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从神话到现实,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
 

时间:2023年6月8日
嘉宾: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 杨宇光

中国网:2023年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开局之年。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到2022年圆满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历经三十载,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作为中国人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实现了中国人在太空的长期驻留和工作,同时也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推动我国载人航天能力跻身世界前列,牵引我国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深入发展,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和空间技术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杨宇光:对于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来说,我们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启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它的“三步走”的目标,最后一步的目标就是要建成并且运营中国的空间站。可以说目前我们中国空间站“T字形”三舱结构基本构型的建成,以及未来十年以上正常运行,不但是我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件大事,也将是中国成为世界先进航天国家或者航天强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

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中国载人登月的关键技术攻关与深化论证的工作。未来,在中国的载人登月过程中——即实现中国人漫步月球的梦想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技术是可以在中国空间站来进行,利用独特的空间环境来进行验证和准备的。所以这个空间站将来也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十年以上运营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大量的工程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它的整个范围是非常非常广泛的。对于促进整个人类的空间科学、空间医学、空间生物学、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学、流体物理、燃烧等科学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尽管目前我们人类有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的天宫空间站两个空间站,但是外太空独特的微重力和辐射资源依然是一个稀缺的资源,所以我们的空间站可以极大地缓解人类在这些方面资源的紧张程度。

中国网:中国载人航天一直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面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征集有意搭载进入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首批实验项目于今年开始陆续上行,在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研究。未来,中国载人航天必将为造福全人类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

杨宇光:中国空间站是我们中国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它不仅仅是一张国家名片,未来不但要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在国际上促进整个的国际交流方面,应当说也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从人类的空间站,尤其是从人类的第二代空间站,那个时候开始就有非空间站本身的制造国和运营国之外的航天员造访人类的第二代空间站,第三代和第四代空间站更是这样。而人类的第四代空间站,包括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其中国际空间站本身它就是以国际来命名,它是由多个国家来建成的。我们中国空间站虽然是我们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进行的,但是它的定位是造福于全人类,为全人类的科学实验做出贡献。通过这样一些国际合作的过程,也是中国航天,中国科技界和国外加强交流,加强合作的过程。这样就能够更深的、更紧密地建立中国与全世界,无论在科技领域还是在其他方面的纽带,真正意义上打造人类的命运共同体。 

未来,中国的空间站(的建成)也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还会发展更先进的载人航天技术。对于未来的中国,中国人走向月球,走向更深远的深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准备方面的意义以及更高的价值。除了载人航天本身以外,中国的空间站整个的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链条对于推动中国在高技术领域的发展,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不小的推动作用、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的作用。

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载人航天工程它具有规模大,投资周期长这样的特点,对于这样复杂的,高技术密集的载人航天工程来说,它的绝大多数技术成果的转化,造福于我们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以及日常生活,这些主要成果都是间接的。所以大众应当有一些耐心,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我们的空间站对于中国和社会发展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支持中国航天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本期人员:策划/编导:裴希婷;摄像:刘凯 王一辰;图片:杨佳;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策划/编导:裴希婷;摄像:刘凯 王一辰;图片:杨佳;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