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促进脱贫人口增收 加强文化建设
 
时间:2022年9月7日
嘉宾: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朱启臻

       中国网:2020 年底 , 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更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和全球反贫困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进入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如何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如何让农民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享受精神文明?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特邀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朱启臻进行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朱启臻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前提了,目前的成果如何呢?

       朱启臻:我们的成果是巨大的,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众多的贫困人口解决了贫困问题,我们去年已经宣布了同步进入小康,这是世界瞩目的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个成果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脱贫攻坚的过程当中,我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创造了种种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措施,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中国网:未来如何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让脱贫人口的生活更上一层楼呢?

       朱启臻:今年一号文件里我们说守住“两条底线”,其中一条底线就是防止规模性的返贫。因为我们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我们也必须看到很多的地方还存在着脆弱性和风险性,就是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会致贫返贫。所以,这次中央文件里谈得非常详细,比如我们要加大对帮扶重点县的支持力度,我们要完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有些什么天灾人祸可能返贫致贫的苗头,要及时地进行解决。有的人可能家里边突然有什么大病,不能在外面打工了,发现这个问题马上给他安排一个公益岗位,在村里当个护林员、或者清扫垃圾拿一份工资,缓解、解决这样的问题,完善监测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朱启臻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提升乡村的治理水平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工作了,在您看来如何让农民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享受现代的精神文明,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朱启臻:这个问题当然很重要了,这就涉及到乡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乡村文化建设是我们乡村振兴的难点,但它又是乡村振兴所有内容里面的灵魂,为什么是难点呢?因为这么多年,我们其实对乡村文化的研究是不够的,我们一说起乡村文化来,很多人的头脑里面的印象就是乡村是文化的荒漠,乡村没有文化,我们要去振兴它,要送文化下乡,是这样一个思路。实际上不是这样。

       我们经常讲乡村是文化的宝库,既然是宝库,里面是非常丰富取之不完的,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文化的这种丰富的内涵才可以。因为我多年来研究乡村的文化,我们对乡村文化的分类有的时候都很困难,太多了,农业文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文化都保存在乡村。像我们的民俗、手工艺、地方戏曲、地方文学、衣食住行的方式,还有各种丰富的节日,包括民俗、红白喜事等等,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这种生存智慧和教化人的这样一些机制在里面。所以,我们很好的去利用它、挖掘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来为国家的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丰富的文化基础。

      中国网:所以,我们也应该首先改变我们对乡村文化的偏见,除了我们向乡村输送现代文明的同时,更要去挖掘乡村它自有的一些特色文化。

      朱启臻:是这样的。


(本期人员:编导:白璐;主持:佟静;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白璐;主持:佟静;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