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制作人王可然:经典的就是世界的 戏剧可以跨越语言文化差异
 
时间:2021年12月7日
嘉宾: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央华戏剧创始人、艺术总监、总经理 王可然

       导语:王可然,中国戏剧制作人,央华戏剧创始人。多年来,其创作、制作的戏剧活跃于各大剧院的舞台,其中不乏如《情书》、《如梦之梦》、《新原野》等兼具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经典作品。王可然还与多位国际知名的导演、编剧合作,为观众带来了《犹太城》、《庞氏骗局》、《雷雨》、《雷雨•后》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021年12月,法国驻华大使向王可然授予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以表彰其在艺术领域做出的贡献。

    本期《中国访谈》专访央华戏剧创始人、艺术总监、总经理王可然。


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央华戏剧创始人、艺术总监、总经理王可然接受《中国访谈》专访 (摄影:郑亮)


       中国网:可然你好!首先很高兴今天能够邀请到你做客我们的节目,中国网《中国访谈》。先恭喜你,荣获了这枚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我们知道这枚勋章是由法国政府设立的一个国家级的荣誉勋章,这次被授予这枚勋章,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可然:作为一个戏剧人能够和世界享有盛誉的戏剧大国共同去发表立足于戏剧的一些艺术评介,我当然觉得非常开心了。

       中国网:好的艺术不光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王可然:这句话非常合理,能够称之为艺术价值的一定有所有人都认可的空间,但是评价很关键,是不是真正的艺术价值。所以,我是很高兴的,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共通、共融、认可、理解、接受和欢迎的。

       中国网:我知道您之前也和法国的一些导演、编剧有过合作,其中包括2019年和大卫•莱斯高合作的《庞氏骗局》,还有2020年(和埃里克•拉卡斯卡德)合作的《雷雨》、《雷雨后》。和法国的编剧、导演合作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

       王可然:没有。每一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创作者都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表达方案,无论从作品上还是从性格上。所以我说整体上没有,因为都不一样。我们对艺术的理解是在一个维度上,对于创作的共同的认定都在一个平台上,我们的沟通没有任何障碍。

       中国网:会有一些文化差异吗?    

       王可然:表达方案的不同,不代表我们是不同的,真正的理解是在作品的价值方向上。那么在作品的价值方向上我们都是一样的。表达方案就如同一个同样题材到底是用京剧去唱它,还是用越剧去唱它的不同而已,所以,我没有觉得不同。

       中国网:您作为戏剧的制作人、监制,您认为戏剧在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乃至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可然:我觉得作用非常大,因为戏剧通过舞台上的各种手段,展示出来动人的、动情的、沟通的舞台形式和舞台方案,是所有进入剧场的人都能够接收到的。而法国和中国、世界和中国、中国和世界、中国和法国,在这样一个没有任何障碍的交流中得到共情,共同地融入,灵魂地共同激动,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机会和交流方案,也是交流的渠道,这个交流的渠道必然让人和人之间产生彼此的认知,彼此的接受,动人的沟通,这是一种机会和方案。

       中国网:对,其实我特别能感受到您说的这一点。(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存在语言障碍,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种美。

       王可然:这种美是通过艺术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就是呈现在舞台上的方式,这个方式无论他是法国人还是中国人,无论他是巴黎人还是北京人,他都能通过艺术语言建立彼此的共鸣,这种共鸣就是有效沟通。

       中国网:那您想把什么样的作品带到国际舞台上呢?

       王可然:中国最好的经典作品,比如《雷雨》、《雷雨后》,这就是中国的,就是世界的,是经典的也是世界的,一个道理。

       中国网:您觉得他们能够理解传统的中国的剧本吗?

       王可然:我能理解《悲惨世界》,他们也能理解《雷雨》,一个道理,只要它是经典的。

       中国网:其实和电影、电视剧相比,戏剧是相对小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一些内容比较严肃,时间又比较长的戏剧,吸引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走进剧院,也是主创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王可然:戏剧,我的理解,戏剧必然是大众的,只是在大众中有一部分人能够进入剧场,但是戏剧必然是要创作给大众看的。如果戏剧创作者就认为戏剧是小众的艺术,是给少数人看,(这样的)路径、方向是错的,不符合戏剧自身的规则。戏剧自身的规则必然是能够给所有有阅读能力,所有有进入剧场的机会的人看的。如果我们能够把票价拉到跟电影票一样的价格,它就是所有看电影的人也能够看、爱看、喜欢看的作品。它会让大家感觉到它和电影不一样,但是还是那么生动地打动我,还是那么深刻地紧紧扣住我的灵魂的作品。(所以)它不是小众,它必然要创作给大众的。所以,对我而言,如何把戏剧最大的价值呈现出来,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戏剧作品的创作价值。不应该有门槛,我追求的是时间再长的作品,都要保证能够做到让大多数人只要进来,他能坐得下去,看得进来。


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央华戏剧创始人、艺术总监、总经理王可然接受《中国访谈》专访 (摄影:郑亮)


       中国网:主创人员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作品,来表达人物角色,我们观众在走进剧院的时候也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这样方便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个作品。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普通的观众,像我一样,如果要走进剧院去看一个作品,那我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王可然:下定决心去看,拿着钱去买票,然后安安心心进去就好了。前提是你相信这个作品你爱看,你可以看,然后你发现果然是这样,就对了。最好的、最正确的办法是你不做任何准备,你只是想看一场戏剧,然后你拿着钱去买了票,然后进去后发现果然是个很好的时光,这就对了。当然一个很好的作品,你看了之后觉得很好,你告诉自己说,如果以后我要是再阅读一点这个作品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创作理念,我会有更好的理解,这当然是可以的,但它不是必须的。        

       中国网:您认为好的戏剧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可然:好的戏剧作品,我个人认为就是这几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它有着哲学家也认可的价值观高度,但是与此同时,所有的这些价值观都要通过戏剧工作者的戏剧实践以非常浅显的(方式)用观众(容易)接受的、喜爱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好的作品。要有价值观,又要有呈现价值观的手段和能力,目标就是观众爱看。只要观众不爱看,光有价值观是错误的戏剧。没有价值观只让观众爱看的那不是戏剧。戏剧必然有两个标准,广阔的观众接受面和高度的灵魂价值空间,就是这样。

       中国网:既有精神内核又被大家所喜闻乐见。

       十几年来,央华戏剧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雷雨》、《雷雨后》、《如梦之梦》,还有《犹太城》、《新原野》等等,我相信好的作品背后一定是整个团队的共同的努力以及非常高的标准。那么作为央华戏剧的创始人,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在进行戏剧创作时有哪些要求或者标准呢?

       王可然:央华有一句我们的价值理念,叫做“通往价值观的路径是价值”。价值观是思想,是理念,是高度。价值是什么?价值就是你有没有能力去让观众通过买票进入戏剧。你的技术含量不是把哲学、思想、价值观粗暴地写成一段故事,你的能力恰恰是在所有的故事、对话和交流中反映出命运的磅礴进程。《红楼梦》如此生动的故事,却表达着中国历史、社会的迭代和变化,但是它从来不是以论文的方式写给大众看的。戏剧(也是)一样,就是能不能做到让观众愿意花钱买票进来看你的戏,然后你的戏里有价值观,又能帮助人、温暖人、关心人,就是这两条。央华一直在这条路上努力行走,努力去检验自己。

       中国网:我们在一些服、化、道方面以及主创人员的选择和演员选择上有没有硬性标准?比如我一定要科班出身,或者一定要在舞台上有多少年的经历。

       王可然:我们选演员就是一个标准:这个演员是不是能演,这个演员是不是有这个演戏的勇气,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标准。对于央华来说科班和非科班只有这一个标准的差别:他会不会演,能不能演。

       中国网:还是用实践来检验。

       王可然:对央华来说,我们认为的科班是能演、敢演,能不能在他的身上发掘出他在舞台上更大的价值是我们的标准。

       中国网:您对未来中国戏剧的发展有怎样的期待?

       王可然:中国有那么广袤的土壤,这个土壤是戏剧、文化、文学最深厚的滋养环境。只要是我们愿意去把自己的职业当做是一种热爱人、关怀人的工具,最好还加上温暖人,如果能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和前行,中国的艺术作品、中国的文化作品必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力量。

       中国网:好的,最后谢谢可然,也感谢你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精彩的戏剧,我们也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的好戏剧。

       王可然:谢谢你们。


(本期人员:编导/文字/主持:白璐;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文字/主持:白璐;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