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军看《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支出大幅向民生倾斜 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时间:2022年3月6日
嘉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赵锡军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开幕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何亮点?对未来的政府工作又做了哪些重要安排?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特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来进行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郑亮 摄)

中国网:赵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赵锡军:谢谢!

中国网: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一个数字非常得引人关注,那就是政府设定的本年度的经济增长率,今年的数字是5.5%。您对这个数据怎么看呢?

赵锡军:应该说今年我们设定了一个预期的经济增长率是5.5%。我认为,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恰当的,也是符合市场预期的,跟我个人的预期也是一样的,可以说是和今年我们的经济的基础条件、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政策的调整变化是相吻合的。从设定来看,我看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头也讲到了,主要是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稳就业,第二个是保民生,第三个是防风险。

我们正常情况下说,就业是经济增长中间最核心的一个要素,它既跟经济增长有关,同时又跟消费、其他方面、民生也有关系。稳就业就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增长要保持相当的速度才能吸收新增的就业人数,达到我们预计的水平。同时,只有稳定了就业,这些居民、老百姓才能有足够的收入;有收入以后,才能够进行消费。那么保持一个足够的消费以后,你企业生产的产品、服务才能够有市场,才能够卖得出去。所以,就业就成为整个经济运行最核心的一个内容了。现在来看的话,考虑5.5%是把就业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保民生,只有有了足够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的民生领域的一些项目才能够有能力去展开。因为大量的民生项目实际上是要靠资源去投入的,尤其是政府的资源投入是非常关键的。像医疗、教育、卫生等等,包括公共服务,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政府来牵头,来投入资源,来拉动社会和民间的投入一起来做。所以,政府的投入是非常关键的。

那政府投入,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税收和一些发债的收入,如何你没有足够的经济增长,那税收的增长就上不去,那这里的资源来源就会受到影响,很多民生的项目你就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投入,去保障它。所以,保民生也是考虑到一个很重要的、跟经济的增长是有密切关联的。

当然,防风险,我们看到了,我们经过2018年到2020年这三年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以后,一些重大的风险已经把它化解掉了,这个雷排得不少。但是经济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新的形势的发展,实际上在不断地来积累一些可能的风险。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像去年、前年一些中小银行、房地产领域里头等等,个别企业出现了一些风险的问题。那就是防风险这块,实际是个永恒的主题,只有你有了足够的能力和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够有应对新的风险的能力和可能性,你能够抵御得住各种各样来自内外部的风险的冲击。特别像今年,我们且不说国际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一些变化带来的风险,就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外部的冲击就是很严重的。你有足够的经济增长速度作为支撑、缓冲,能够抵御住这些风险。所以这个5.5%,我觉得是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的。    

中国网:那么在谈到今年经济增长一个主基调的时候,总理也强调了还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包括要考虑到您刚才说的“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也是我们设置这个5.5%目标的一个重要考虑。《报告》里也提到了就业、失业等一些具体的预设目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的消费价格涨幅在3%左右。那么您怎么看待这个“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它们之间的关系,针对您刚才说的这些风险,我们应该如何加强防范呢?

赵锡军:实际上,我们说经济增长是我们看得见的一个数字,但在经济增长的背后,实际上有很多的经济活动是跟经济增长直接有联系的,包括民生领域里头的一些活动,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些重要的指标,比如说就业的指标。这个指标,我们前面讲到了,它是至关重要的,和经济增长是有密切关系的,它既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结果——因为有足够的经济增长才能保证足够的就业,同时又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持条件——有足够的就业才能有足够的收入,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在我们现在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更多地要通过国内的市场来促进这个消费对经济增长提供一个贡献的时候,那么你的就业、你的收入,怎么来保障,这就是很核心的部分。所以,我们说就业跟经济增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几乎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接受《中国访谈》节目主持人专访。(郑亮 摄)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怎么样能够通过稳就业、保民生来更好地让经济有个持续、稳定的增长,同时让居民的生活能够有个持续稳定的提升,让大家的幸福感、满意度、生活的舒适度都有个提升,这个中间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很多民生领域的工作的推进跟这个部分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工作报告》里头,有大量的篇幅是在讲民生领域的项目的,那这个都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之上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增长,那很多民生项目的开展就会遇到资源的不足或者是缺口,你就不得不采取另外的措施,或者你的项目就不能够如期或者很难如期开展了,那么民生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了。

当然,我们前面也提到了风险的问题,可以说,今年和去年相比较,风险增加了不少,我个人理解,就是外部的、可能的这种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加了很多。这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我们经济方面来讲,就可以称之为经济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了。前面提到了,比如说国际形势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及相应的一些后续的这种溢出的效应,究竟会对全球经济的形势、经济的环境、贸易的环境、投资的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现在还不能看得很清楚,因为这个国际形势现在刚刚开始发生变化。

中国网:国际风险非常大?

赵锡军:非常地大。另外,我们前面也提到了,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它的政策的调整,现在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调整货币政策了,从原来应对新冠疫情的放水的政策开始转向收紧的政策。那这个“放”和“收”的突然变化,特别是像美联储,很多人预期今年的3月份,就是这个月可能会有加息驱动,可能会连续不断地加,而且要加到明年。这个我们就很关心,很关注,它会影响全球资金的流量、流动性的变化。如果说我们再回忆一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情况跟现在有点类似,那个时候也是美联储连续不断地加息,加到后来,美国的借款人还不了利息了,出现了违约了,房贷违约,结果导致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如果它连续不断地加下去,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各地都是债务高筑。美国的债务负担是非常大的,现在,是不是有足够的还款能力?这都是令人担忧的。

所以,这种变化带来的后果,我们现在还不见得能完全看出来,但今年这个变化发生了。再加上疫情,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很多国家实际上放任不管了,我看像英国,包括美国等等,基本上都是……

中国网:已经完全放弃防疫的政策了。

赵锡军:对了。但不管以后,这个疫情它还是没有停啊,它还是在感染啊,你的医疗资源可能不会消耗得那么多了,但是这些对生产方面、对流通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都是不知道的。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来讲,我们进口的时候,有可能进口到的东西是那些国家疫情地区的,因为他不管了,可能那些人上班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就带着病毒在上班,在工作啊,那生产的东西,你是否要有一个考量呢?因为我们实行的是“动态清零”的政策,进出口方面的压力是会比较大的。

中国网:国与国之间防疫政策的不一致性对口岸、对进出口影响非常地大?

赵锡军:非常地大。从这些情况来看,可以说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外部的不确定性是非常大的。对我们来讲,我们是有很大压力的,可以说。特别是像去年,我们的外贸出口实际对经济的拉动是非常大的,在新的环境下,是否还会有那么大的作用?这个我们都是要重新评估和考量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我们“稳”字当头,确定一个相对稳定、平稳的增长,保持就业的稳定,民生项目顺利地展开,有足够的能力的积累,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我觉得真的是考虑很周全的一个方面。

中国网:我们也知道,财政的收支平衡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去年有段时间,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一些机构,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一些降薪、减薪的现象,很多人都感慨:是不是国家没钱了呢?但我们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还是非常乐观的,给出的数字是2021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了20万亿元,增长10.7%;同时总理还说,预计今年的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可见财政收入的情况总体还是比较乐观的。那么您怎么看待去年的经济增长情况以及财政收支情况呢?

赵锡军:应该说去年我们总的经济增长——GDP增速是达到8.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间是最高的一个。这个跟我们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有关系,跟我们复工复产的总体的这种能力是有关系的,同时也跟国际市场的需求增长是有关系的。由于经济增长的这种相对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带来了我们财政收入、税收的增长也是超出了预期。我看到了一些数据,你刚才也说到了这些数据,我们的增长和预算相比较,我们财政收入的增长,这个是完成预算100(%)多,超过了预算水平的。但我们的支出反而好像没有达到这个预算的水平。所以,收入超过了预算的预期,支出没有,这个节余的部分就相对来讲是多了一些,可以说;这是很难得的情况,应该说。

在这么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能够有比较好的财政的收支,这个也得益于我们在财税领域里头的改革和管理的完善和强化,特别是提到了去年我们提出来“政府要过紧日子”。过紧日子就意味着,跟政府相关的一些领域里头,比如公共的经费、三公的经费、日常的开销都可能会有节省。把这个节省出来的钱拿来干什么呢?就干一些补短板的领域里头的一些项目,特别是我们提到的民生领域的那些项目,对一些比如说弱势群体这部分的补贴、对一些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减税让利这块,还有对一些不发达地区、脱贫地区的一些支持,等等。这些方面我们是明显地增加了,把省下来的钱放在这个领域里头去了,结构方面有了一些变化。所以,你就可以看到,有些部门可能出现了限薪,甚至(薪水)有些下降,但是很多的民生项目得到了强化,得到了加强。这是一个结构的变化,也是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更加均衡这么一个情况。

中国网:那么总理说今年的财政收入还会继续增加,您认为依据是什么呢?

赵锡军:我个人觉得,今年的情况,应该说我们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是5.5%,那当然,经济的增长会带来企业收入的增加,税收也会增加,经济活动的开展活跃度就会提升,这样的话各个方面的收入来源就会更广泛。所有这些都会使得我们的财政收入有了更多的来源,增长也会更多一些。再加上我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仍然提到了政府还要过紧日子,更紧的日子,那可能我们那些公用性的经费,特别是行政性的经费可能就会进一步地压缩,让政府的效率有进一步的提升,那么节省出来的钱能够用在其他的领域里头,这样,我们的这个收入和支出方面就会有更好的一个结构和更好的一个平衡。

特别是在财税领域里头,还在不断地推行各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一些管理方面的措施,尽可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在途的时间,能够让钱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这个也对我们的财税方面的政策的发挥和落实起到作用能够有很大的促进。这样我们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才能够有底气来说,我们有充分的财政的资源来支持我们经济能够发展,支持我们各项民生的事情能够有进一步的推动。

中国网:这还是非常有底气的。我们现在谈完了收入,再来看一下支出,在谈到今年支出的时候,无论是从数字上来说还是从安排上来说,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比如说在财政支出的方面,总理说:“新增的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还有“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将近8万亿元,增长为18%,为多年来最大的涨幅”。您是怎么看待这些具体安排的呢?

赵锡军:实际上财政支出的结构,我们现在看到了,它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从总体的安排来讲,我们现在的支出结构里头,有越来越多的支出是向民生领域倾斜了。这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现在党和政府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么一个理念,很多支出的安排都是考虑到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的需求和解决一些短板的问题,那么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事情。

那从规模来讲,支出的规模是越来越大的。我们一般预算现在有四本账的预算,那每一本账里头都会考虑到支出规模扩大的问题。总体来讲,经济的增长带来了足够的财力,把这些财力能够用好,能够用到刀刃上去,这是一个在规模扩大的时候,能够把它的结构做得更加优化、更加完善的一个考虑。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的支出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那从中央的角度来讲,现在它还是有比较好的资源、比较多的资源来动员这个资金的,也就是说它的收入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各地方实际上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出现了分化的情况。有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来讲它会比较好,它有更多的资源来支持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活动。但是有些地区可能受疫情的影响,受经济各方面条件约束的影响等等,它的财政收入可能就会相对来讲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了,可能就会出现资源不足、资金有缺口这种情况。但是它仍然要保证它的民生项目要展开。那怎么办呢?这个缺口就由中央政府通过这种转移支付的情况来完成、弥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财政支出里头,有相当的部分是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那么这一转移支付弥补了那些财政资金有缺口的这些地区的不足,保障了他们的很多民生项目能够来推进,来完成,保障了我们很多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够有更好的提升,这个作用起到了。特别是一些受到疫情影响的居民家庭、中小微企业等等,能够让他们度过难关,能够让他们有个积累的基础,相当于有一个喘息的机会,等疫情恢复以后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转移支付也保证了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在社会和经济领域里头能够不再扩大差距,包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你的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等这些方面差距不再扩大,包括你的收入水平(的差距)也不再扩大,尽可能整个国家能够比较均衡地发展。 

中国网:不让任何一个地方掉队?

赵锡军:对,对,这就是我们这个支出结构方面的作用吧。

中国网:实您刚才也提到,有些地区受疫情影响,它的财政还是比较困难的,其实这种困难也普遍体现在我国很多的中小微企业当中。那么刚才您也说到这些政策是我们政府的好意,如何让它落到具体的基层、具体的实处去,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具体的工作,有哪些具体的政策需要落实?

赵锡军: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两大宏观经济政策,就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我们继续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这里头有很多支持受疫情影响大的领域,特别是咱们经常提到的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包括减税、减费,我们今年实施的是组合式的减税方案。

中国网:比往年更有一个升级。

赵锡军:对,对。这个组合式的方案能够让企业减税的时候不是说我考虑这个考虑那个,要做很多的工作,来符合减税的要求、免税的要求。今年就是一揽子,给你一下子弥补,简单的考虑。我觉得这个方面,就是简化了很多企业的工作,力度是更大了。同时,也有很多的这种减税、减费是直达企业的。特别是讲到第二大类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里头有一些政策是政府直达企业的政策,中央银行直达企业的政策。这些直达企业、直达居民的政策,就可以避免这些政策在从一级级往下传的时候可能被截留、被转移、挪用等等,这些方面可以避免掉,使它的作用更加直接,效果也更加明显。

所以,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层面来讲,今年的政策力度,我觉得也是相当有力度的。当然,从有些指标来看,我们也要考虑到政策的可持续性,有些指标可能比去年会略微有所变化。比如说你刚才提到的,财政里头赤字率的问题,我们今年是2.8%,安排的,比去年是有所下降,但并不是说这个赤字率下降就意味着我们没有足够的政策资源去支持企业。实际上,今年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是相当相当大的。

中国网:那么除了我们刚才谈过的这些点之外,您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哪些亮点值得大家关注呢?

赵锡军:我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头,我第一个印象很深的,我看完以后,最重要的就是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么一个特点,很多的篇幅是用来安排民生方面的一些考虑的、相关的民生领域里头的内容,包括相应的一些思路、工作的方向、工作的重点,以及政策措施等等,都是跟民生有关。那说明政府的考虑,政府工作的重点贯彻到了这个“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经济这块,也有很多的内容是提到了“稳”字当头,怎么样来稳定经济的发展、稳定经济的增长这个内容。这个也是我们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的一个重要考虑。我觉得这一块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我们一开始提到的,我们设定这个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时候,我们设定的考虑因素,其中第三个就是“防风险”。这在以往,我们说我们设定一个预期的增长目标,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考虑它的预设条件和我们具备的这些资源。那么今年是考虑三个方面:一个就是稳就业,(第二个是)保民生,第三个就是防风险。所以,这个也是考虑到今年我们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会有一些冲击发生。这样,这个经济增长在设定预期目标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一点也考虑在内了,这也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中国网:好,感谢赵教授给我们带来的一次非常精彩的解读,谢谢您!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佟静;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佟静;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