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统一可能性是否已丧失?白皮书立体式释放了这些信号
 
时间:2022年8月15日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王治国

中国网:近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第三次就台湾问题发表白皮书,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份涉台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在向外界释放什么信号?为什么促统和反“独”的并重?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本期节目,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王治国为您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王治国。  中国网  董宁   摄影


中国网:王老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

王治国: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好。

中国网:此次发表的白皮书是我国政府第三次就台湾问题发表的白皮书,距离第二份白皮书已经相隔了22年,您认为这份白皮书是在向外界释放什么信号?

王治国:我认为这份白皮书是对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的统一事业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下一阶段推进和实现统一事业的一个有利的引领。如果从释放什么信号的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觉得要看这份白皮书所谓的对象或者受众,我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或者说五大信号来说。

首先,我们的第一个受众就是外部的干涉势力。在这份白皮书里边就是要正告他们,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以台制华”这样的图谋注定失败。

第二个受众是台湾的“台独”分裂势力。我觉得我们这份白皮书是要正告他们,阻碍统一是不可能成功的,“台独”的图谋也会注定是失败的。

第三个受众是面向台湾的民众,就是让台湾的民众认清楚这种“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势力干涉的险恶用心,同时也要自己认真地思考台湾在民族复兴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当中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壮大台湾。

第四个受众是国际社会。我认为是要释放一种(信号是)我们中国的统一不是只是对中国人之福,而是对全世界和亚太之福,是有利于地区的和平和发展。

那么第五个受众是大陆的民众。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角度来看待以后的推进统一的问题。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的统一既要有信心,坚持自己的一个立场和路线;另外一方面也要有耐心,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和平统一的结果。

中国网:这部白皮书一共分为五个部分,您认为这部白皮书有哪些亮点和特点?

王治国:这个白皮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新时代。具体而言,我认为它可以从“五个明确”来进行一个概括。

首先这个白皮书明确了我们新的历史方位,就是统一事业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对台工作的话,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肯定也是要从一个国家民族复兴的角度来看,这是它的新时代的最大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明确,我觉得这个白皮书明确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就是两岸统一是必然统一,也必须统一,这不仅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那么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提升,我们对两岸关系的一个把握权会更加强化,对实现统一的进程的时与势的掌握会更加地强化。

第三个明确,我认为白皮书明确了这次风险挑战的一个关键症结。这些年来,“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势力的这种勾连的程度和强度大幅提升,这是对我们当前推进统一,维护台海和平的一个最大的症结。

第四个明确,我认为是白皮书特别提出了在未来推进统一进程当中所提到的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通过这么多年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只有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但是在未来的一个过程当中,随着我们逐渐地推进两岸的融合发展和和平发展,台湾民众的福祉会更加广阔,会更加提高,特别在这次的白皮书当中提到了两岸统一之后,台湾民众的一个福祉,不但对台湾之经济、社会有巨大的机遇,而且是对台湾民众未来会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五个明确,我认为这份白皮书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的坚决领导在统一事业的过程当中的一个决定性的意义。这份白皮书是首次全面阐述了我们党在推进统一事业过程当中的奋斗历程,总结了我们的一个重要的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我们很多的经验。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党作为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的一个核心的领导地位,那么在未来推进统一事业当中,必定需要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贯彻党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总体方略。

中国网:此次白皮书的发表有一个特殊背景,就是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于8月2日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因此,白皮书中也大篇幅地谴责了美国在对台问题上“表里不一”。有外界认为,选择在此时间节点发表白皮书是反制佩洛西窜台的又一重要措施。此时发表白皮书是“临时起意”还是在既定计划之中?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王治国:白皮书作为我们党和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文件,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宣示,那么这样一份文件从起草到研究到最后的发布,整个过程是非常严谨和周密的,绝不是一时起意或者临时决定的,它是有一个长期的准备、酝酿的过程。

那么另外一方面,就是佩洛西这次窜访台湾,是对中美关系政治基础的一个重大的冲击,而且是对台海地区和平的一个重大威胁,向台湾“台独”分子发出了严重的错误信号。那么她在(窜访)台湾过程当中,不但标榜自己是代表美国,同时也公开讲这是一个官方访问,那么她的种种行为使得我们现在需要有一份强有力的政策文件,所以说从另一个方面可以讲出来,现在佩洛西的这个事件也是促使了这份白皮书在当前这样一个时空背景来发布这样一个文件。

在这份白皮书当中,对待所谓外部干涉势力进行了一个大篇幅的论述,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出,它不仅仅是对佩洛西,佩洛西窜访的这样一个行为只是其中的一种,那么在这个白皮书里,我们还提到了很多的美方的一些错误的言行和做法,包括仍然维持冷战的思维,把中国当成美国的一个战略竞争对手。还有一个做法就是混淆是非,一方面支持“台独”,给“台独”提供很多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又把两岸关系的一个不稳定的罪责或者这样一个责任推给我们。种种行为可以看出来它是全方位(发声),不仅仅是针对佩洛西一个人窜访台湾这样一个单独的行为。

中国网:有统计,这份白皮书中出现了36次“台独”,4次点名民进党,并称民进党是“争取和平统一进程中必须清除的障碍”,将促统与反“独”并重。您认为这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将促统和反“独”并重?

王治国:我觉得在这份白皮书当中,这么高频地去点名,本身就代表了我们对这个问题非常地重视,同时也代表了这份白皮书它其中的一个针对的对象,就是台湾的“台独”分裂势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大家可以进行一个回顾。从2016年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以来,在政治上否定“九二共识”,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它在严重冲击着两岸的政治基础。在经济上,推行所谓的“脱中入美”这样一个政策。在法律上,通过大量的修法,对两岸关系进行一个断桥堵路的行为。在军事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武器装备的升级,进行武器装备的采购。在对外关系上,又不断地谋求所谓的“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在文化教育方面,又不断地推动“去中国化”的教育。就是这些种种的行为,使得两岸关系的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局面,所以说从2016年一直到现在,我们对两岸态势的判断一直是复杂、严峻的状态并没有得到一个根本的改善。所以我们现在对这份白皮书的发表过程当中,它提到了对“台独”分裂势力的一个严重的关切,这是第一个想讲的。

第二个想讲的,您刚才提到了关于促统和反“独”。从逻辑关系上来讲,其实促统和反“独”一直是我们对台工作的“一体两面”,就是在促统工作的过程当中,必然离不开或者绕不开反“独”工作,反“独”工作也可以说是促统工作的一个必然的组成部分,所以说它是“一体两面”的同步推行的一个政策。

节目录制现场。  中国网  董宁  摄影


中国网: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对立加剧,而中美关系的恶化也为台海局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人对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产生怀疑。白皮书中一方面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一方面指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之间的关系该如何把握?

王治国:首先,您提的关于和平统一的可能性的问题,我也看到了很多的网友评论认为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在丧失,但是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在推进统一事业的过程当中,它不可能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面临各种因素、各种挑战、各种风险,所以说我们不能把一个阶段,一个部分或者是一个区域这样一个困难放大到整个。像过去我们其实已经经历过几次台海的危机,但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从来没有放弃和平统一的政策。

从现在来讲,我觉得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是否丧失关键要从大局来思考。什么是大局?我觉得从现在来看的话,就是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个大局,从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一个大局来思考这个问题。从民族复兴这个角度看,我们民族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进程,那么从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的话,“东升西降”的这个进程仍然是在一个个过程当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认为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不但没有丧失,反而是在加强。

在这个前提下,很多网友会问怎么去实现和平统一?我认为大家再仔细看这份白皮书里面的话,就会发现它提到了两个路径。第一个路径就是要坚持和平发展和融合发展,白皮书里特别强调了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重要路径、重要途径,那么怎么去理解?它的这个话对和平统一是起到了基础性的一个作用。它是在未来的统一事业当中,是要不断地去拉近两岸的情感的纽带和利益的联结,来不断地去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一个认同,来不断地筑牢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意识,我觉得这是它的一个基础性的动作,就是夯实和平统一的一个基础。

具体的做法包括哪些?其实大家也在白皮书中能看到,包括我们之前很多文件里提到的所谓“新四通”,包括邻近地区,与台邻近地区和条件相等地区“三化”这样一个政策,包括这次白皮书里首次提到了在福建建立海峡两岸的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些种种的政策都是来落实这样一个和平发展和融合发展基础性的工作,这是我讲的如何实现和平统一的第一条路径。

第二条路径,就是在白皮书里边特别强调的就是和平统一就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为什么是这样讲?它的关键的一个作用是要解决两岸关系长期存在的难以解决的政治分歧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话,会严重地影响干扰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总书记时时讲的,就是很多问题不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该解决的还是要解决。

对于两岸的这种对话协商,我觉得我们现在提到的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就是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分议题,(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我个人的理解的话,其实是有两种对话协商,第一个对话协商主要针对的,直接针对的就是解决两岸政治分歧的对话沟通,我认为就是一个政治谈判的问题。第二个对话协商的话,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民主协商,它是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相关的其他的事务性、功能性,包括一些经济性的问题,同时也是可以大家共议和平统一的种种议题,它更宽泛。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的,就是缺少了哪一个,对和平发展都会增加它的难度。

中国网:为什么国家的发展进步是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王治国:我认为从台海局势一个本质来看的话,它是由中(大陆)美台三方的力量的较量或者一个对比来决定的。

我们可以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就是更远的,上个世纪80、90年代,在那个时候美国在对我们的事情上,对我们的政策上,不但是台湾问题,在其他方方面面都是更加蛮横。那么在李登辉或者陈水扁执政时期,为什么“台独”跳得那么嚣张呢,正是因为他们的实力给他提供了保障。在那个时候,我们大陆的整个实力(如果)简单只是从GDP来讲的话,那么台湾就相当于我们大概1/4要多一点。那么在美国来讲的话,我们只相当于美国的不到1/10这样的水平。现在来讲的话,我们GDP的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3/4,已经是台湾的大概23倍这样的水平。你可以从现在这样看,这一段时间美国很生气,但是他的一些动作、态度,他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对我们进行一个个的挑衅。那从台湾讲,民进党再怎么推动所谓的“台独”,它也不敢再像陈水扁、李登辉那样进行“冒进式”的政策路线的推动。所以说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就可以体会到,我们大陆的一个发展,就是本身的实力发展进步是决定我们在现在能牢牢掌控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能牢牢掌控我们两岸关系一个时与势的根本所在。

中国网:白皮书也勾勒了两岸统一后的前景及对台的部署和安排。比如,有关国家可以继续同台湾发展经济、文化关系。经中国中央政府批准,外国可以在台湾设立领事机构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机构等等。这些部署和安排意味着什么?

王治国:我认为这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证明我们中国的发展不是要谋求世界的霸权,我们中国的统一也不是来谋求世界的霸权。我们中国的统一不但对中国人民是福,那么对世界和整个地区都是一个福气,不仅有利于地区的和平,更有利于它的发展。那么在统一之后,只要是合法合规的,都会受到大陆,受到两岸的一个保护。那么它在与台湾进行所谓的经济的、文化的,方方面面的交流过程当中,这种权益会得到更大的一个发展。尤其是在统一之后,两岸的这种联结更强,它在之后的发展肯定是比现在要更加广阔。

中国网:白皮书也指出了按照“一国两制”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后,将给中国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新的基础,也将给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的机遇,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那展望和平统一的前景,您认为台湾的机遇和好处将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治国:我觉得先从几个方面来讲,就是如果说是对台湾同胞来讲的话,我觉得一方面不仅可以保证台湾同胞的私人的财产、宗教的信仰、合法的权益,得到一个充分的保障;另外一方面,就是台湾同胞会享受到两岸发展中更多的一个红利,在未来以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的身份站在世界舞台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会更受到尊重,也会更加安全。那么在未来两岸没有了战争,没有了威胁的时候,台湾的很多财政(支出)可以用于民生的一个建设,台湾民众的民生福祉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另外一方面对台湾的企业来讲,两岸的这种深度融合,两岸的市场一体化的建设,会使得台湾的企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那么两岸产业链供应链会更加稳定,两岸的优势互补会更加强,会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台湾现在所面临的缺电缺水的问题也会得到根本的解决。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这份白皮书的发表是对台湾同胞的一次强有力的呼吁,那么在未来的一个发展当中,新时代是中华民族的新时代,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大有作为的一个时代。

中国网:正如白皮书的结束语所说,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感谢王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

王治国:谢谢!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裴希婷;图片:董宁;摄像:刘凯 王一辰;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裴希婷;图片:董宁;摄像:刘凯 王一辰;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