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峰会谈了什么?会晤机制升级有何深意?
 

时间:2023年5月23日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研究员 苏畅

中国网: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这是今年我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是中国和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共同签署了《中国-中亚西安宣言》,并通过《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此次峰会具有哪些重大意义?元首会晤机制的建立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六国合作的新前景如何?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研究员苏畅为您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研究员苏畅接受《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 郑亮 摄影。


中国网:苏老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

苏畅:您好!

中国网:此次峰会是今年我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为何邀请的是中亚五国?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您认为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苏畅:首先,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中亚是中国重要的周边邻国,与中亚国家发展长期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重要的外交政策之一。

从中亚国家的角度来看,中亚国家非常迫切需要与中国进一步去发展务实合作,从这一点上来说,可以说这是今年首场重大主场外交的一个重要原因,双方都有这种迫切的愿望和需求。

从重大的深远意义上来讲,可以说中国跟中亚国家的关系有三次提升:第一次是1992年中国和中亚五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二次是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国家推行,并且这十年来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第三次就是本次峰会,可以说是有时代意义。在当前百年变局的背景下,我们都面临着各种严峻考验。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跟中亚国家在这个时候举行中国-中亚峰会,不仅是具有重大的外交领域的意义,还会有非常多层次丰富的务实合作,不仅是保持着原有传统的务实合作、重新再发展传统的务实合作,在很多新领域也有很多的合作。

还有一个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符合各国的发展利益,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人民的利益不仅是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是符合中亚各国人民的利益,这是一层历史的意义。

第三层意义就是本次峰会是中国首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中国对中亚的对外政策。

中国网: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10周年。在去年的视频峰会上,六国元首共同宣布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本届峰会,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也就如何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四个坚持”。这是否为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遵循?您是如何理解和评价这“四个坚持”?

 苏畅:实际上这“四个坚持”就是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阐释和务实实践。命运共同体是指我们面临共同的发展需求,同时也面临共同的挑战。中国跟中亚国家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共同努力才有共同的发展。这“四个坚持”将会成为未来中国跟中亚国家务实合作的非常明确的指导性方针。

比如守望相助,从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就非常能够体现中国跟中亚国家之间的这种唇齿相依、守望相助的情况。2020年初,我们中国疫情刚刚起来的时候,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就陆续飞过来三架飞机,运来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当时乌兹别克斯坦的朋友说,我们跟你们在一起。在那种情况下,真是深切感受到了两国人民深厚的情感。之后中亚国家的疫情严重,中国向中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医疗物资、疫苗以及派工作组等等,那个时候真是这种唇齿相依、守望相助的情感,我们是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

那么谈到共同发展,中亚国家正处于新的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国可以向中亚国家提供很多的经济改革的经验还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所以,中国跟中亚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对于中国跟中亚的合作机制来说,可以是具有共同发展的重大的意义。

 中国网: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亚提出“四点主张”,就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出“八点建议”,宣布了多项务实举措。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亚各国而言,这些主张建议为中亚国家转型发展、提升地区影响力将注入哪些动力,提供哪些支持?

 苏畅:我们看到这次峰会务实成果非常丰硕,可以说中国将向中亚提供强劲的经济领域的推动力。中亚国家在新的发展阶段最缺的是资金和技术,这次中国将向中亚国家提供260亿元的融资和无偿援助。另外,多年来中国的高新技术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对于中亚国家来说也是迫切的需求。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务实合作、大项目一一落地,对于当前内外挑战比较多的中亚国家来说是强劲的动力。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搞上去了,社会也会更加的稳定。国内的问题能够逐一解决,这对中亚国家更关注的政治稳定、政权安全也会有非常大的助推动力。

还有中亚国家也面临着安全挑战,来自阿富汗的安全外溢、恐怖主义的外溢。中亚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权安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更有能力去应对来自于外部的安全威胁。所以,我认为这是中国中亚峰会落实一系列务实合作,以及中国向中亚国家提供强大的助推动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所在。

中国网:此次峰会闭幕时宣布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从2020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立外长定期会晤机制,到如今建立元首级会晤机制,合作机制为何会升级?又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苏畅:合作升级仍然是各方共同的意愿和共同的努力。中国-中亚合作机制从外长的会晤到元首在视频上的会晤,一直到今年第一次实体的会晤,可以说我们的机制是渐臻成熟,也是经历了各方都有需求的一个过程。元首机制的建立对于未来中国跟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人文、安全各个领域以及各个层级的合作是具有引领作用,也具有可以消除一些机制上的障碍,还有务实合作中的一些障碍的作用。总之,这种元首机制的建立是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的。

中国网:对于元首会晤机制的建立,我们关注到,外界有一些声音表示,中国与中亚国家脱离上合组织另起炉灶、中国在与周边国家搞双边双赢。有外媒的标题带着问号称“与G7分庭抗礼”。您如何评价这个问题?

苏畅: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一向是支持中亚国家独立自主地去寻找适合于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中亚国家独立以来中国一直坚持的方针政策。中国是特别强调多边主义,支持中亚国家的多元平衡的外交。这一点在31年以来,中亚国家对中国这样的外交政策是有清晰的认识,这也正是体现在峰会上能够得到如此多的丰硕成果(的原因)。

中国-中亚机制完全与上合组织是两种性质的组织。上合组织已经是成立二十多年的成熟的地区多边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众多,而且成员国会越来越多,在吸引各个地区的成员国加入。这个是一个成熟的并且是有着非常广阔前景的多边的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中国-中亚机制可以说是大双边机制,这里面我们建立了层级非常丰富的、同时又灵活务实的中国跟中亚国家之间的这种双多边机制。所以,它跟上合组织在本地区完全没有竞争关系,相反是可以相辅相成、相互协助的这样的一个关系。

中俄多年以来在中亚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希望中亚国家能够繁荣稳定和发展。之所以有这样的质疑,不是要制造一种误解或者一种舆论。另外一种情况就可能是完全不了解中俄关系,中俄关系是非常牢固的伙伴关系,并且从中亚国家独立以来,中俄在中亚国家的合作一直是本着中亚国家的和平、稳定、发展的目标,中俄在中亚地区的合作和目标是一致的。

中国不像某些大国那样,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某些大国用“胡萝卜+大棒”的方式来威胁中亚国家,制衡中亚国家,比如说以次级制裁威胁中亚国家,这种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对外政策的方式。所以,中亚国家在与中国多年来正式建立的政治互信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在中国-中亚峰会上得出这么多的丰硕成果,并且各方都有信心,这个机制能够行稳致远,同时这个机制下我们的各种务实内容会越来越丰富,而且能够造福于中国跟中亚地区的人民福祉。

 中国网: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十年来,中亚已经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也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您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中国和中亚五国关系发展以及合作上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苏畅:我想重要的作用很多了,首先就是“一带一路”确实是提升了中国跟中亚国家的关系。

第二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能够让中亚国家更加了解中国,这个也是我的切身体会。因为我是常年做中亚问题的研究,经常去中亚国家访问,之前中亚国家可能对中国的了解不是那么多,不了解中国的发展程度,不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的对外政策。“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们人员交往密切了,经济合作密切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亚国家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经验更加感兴趣了,那么更加了解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了。到中国的中亚朋友越来越多,他们带回去的是对中国的高速发展的感受,以及中国对中亚友好的态度和情感的认知。所以,这是第二点我的切身体会。

第三点当然是最重要的了,在“一带一路”框架以下,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大项目、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合作等等是不断地去展开。所以,中亚国家可以说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中亚国家是最大的受益方。实际上也是对于中国来说,在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民间友好、人文合作方面也是能够推动中国跟中亚国家的密切往来的。

中国网:今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的最后指出,我们愿同中亚国家加强现代化理念和实践交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为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协力推动六国现代化进程。未来,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合作将呈现哪些新前景?

苏畅:我觉得有很多新前景可以期待。因为这次峰会的成果这么丰富,而且元首引领的机制陆续展开,所以,我们可以在其中有很多的务实的内容可以去畅想和填充。

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和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中亚国家是非常的关注和非常感兴趣的。可以让中亚国家去感受中国式现代化胜利实践和成果,在这些方面我们是有很多的经验可以交流。现在的中亚国家可以说非常像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状态,滚滚的车轮向前,而且社会形势、社会情绪也很积极,所以,中国在很多的改革领域是有很多经验可以向中亚国家去传授,可以相互交流。这是一个经验。

第二个可以憧憬的前景就是务实合作方面,包括绿色发展、金融合作,还有自贸区建设。实际上,近十年以来,中亚国家建设了很多经济特区或者工业园区,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中国经济特区的经验。还有扶贫减贫合作,这也是中亚国家近年非常重视的民生问题。中国在扶贫减贫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中国和中亚国家在这个领域是有非常多的务实合作,而且有很多具体的合作。举个例子,中亚国家的咸海问题,由于咸海问题造成一定的生态危机,所以,我们可以讨论中国的扶贫经验中的搬迁扶贫,这仅仅是举个例子。在很多领域是可以有很多的务实合作。另外青年合作,中亚国家青年人口占整个地区人口很大比例,中亚国家有很多部长级官员已经是“80后”,

青年人之间的合作有很大的潜力,而且青年人之间的合作可以非常丰富。不同的青年群体都可以在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去交流,比如,青年学者、青年媒体人,还有我特别希望的是能够让中亚国家的青年人去了解中国的流行文化。

多年来,中国通过经典互译项目、孔子学院,向中亚国家介绍了很多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中亚的青年人也需要了解中国的流行文化,要了解中国的青年人喜欢什么,这样能够更加促进双方青年之间的真正交流。

 中国网:我还想到一个技能上的交流,就是我们一直在建设的鲁班工坊,也可以让青年人之间展开技能上的传播和交流。

苏畅:对,鲁班工坊这个设计是非常契合中亚国家的经济的模式,因为中亚国家有大量的青年劳动力,同时,中亚国家是有很多的小微企业。当我在中亚国家费尔干纳谷地考察时,这些地方是独门独户的小微经济,实际上也就是说小手工作坊的这种经济。中亚国家是有很多的手工艺人,可以做出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在这方面中国提出了契合中亚国家经济特点的鲁班工坊,能够向中亚国家提供进一步的职业教育机会,这完全是契合中亚国家本身的这种经济诉求的。

还有新的前景之一就是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对接起来,包括中吉乌铁路。最近,这两年中亚国家非常重视中亚地区内的交通大通道建设以及中亚国家与南亚、西亚这些临近地区的交通通道的建设。中亚国家想把自己打造成连接东西南北的枢纽地带,这个是从地缘交通意义上来讲的枢纽地带,提升中亚国家作为交通枢纽地带的角色作用,从而不仅仅是实现它得到各个方向的出海口的愿望,而且在当前飞速发展、互联互通的时代,它能够变成这种东西十字路口的交通枢纽,能够更加激活自己的经济发展。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全可以和中亚国家的构想对接起来,不仅仅是包括中吉乌铁路,还包括贯通中国从西到东,一直到出海口的一些交通建设,这对于中亚国家来说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所以,为什么这次选择西安也有另外一层意义,西安不仅是向西连接中亚,向东也是连接东南沿海地区。未来新疆也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也会在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这种务实合作中会发挥更多的作用。

 中国网:以本次峰会为契机,我们期待中国和中亚国家能够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感谢苏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观点分享。

苏畅:谢谢。


(本期人员:编导/采访:裴希婷;图片:郑亮;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采访:裴希婷;图片:郑亮;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