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达巍:中美建交45年给世界带来和平和巨大红利
 

时间:2024年1月3日
嘉宾: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达巍

中国网:2024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45周年纪念日。在经历了6年的激烈对抗和冲撞,正走在“脱钩断链”和欲罢不能之间的中美关系,在新的一年中将走向何方?中美建交及此后的交往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两国关系45年的起伏得失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就上述问题特邀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教授,与网友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李佳 摄)

中国网:达巍主任您好!今天特别高兴能够邀请到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达巍:谢谢你们来采访。

中国网:我们经常说,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到2024年1月1日,中美建交就走过了45周年。在过去的45年当中,中美关系起起伏伏,我们就不在这儿赘述了。但我们也可以来总结一下,中美建交对于世界来说有怎样的启示?又为世界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达巍:从1949年到1979年,中美是没有外交关系的。那么中间——刚才你说经历了起起伏伏,最终还是建立了一个外交关系,而且后来中美关系有很长足的发展。其实这个我觉得首先说明一件事儿,就是归根到底,中美关系还是要好起来才行;归根到底,中美两个国家不能隔绝。两国的人民是有交往的需要的,两个国家从利益的角度来说还是要走到一起的。我们1949年以后,甚至——比方说在朝鲜战场打了一场战争,热战、冷战都经历过,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走到一起去。我想这个就说明中美两国的接近、交往,这是一个人民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的需要。

另外,建交的过程,我们其实现在回顾70年代,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79年建交,中国和美国在当时差异是很大的。70年代,包括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我们中国还在一个极“左”的岁月当中。美国呢,尼克松政府是一个共和党,共和党是美国的右翼了,政治上是右边;然后尼克松又是右翼里面的强硬派。这两个国家其实当时差异很大。但是我们两个国家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超越国家基本制度的分歧,也超越一些具体利益上的差异,因为我们有一些共同利益,能够走到一起。这就说明,中美关系要往前发展,还是要超越这些意识形态、价值观、国家制度的这种差异,要以各自的国家利益作为根本的遵循。我想这样的话,中美关系就能够往前走。我想这个是最大的,我觉得是最大的启示,两个启示。

至于说中美建交的好处,那很多。首先,其实我们想,一个最大的事情是往往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就是有些事情没发生你就不会意识到,一旦发生它会有多糟。比如中美关系1972年破冰以后首先缓和了。1979年建交,中美两国之间没有发生战争,没有特别紧张的时期,而且整个亚太地区非常和平。由于中美的这种缓和,整个亚太地区冷战的局面就逐渐地结束了,那么给后来整个亚太地区,包括中国、美国这两个国家后面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和平的外部环境。

今天,45年以后,我们回顾去看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当成理所当然的,好像我们这个地区天然就应该是和平的,其实不是的。如果没有51年前的破冰,没有45年前的建交,那我们这个地区的环境也许是很差的。只不过——我就说它没有发生,我们就以为它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我想中美建交最大的好处是给整个世界,特别是给亚太地区,给中美两国,都提供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当然,中美两个国家在里边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我觉得都获益了。两国有很多的战略的合作,也有经贸的合作、人员的这种人文的往来,这些对两国都是有很多好处的。

中国网:也就是说在过去45年当中,中美是从完全不同的国家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国家最终建交走到一起,是非常不易的。

达巍:对。

中国网:但是也是迎合了人民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走到了一起。

达巍:是的,而且我们实际上是两个国家都享受了和平的红利,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地区甚至全世界其实都享受了中美建交带来的红利。

中国网:对,给两国和全球都带来了诸多的好处。但是在美国,有一些人认为,美国同中国建交并且向中国打开了进入世贸组织的大门是个历史性的错误,那么果真是这样吗?

达巍:这是美国国内一小部分人(的观点),最近几年确实有这样的杂音。我想说,首先这个也不是美国主流的声音,确实有一部分人这么讲。对这种观点,当然我是完全不能同意的。这个观点是有根本性错误的,就是我刚才说的,首先他们犯了我前面说的那个错误,他们觉得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实际上如果中美不建交,如果没有后来中美关系的快速发展,包括中国入世、中美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我们整个的外部环境、美国整个的外部环境会比现在差很多,美国也不会得到好处。

另外,我们不说那个,即使看建交以后,当然中国经济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实际上美国自己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美国在中美建交以后,不仅我们整个改变了冷战的格局,然后美国在冷战后成为了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个其实是美国——我们可以说权势地位达到了顶峰。美国当然在这整个的和平红利里收到很大的好处。

当然,今天看到中国,比方中国经济崛起、中国科技的发展,美国有一些人心里不平衡。其实我们不用追溯特别远的历史,就看过去几十年,美国的经济在全球经济的比重其实是大致稳定的。冷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的经济规模大概是全球经济规模的1/4左右,25%;今天美国(经济占比)大概是24%。你要30年这么看,没有太大的变化。当然中间有起伏,美国曾经到达过将近30%,在90年代末;但是后来又回到25%,就是它大致一直在这个线上。

当然,中国崛起了,也有一些国家的份额相应下降了。但美国其实是保持平稳的,而且美国——刚才我说,在这个过程当中经济发展,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中美建交这种经济往来给美国带来了非常多的比如说美国消费者廉价的商品、廉价的消费品,帮美国平抑了物价;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中国大量的学生、中国的人员大量地到美国去,中美的人文交流给美国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实美国如果看它自身,应该承认它获得了很多。这部分人的想法是,相比于中国他有点心里不平衡,因为中国发展得很快,在过去的40年里。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相对获益、绝对获益”。美国的绝对获益是没有问题的,中美都有绝对获益。但也许美国有些人觉得相对中国,它的获益没那么大,那么他心里就不平衡了。其实相比于中国,全世界很少有国家在过去40年里有中国这么大的发展,中国其实经历了一个奇迹。所以,我想美国的这种声音都是目前看到中国崛起以后的一种失落的表现,我觉得这种观点我是完全不赞同的。

中国网:我知道您前不久其实也到美国和当地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交流,那在他们当中主流的声音会认为,中美建交美国是吃亏的吗?

达巍:我接触的美国的学者,我觉得,就是真的做中国(研究)的,研究中国的,我没有听到任何人说美国是吃亏的。当然,他们对具体的政策,具体的比方某件事情,可能有他们的批评和抱怨。这个我想难免。但是总体来说,我认为主流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不是这样的。但是美国现在的一个问题是,这些主流的做中国(研究)、研究中国的这些专家,他们在美国整个决策当中的声音、音量其实是有限的。美国的对华政策好多时候也受到比如说研究安全的,或者某些意识形态部门的,包括有些社交媒体上面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对美国的政策有影响。刚才我说的专业圈子以外这个杂音比较多。中美,世界各国,我们的外交决策都是面临这样的状态,就是参与者在增多,美国也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白璐;摄像:王一辰/刘凯;后期:刘凯;摄影:李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白璐;摄像:王一辰/刘凯;后期:刘凯;摄影:李佳;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