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卫委员:提升铁路覆盖性、通达性和便利性,服务和支撑实现共同富裕
 

时间:2023年3月10日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 赵红卫

中国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新时代,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和最现代化的铁路网,高速铁路建设有效缩短了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的时空距离,“坐着高铁看中国”已成为享受美好旅行生活的真实写照。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高铁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又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本期节目,特别采访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赵红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赵红卫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中国网:赵委员,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

赵红卫:中国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赵红卫。

中国网:今年的全国两会,您的提案关注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赵红卫:我今年的提案有两个。第一个提案主要是围绕着加强我国的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安全认证等相关标准的国际互认。随着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相应的一些建设运营的标准也是成体系的发展。但是面向“十四五”标准化的发展,以及支撑我国的交通强国建设,还要进一步的加强我国的铁路标准体系的建设,同时,也要考虑和国际接轨。另外,随着我国的“一带一路”的建设,我国的产品也面临着出口海外。如果出口欧洲或者是美洲等一些国家,就需要进行安全认证,这种认证一方面可能会成为把我国的产品拒之门外的借口,另外认证周期比较长,投入人力、物力比较多。同时,我国的产品在认证时还需要相关企业提供大量的硬件、软件相关的一些资料,也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因此,我建议希望国际间这种认证能够互认,这样有利于促进我国产品的出口。

我还有一个提案,就是要加强我国铁路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我国的铁路产品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比如,控制器类的产品应用国产化芯片还存在不足,一些基础的材料还依赖于进口,一旦断供就可能对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小则影响产品供货,大的方面可能会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我提出来要加强我国的铁路产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建设。

中国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作为科技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您是如何理解这一内涵的?中国高铁的建设和发展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又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赵红卫:到2022年底,中国铁路的线路里程已经达到了15万公里,中国高速铁路线路已经达到了4.2万公里,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中国高铁的建设拉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也惠及到百姓,在既有的铁路建设和我国的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家铁路、人民铁路,在共同富裕、建设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铁路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铁路的覆盖性和通达性。下一步,将会进一步的疏通干线铁路和支线铁路之间的连接,使铁路的发展更多的惠及百姓。

另外,在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促进百姓共同富裕这个方面,到2035年中国铁路实际线路达到20万公里,高铁里程达到7万公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覆盖率达到95%。我国的铁路建设会更多的为我国的发展服务,更多的惠及百姓。

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促进共同富裕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铁路发展的覆盖性和通达性。目前铁路的建设还有一些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我国的东部经济沿海地区高铁线路比较繁忙,线路也比较多。我国的西部地区还有一些留白,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西部铁路的建设。

第二方面,会进一步提升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品质,做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使铁路的服务一方面进一步满足出行的需求,一方面围绕着适需服务,更进一步的提升适老服务的水平。同时,对于儿童出行的一些需求,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实现免费和半价的服务,使人们的出行更加的便利。

第三方面,进一步研发速度等级更高的动车组,将达到时速400公里。由于速度的提升,会进一步的节省人们的时间成本,促进不同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拉动周边的旅游、餐饮,这样会使我们的经济进一步的繁荣发展。

总之,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为我国的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能够发挥支撑和服务的作用。

中国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中国高铁的建设发展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赵红卫:中国高铁的建设一直秉承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铁路的建设过程中,也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如,在高铁线路的规划中,就尽量采用以桥代路,尽量少占用农田。高铁的建设也采用立交的方式,农田占用更少,运行效率更高。

第二,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保护,比如在隧道洞口,还有路堤、路堑就经常采用植物防护和其他防护共同防护的方式,在加固的同时也绿化了周围的景观,使生态得到了保护。

第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可能还涉及到一些小动物,比如在深茂铁路建设过程中,在新会城南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鸟天堂”,林中的小鸟非常多,我们的高速铁路建设就采用了全封闭式的声屏障,避免伤害这些小鸟。

总之,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另外,动车组的设计也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比如照明采用LED灯,空调采用变压变频空调,使能耗进一步减小。在车头设计,还有车顶设计中进一步使设计平顺化,这些措施都为了使运行阻力进一步降低,能够使能耗进一步降低。同时采用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进行节水。

总之,整个高速铁路的发展很好的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中国网:目前我国是世界高铁运行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关注到在2022年4月,CR450创造了高铁动车组列车明线交会速度世界纪录,这标志着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CR450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展开。我们想请您介绍一下,CR450动车组目前的研发情况?这一技术突破的难点和亮点是什么?

赵红卫:“CR450科技创新工程”以及CR450动车组研制已经纳入了国家的“十四五”规划,目前动车组的研制正在进展过程中。在2022年1月份,颁布了《CR450动车组总体技术条件》,规定了动车组运行的线路条件、运营要求以及其他的一些技术要求,更重要的它还有一些代际特征的要求,为进一步巩固我国高铁的领先地位,研发更加高速、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更加智能、系统更优的动车组提供了根本的依据和遵循。

CR450动车组的研制还是有很多的难点。比如要求动车组能耗进一步降低,这需要一方面在空气阻力方面进一步减阻,同时还要提升牵引系统的效率。

第二个难点是在制动距离方面,需要通过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材料给它降低下来。因此也需要我们克服很多的难点。

再有就是噪声水平要进一步降低。从时速350公里到时速400公里,噪声的提升也在2到3个分贝,要达到时速400公里运行时噪声水平68分贝,要求我们要把由于速度提升造成的噪声降下来。这也需要进一步应用一些新技术、新的吸声和隔声的材料把相应的噪声降下来,这需要在动车组结构和材料应用方面采取很多新技术。这是该动车组研制的难点,也将成为该动车组研制成功的亮点。

中国网: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下一步,中国高铁将会以哪些方面的发展为我国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赵红卫:现在我们在全力的开展“CR450科技创新工程”,同时开展CR450动车组的研制。CR450动车组将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更加安全、更加节能环保、更加智能,同时系统更优。

说到更高的运行速度,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时速400公里的技术标准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最终实现时速400公里商业运营。

在更加安全方面,通过采用更为苛刻的一些安全标准,从轮轨安全、弓网安全、结构安全等方面开展动车组的设计。同时,也会采用一些监测的手段,使动车组的行车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在节能方面,动车组将进一步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同时,采用废水回收再利用的装置等一些节能环保的设施。动车组将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效率,最终使动车组的节能环保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智能化方面,动车组将采用TSN时间敏感网络,建设新一代的车载网,同时利用5G移动通信技术建立车地通信的连接,为智能运维搭建基础,进行健康状态的评估以及故障预测。最后动车组不仅是单方面指标最优,而是要实现系统最优。

总之,CR450动车组将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将会更加舒适、更加安全。

中国铁路在高速铁路领域一直处于领跑地位,通过CR450动车组的研制,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国的领先优势。中国铁路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和服务。

中国网:感谢您再次做客我们的节目。

赵红卫:谢谢。


<本期人员:编导:裴希婷 郭宇祺(实习);记者:裴希婷;图片:杨佳;摄影:董超 刘凯 辛栋强;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裴希婷 郭宇祺(实习);记者:裴希婷;图片:杨佳;摄影:董超 刘凯 辛栋强;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