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一块重要“拼图”
 
时间:2022年4月14日
嘉宾: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董煜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什么是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又有哪些具体的方向和措施?针对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特邀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进行解读。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 (董宁 摄)

中国网:董院长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董煜: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看到这个《意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难道现在的国内市场还不是统一的市场吗?那么《意见》中所说的这个“统一大市场”是指什么呢?

董煜:确实,中国市场是一个大市场,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但是如果从现代经济意义上来衡量的话,其实我们这个大市场它还不是一个高水平的统一市场。比如说我们有时候去办什么事儿,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规则;你在什么地方去投资,会发现你面临不同的条文;甚至要购买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会面临不同的政策。

这些其实说明,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第一大工厂”,但是在市场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市场质量的提升其实还没有做到与经济增长相同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市场存在各种各样的壁垒。它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点堵点,它会使经济的要素不能流畅地流通,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所以,中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恰恰是看到了当前中国市场中存在的这个问题。那么,以问题为导向,我们去解决和打破制约经济循环的那些堵点,使得我们这个市场能够通过畅通要素的流通,提升这个市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使得中国这个大市场和我们的“大工厂”形成一种匹配。这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它也会使得中国经济在未来长远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我们的市场一些不足之处,那么现在的情形和我们的目标相比,主要的差距存在于哪些地方呢?

董煜:比如说,哪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和规则上面,也还存在一些障碍;比如说地方性的壁垒,它会妨碍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它会阻碍市场主体的公平准入。再比如说,在要素、商品、服务这些方面,各个领域都分别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要素并不能统一,在相对来说比较以市场为主体的原则下来进行分配,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没有做得那么好。各种壁垒的存在,也影响了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地方性的一些保护壁垒,实际上是妨碍了全国性市场监管的公平统一原则,它会对一些市场主体在不同地区的经营带来一些阻碍,它使得很多市场主体在不同地方投资会遇到一些困难。

为什么同样是在中国投资,你有时候会听到一些外方企业跟我们反映,它的某些产品可能就会遇到当地保护的壁垒,就不能够进入。这些实际反过来,会对中国开放的形象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那么,我们可能就要通过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去整体提升中国市场这么一个形象。当然,这个形象是要通过高水平的开放和统一来实现的。

中国网:其实您刚才也提到了,建设这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需要让这些要素、这些资源在统一的规则制度之下流动起来,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等,那么未来我们能做到吗?

董煜:当然,这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我们肯定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去推进它。其实这件事情,中央已经着手布置,在做了。早在几年前,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的大会上,其实已经提出一些改革示范清单,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要素改革的。那么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中央出台了关于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意见,这其实已经在为要素市场的流通去做一些铺垫了。当然,会在某些地方去进行一些试点。在那之后,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央又陆续出台了一些改革文件,比如说《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这就是一个顶层设计,其中对我们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市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要素改革应该怎么样去推进,做了相关的顶层设计。那么后来,中央又出台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又对市场如何构建完善的体系做了规定。在今年1月份,实际上中央又进一步推进了要素市场和配置的试点,在更多的地方去推进要素市场化的改革。

那么到今天出台这个文件,我想它是有脉络可循的,这个文件它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这些年中央持之以恒地、坚定地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组合拳的重要拼图。实际上这个文件出台以后,我觉得我们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加上这个文件,就形成了一个市场化改革的组合拳,它会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影响和作用,全方位地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

中国网:那么《意见》提的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前面有这个限定词“全国”,那么很多人就问了,这是封闭的内循环码?怎么理解《意见》中所提出的“立足内需,畅通循环”?

董煜:我们建的这个市场叫“中国的国内市场”,实际从2018年开始,中央已经突出地强调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到了2020年以后,由于疫情的爆发,我们又提出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但“双循环”它不是两个闭环,我们建设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内市场,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这个市场内部的循环,也是让这个内循环和外循环更好地打通和衔接起来。

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一些外商企业要到中国来投资兴业,如果它像过去那样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去,它会看到不同的规则,会看到不同的壁垒。假设今后我们看到的是在不同的地方都是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那么我相信对这些企业来说是更好的引导。与此同时,我们的商品也面临——比如说我们要出口,如果你实行地方保护主义,那些商品在走向国外市场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如果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则的话,也许能够让中国的产品更好地“走出去”,也能让国外的商品更好地“走进来”。这种“循环”是符合市场经济方向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建统一大市场,它是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网:就是说这个《意见》中提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我们之前提出的“双循环”并不冲突,反而是发挥了一个更好的促进的作用?

董煜:对。它并不是说要去固化一个闭环,恰恰相反,它要建设一个更加开放的内循环。这个循环它并不是一个闭环,它是与外循环连通在一起的。

中国网:那应该如何理解与“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系呢?

董煜:我们其实在建设这些基础性的制度和规则的过程中,有很多都是要去参考国际通行规则的,有很多都是现在就要开始更多地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你这样和这些规则接轨,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这个无论是在目的上还是路径上都是相统一的。

中国网:我们注意到,《意见》有个亮点,就是提出了“立破并举,完善制度”的原则,那么在您看来,我们现在有哪些制度需要破除,有哪些制度需要完善呢?

董煜:“立破并举”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都知道,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上,我们对全年经济工作的要求可能是“先立后破”。那为什么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之后不久,在去年12月中央深改委第23次会议上面,在审议这个文件稿的时候,中央要提出“立破并举”?“破”是在哪些方面破呢?就是在改革方面去破一些障碍,通过改革的“破”来保障经济的“稳”。所以,恰恰站在统一大市场建设当中,它又是这个改革要打通堵点的一个核心环节。那么在这方面,我们假设去破除阻碍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中间的一些堵点,它一定会对经济更加畅通地运行构成有力的支撑。当然,我们有很多具体的需要打破的东西,有一些有形的制度,比如明确的地方性的保护性的法规,那么像这些制度,我们可能就要把它去破除。也有一些隐形的,思想认识上,体现在执法层面的一些做法,那么它在操作层面对不同的市场主体给予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类似这样的隐形壁垒,其实是更加需要去破除的。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 (董宁 摄)

当然,“立破并举”是有破也有立,那么文件就提出了非常非常重要的“四统一”的方向。“四统一”的方向就是在产权保护、在公平竞争、在市场准入以及在社会信用这四个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和规则方面提出要统一的方向,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外界可能对这块了解得还不够多。那么你只有先把规则和制度统一了,那么后面的那些个要素、那些个资源、那些个商品、那些个服务,它才有可能有章可循。也就是说先要建立更好的市场运行的基石,培育市场化的土壤,然后才能让公平竞争真正能够成为我们营商环境的一个代表性的词语。

中国网:我国还曾提出过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比如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等,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有矛盾吗?

董煜:这个其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是非常统一的一个事情。我们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在区域新格局方面落子,这些布局就被称为“区域重大战略”。那么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很重要的,就是要在一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去给那些地区增强它的经济辐射能力,去提升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让那些地方也同样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中央是这样去规划区域问题的,那么我们建设统一大市场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对那些地方,其实说他们也要从这种市场机制中去学到更多东部地区的相对来说比较先进的做法。由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使得我们的中西部地区领导干部去增强市场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认识本地的产业存在哪些问题,本地的产品存在哪些问题,使他们更有动力去推进本地这种产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那么与此同时,我们知道,推进商品和服务的流动、要素的流动会带来资源的积聚、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会使得那些地方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那些地方的市民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这种服务。它反过来又会提升这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辐射的能力,使得这些地区能够更好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中国网:那我们在处理统一性和区域性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您认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董煜:统一性是前提,统一性并不排除因地制宜谋发展,统一大市场只是给你定一些基本的规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其实是明确了一些基本的守则。在这个基础上,它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去谋划发展,而且如果要素和资源更好地在全国更畅通地流通起来,实际是会给那些地区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机会和条件的。他们有机会引入东部地区更好的尤其是创新的资源,也就使得他们的产业升级步伐能够更快一些。

中国网:在疫情影响还依旧存在的当下,您认为,这个文件的出台会给我们的市场主体带来哪些政策利好?

董煜:总体来说,我想对市场主体来说,如果你要看中国发展的大环境的话,那么就要去看,这个文件它叫“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那么刚才已经说了,它是中央推进市场化的一个组合拳的重要拼图。那么实际上它就是中央要加快推进市场化——这是一个信号,也就是说文件中的所有原则都是朝着有利于市场化的这个原则去推进的。那么到了一个健康的市场,它当然需要反垄断,它当然需要反不正当竞争。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要对这些内容去做过多的解读。恰恰相反,你要去看去做这些事情,它是为了给广大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的市场主体,是给它们更多的空间,给它们更公平的环境,能够让它们更好地成长,更健康地成长。那么我想,对各类市场主体来说,如果他们真的认认真真地去读这种文件的话,它应该是能看到,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对它将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来说都会利好,都会实实在在地去提高我们市场运行的效率,是会让那些市场主体能够更加公平地去获得收益。我希望各方面能够加强对这个文件的宣传解读,也能够让各方面都能够真正地看到这个文件的意义所在,它对市场的意义、利好所在,能让各方面能够真正认同这个文件对于中国市场建设的重大意义。

中国网:像您说的,这个文件意义重大,所以说关注度也是非常高,接着网上各种声音也都出来了,甚至有的提出了“计划经济”等等,您对这种声音怎么看?

董煜:这一次文件出来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解读实际上是有一些改、减、增,比如说所谓的什么“计划经济原理”。那么明明是中央是要加快推进市场化的一个文件,是要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文件,你怎么能把它理解为计划经济呢?为什么呢?肯定有的人喜欢拿“统一”两个字作文章,他一看“统一”就自然地把(它与)“计划”等同起来,那他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解读)。

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这个文件一个基石就是“四统一”,那么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社会信用,它哪一个不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啊?这些东西,中央都要大力推进,它完全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事情,你怎么能把它解读为计划经济呢?那显然是完全错误的相反的解读。对于这种解读,我想我们就应该坚决地予以斗争,就要去指出它的问题所在。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佟静;摄影:董宁;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佟静;摄影:董宁;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