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气候危机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时间:2022年9月28日
嘉宾:巢清尘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中国网:今年夏天,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多国出现罕见高温热浪,英国发布了该国历史上第一个“极端高温”红色预警,我国也经历了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高温过程。为何今年极端天气频发?会成为未来的“新常态”吗?面对气候危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针对上述问题,本期节目特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巢清尘进行解答。

图为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巢清尘 摄影/杨佳

    访谈实录:


中国网:巢主任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巢清尘:各位网友好,主持人好!

中国网:今年夏天,高温热浪肆虐了北半球多国,甚至连北极圈的温度一度飙升至了32.5℃,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也是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在您看来,极端高温天气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为何今年如此频发呢?

 巢清尘:应该说今年的极端天气既是常态,也有一些今年的特殊情况。首先,这些年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极端天气频发、强发。比如说今年,你刚刚举例的北半球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北半球的欧洲、北美,包括东亚地区,在高压大的环流系统下,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北半球的高温大环流的笼罩。当然,全球变暖是一个最重要的背景场,大家看到这些年,极端天气的频发和强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光是高温热浪,包括强降水。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记忆犹新,去年的河南的“7·21”的大暴雨,今年包括南美、北美、欧洲地区,在春天的时候都有很多强降水。所以我们说在整个全球变暖大的背景下,实际上带来了整个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加剧。

中国网:那根据您的预测,我国以及全球的这种极端天气,未来会呈现怎样的趋势,会成为一种“新常态”吗?

巢清尘:我觉得用这个“新常态”这个词还是合适的。从过去历史上来看,整个温度是在不断地上升的,我们最新的观测和研究表明,最近的50年,大概是在2000年以来最暖的50年,而且这个变暖不仅是温度一个指标,气候系统的很多指标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比如说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在过去的3000年来都是最快的。再比如说北极海冰范围的缩小,现在都是最为明显的,剧烈的。

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一系列指标,反映了整个气候的变暖已经非常地确定。同时,从未来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也有一种很好的认识,现在的变暖特别是最近百年左右的变暖,是由于工业化革命以来,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很多温室气体的排放,这种排放直接造成了气候变暖。

总体来说,未来的变化,取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人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比如说你的措施更为清洁、低碳,排放减少得更为明显的话,那可能这种变化就会趋缓。但是如果仍然在继续地大量地排放,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因为未来整个气候变化的大趋势实际上取决于已经排放到大气里的温室气体,以及我们现在仍在排放的,就是未来(二者)加起来的,即累计排放的总效应。按照现在的研究来说,至少在本世纪中期以前,变暖的趋势仍然会非常地明显,因为它表示我们即使现在大力地减排,气候系统本身还有一个滞后的效应,对于有些过程,比如说海平面上升,海洋增暖和冰冻圈的变化,它实际上是一个慢过程。这种响应会在采取行动以后,仍然会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变化。

所以总体来说,未来的极端事件只会越来越强,同时我们可能还要特别防范,比如高温热浪、暴雨洪涝、干旱,好像是单一的一些事件,实际上未来它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性,多种极端事件会并发、连发,会形成级联的风险。

同时现在也有很多证据表明,气候系统里有一些要素到了一个临界点以后,一旦触发了很难再恢复回来。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刚才你提到的北极海冰的问题,北极海冰到了一个程度,不太可能再恢复,比如说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它实际上对欧美气候影响非常大。

十多年前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就是美国的科幻大片《后天》,一个场景是北美东部大规模的极寒天气,实际上里头的科学原理是来自于北大西洋的温盐环流,一旦到达了临界点,整个温盐环流发生逆转以后,不仅带动区域的一些气候变化,它还会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

图为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巢清尘 摄影/杨佳


中国网:有专家也称,全球变暖会影响到气候系统稳定性,从而造成现在的极端天气频发,您对此怎么看,它们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联呢?

巢清尘:对,因为气候变暖以后,它实际上主要产生了两种可能的现象,一种就是平均态的变化,刚才说现在的50年是过去2000年以来最暖的50年,它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平均态的变化。第二种,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率的变化,就刚才说的稳定性的变化。打一个比喻,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钟摆,钟摆振幅变大了,原来可能是30℃的变化,但是它现在发生了50℃、60℃的变化,这种变化就会造成整个气候系统更大的不稳定性。这就是气候变化带来的两种可能的后果,一个是趋势性的变化,一个是不稳定,不稳定的变化它就会带来更多极端事件的频发、强发。

中国网:那这种极端天气的频发,是否也代表我们气候危机越来越严重,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巢清尘:是,这个“气候危机”这个词实际上是这些年(提出),原来主要说气候变化或者气候变暖,但现在这些年很多场合都在说“气候危机”。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在很多讲话里头也提到了“气候危机”这么一个词。在联合国的大会上,联合国专门有个议题是关于安全问题的,气候安全也已经作为联合国在讨论的一个重要的议题,所以“气候危机”应该说未来会不断地提起。因为方方面面,不管是生态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实际上这种影响带来的既有我们看到的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它还有多个系统、不断地相互关联的风险,比如说今年我们国家的高温,热射病这些年可能对有些人还是陌生的一个词,今年是不断地在提这个词。有些人因为高温,甚至失去生命。另外,比如说像今年的高温对能源造成很大影响,有些地方因为高温,电力供应不上,拉闸限电,生产也都受到影响,甚至还影响居民的生活。同时很多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很多的系统(都受到影响),这个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所以总而言之,我觉得气候危机就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怎么来应对气候危机?

总体来说两条路,两个选择,一个是适应,一个是低碳。适应,应该说它更多的是一个会更为急迫的,和更为解决眼前问题的一个选择,比如说适应里头,要做好一些灾害预报的警报,提前把这些信息告知行业,告知社会公众,大家就可以有所预防。比如说农业,可以更好地规划相应的种植布局,怎么能更好地利用气候变化,既要避害也要趋利,比如说气候变化它会带来整个种植结构的一些调整。简单说北方高纬度地区可能会有一定的获益,因为热量增加了,一季稻可以变成双季稻,可能整个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比如说沿海地区,特别是跟风暴潮结合的“几碰头”的灾害会更加地频繁,相应的一些基础设施,沿海的堤坝修建,既有工程性的适应措施,刚才说建坝或者说基础设施,城市的排水管道的完善和相应的建设,那这些都算工程性措施,还有一些是非工程性措施,刚才我提到的类似防灾减灾的一些措施,农业的一些种植结构的调整,这都是跟适应有关的内容。

中国网:适应听起来感觉有点被动。

巢清尘:对,适应更多的是解决眼前的,更急迫的问题,但是因为气候变化造成的核心的原因,特别是我们现在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现在国家在提的双碳目标,实际上就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里头就涉及到比如说要节能,进一步地提高节能的效率,调整能源的结构。 我们说适应措施和减排措施应该很好地来协同,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它解决的(问题),对时间的考虑,是不完全一样的。

中国网:是一个互补的关系。

巢清尘:对,是一个互补的关系,相互的协同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可以说两者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解决短期的问题,也可以放眼长远的目标。

巢清尘:对。

图为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巢清尘 摄影/杨佳


中国网:现在随着全球对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视以及积极的应对,您认为全球变暖的趋势有没有得到一定的缓解,有没有见到一定的成效呢?

巢清尘:应该说这些年,大家应对气候变化还是形成了共识的。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以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2016年的11月份,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从历史上来比,公约1992年通过,到1994年正式生效,实际上用了两年的时间。《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通过,到2005年正式生效,将近用了八年左右的时间,巴黎协定实际上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正式生效。实际上这反映出了,国际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越来越形成了共识。

到现在为止,大概全球有130多个国家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巴黎协定特别确定的要力争实现温控不超过2摄氏度,力争实现在1.5摄氏度的减排目标。按照这么一个目标,实际上碳中和如果要实现2℃温控的目标,应该在2070年左右,全球要实现近零排放,如果要实现1.5℃温控目标,全球要在2050年要实现近零排放。

目前大概130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实际上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都在2050年左右要实现碳中和。但是我们实际上也要看到在目前已经提出的各种承诺情况下,按照现在初步的估算,可能到本世纪末,温度还会要上升大概从2.2到2.8摄氏度的范围。如果按照2℃以上,刚才提到的一系列的影响,包括对农业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极端灾害的发生,实际上都还会进一步地加剧。

我们看到积极信号的同时,仍然对未来地球的危机还是有很大担忧的。

中国网:当下气候危机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得不共同面对的难题,因为它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那对于应对气候危机,您有哪些建议,比如说政府、企业、个人,都应该怎么做,来应对这个问题呢?

巢清尘: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它涉及到气候,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跟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政府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该确定方向,确定政策,提供相应协调和相应的支持和支撑,同时要加强监管,比如说以中国为例,双碳的目标,中国政府都是言必行,行必果,是这么一种态度。

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后来发布“1+N”的一系列政策,既涉及到全国整体的意见和相应的政策,也涉及到各行各业相应的一些政策。怎么把这些政策真正地制定出来,形成相应路线图,监督目标的考核,我想政府应该发挥更主导的作用。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确定政策的执行力,更能保证政策真正的不偏不倚的执行,我想这是政府部门应该发挥的作用。

企业,实际上是整个应对气候变化最主要的主体,企业要很好地来考虑怎么来完成相应的双碳的目标,因为气候变化对企业,第一带来了物理性的风险,需要很好地加以防范。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说所有的企业都会排放温室气体,当然因各个企业的类型不同,可能排放的程度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时,每个企业的产品都不是它自己完全能生产的,涉及到上下游产业链一系列的排放。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特别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包括中国的很多的企业都在积极地制定自己企业的碳排放路线图,或者叫施工图,把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都实现碳中和。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来说,实际上衣食住行用都会涉及到碳足迹。比如简单说,你走路、开车,还是坐公交汽车,它排放的量就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从房间离开一段时间,你是不是把灯关了,这可能对能源的节约就带来了不一样的影响。包括我们穿的衣服,你是不断地买买买,还是说可以适当地可持续地来使用,循环地来使用,这实际上都有很好的一些方法。

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因为我姑姑是一位外交官,当时她有些还是不错的呢制的衣服,我奶奶那时候就把她的衣服做一些改造给我就穿,又漂亮,实际上又很好地利用起来了。

我只是举一个小例子,为适应,为减缓,对于个人来说,有很多可以来采纳、来发挥作用的相应的一些措施。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个真正关心的问题,那我想一定会对保护全球的气候贡献相应的一份力量。

中国网:对,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一点小小的努力,都会为气候的改变迈出很大的一步。

巢清尘:对,你说得对。

中国网:再次感谢巢主任为我们带来一次精彩的解读,谢谢您!

巢清尘:谢谢!

(本期人员:主持/编导:佟静;摄影:董超 王一辰 刘凯;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主持/编导:佟静;摄影:董超 王一辰 刘凯;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