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24全国两会《 向“新”而行》系列访谈。作为沿江重要的工业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锚定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全力谱写马鞍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马鞍山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从哪些方面着力的?如何通过数字赋能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国两会期间,特别采访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
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中国网记者 郑亮 摄影)
中国网:“新质生产力”概念自去年提出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写入了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马鞍山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从哪些方面着力的?
袁方:马鞍山作为传统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我们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效益提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致胜之道,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数字赋能、绿色低碳,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以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居全国第45位、安徽省第3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1%、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3件,均居全省第3。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建立哪吒、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机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54.8%、60.6%,均居全省第1。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产业创新研究院和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拥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46个。健全市与驻马央企、大院大所、高校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开展“智汇诗城”“科创群英汇”活动,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科创成果在我市产业化。作为安徽省唯一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城市,已有44个项目使用创新券购买科技创新服务,荣获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十大典型实践案例。
二是加快产业创新。坚持制造业为“纲”,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60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分行业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营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超80%,建设市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258个,打造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47个,宝武马钢获评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发挥11个新兴产业专班作用,紧盯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风口产业,全力招大引强,每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超400个。
三是加快发展方式创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力。发展绿色制造和服务,打造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去年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产值增长13.4%,新认定中钢天源等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深化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将194家能耗1000吨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纳入评价范围,加快绿色化改造。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和环保绩效创A行动,推进“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诊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宝武马钢成为全省首批环保绩效A级企业。
四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改革的办法,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把各类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高效配置。深化亩均效益评价,“亩均论英雄”改革获评全国标杆案例,发布603户“亩均论英雄”白名单企业、发放“亩均英雄贷”403.5亿元。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机器上楼、汽车上顶”,新增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提升10%。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证明多、出具难、多头跑”等问题,率先在全省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研发运用直接刷脸办证的“无证明城市”桌面交互终端,已通过刷脸核验实现无感“免证办”2.5万件次。
五是加快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深入实施“诗城英才”计划和人才工作“登高”行动,迭代升级人才政策,连续3年入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单。实行特殊技能人才评价,1829名“黑手套员工”(生产一线有特殊技能、绝技绝活,尚未取得技能证书的技能人才)破格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深化产业工程师学院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高校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在办学管理、人才培养、职称评审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共有530名毕业生经评审认定获得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让学生“带着职称去就业”。在先发地区设立22个高校人才工作站、46个“双招双引”工作站,常态化开展“才聚诗城高校行”活动,与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出台“研发飞地”建设实施办法,支持企业在先发地区就地引才引智,目前全市共有在外“研发飞地”21家。
中国网:作为沿江重要工业城市,制造业是马鞍山的立市之本。今年2月,马鞍山市发布《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市的“任务书”和“施工图”。请问马鞍山市如何通过数字赋能推进新型工业化?
袁方:我们把握发展大势、抢抓产业风口,把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性抓手,持续推进制造业倍增,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同、新基建提升、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产业治理数字化提升“六大行动”,为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增添强劲动能。重点采取6项措施:
一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建立哪吒、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机制。今年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重点企业和高校加快建设产业创新研究院和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今年计划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0家,其中企业牵头组建的占80%。加快成果转化,健全市与驻马央企、大院大所、高校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开展“智汇诗城”“科创群英汇”活动,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科创成果在我市产业化。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诗城英才”计划和人才工作“登高”行动,深化创业城市建设,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马创新创业,进一步提升本地高校毕业生留马率。
二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钢铁、高端装备等10个行业,分领域编制数字化转型指南,加快“智改数转网联”。争取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用好羚羊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企业拥抱数字化。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全力招大引强,做强做优做大“1+3+N”战新产业融合集群,今年力争产值增长10%,壮大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产业。完善“七未”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对“洽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库、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项目,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生物制造、类脑智能、空天信息等产业,找准人形机器人、6G网络设备、高端文旅装备等标志性产品,精准切入细分赛道,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统筹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发展数字产业,加快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元宇宙、智能机器人、软件互联网等产业发展,壮大特色数字产业集群。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今年力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百亿,马鞍山软件园力争营收突破200亿元。加强数字基建,大力推动5G、千兆光网、智能算力等建设。创新数字场景,围绕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每季度更新发布“政企需求清单”和“企业能力清单”,开展精准对接、揭榜攻关、场景竞赛等活动。
四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树牢“同城化思维”,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分工协作。从市级和载体、部门层面,完善与南京、合肥的对接合作工作机制,明确对接内容、对接方式、对接频次,做到常态化、项目化推进。创新产业、科技、园区等协作模式,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引进更多的项目、科技、人才等资源。打造江海联运中心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郑蒲港等港口物流功能,在“向海而兴、借船出海”上展现更大作为。
五是推进要素配置改革。通过改革的办法,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把各类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高效配置。在土地要素上,推动“标准地”改革向服务业领域提升,深入开展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在财政金融要素上,加快市“双百亿”母基金建设,引导金融活水和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在数据要素上,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化。在环境资源要素上,深化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探索能源综合改革。
六是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树牢“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理念,迭代升级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把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的工作做实做细。提升政务服务的便利度,以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政府工作流程,创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无证明城市”建设,让企业办事不求人。推深做实“企声响应”,办好“采石会客厅”民营企业家恳谈会、产业链对接等活动,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提升法治护航的公信度,施行《马鞍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提升政商关系的亲清度,推动各级干部旗帜鲜明为企业站台、理直气壮为企业服务,真心实意同企业家交朋友,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中国网:感谢袁书记接受我们的采访。
袁方:谢谢!
(本期人员:采访:裴希婷;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