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塑料污染挑战 中国打出哪些“组合拳”?
 

时间:2023年6月1日
嘉宾: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么新

当前,塑料污染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已逐渐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环境焦点问题。五月底,第二次政府间委员会谈判会议(简称INC2)在法国巴黎举行,目标是在2024年底前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面对塑料污染,各国命运与共,需要携手合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如何通过全链条打好塑料污染治理的组合拳?中国实践经验将为应对全球塑料污染挑战贡献怎样的力量?就相关问题,本期节目特邀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进行解答。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


么新: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早在2008年,中国就出台了“限塑令”。特别是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文件,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领域多端发力。

在这些措施里面所提出的科学禁限、有序回收、全量利用、责任共担,充分体现了中国治理措施的内涵和智慧。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了基于市场自发的、覆盖广泛的塑料循环利用体系。

现在全国每年回收的塑料回收量占全世界回收总量达到了45%,这实际上是超出了我们塑料生产量在全球塑料生产量的比重。可以说,我们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已经切切实实做出了非常重要而积极的贡献。

此外,从塑料回收利用体系的角度看, 100%是实现了本国的材料化的回收利用。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说美国、欧盟、日本,他们同期的本土化回收率只有5.3%,17.2%和12.5%。我们在这个维度评价的指标要显著地优于他们。

因此,从这些效果看,中国的这些塑料污染治理既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也是符合塑料污染治理的发展规律的,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了中国非常重要的力量。

中国是最大的塑料循环利用国。2021年中国塑料材料化利用率已经达到31%,回收量远超过了欧盟、美国、日本回收量的总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通过践行基于国情的治理措施,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实实在在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行动派,未来中国将用实践经验为应对全球塑料污染挑战贡献重要力量。

么新:应该说中国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领域是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测算过,如果全球的回收量能够达到中国2021年塑料回收利用的水平,那么我们全球塑料回收利用量就会达到1.06亿吨,是现在回收利用量的2倍,那么向自然界中的泄漏也将显著降低。

当前,我们中国还在进一步地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道路。另一个,是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来探索适合发展中国情的,基于社会自发体系又能够规范利用的塑料循环体系。同时,中国还在科技专项中设立了塑料与微塑料的领域的方向,加快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率先在发展中国家探索开展和控制塑料微粒,减少快递包装这样的一些产业实践。这些我觉得都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国际交往与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参与环境多边这样一些公约的谈判,中国参加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巴塞尔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那么在塑料领域,今年4月,中法发表联合声明提出两国共同反对塑料污染,支持并参与政府间的谈判委员会的工作,共同致力于通过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

中国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道努力,让塑料能够更好地造福人类的福利改善,加快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这样的发展格局,共同努力建设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

(本期人员:编导/佟静;摄像/董超 王一辰;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
(本期人员:编导/佟静;摄像/董超 王一辰;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