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拉动经济政策出台会产生什么样的集成效应?
 

时间:2023年8月2日
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中国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同比增长5.5%,经济运行整体恢复向好,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了哪些安排部署?释放了怎样的信号?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我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特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进行分析解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专访      (摄影:杨佳)


       中国网:7月24号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做了一个研判和分析,也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做了部署。我们知道,7月份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一般来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相信您也肯定关注到了这次会议,我也关注到了其中几点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首先就是时隔三年半之后再次提到了“加强逆周期调节”,那么您从中获取到了哪些信息?

       陈文玲:我觉得现在加强逆周期调节特别重要,特别是货币政策。美国从2021年12月第一次加息,然后2022年以来,实际上加息11次。美联储7月份又决定再加息25个基点。我个人认为,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因为通胀目标是2%,那么到6月份它已经下降3%,基本达到预期;另外,美国的高利率,政府的利息支出已经占到财政支出的18%。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会发生变化的。那么它的货币政策很有可能在今年三季度或者最晚四季度会有一个政策转向,会从紧缩的或者我们叫升息缩表转向降息扩表,或者会开启新一轮美元的贬值周期。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逆周期调节,我认为我们货币政策现在就要做设计,就是因为美国在快速升息的过程中,把它的通胀压下来了,然后把全世界的资本吸引到美国,就造就了美国的“虚假繁荣”。我觉得在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后,中国应该是逆周期调节。首先要逆美国的这个货币政策周期,在它升息的时候,我们是降息,我们现在一年期的利率不到2%。那在美元要转向降息的时候,中国就应该逆周期地开启升息的进程。那么这样的话,资本会向中国涌入,哪怕它是购买房地产,房地产市场能做起来也是好事,我们的资本市场能够活跃起来也是好事,那就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中国经济的吸引力。资本向中国流动的这种潮汐将偏向中国,中国就形成了新一轮的繁荣周期。

       中国网:所以,您认为逆周期调节当中,货币政策的空间是比较大的?

       陈文玲:对。

       中国网:另一个我们比较关注的内容就是“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提法。资本市场也是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当中被提及,那么您认为,这样的提法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呢?

       陈文玲:我觉得也是释放了我们稳预期、稳市场,特别是稳资本市场(的信号),我觉得还是在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总基调下的在资本市场上的一个表现。资本市场的稳对中国经济也很重要,本来资本市场就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所以,我觉得中国经济要进入新一轮的繁荣周期,和资本大的走向有关系。然后说我觉得资本市场的稳定对于我们现在配合逆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带动中国经济另一个长周期发展,是有好处的。所以,我认为,资本市场它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资本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这次的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A股和港股也是双双上涨,这其实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

       陈文玲:对。

       中国网:您刚才也提到了外部环境,其实本次的政治局会议,还有李强总理前段时间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都提到了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带来的挑战和冲击。那么在您看来,随着美国的高级官员依次访华,中美是否已经回到了止跌企稳,重回正轨的道路?

       陈文玲:实际上,中国一直在希望中美关系能够止跌企稳,回到正常的两国关系的轨道,建立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是中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所以,这一点,中国对美国的态度,从始到终都是寻求合作,寻求正常化,寻求两个国家对世界经济正向的带动效应。但是现在这个责任是在美方,我们也不能说美国高官到中国来访问,中美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缓和。如果美国对华的战略不调整,对华的这种遏制、围堵、打压和“说一套做一套”(不改变),并且还组织盟友体系、“小团伙”对中国进一步(进行)高科技遏制,我觉得中美关系不会根本好转。

       中国网:除了高级官员,美方一些知名的企业家前段时间也都纷纷来华,他们到访中国是不是意味着对中国市场的一种认可或者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陈文玲:那当然,因为中国有几万家美国企业,在中国创造的营收比中美之间的贸易额还要大。所以,你看最近不仅是美国头部企业到中国来访,还有一些美国企业,比如像高通、英特尔这些企业直接在白宫座谈会上提出来,美国的政策需要调整。

       中国网:中美都是彼此需要的,美国的企业家也非常需要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陈文玲:对,我觉得中国未来最大的红利是市场红利,最强的红利是人力资本的红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专访      (摄影:杨佳)


       中国网:我相信关注经济或者关注政策的朋友们肯定注意到,近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拉动经济、提振信心,其中涉及到了消费、投资、出口等等,我就列举其中一些,比如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等等,还有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等,也就是我们说的“民营经济三十一条”,以务实的举措,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那么您如何看待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它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复苏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陈文玲:我认为,中国的政策方向是非常正确的,政策要产生集成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发展和长周期发展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实际上,中国政府制定的这些所有政策都是要保障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它未来可能会形成四个方面的效果:第一,会形成更有效的投资,就是会形成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资、民营企业投资,还有个人投资在内的更加有效的,或者投入产出比更高的投资。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这些政策,实际上就是要使投资有效化。第二,它会引导更加有效的消费,这种有效的消费是有购买能力的消费,是除了满足刚性消费之外更大弹性消费需求的支出,还有要能够使我们对这种长周期、耐用消费品以及大宗消费品产生消费的欲望,刺激消费的意愿,并且使这个意愿变成现实。第三个,我认为它可以形成更加有效的经济运行的成果。现在有的企业利润率下降,未来它的利润可能在创新上面,可能在做精做细服务品或商品的供应方面,有的可能在于持续几十年打造品牌、打造商家店铺这方面。所以,这个利润构成绝对不只是说资本市场平稳下来了,你在资本市场更赚钱。我觉得更多的是要让企业、老百姓能在实体经济中赚钱、花钱,使中国经济能保持这种繁荣。第四个,(会形成)更加强大的企业主体。企业主体还是我们经济运行的底盘、底座,或者说基础性保障。所以,我觉得把企业主体做大做强做优,使其具有全球领先的创新能力,全球领先的运营能力。当然,其实我们要有更长周期的制度保障,使我们的微观主体能够真正做精,做优,做强。

       中国网:所以,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后期的发力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陈文玲:我认为是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网:您如何预判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的增长和恢复的态势?实现年初确定的5%的全年增长目标有没有困难?

       陈文玲:我觉得没有困难,一是我们出台了这么多政策刺激经济,另外我觉得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经济运行,稳经济、稳预期、稳就业、稳主体非常重视,我觉得这是我们经济走好的基本保障。另外,我们中国也战胜了很多来自国际上的围堵和挑战,也增强了中国企业的信心。我觉得中国经济的困难是暂时的,结构性的矛盾是存在的,但是这种矛盾还是在前进中不断得到解决的。

       中国网:好的,非常感谢陈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很精彩的解读,非常感谢!

       陈文玲:好的,谢谢!


(本期人员:记者:白璐;摄像:董超、王一辰;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记者:白璐;摄像:董超、王一辰;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