果)医生和病人都以疗效做标准,(那么)他们(就会)成为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潜移默化地起到了融洽医患关系的作用。

       如果我们要全面理解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还要明确几个定义。第一个定义就是疗效,什么叫做疗效?疗效就是整体治疗效应或者效果,就是通过治疗活动实现三个目的:让病人生命的时长得到延伸,让(病人)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让病人的痛苦得到减少。    

       第二,我说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这里就有一个根本标准和枝节标准或者说母标准与子标准的区别。根本标准确定目标指引方向,枝节标准规范具体的措施和手段。我们订立了许多指南、路径类(标准),都是临床参考的重要标准。但是枝节标准不能与根本标准一视同效,只有坚定地遵从根本标准,医学枝节标准的制定和运用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三个概念,要讲清楚什么叫做医学,什么叫做医术。“医学”这个词源于拉丁语,原意叫做治疗术,后来经过延伸和扩展,形成了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治病技艺的学术体系,包括从人的整体性及其同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出发,用临床观察、辨证论治、实验研究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消退的规律,以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措施。什么叫做医术?医术又叫做“种类医术”,是医生掌握的技能及用于患者的治疗方法,是让人摆脱疾病的治疗技术。医术是具体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水平,而是医学的最终实施和展现。(医学和医术)两者互相融合,但是各有侧重,我们把疗效确立为根本标准,就是强调无论是医学还是医术,它的正确与否都必须接受疗效的检验。

       第四,根本和唯一。我说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那么为什么我不说成是唯一标准?(因为)这里还有一点点区别,疗效作为根本的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是医学标准体系的基本命题,它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脉相承,但是还同种有异。首先是层次高低的不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母标准,是“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的理论根据。如果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没有“疗效是检验医学的根本标准”,而“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行业细则化,它把唯一标准的原则性论述变成医学专业可以操作的方向指导,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再创新。其次,在内涵上同种有异,两者既有基因传承的共性,又有个体发生的差异性。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深深地扎根在实践中,以实践为基本的立足点。不同点在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有唯一性,唯一性是排他的;“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具有多元性,多元性是包容的,是在肯定母标准地位的同时,也肯定了子标准的价值,既强调方向,也重视方法,既坚持根本标准的引导,也重视直接标准的规范。它把中国的传统医学文化和西方医学先进文化都看作是当代医药学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养分,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更好地构筑医学精神、医学价值、医学力量,为医事活动提供方向明确的指引和保障。

       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是检验标准在医学评判活动中特有的属性,不仅具有民族医药学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同时蕴含着一种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知名中医、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汤一新做客中国网演播室   (摄影:杨楠)


       中国网:听了您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您提出的“疗效论”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理论体系和标准体系。那么如果我们国家的医药学界都以“疗效论”作为行医治病的指导准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汤一新:如果都以“疗效论”作为指导,能够让健康的正确打开方式得到广泛传播,这将有助于人民健康系统工程的全面实施。这些年来,错误的标准与导向延伸出(人们对于)疾病的恐慌症,造成了无端的全民焦虑症。现在有很多人平白无故地痛苦生活在对医学一知半解的焦虑和恐惧中,严重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以“疗效论”为指导,这些问题将得到更有效的遏制。像新冠肺炎类这些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我们以前都是相当被动的,那么以疗效为标准,将顺理成章地由被动转为主动。以“疗效论”作为指导,中华医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弘扬,人民的健康会得到更多的保障。

       总之,如果我们以疗效论作为行医治病的指导理论,会使更多的生命因得到尊重而得以存活,不只注重人身上的病,而更注重患疾病的人。

       中国网:在过去几十年的从医实践中,您创造性地提出了脾阴论,可不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脾阴论?

       汤一新:这是一个专业的问题,我需要把它浅显化。众所周知,脾胃是后天之本,脾阴是后天之本的本中之本。脾阴论就是建立在传统的脾胃理论基础上的、关于脾阴的生理和病理及其临床治疗的理论体系。根据脾阴论,脾阴是整体运化功能的物质基础,不可或缺,阴虚而气弱,是脾阴虚有别于其他脏腑症候的临床特征,而脾阴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型之一,脾阴论能够使许多疑难病、急重症的治疗化难为易,从而得到解决。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为一个千古迷案,为什么呢?其中有它的历史原因。

       自古以来,中医的五脏理论中是脾无阴虚的。现在提出脾有阴虚,形似离经叛道,(其实)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我们中医有一部经典叫做《黄帝内经》,强调阴阳依存互根,“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然而全书找不到“脾阴”二字的痕迹。明代以后,有的医家虽然意识到了对“脾阴”造成的疏漏或影响了临床疗效,但是顾及中医经典没有探索,也不敢把经验和发现升华为理论,使脾阴文化前少古人,后缺来者。于是“脾脏无阴”成了中医文化传承当中的主流观点。

       几十年以来,体现中医主流文化的我国高等院校教材,也曾经一如既往地回避脾阴。这更加剧了脾阴被虚无而形成了文化断流,屏蔽了中医阴阳理论的1/2,就(等于)主动丢失了一半的治疗手段。更何况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中枢,脾阴理论中隐藏着古今许多疑难疾患难以起效的重要原因。

       1992年,我和安浚老师、以及魏睦新老师等中西医专家合作,完成了(该领域)国内外迄今唯一的一部学术专著,《中医脾阴学说研究》。我们这本书从独特的视角揭示多种疾病中脾阴虚证和实证的内存机理和临床特征,走出了前人在脾阴认识上的盲区、理论上的禁区和临床上的误区,制定出脾阴虚证和实证的诊断标准,选方用药标准以及疗效判断标准,让中医脾阴理论临床证治体系日臻完善。

       至今我们没有止步,我们还在继续撰写。我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让脾阴理论认祖归宗,堂堂正正地登上大雅之堂,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让经得起检验的实践经验和从实践经验中升华的中医理论,下得临床,上得厅堂,为中华民族的健康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脾阴论根据中医五脏学说,建立了生理、病理、临床医学和临床人文学,并将其统一在一个框架当中,以脾胃为后天之本,脾阴是后天之本的本中之本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来思考和解决医学问题,(脾阴论)还融入了自然科学体系当中的逻辑推理、数学表达、观察证明三大要素。

脾阴论贯彻了两个基本的公理:第一,在中医学当中,人体健康的基本单元是“阴平阳秘”,用现代术语来表述的话,这也叫做机体的稳态,这种 “阴平阳秘”是健康的基石。肌体健康必须的 “阴平阳秘”,需要一个智慧机制的调控,智慧机制的基本单元,就是后天之本的本中之本,即脾阴。它主导着(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影响着五脏六腑,把控着肌体的稳态以及结构的稳定。

 第二,“重阴则阳,重阳则阴“。人体具有自我康复的能力,有发现阴阳偏颇的状态后,自觉纠偏,以维护阴平阳秘的治愈能力。而脾阴论对疾病的治疗,可谓“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着力于调动肌体本身的自愈能力,而不是无休止地与疾病进行对抗。这个特殊的认识角度和指导思想,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了我们的特色,也铸就了我们的成功。

       例如现在很多肿瘤,包括恶性肿瘤,我们的治疗方法不是把消除一切残留病变作为我们治疗的终极目标,而是因势利导、和谐共生。我们本着癌之初、性本善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以调节脾阴为重点的“对证”和“对症”治疗。前一个“对证”是证据的“证”,证型的“证”,是针对证型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第二个“对症”治疗的“症”是症状的“症”,是针对症状,我们尊重患者的感觉,尽量把影响病人的症状逐一减除,让病变渐趋平稳,逐步激发患者的自愈能力,从而使病人的生命得以延伸。所以我们脾阴论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适用于解决常规难以解决的问题,治疗运用常法难以治愈的疾病。很多疾病,包括癌症类的疾病,我们不要把它看得那么严重,(因为这些疾病)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我们有正确的治疗方法,这些病人照样可以长命百岁。包括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等,都是如此。   

       脾阴论是一种能够解决临床疑难疾病、危重疾病的,有特色、有温度的中医临床技能。我们曾经一次次深入大小凉山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把脾阴理论的医技送到最基层,治愈了许多父老乡亲。   

2018年11月,我和夫人顶着零下27度的严寒,在祖国最边陲,新疆哈巴河为民众义诊。哈萨克族同胞集体为我们放声高歌,这些场景回想起来都是很动人的。

       中国网:在您(提出)的脾阴论的指导下,目前我们国家脾阴学派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汤一新:第一,脾阴学得到了日益广泛的承认。比如,1996年,脾阴论的论述首次被载入了四川省中医继续教育教材。2011年,我们“嘉州中医脾阴疗法”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中医脾阴学术研究》出版20周年之际,中医全国大专院校教材第9版《中医基础理论》,终于第一次写入了“脾阴的生理作用”。

       2012年我奉派率队首次制定了含有脾阴内容的“中医厌食症临床路径”和“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全国应用。

       脾阴论还受到了国外的关注,比如像日本东京中医学研究会会长永谷义文亲自求诊,疗效很好。日本的许多媒体都曾先后发文对我给予了关注。

       2004年4月,莫桑比克总统若阿金·阿尔贝托·希萨诺,他托请当时的国务委员兼卫生部长吴仪女士向我转交了亲笔信,表达了一位外国元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对中国中医药的尊敬。

       第二,它得到了日益深入的发展。这些年来我们继续研究,提出了“脾阴失调是百病之源”,“脾阴是后天之本的本中之本”,“脾阴生理具有整体牵动性”,“脾阴病变呈定位的摇曳性”等理论,进而展示出脾阴病变有虚实之分的重大发现,提出了脾阴实证是因脾脏“阴虚而气弱”运化失常,或因实邪壅聚,积滞不通,耗损脾阴,而导致虚实相兼的临床证型,使中医脾阴临床证治体系日臻完善。

       第三是日益广泛的传播和传承。“恒信且专心,每诩鸿才胜过我;升堂而入室,全凭仁术救斯民”,这是我们脾阴学派传承至今的行医执教理念,我带教出了像张志华、胡静等中医博士,和刘斌、傅滟茹、陈强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以及浙江黄岩中医院的沈王明,桂林市中医院的李铁强、陈纪东、秦基倡等等百余名高徒。

       2017年12月在四川省中医脾胃病专委会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冯培民教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我带教的第6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2018年1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换届,冯培民博士、张志华博士,我的两个学生同时入选,被称颂“一门传承人,两名新常委。”

       2019年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建立了囊括全国15个少数民族医的“中华脾阴学派传承基地”,拟请我在这里传教弟子72名。

       2019年12月12日,1000多人出席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桂林健康文化大型活动及全国名老中医汤一新收徒仪式”在恭城隆重举行。

       所以今天的脾阴学派已经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浙江黄岩中医院建立了脾阴学派东南传承基地,山东青岛等地的脾阴学术传承正在扎实地推进,脾阴论已经在中华大地确立,并且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中国网: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养生,您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养生观念?中医又能在其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汤一新:我的养生观念其实很简单,就是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大道至简,无为而治。《黄帝内经》早就讲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你不要和大自然去抗衡。要意志清闲,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心情安宁就没有什么可惧怕的。形体要活动,但是不要过分倦怠,气血顺从,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能够得到健康。

       所以要“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吃什么东西,我都觉得味道很好,穿什么服装我都觉得很自然,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和大家打成一片,不羡慕人家有钱有势,安于自己所处的工作和生活。其民故曰朴。只要心情舒畅,道德高尚,就能够健康快乐,这就是最高层次的养生理念,也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具体指导。    你问我是怎么保养的?我从来没仔仔细细地保养过,我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顺其自然就这么简单。

       在行业内我们要坚定地树立中西医并重的指导思想,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健康。在社会上,我们要让中医药知识更广泛地普及,惠及人民大众,让大家了解(中医)知识,做好自己的调养,疾病自然就会减少。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化(过程)中,古老的中医药必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知名中医、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汤一新做客中国网演播室   (摄影:杨楠)


       中国网:好的,最后我们希望您能够根据自己过去几十年的从医经历分享一下,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或者中医药行业的从业者?也希望您给年轻的医生,特别是想要加入中医药行业的年轻人一些建议。

       汤一新:中医事业需要继承人,从事中医药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本人就是一个实例。

       其实我当年不曾有过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过要干什么大事的憧憬,只是从小记下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记住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都是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给教的。

       还有就是家父早年的谆谆教导,让我从来没有非分之想,从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一个老百姓喜欢的、受欢迎的大夫。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这条道路并不是那么艰难的。

       中国网:脚踏实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汤一新:完全正确。只要我们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就永远有事做,永远有饭吃,永远有新的活力,永远有新的希望,那么在从医的道路上同样如此。

       中国网:好的,最后我们再次感谢汤老今天做客我们的演播室,我们预祝您新书大卖,也希望我们国家的中医药事业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汤一新:谢谢主持人。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白璐;导播/后期:刘凯;摄像:董超、王一辰;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白璐;摄像:刘凯、董超、王一辰;后期:刘凯;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