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二十大报告:“三个务必”贯穿始终 擘画了宏伟蓝图
 
时间:2022年11月21日
嘉宾: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 秦宣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本期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为您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秦宣。(杨楠 摄)

中国网:秦院长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二十大报告内容十分丰富,有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首先,比较十九大与二十大的主题,两次大会的主题都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表述,但中心词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变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的?

秦宣:这也是反映我们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之中,它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的一个变化。十九大之所以特别强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是因为十九大是召开在2017年,我们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刚好是到2020年,也就剩下了3年多的时间。所以,十九大召开的背景非常特殊,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这样一个历史交汇期所召开的一次关键性的、重要的大会。所以,这一次大会里面把我们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剩下最后3年多的时间,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写进了报告的主题,叫“夺取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而党的二十大呢,2020年,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从2021年开始,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这样一个新的征程。在2020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党所承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以中国式的现代化来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放进了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里面。这个属于顺势而为,或者说是随着我们党的历史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要求而必然发生的变化。

中国网: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务必”,这和我们党在之前提出的“两个务必”有所不同。您又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秦宣: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明确地提出了这次代表大会的主题之后,很快就提出了“三个务必”。一谈到“三个务必”,有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毛泽东在70多年以前和后来我们在改革开放时期强调的“两个务必”。以前我们提到的“两个务必”是“务必戒骄戒躁,务必艰苦奋斗”。这“两个务必”保证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成功,也使当代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

那么进入到新时代,面对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新的变化和党的情况的变化,也面对着我们党的历史任务所发生的这样一种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把以前我们提出的“两个务必”合并为“一个务必”,就是叫“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同时增加了“两个务必”:一个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还有一个是“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现在我觉得这“三个务必”和以前的“两个务必”(相比),它的内涵更加丰富了,意义更加重大了,针对性和现实性也更强了。

我们之所以强调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让我们的党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到底要干什么。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牢牢地掌握在心中,不管我们未来走向哪里,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所以,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才能够不断地保持我们党的这样一种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不断地使我们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那么为什么又把原来的务必放在中间位置特别强调了?就是 “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中国共产党已经从过去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到现在成为一个9600多万人这样一个大党,我们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苦难走向辉煌,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史上,改革开放史上,新中国史上,还有中华民族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面对我们说取得的这点成绩,我们必须是戒骄戒躁,不能骄傲,不能自满。二十大报告里面也强调了,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我们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应对和迎接的挑战,可以说是世所罕见的,也是实属罕见的。那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这样一种作风。

那么为什么又特别把“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作为一个“务必”放了进来?这里面我们可以从历史现实和未来来看。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成长、壮大、成熟,一百年的这个走过的历程,不仅仅是它的不懈的奋斗史、理论的创新史,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一种不同的历史时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斗争中成长、壮大而成熟的。

这是我们的一条宝贵的经验,或者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的一个法宝。

而面对现实呢?我们又必须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到新的一个动荡期,当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特别多,我们就必须发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这样一个精神。而面向未来,刚才我也讲到,因为这种战略全局和百年变局的双重的影响,我们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种艰巨的任务,要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这样一种宏伟的目标,所以必须继续地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

这“三个务必”是把原来的“两个务必”进一步拓展了,它们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是要表明我们共产党从哪里来的、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干什么。第二个方面,我们要保持一种什么样的作用。第三个方面,我们要保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那么,这“三个务必”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因此,党的二十大把“三个务必”放到了开篇来强调,而且这“三个务必”,我也认为,可以说它已经贯穿到整个报告的始终。所以,我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学习、领会、把握“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在实际过程中践行这“三个务必”。

中国网:报告中也提到了“中心任务”和“第一要务”的提法,那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秦宣: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强调,从现在开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成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又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能有很多朋友对于“中心任务”和“第一要务”在认识方面还有一些不明白。那么我觉得,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就像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任务,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

那么在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于2020年已经完成之后,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发展阶段。所以,按照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种伟大的梦想,未来,从现在到未来,到本世纪中叶,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面,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成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其他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个中心工作来展开。

要完成这样的中心工作,我们先是做好最近5年,也就是从2023年到2027年这个5年这样一些任务,紧接着我们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在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后,我们再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去奋进。所以,这一个中心任务是未来——从现在到未来相当长一个时间里面不变的。

但要完成这样一个中心任务,靠的是什么?还是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所以,邓小平时期就讲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强调,我们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这样一种科学的发展。

而党的二十大报告可以说是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说我们特别强调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抓住了这样一个关键和“牛鼻子”,就是发展,用发展来解决我们前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我们又面临新时代的新的任务,继续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这从中心任务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我认为,发展是服务于中心任务的。相对于中心任务来说,发展是一种手段,说明它是我们当前的第一要务。

当我们把发展当成是社会全面的发展,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强国的时候,发展本身也成了目的。所以,这两者之间,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视角来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这是我们一个中心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发展必须创新,那么就守正创新。这两个可以说明确了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和基本的途径。

中国网: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路径和措施,比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概念,但这次却是把这些概念集合在一起,作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来。该如何理解这种升级?换言之,又该如何更系统地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径和手段的问题?

秦宣:我们刚才已经谈到过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着从现在开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成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围绕这个中心任务,然后又从12个方面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然后教育、科技,然后安全,还有法治,还有军队、生态、国防、国家统一、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这样一种规划。它做了更加全面的这样一种部署。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教授(右)接受中国网主持人专访。(杨楠 摄)

其中在经济建设里面,二十大报告里面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的是高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强调高质量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从以前的粗放型的高速度的发展阶段发展到了一种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所以,高质量的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面,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首要任务,而这种高质量的发展,必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然是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建立了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样一种发展;必然是通过乡村振兴、城乡的这个不平衡问题逐步消除的这样一种发展;也必然是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建立了现代的产业体系的这样一种发展;还必然是区域之间越来越平衡的这样的越来越平衡、越来越协调的这样一种发展;而且还必然是我们对外的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这样一种发展。

过去我们一直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的就是,我们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新发展格局,在这个里面谈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后,从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等方面,又做了更为具体的制度性安排。  那么要实行高质量的发展,除了上面的几个方面以外,我们还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这就是必须由过去的粗放发展转向集约型的发展,由过去依靠资源、财力、人力的这种投入转向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这样一种轨道上来。所以,二十大报告里面专门用了一个部分来谈到了科学技术,还有创新驱动这个方面的内容,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1995年,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战略,在党的十二大之前,我们党也已经提出过,但是这一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作为单独的一部分,把这些观点同时提出来,然后又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等等,和其他的战略并列放到一起来强调,就反映我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这样一种要求。除了我们抓中心任务、抓发展是第一要务,还要紧紧地抓住科技、教育、人才这几个具有战略性、支撑性条件的这几个领域的发展。

中国网:与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安全作为一个单独的章节写入,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秦宣:党的二十大报告与十九大报告相比较,除了增加了教育、科技的部分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部分以外,把国家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放入进来了。我们注意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讲的是,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属于国家强盛的前提条件。

为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突出地强调这一点,并把它放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难道我们党以前就没有强调过吗?不能这样说。其实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把国家安全当成是我们的一种核心利益,把社会稳定当成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过去我们一直讲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邓小平还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嘛。

为什么现在把它放到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上来?我们可以讲几点理解。

第一个方面的理解,从20世纪下半期以来,全球范围里面出现了一种焦虑,出现了一种十分矛盾的现象,就是很多国家有发展没有安全,所以社会发展的质量不高。这就凸显出安全的重要性,那么这是从历史上来看的。

从现实上来看,大家应该很清楚,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推进,加速地推进里面有两个或者几个重要的变量,一个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变动,给我们带来了生命财产健康方面的安全的问题;第二个,俄乌之间的冲突,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经济危机演化成为政治危机,再进一步演化成为社会危机,再进一步演化成为军事冲突。它使人感觉到,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现在区域战争、局部冲突仍然存在,人类的发展面临着安全方面的隐患。  全球通胀,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等方面的危机也相继出现了,这也给我们的生活方面、稳定和安全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改革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个阶段之后,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充分地暴露出来了。所以,安全和稳定方面的问题,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都进一步凸显出来了。

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国际影响力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这必然会打破原来世界的一种平衡,国际秩序、全球治理秩序就要进行新的调整,而这必然会触及到美西方国家的利益。所以,大家看到,美西方国家对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围追堵截,这就使我们国家的主权安全、军事安全这些方面的问题暴露出来。

全球金融危机也会影响到我们,我们会存在着金融方面的安全。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然后我们这种信息方面的安全、数字方面的安全就开始凸显出来了。

还有我们要建立文化强国,我们现在必然面临着意识形态方面的安全问题和文化方面的安全的问题。我们要加强社会文明建设,要推动社会治理这样一种现代化,而我们国内社会的矛盾虽然已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也存在着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社会安全问题出现了。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温室)气体的排放、环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出来了,就是生物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出来了。

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西方的发展道路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这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也在西方遭到了很多的诟病。这种制度虽然在完善过程之中,但还有存在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也存在着政治安全方面的问题。

所以,我们综合地来看,我们的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个人的安全、集体的安全,国家的安全乃至于整个国际社会这样一种安全,然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还包括军事方面的这些安全问题进一步地凸显出来了。而这几年,新冠疫情演进以来,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非常重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个问题也特别的重要。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解决我们的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围绕着总体国家安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的论述,形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也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把国家的这种安全、总体安全、统筹发展与安全这方面的问题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放进了的报告里边,并对于未来前进道路上,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过程之中,如何来统筹发展与安全做了一些制度方面的安排。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裴希婷;后期:刘凯;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裴希婷;后期:刘凯;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