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访谈 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我国从2016年起陆续开展了十个国家公园的体制试点,到2021年10月正式设立三江源、武夷山等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那么今后还会在哪里设立国家公园,全国总共会有多少个国家公园,这些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2022年11月30日,国家林草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基本上揭开了这一谜底。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特邀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为您解读这一方案。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国家林草局规划院副院长唐小平。(杨楠 摄)
中国网:唐院长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方案对时间进程也做了一定的规定,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我们知道国家公园试点已经做了五年多,正式设立五个国家公园到现在也有一年多了,这几年来对管理体制的探索应该说取得了一些经验,相信国家公园管理局也进行了一些总结。那么想请问您,这里所说的规范、高效具体体现在哪里?
唐小平:国家公园今后的管理,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对国家公园范围里面的自然资源资产要实行统一管理,这是和以前的一些自然保护区,像一些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不一样的,核心是在地儿。只有把资产管住了以后,我们一些用途管制、区域管控才会做到位,这就能形成一个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我们现在体制试点期间,重点也是对管理体制进行了试点,包括你刚才提到的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到目前为止管理机构还没有正式建立。所以这里看应该说管理体制这块还是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的,主要就是对国家公园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现在有很多地方还是有难度的,需要提高认识,要有一些根本性改变的措施。比如现在委托省级政府管理的国家公园,现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职责也是由省级政府代行,应该说它的管理机构建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实际上现在也遇到了几个困难。
一个困难就是很多国家公园里面不仅仅是国有土地、国有资产,还有很多是集体的土地,集体土地上还有个人的一些资产。对这块要采取统一管理,那对一些集体、个人的财产会有一些限制。当然,体制试点期间各个省采取了一些措施,现在主要采取的是通过一些置换、赎买或者租赁,甚至包括保护地役权改革,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这些集体、个人的资产实行统一管理。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像武夷山国家公园,现在每年财政都拿出2000多万对核心保护区里集体的、个人的森林进行赎买,赎买以后对整个生态按照一些关键物种的栖息地进行修复、进行改造,作为公益的生态保护的用地。这个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推进起来稍微慢一些。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的管理机构要在现有的一些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来进行整合,现在很多国家公园里已经存在了很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它们有一些管理机构或管理队伍,要给它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这里面实际操作来说也会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这些人员可能身份都不一样,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参公事业编,甚至有一些是林场以前在管,他是一个企业职工,身份都是不一样的,要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队伍,中间要做大量的工作。
这是体制改革的推进,我的想法还是要稳妥,要是推进太快,也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现在最主要的还有一些跨省的。跨省的国家公园,它的全民所有制的自然资源资产,有些是委托省级政府代行,那么就存在一个国家公园里面有两个省级政府或者三个省级政府,它的代行主体就不一样,那么怎么建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这个可能也需要研究。现在最好的办法,能不能成立一个协调机构,把各个省的统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项目的安排,分别进行管理,可能会好一些。这个也需要进行一些研究。所以,真是要推进的时候都面临着一个个具体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中国网:听您这么一说,这里面遇到需要破解的难题真的是挺多的,不过我们有了一个时间日程的话,推进起来可能就会更精确一些。
唐小平:好在我们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都代表了不同的类型,我们有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像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就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还有像大熊猫(国家公园)就是跨省管理、保护的;还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委托一个省管理的。所以,我们把这五个国家公园的问题研究清楚了,就为后面的国家公园的设立趟出了一条路子,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所以,这就可能存在一个先慢后快(的情况),通过五个国家公园样本再进行提炼,形成一些顶层制度设计,这就为下一步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中国网:还是那句老话,万事开头难,这条路趟出来后面就云开雾散了。方案提出国家公园要有国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我们想知道全民公益性是如何体现的?
唐小平:全民公益性,我的想法可能有几层意思。一个是说国家公园是生态受到严格保护的区域,所以它的生态服务包括优质的生态产品,比如它提供的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大家都能享受到。所以,优质的生态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从公益的角度来说的全民公益性,就是全民共享的问题。实际上真正的全民公益性还是希望让大众每个人都有机会能走入自然,进入自然,能够体验到国家公园之美,就是这个全民公益性,在这块要做一些工作,让大家都能有机会走进去。
国家公园的制度设计,主要是分区管控:把国家公园分成两个区,一个是核心保护区,它是严格禁止人为活动的;同时还设立一个一般控制区,限制人为活动。核心保护区主要是进行一些科研、生态保护修复,所以,原则上就不对公众开放。这主要是考虑到,一个是很多核心保护区中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稍微有一点干扰可能就会对它的生态过程造成一些影响和变化,所以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对一些很脆弱的区域采取一些人为的控制。
第二个想法也是为了给自然或者给野生动物提供一个完全没有人打扰的家园,纯粹就是野生动物自己的家园。在这个环境下,我们可以对它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实际上我们现在对自然界的研究都很难找到一个完全没有打扰的参照系,那么今后国家公园核心区就可以作为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系统,它是怎么演替变化的,可以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和研究。这是第二个想法。
第三个想法也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珍贵的自然资产,留下一个没有人为活动的自然区域,不仅我们当代人能看到,子孙后代都能看到没有人为活动以后就是纯自然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要不然的话可能有一些放牧、有一些活动,今后子孙后代看到的可能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个想法,分区管控的制度设计,我们画了一般控制区,也能满足大家走进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我们可以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区域、一些环境优美的区域划一部分到一般控制区里面,大家在这里也能看到,满足大家的要求,是这个想法。
中国网:对于核心区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的保护和探索,这么多年的试点以及我们正式设立的这五个国家公园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小平:从体制试点以来,每个地方对生态保护这块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阶段的总结应该可以说看得很清楚,特别一些旗舰物种或者一些指示物种的变化,就能反映了这个地方的生态系统保护的成效怎么样。比如三江源藏羚羊是草原生态系统非常典型的指示性物种。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开展体制试点以后加强了保护,特别是对它的迁徙通道进行了保护,对它的一些重要的栖息场所,很多畜牧业退下来或者减下来搞草畜平衡,给野生动物提供一些草场,所以现在种群恢复是成倍增长。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国家林草局规划院副院长唐小平(左)做客中国网访谈间。(杨楠 摄)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也非常明显,我们的东北虎、东北豹在全球来说都是极度濒危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或2000年前后,我们很难在野外看到东北虎或者东北豹。通过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这些年国家公园监测到的东北虎的野生种群和东北豹的野生种群数也翻了一倍以上,更可喜的是都形成了一些可以繁殖的定居的种群。这就是我们国家公园区域里面有它的繁殖种群,并且还不断地向外进行扩散。所以,这些旗舰物种的变化,反映了这个地方整个食物链保护是非常有成效的,因为它有吃的才能繁衍,整个生态系统结构越来越完整,生态功能越来越强大。
中国网:我们提出要体现它的公益性价值,但即便是公益服务也是需要经费的,公众就想知道这一部分经费由谁来出?是国家财政、地方财政或者是自负盈亏?
唐小平:国家公园是一个纯公益性的事业,可以说它今后的建设、保护、管理的主体投入可能还是要靠财政,所以现在提出要建立一个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保障机制。
2022年财政部和国家林草局专门起草发布了一个支持国家公园建设的财政指导意见,这里面对今后财政支持国家公园的一些重点方向,明确了五个方向,也明确了五大财政政策。所以,财政这块支持保障的话,今后肯定是一个重点,国家和地方财政也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当然现在需要做的工作有一个事权划分的问题,究竟哪些事情应该是中央财政管,哪些事情应该是地方财政为主来管,我想通过国家公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后面会有跟进的很多制度、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财政支持之外,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国家公园这块还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比如,一方面可以搞一些资源的有偿利用,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国家公园里面有一些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只不过它的利用的方式、利用的强度可能需要做一些限定。比如搞旅游,可以把一般控制区的有些区域的旅游活动,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让一些公司来经营。特许经营的一些收入就可以解决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部分需求。
另外,还可以建立一个社会捐赠或者企业捐赠的制度。所以,我的想法是,今后国家公园应该专门建立一个国家公园基金,个人也好,企业也好,支持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可以为这个基金捐款。建立基金制度的好处是可以进行反馈,大家支持的资金投入方向在哪儿,干了什么,我可以每年通过公开的方式给大家反馈,大家都知道:哦,我捐的钱今年干了什么。这样也会鼓励大家来支持国家公园的建设和保护。所以,这个渠道应该还是比较多的。
中国网:那就期待这些国家公园能够早日成为我们国家的另一张新名片。
唐小平:对,国家公园今后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样板区,我们也很期待。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裴希婷;摄像:董超/刘凯;后期:刘凯;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