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今年已是20年。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中国“入世”不仅推动了自身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进程。20年风云变幻,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世界经济格局以及世贸组织本身也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中国“入世”20年取得了哪些成就,给了世界怎样一个交代?世贸组织又将面临怎样的发展前景?就这些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特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来与网友们进行交流。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杨楠 摄)
中国网:徐老师您好,首先很高兴今天能够邀请您做客我们演播室,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徐老师:大家好,主持人好!
中国网: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20个年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口号就是要“与国际接轨”,您觉得我们做到了吗?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老师:今年是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坦率地讲,过去20年,是我们中国逐渐跟国际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同步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从开始的时候——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有承诺,这个承诺就是要履行一些义务,要遵守国际规则,同时要有一个时间表——到2007年的时候,作为第一阶段,咱们中国——你的关税水平要下降。2001年我们起步的时候,关税水平是比较高的:15.3%,到目前,我们已经下降到只有7.4%,超额完成任务了。
另外,开放也有一个路线图,开始的时候,从制造业包括农业不断地扩大开放,后来到服务业,一步一步来。实际上到2007年,承诺要开放相关的将近100个分部门,现在我们有将近120个部门对外开放。所以大家看到,我们在遵守国际规则方面应该说还是一个优等生。
在一开始的时候艰难一点,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一些法律法规很多与国际规则、WTO的原则相冲突的地方,都给它废除掉。我们修改、废止的相关法律、政策、规章在中央层面上总共将近2000件,地方层面上19万件,可以说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咱们逐渐跟国际接轨,当然也是从中受益的,参与国际分工。因此我们掌握准了自己的位置、比较优势,特别是咱们的低成本的优势,劳动力供给非常充分,因此就成为制造业大国,现在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制造业强国了,为国际社会做出了贡献。
概括起来讲,咱们就是作为多边主义的维护者、参与者,也是贡献者,咱们在201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现在是举足轻重。在这个过程当中,经历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说是外部的冲击,一次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次是最近的全球疫情的冲击。在这两次灾难性事件面前,实际上咱们中国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一方面咱们自己做得不错,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咱们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实际上拉动了自身经济的逐渐恢复,也给世界提供了发展的机会。那么这一次应对疫情,咱们中国的表现也是有口皆碑的,自身的疫情控制表现非常好;同时呢,有序地复工复产。而且全球供应链遭到冲击以后,大量的外贸订单,特别是抗疫物资(订单)到了我们中国,咱们生产出口。中国经济、产业的韧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实际上也为这一次世界经济逐渐恢复常态化和共同抗击疫情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回首过去20年,咱们应该说是问心无愧的,咱们做得非常好,要给中国点赞。
中国网:提到接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市场经济地位”。在过去20年里,中国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得到其他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认可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是仍然有一些西方国家不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此您怎么看呢?
徐洪才:当初,实际上世贸组织也有承诺,就是到2016年的时候,经过15年过渡期以后,要自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到现在,他们一概不认帐。我觉得这里面体现了西方国家的一种偏见,还有一些误解。因为过去的20年,咱们中国坦率地讲在推进市场经济特别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方面、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是不遗余力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我们从1992年开始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特别是最近几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包括要素市场的发展,大家看得很清楚,就是把竞争性政策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要鼓励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应该说是不遗余力的,朝着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方向稳步推进的。
那么,作为国有企业,这是西方诟病最多的,实际上我们的宪法也确立了国有企业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要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同时,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特别是公司治理机制方面,应该说我们也是按照国际惯例、国际标准稳步推进的。所以呢,现在认为我们对国有企业有一些特殊政策、补贴、照顾,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那么另一方面呢,最近这些年,大家看得很清楚,就是我们鼓励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我们稳步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这方面,不断地扩大开放的领域,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最近几年是快马加鞭。那么很多外商投资企业都用手投票,看得很清楚。最近几年,我们吸引外资是稳步提升的,同时我们的对外投资也是稳步发展的,所以中国成为全球跨境投资最大的国家,或者说也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这就是市场给我们投了一个赞成票。
另外的话,大家看得很清楚,我们在废除一些不合理的行业壁垒,特别是反垄断、促进公平竞争方面,最近两年也有一些新的进展、新的举措,这些也都保证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同时咱们履行职责,比如在不久前,我们接受了WTO的所谓贸易政策的审议,三年一次,上一次是2017年,那么审议的结果,对中方各方面提出了很多疑问,但是同时呢,我们也认真地做了回应,大家总体上对中国的表现是非常肯定的。中国这种不遗余力地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实际上是用实际行动履行了我们的承诺。
现在还有一些人对我们的国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里共产党的领导,对这个有一些偏见。实际上这种偏见,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可以给予最好的回应、回答。事实上,各行各业,世界各国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当中分享了红利,参与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同时在合作过程当中,也从中国学习和借鉴了一些——比如中国在推进公司治理机制改革方面,我们有一些自己的做法,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其实也是肯定的。比如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国际上没有。但是呢,我们并没有强迫这些外商企业建立党组织,那么很多外商机构觉得有必要,在中国这是行之有效的。那么实际上这也是反映了治理机制未来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各国的国情不一样,未来我相信也可以互相借鉴。比如说美国的公司治理这块,我相信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从2008年金融危机,包括最近几年,大家看得出来,华尔街,包括一些跨国公司内部的治理方面暴露出来一些丑闻。实际上,美国的公司治理也不是普遍适用的,比如说欧洲采用的治理机制跟美国就有所不同。所以,应该要看到这种统一性的方面,也要注意到各国有一定的差异性、个性化的表现,这也是正常的。
总体来看,我认为西方少数一些国家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一概不承认,我觉得这也是不明智的,同时也不符合事实。
中国网:对,其实中国所做的一些努力,我觉得是有目共睹的,您刚才提到的负面清单,还有一些,准入前国民待遇以及一些知识产权的保护,我觉得最好的证明就是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到中国市场,还有更多的外国企业愿意留在中国市场,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徐洪才:对,对。其实呢,多年前,我们开始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的时候,当时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上海,在那个时候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当时的负面清单,其中限制项大概有190项左右。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一降再降,一减再减,现在大体上只有30项左右了,所以能开放的都开放了。那么在参与中国开放的过程当中,外商投资企业包括金融机构实际上是从中受益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是非常之快的,这是一个事实。
中国网:您刚刚也提到,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这也是有目共睹的。那除此之外呢,中国也为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那您能不能给我们再展开讲一讲?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做客中国网演播室。(杨楠 摄)
徐洪才: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什么呢?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2012年中国的体量,GDP的规模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现在咱们占到世界GDP总的规模17%左右。美国第一,我们第二,我们的体量相当于美国70%以上,跟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接近了。那么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对世界经济新增GDP的贡献平均下来每年大概接近30%左右。这个贡献是很大的,就是增量部分。同时,我们的贸易现在占到全球12%到13%的水平,也是世界第一。因此,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通过进口、扩大出口等等,实际上是为全球的消费者包括生产者提供了便利。以美国为例,实际上美国现在是我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曾经第一,欧盟第二;后来欧盟第一,美国第二;现在是东盟第一,欧盟第二,美国第三。但是今年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量还有6000多亿美元,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就是在双边的经贸合作过程当中,最得到实惠的是美国的居民消费者,价廉物美的商品滚滚而来,而美国自己生产不了。美国在全球分工体系当中,它总是占据着高端位置,什么来钱快,赚钱多的,它就干一干。比如手机,苹果的手机实际上美国要从中国进口,然后再卖给全世界。我们是制造业大国,所以实际上这些消费者,包括中间这些厂商都是从中受益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自然形成的,是一个市场行为,那么因此呢,合作方都是受益的,不是说中国占便宜,单方面受益,美国吃亏了,西方人吃亏了,这种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前面讲到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金融危机,包括这次全球疫情的蔓延,咱们中国在关键时刻都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为世界经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这是过去的一个基本的事实。
中国网:其实今年以来,西方的一些学者也在讨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年这件事,其中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正是因为美国同意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是因为美国向中国开放了市场,所以才有了中国今天的高速发展。但是中国发展之后,现在成了西方一些国家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表示比较后悔当初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这样的说法,您怎么看?我们的高速发展是不是因为他们给我们……
徐洪才:我觉得很有意思,有片面性,他只强调了一个方面,实际上加入世贸组织,那是世界各国——WTO成员国所有的国家都同意的。当然美国很关键,美国同意、支持功不可没。美国开放市场,我们参与这个市场,实际上是从中受益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为美国经济做了贡献,比如前面讲的我们为美国的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不仅让他们的生活福利、民生福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抑制了美国的通胀,还有美国财政收支的平衡。我们挣的钱干什么?买了美国的国债,美国是寅吃卯粮,大量的负债,债务累累,结果中国也帮了它的忙,帮助它实现了收支的平衡。
近期我看美国财长耶伦女士有个讲话,她希望加快——要减除、要取消对中国贸易加征的不合理关税。为什么呢?因为加征的关税推升了美国的通胀压力。近期美国的通胀创下了最近31年来的历史新高,所以现在它自食其果。同时呢,美国的消费者,包括企业,也因此多支付了成本,这个成本包括加征的关税,最终是进了美国财政部门——政府的腰包,老百姓吃亏了。
那么实际上双边——我觉得是互利共赢的,不能说哪一方吃亏,哪一方占便宜。另外,他讲到把中国培养起来以后,成为它的竞争对手,我觉得这种说法反映了他这种心胸比较狭隘。如果是公平竞争起来的,应该乐见其成,这是我们中国人善良的一面。你美国现在,像拜登政府要加大自身的研发投入,修复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我们觉得这是办好你自己的事情,无可非议呀。
这一次在视频会议上,习主席也讲到,我们两个大国,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然后为国际社会多做一些贡献。
未来,我觉得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美两个大国都不可缺少,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在国际规则层面上促进公平竞争,提高全人类的福祉,推进开放合作。基于平等前提之下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前提之下实现互利共赢,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以邻为壑这种狭隘的心理。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白璐;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