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启荣:聚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发布时间:2024-03-09 15:38: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裴希婷

中国网: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2024全国两会《向“新”而行》系列访谈。作为安徽“北大门”的宿州市,近年来,锚定“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聚焦“追赶苏北、领先皖北”的目标任务,迈出建设现代化新宿州的稳健步伐。宿州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哪些着力点?产城融合有哪些新布局?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壮大上有哪些新举措?全国两会期间,特别采访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启荣。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启荣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专访。(受访者 供图)

中国网:“新质生产力”概念在去年提出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写入了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宿州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是从哪些方面着力的?

王启荣: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宿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大力培育引进新兴产业。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中力量抓“双招双引”,集聚要素抓项目建设,集结资源抓“专精特新”,去年全市利用省外资金882.2亿元、增长6.3%,新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8个、百亿级项目2个;工业投资增长50.9%、全省第一,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6.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1%、全省第一,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另一方面,大力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我们围绕装备制造、建材家居、轻纺鞋服、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等传统产业,推进200项重点技改项目和“四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建设,去年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8.9%、全省第二,省级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我市企业3000余家,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实现“零突破”。

今年,我们将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市行动计划,把壮大“5512”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发展壮大五大主导产业,转型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十二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中国网:宿州市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瞄准“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目标,突出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具体有哪些新布局?

王启荣:我们将充分发挥宿州作为我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北桥头堡”优势,紧扣“打造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聚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一是统筹“规”与“建”,丰富城市内涵。去年,我们编制完成了《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我们将坚持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大框架下,全面落实“大宿城”发展战略,聚焦“一主两星”空间结构,围绕“东进、北扩、南展、西优”发展格局,系统性推进新区旧城、地上地下、硬件软件、宜居宜业,下绣花功夫统筹好城乡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空间布局,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二是统筹“产”与“城”,优化发展格局。我们将坚持把产城融合作为重要突破口,围绕以城促产,加快推进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围绕以产兴城,系统推动产业发展与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建设。围绕产城融合,着力构建区域基础、城镇空间格局、功能支撑和交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三是统筹“新”与“续”,提升城市能级。我们将大力实施城乡基础设施、绿化景观、住房保障、公益设施等四大类重点工程,系统推进铁路、公路、水路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四纵四横”的铁路客货运通道和“四纵四横一连”的高速公路通道;统筹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优化城市绿道网络,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建筑施工、燃气安全、城市内涝等方面安全隐患整治,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四是统筹“管”与“护”,改善城市品质。我们将扎实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抓好水、电、气、暖、公厕、学校、医院、充电桩换电站等民生工程,加强“红色物业”建设,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切实解决“停车难”“上学难”“看病难”“物业难”等问题。同时还将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交都市等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提升、城市亮化提升、城市街区整治提升、摊群点建设和管理提升等行动,并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大力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着力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

中国网:我们了解到,宿州市的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60%以上GDP和税收,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宿州市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壮大上有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启荣: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近年来,我们秉持“当自己人、办自己事、宿事速办”理念,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31条意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宿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2023年,我市私营企业达13.03万户、个体工商户达51.09万户,为全市贡献了60%以上的GDP、税收,9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城镇劳动就业、企业数量,99%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一是打造更加便捷的政务环境。我们持续优化“宿事速办”平台,打造“宿税速办”“宿纷速调”“宿政速说”等工作载体,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深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去年推动惠企资金直达企业1006家、2.19亿元。每月举办企业家沙龙和企业家接待日活动,受理企业意见建议及诉求578项、办结率96.7%,财产登记营商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再度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评估A级城市”。

二是打造更加完备的要素环境。我们开展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宿州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30.96万家、解决融资需求2309.57亿元。搭建“水电气网(宽带)联合报装平台”,实现水电气网报装“一网通办”。实施“人才归宿”行动,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个,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8个,入库人才团队68个、核心成员达430名。依托省优化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全市1550名干部联系包保2631家重点企业,去年以来累计收办化解企业问题9100余件。三是打造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梳理并发布141项市县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面推行“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转变,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依托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系统,推行线上线下并行服务,落实简易登记改革举措,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入选第四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获评国家“信易+”应用典型案例1个。去年全市新设经营主体12.1万户、全省第三,总量达66.8万户、全省第四。

四是打造更加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行包容审慎行政执法模式,在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文化旅游五大领域出台“两轻一免罚”清单,将252项从轻处罚、免予处罚情形全部公开。在市场监管领域推广“综合查一次”模式,明确10大类“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和检查计划。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政府承诺兑现到位、企业欠账清欠到位。2023年1-4季度,宿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均位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深入开展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开放发展健康发展,进一步唱响民营经济“好声音”。

中国网:感谢王市长接受采访。

王启荣:谢谢!

(本期人员:采访:裴希婷;主编:郑海滨)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