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裴国良:中文是法语图书翻译出版的第一大语言 译者架起了文化沟通的桥梁
 
时间:2022年11月15日
嘉宾: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 裴国良

    中国网:傅雷翻译出版奖由法国驻华大使馆设立,旨在促进法语文学及学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自2009年设立以来,傅雷翻译出版奖已成功举办十三届,逐渐成为法译汉图书的标杆。第十四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将于2022年11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就本届傅雷奖以及中法文化交流的相关情况,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


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 (摄影:郑亮)


       中国网:公参先生下午好!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和您一起探讨关于傅雷翻译出版奖以及中法文化交流的相关情况。

       裴国良:您好!非常感谢,很高兴见到您。

       中国网:我们知道,傅雷翻译出版奖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于2009年设立,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不仅成为了国内译界标杆,在国际上也享有知名度。法国驻华大使馆设立这一奖项的初衷是什么?

       裴国良:我们的初衷是支持所有与中国积极合作的、传播法国文化的项目,让中国大众更好地了解法国文化,同时让法中艺术家、作家互相认识。

       这一理念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一个好消息。不仅仅有利于法国文化的传播,还能够使大家相信,掌握多种语言、学习另一门或者多门外语是打开世界之门和学习其他文化非常好的途径。学习我们的文化,最好的方式当然是亲自阅读原文。但是当我们语言不通时,译者可以帮助我们。译者极为可贵,他们为我们架起通往其他国家和文化的桥梁。

       中国网:是的,翻译扮演了一个桥梁的角色,将不同的文化连接在一起,所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才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所以,感谢译者。

       裴国良:您说得很对。译者作为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到一位非常喜欢的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他在几年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曾说过一句话,“作家是创作本国文学的人,译者是创作世界文学的人。”这话说得很对。因为如果没有法语书(的译作),大家就无法打开法国文化之窗。幸好有傅雷奖的这些译者,让我们能够读到这些译作。这非常宝贵。

       中国网:这一奖项是以翻译家傅雷来命名的。为什么会选择以傅雷来命名?能否谈谈您对傅雷的了解?

       裴国良:我认为选择傅雷(命名)是很自然的,因为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是首批使法国文学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的翻译家之一,他在法国知名度也很高。他曾经在法国生活过,曾经在巴黎的圣日耳曼德普雷生活了多年。在那里,他结交了许多知名的法国文人。傅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理想的文学译者的形象,他对法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向他致敬。他为艺术和翻译付出了很多,所以我们通过设立傅雷奖来向他致敬。

       中国网:的确,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可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本届傅雷翻译出版奖的奖项设置?本届比赛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期待?

       裴国良:每年都不同,因为毕竟取决于很多因素……每年申报的出版社不一样,每年出版书的作家不一样,每年的入围作品都不同,涵盖的主题、多样性都会不同。但历届以来的共同点是参赛作品水准都很高,所涉及的主题也极其多样,涵盖的题材非常广泛。在文学领域,我们有诗歌、古代文学、当代文学;在社科领域 我们有历史、电影、哲学等等。总之,满足各种阅读偏好。所以不论哪一届傅雷奖内容都极其丰富。

       今年的入选作品也非常丰富。这是我来华后第一次参与傅雷奖。我参加了今年傅雷奖入围作品评选的初评晚宴,我可以告诉你,评委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哪些作品、哪些译者可以入围是很难抉择的。


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 (摄影:郑亮)


       中国网:我们知道文学、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是非常多元化的。所以我很想知道傅雷翻译出版奖的获奖作品是如何评选出来的?

       裴国良: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但我或许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虽然我们法国驻华大使馆是这个奖项的推动者,一直以来支持、陪伴、鼓励这个奖项的发展,但拥有决定权的是那些独立的评委们。(评委当中)法中评委人数各占一半,他们一起讨论决定值得嘉奖的作品和译者。不过,有意思的是,法中两方评委的评审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比较典型的是,法方评委告诉我,他们首先非常看重作者以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而中方评委更注重中文和翻译质量。这种互补的评审标准正是这个评委会的特色所在。

       中国网:傅雷翻译出版奖是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晶。我们知道,过去这些年来,中国一直是法国图书的引进大国,两国在出版行业也有着密切的合作。您如何看待翻译、出版工作在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扮演的角色?

       裴国良:这当然是我们两国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如您所说,自2013年以来,中文一直是法语(图书)翻译出版的第一大语言,一直高居法国出版界版权转让语种榜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我们表示欢迎和鼓励。法国驻华大使馆的角色就是推动两国在文化领域的所有合作。所以我们致力于让中国读者了解那些目前在中国还鲜为人知,却非常有价值的法国经典文学作品。当然我们也推荐当代作品,可以让中国读者更多地了解法国当代文学。一直以来,这都是我们推动法中文化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1年,中国的出版社购买了2000多本法语书版权,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的好消息,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人员流动受限的这样一个时期,组织线下演出比较复杂,召集艺术家们在国家间往来更复杂。相比之下文学作品没有国界,能在不同文化间架起桥梁,所以它的作用很重要。

       中国网:众所周知,翻译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需要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需要细心、耐心、毅力。那么,对于那些正在从事或希望从事中法互译的译员,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裴国良:我想向他们表达我的敬意,因为翻译是一项需要耐心的工作,而且是经常被忽视的工作。大家谈论的往往是作者和作品,除了像(傅雷奖)这样的奖项之外,译者很少有机会被提及。同时,我认为翻译也是个很有激情的工作,所以我想鼓励译者们,翻译是极具智力挑战的工作,我想对他们说,他们的作品极具价值。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文化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世界创造了美。

       翻译还能带来一种满足感。他们可以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告诉自己,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美好而崇高的事业。一些法语书的中译本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有些作家,例如乔治·佩雷克,你们看(这次入围的)他的这本书,尽管薄薄一本,大家可能以为翻译起来很容易。然而实际上他的作品本身风格就特别复杂。这位作家就是以他在文学上的先锋壮举而闻名的。我无法想象中国译者是如何将这样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真希望自己能够亲自读一读它的中文译本。总而言之,我对译者们充满敬佩之情。

       中国网:相信您会有机会用中文读这些作品的。

       裴国良:我也希望如此!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 (摄影:郑亮)


       中国网:自建交以来,中法两国在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文化就是其中一个方面。那么,您如何看待过去五十多年来两国的文化交流情况?

       裴国良:很显然,文化合作是我们和中国双边关系的核心。五十年来发生了很多变化,也可以说这是六十年来的发展,因为两年之后,也就是2024年,就是法中建交60周年了。在文化领域,我们经历了一些重要发展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开设了第一批法语联盟,帮助一部分中国民众学习法语。这是两国在文化领域建立的第一个重要联系。2004年,我们在北京设立了法国文化中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这是在中国展示法国文化的绝佳窗口。我们借此共同开展了很多精彩的文化项目。就这样,我们逐步发展并一起开展了很多项目,拉进了两个国家和两种文化之间的距离。对于我们两国的历史和双边关系而言,2024年将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我希望届时两国能在文学、艺术、语言和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中国网:对于未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您有哪些期待?

       裴国良:我们要为此努力。正如我刚刚所说,我们将迎来好几件大事。除了两国建交60周年,还有2024巴黎奥运会。这是继北京冬奥会后的首个奥运会。届时,(我们)将有机会在体育领域开展合作。2024年还是法中文化旅游年,(因为)这个项目受疫情影响延期举办了。2024年的重启将为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展合作、明确各自的需求提供契机,也是两国共同探讨文化、历史和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的契机。

       中国网:听了您的介绍之后,我对2024年也充满了期待!

       裴国良:我们也非常开心,非常期待法中两国能开展合作项目。我也希望你们届时能参与报道。期待到时候再见到你们!

       中国网:非常感谢!我也希望我们届时可以参与相关报道。最后,感谢您今天与我们分享了您对于翻译、文化以及中法文化交流的观点和体会。我也期待着见证本届傅雷奖的最终得主。再次感谢!

       裴国良:感谢您对傅雷翻译奖的关注。期待在11月19日举办的颁奖典礼上再见到您!


(本期人员:编导/采访:白璐;后期:刘凯;摄影:郑亮;翻译:张智超、张平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