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围堵中国能成功吗?中美比较中亚洲国家会有自己的选择
 
时间:2021年8月13日
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中国网:今年5月以来,美国多位高官先后窜访亚洲多个国家,妄图联合中国周边国家编织一道反华包围圈。在当前新冠疫情仍然肆虐、美国自身麻烦缠身的情况下,亚洲各国如何看待美国的言行和意图,又将作何选择?美国的目的能实现吗?就这些问题,中国网特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跟网友们交流看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陈文玲:中国现在周边的这些关系,从本质上来说,第一是睦邻关系,怎么处理邻居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和这些国家自己的事情,不用美国参与和干预。我觉得美国这种挑拨离间最后会形成反作用力,会使一些国家对美国反感,会使一些国家向美国索要它选边站队的代价、成本——“你得对我有补偿”。如果没有补偿,就是凭口说,口惠而实不至,我觉得这些国家不会说,“你美国来访我一次两次、十次八次,就做个说客,我就跟着你的指挥棒走”。我觉得没有一个国家会这么失去理智或者失去判断力的。

第二个实质是它的经济联系度,如果这两个国家在经济上是相互嵌入的、紧密连接的,是非常紧密合作的,而且有着非常大的贸易量,有人员往来等等这些基本要素。我觉得这是美国说客访问多少次都不会切断的,因为这些国家的企业的选择不是政客所能决定的。

第三个关系呢,本质上是一个地缘文化的关系,因为亚洲的(中国)周边国家基本上有着相同的文化。东方的文化——“生命至上,人民至上”,首先中国是做了表率的,那么我们周边的国家也是看得非常清楚的,而且抗击疫情过程中不仅能看到中国做出的这个榜样,而且也得到了中国的援助。这个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价值观,作为亚洲人的亚洲,我觉得没有深仇大恨,没有根本厉害冲突,它就绝对不会被美国的说客所说服。

第四个,我觉得从实践中、从比较中,各个国家从历史长周期(着眼),它都会选择未来,不会选择过去。

过去全球是“北强南弱”,整个发达国家,像西方的7个发达国家,二战时候的GDP占全球的80%,现在下降到30%。过去是“北强南弱”,是“西强东弱”,这是过去,是历史。选择未来,历史的长周期是什么呢?我觉得是南北关系发生深刻调整,未来会是总体上的南强,北不能说弱,但它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现在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已经接近发达国家。那么未来,这些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越南、埃塞俄比亚、孟加拉等这些国家,所谓原来的“灵猫十一国”或“E十一国”,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加上中国“一带一路”创造了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新的世界互联互通格局,会给这些国家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和很大的希望。这样所有的国家会在几个比较中来分析美国和中国未来的前景。

第一,未来的中国,在总量上一定是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英国智库分析是2028年,日本智库分析是2028年,其实IMF、世界银行这些国际组织的分析都是在2030年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在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那时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那美国呢?到2050年,按照这些国际组织的分析,未来世界的排序第一位是中国,第二位是印度,第三位是美国。我觉得这是选择未来。我觉得中国不仅在总规模上会超越美国,我们在经济结构、制造业水平、科技水平上也会越来越和美国接近,这是看中国经济的未来。

第二,他会从社会制度上比较中美两个国家。我们中国现在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第一是使14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第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70多年前的一穷二白、一片废墟上站立起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现在正在迈向经济强国;第三,我觉得中国在这一场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中向全世界人民交出非常漂亮的答卷。 

美国现在已经超过3500多万确诊病例,死亡已经超过60万人了。给人们最起码的直观印象,美国肯定不是做得最好的。一个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患病、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怎么可能是抗击疫情做得最好的国家呢?我认为,这和美国政府的不作为(有关系)。我们从两种制度比较:一种制度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国家的、举国的力量去战胜疫情;一种是自由至上,个人至上,在疫情中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或者有的国家是群体免疫,有的国家甚至戴口罩在一些州都是非法的,到现在都没有解决法律问题。

我想我们周边的国家有一些是发达国家,有一些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国家,它们共同的一个东西就是要追求本国要走向繁荣、走向富强、走向公平、走向正义。我觉得周边国家包括世界都对美国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