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从“一穷二白”穷山村到“都市型”新农村,40年来始终坚持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道路,先后获得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特色村”等数十项国家荣誉称号。白沙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给乡村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有哪些经验和做法?本期节目,特别采访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专访。
中国网:本届人大会议上,您带来了哪些内容的建议?
侯二河:本届全国人大会议,我带来了四份建议:《关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关于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的建议》《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
作为人民的代言人,我在抓好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做到主动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这些年,我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历次会议文件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多次外出调研,曾到过全国知名的刘庄、南街、花园、华西等16个村参观学习,并根据当前多数农村的实际状况,结合自身担任40年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深切感受,撰写了以上四份建议。
中国网:白沙村从“一穷二白”到“都市型”新农村,坚持的是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这一路径给乡村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村民享受了哪些实惠?
侯二河:白沙村从“一穷二白”到“都市型”新农村,四十年来始终坚持集体经济共同富裕道路。回想起来,这条路走得非常艰难,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党建引领集体经济,我们白沙村全体党员干部和父老乡亲在村“两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村庄建设成一个美丽、富强、和谐、幸福的家园。老百姓都知道,只有集体富了,老百姓才能享受到更多集体经济带来的丰硕成果。
目前,全村老百姓都住上了水电气暖网设施齐全的新楼房,街道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百分之七十,如意湖和朝阳湖分别在村落南北,红色文化充斥大街小巷,中华上下五千年、邯郸成语典故、英雄模范人物雕像等,老百姓走在街上都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户户有存款,人人有工作。村民福利待遇也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米、面、油、肉、菜,按人口定期发放,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水、电、气,村集体承担一部分,冬季取暖费、夏季制冷费,手机网络、电脑电视网络都是集体兜底全覆盖,幼儿入托费用全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都是集体负担,考入大学的学生还有5000-10000元不等的奖学助学金,村民参加社保费用也由集体承担。去年,我们又新增了一项健康福利卡,村民可持卡到我们自建的体育馆健身、游泳、打球。今后,我们还会陆续推出更为惠及民生的福利。
中国网:白沙村不但实现全面脱贫,还成为乡村治理的典范。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白沙村的做法是什么?收获了哪些经验和成效?
侯二河: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我认为要做到两个方面。
一要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要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白沙村在实践中,首创农村管理“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即“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凡是涉及村民公共利益的事,必须严格按程序决策、实施,做到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每件事、每笔钱都要让群众明明白白。“一制三化”体现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较好地解决了“权怎么用、人怎么管、事怎么办”。这一创新引领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全国农村影响深远,白沙是中国首个“一制三化”的践行者。
二要把握在这个关键时期的正确发展方向,真正找到衔接的契合点,并最终将农业变成看得见的产业,有实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这个产业的主人,让农村变成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白沙村逐步明确了发展路径,以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力度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全村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采取“党委+支部+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创建了猪厂、牛厂、屠宰厂、有机肥厂、蔬菜种植基地等综合园区,以及粉条、粉皮、粉丝生产车间、杂粮车间、饲料车间、面粉加工车间、粮食储存库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此外26万头大型猪场也在建设中,很快将建成投入使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优化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目前,白沙村已经实现了让老百姓吃上从粮田到餐桌的健康食品,我们自己的面粉加工、粉条粉皮粉丝加工都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纯绿色、无公害,不仅深受老百姓好评,在市场上也非常受欢迎,而且给村集体也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中国网: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白沙村做了哪些规划?
侯二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增强造血功能,找到适合自己村发展的振兴之路。一是要把村民自治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主要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二是不断破解新时代“三农”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培养一批爱农村、懂农业、有知识、会管理、能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三是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深化文明乡村建设。四是高点定位,高标要求,凝心聚智抓好项目建设:抓好26万头楼房式、智能化猪场建设;抓好火焰山工业公司氢氧化钙、纳米碳酸钙项目建设;抓好白沙小学新校区建设。五是加快推动“智慧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本期人员;编导/采访:裴希婷;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