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将完成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任务,有何亮点?
 
时间:2022年4月18日
嘉宾:​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 杨宇光

中国网:2022年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美收官。根据任务安排,今年将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计划发射的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任务分工有何不同?本期节目,特别邀请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为您解读。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解读神州十四号任务亮点。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中国网:杨老师,您好。

 杨宇光:您好。

 中国网: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之后,那今年我国还有哪些航天任务?

 杨宇光: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整个空间站工程在它正式建成之前,其实有一个关键技术验证的阶段和正式的建造的阶段。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就包括之前2020年我们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以及到了2021年我们“天和一号”核心舱的发射,以及我们这个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天舟三号和我们神舟十三号任务,所以总共是6次任务。我们在正式的建造阶段也是有六次任务。 

当然,这次我们神舟十三号返回以后,我们会有一个评估,对我们关键技术进行评估。我们需要强调就是说在评估完成之前,其实我们“天和一号”它正式的名称是实验核心舱,只有评估它本身是没有大问题的,我们才能够正式命名为空间站的核心舱,一旦它命名为正式的空间站的核心舱,就意味着要开始建造的过程。

 今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首先就是要发射我们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就是我们的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由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来支撑他们这个在轨的长期驻留的,包括各种补给,包括舱外航天服。下面我们要执行神舟十四号任务了,它的补给主要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里面,所以我们首先会看到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以后,它会对接到空间站的后向对接口。然后我们就会发射神舟十四号飞船,神舟十四号就是我们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飞行任务了,而且从这次飞行任务开始,如果正常的话,我们将实现中国人在太空的连续不间断的驻留。那么神舟十四号上天以后,它应该会对接到空间站的径向的对接口,然后把前向的对接口腾出来,这个时候就等于是在天舟三号离轨以后,我们就会发射“问天号”实验舱,它也是一个和“天和”核心舱一样个头的20多吨的一个大家伙,是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的。它首先会和我们核心舱前项对接口对接,那么这样的话就形成一字型的构形,主体是一字型的。

 经过各种详细的在轨测试以后,把它转到侧面,就是形成L型的构型,再把前方的对接口腾出来,然后再发射“梦天号”实验舱,再对接到前向对接口,再转位到另外一侧的靠泊口上,也就是在神舟十四号任务乘组值班期间,T字型的构成就建成了。之后我们就会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飞船,神舟十五号乘组和我们神舟十四号进行在轨的任务交接。

 从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空间站的建造任务就完成了,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年底之前,我们就可以做完。那个时候我们会看到天上同时有六个中国的航天员。

 中国网:计划发射的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主要完成哪些任务?如果将来实现了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他们的任务分工又有哪些不同?

 杨宇光:先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其实更多的区别是在时间线上,也就是我们两个乘组在太空中汇合,更多的是为了进行任务交接。对标一下国外的情况来看,曾经就是说等于在和平号以及国际空间站上都进行过或者说变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乘组在太空进行任务交接,这样的话效率是最高的。如果说一个乘组已经返回地球了,然后另一个乘组上天的话,很多技术状态设置你不知道,你再问他,你只能跟地面进行联络。如果我在轨的话,我在天上等于是直接的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的交接。这里面有很多方面,其中有一个保障是我们除了在天和一号核心舱有三个我们的航天员的休息的床位之外,我们在我们的“问天号”实验舱,“问天号”实验舱它不但是作为科学实验舱,它也是作为我们核心舱绝大部分主要功能的一个备份,那么其中有一点,它也有三个卧室,能够提供足够舒适和私密性的这样一个卧室。在临时的等于是六位航天员在天上聚首的这段时间,我们保证每一个航天员都是有自己独立的卧室,这样的话也是以人为本的考虑。

其实我们整个空间站它的航天生保系统也是按照三人长期在轨,短期支撑六人在轨这样一个原则去设计的。因为你如果六人长期在轨的话,那你的,空间站的航天生保系统,包括它的大气控制,湿度控制、温度控制,水的循环控制等等负荷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也就是短期的,有可能几天,十几天这样的规模。 

 当然了,以后如果是正常的话,这个就会变成一个例行公事,也就是从神舟十四和十五之间的交接开始,后续的乘组,包括神舟十五和神舟十六之间的交接依此类推,都是在天上进行交接。这样的话,其实也是确实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去提高它的工作交接的效率。因为我们未来像刚才我已经提到了,等于目前我们的天和核心舱的实验机会的数量并不太多,那么未来我们的实验机会尤其是“梦天号”舱专门用于科学实验的机会是比较多的。这样的话,就等于是你下个乘组过来在天上到了这个机柜,我告诉你我现在做到这步了,它是这个状态,这样效率是最高的。尤其是未来的“问天”和“梦天”,它的里面的科研,用于科研的机柜的数量,与现在核心舱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增加,这也是体现我们空间站的高效和先进性的一个地方,这样的话,未来的工作也会越来越复杂。甚至根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权威的发布,其实我们前两批航天员都是从空军的飞行员里挑的,第三批航天员里面已经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工程人员在里面,所以我们可以未来期待他们在天上做更为复杂的操作。

 中国网: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实现了三名航天员在轨六个月的时间。未来航天员的在轨驻留时间以及数量上面是否会增加,以及包括女航天员的占比又会做何考虑?

杨宇光:我觉得首先一点,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的总师周建平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讲过,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进行更长时间的驻留。其实,这个就是更多的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考虑了,因为其实目前设计的半年驻留时间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但是如果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因为我们讲我们搞空间站也好,我们搞载人航天也好,我们不是为了这件事而去搞它,而是要做科学研究,为更远的,为人类更雄心勃勃的目标,比如说未来登陆火星做准备。

所以说等于从我们国家角度,无论是从航天医学的角度,航天生物学的角度,那么进行科学实验以及为了更远的,我们将来有可能我们中国的航天员去月球建立基地或者说在火星建立基地这样的考虑的话,都需要在太空停留更长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你的身体会不会有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方面需要考虑的,这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去验证。你看现在除了俄罗斯的宇航员在和平号保持过437天的记录以外,在国际空间站其实也做过两次,就是各有一名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进行350多天的在轨的驻留,甚至美国曾经做过一对双胞胎宇航员,这两个都是有过飞天经历的,但是他们是双胞胎,一个是在天上待一年,一个在地上做平行的对比研究,这是非常有科学价值的。这样的话就可以通过这样的科学研究,其实科学实验的性质,掌握更长时间的在轨的飞行的经验,应该说国外已经做过了,从科学的角度,这个无论哪个航天大国,载人航天的大国,肯定会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是有可能会有这样安排的。

    而且其实这里面还会有一个副产品,就是说如果我们有一位航天员或者两位航天员,他在天上连续待两个周期(一年),就会产生一个什么副产品呢?就会给我们的乘组轮换提供一到两个座位的短期访问乘组的机会。就为太空旅游创造了一个机会。因为太空旅游的乘客大概率不会在天上待半年的时间,等于是他待在天上十几天已经足够去享受这个太空旅行的美妙了。那我认为后面是有这种可能性,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那么除此之外,其实就是等于是我们这个女航天员王亚平已经给大家开了个好头,所以说未来我认为女性参与到某一个乘组的概率应该还是非常高的,这个我认为一方面发挥女性的优势,而且也是进一步完善我们国家载人航天的技术体系,应当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且,后续随着“问天号”和“梦天号”实验舱的建造完成,那么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空间站又不一样了,现在我们空间是50立方米,那未来我们会至少达到110立方米。基本上有了三个实验舱以后,我的这个“问天号”舱的中继星的天线,就是那个像锅盖一样的东西,还有“梦天号”那个天线,它和我们天和一号的天线方向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话未来就可以有接近于基本上100%的自动覆盖,也就是说任何时候我的空间站和地面进行大数据量的联络,多路视频还有数据的传输。所以这个就为未来的科学实验奠定了更好的基础,就等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科学家来空间站进行更为复杂的工作。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裴希婷;图片:杨佳;摄像:董超、王一辰;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裴希婷;图片:杨佳;摄像:董超、王一辰;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