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邹联克:贵州不断加强乡村教育、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11 11:24: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汪雅雯

中国网: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24全国两会《向“新”而行》系列访谈。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应对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各地纷纷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作为百年大计,如何发挥特定作用?贵州教育又将如何前行?正值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特别专访到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受访者供图)

中国网:邹厅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什么首先提出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教育发挥什么独特作用?

邹联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总体目标、科学内涵、实现路径和领导保障等重大问题,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强国”战略的提出,标示出我国教育面向世界的自信态度与自强行动,是“三个面向”的延续与升级。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放在世界坐标系中,进一步支撑和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的布局和格局中占领先机、占据前排,“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扩大国际人才开放合作,寻求国际交流的多种路径。培养出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国际眼光、有世界话语权、能参与国际事务的优秀人才。

黄平县各学校学生在新州镇中心小学进行劳动技能现场展示。(受访者供图)

在新时代,教育要把服务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促进全体人民的富裕富足与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功能性目标。当前,国家创新发展和世界人才高地建设对教育功能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还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教育都应该更好地、主动地把自己摆进去,自觉成为新发展格局的内生变量和优先要素,主动促进自身与社会的循环、与经济的循环,实现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融合发展,进而服务国家中心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要在规模、结构、质量、公平、育人模式(包括内容、方法、评价等)、治理方式、条件保障等维度上,达到较高水平并具有国际比较优势。

中国网: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贵州对于发展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有什么有效的措施?

邹联克:近年来,贵州教育系统牢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民生保障的首要位置,每年压缩行政经费不低于5%投入教育,不断改善乡村办学条件,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积极践行组团式帮扶,持续鼓励优质师资下沉,切实做到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遵义市桐梓县实验幼儿园的老师正在给学生讲故事。(受访者供图)

一是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基点作用。坚持优质均衡发展理念,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均衡保障机制,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推进工程,持续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工程。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总数达 145 所,全省各级示范幼儿园总数超 3200 所,1569 所县级示范以下等级的薄弱幼儿园通过达标验收。2023年贵州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995所,其中新建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100个。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多元发展,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大力推进公办强校计划、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持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完成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186所、完善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313所、修缮乡村小规模学校等乡村学校161所,新增遴选694所公办强校计划项目学校,重点考虑乡村学校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通过遴选培育,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扩大优质公办资源供给。2023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2.27万个,贵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3.5%、95.8%、92.4%,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贵州省职业教育大会隆重召开。(受访者供图)

二是强化师资队伍支持力度。组织开展“特岗计划”,2023年共计招聘特岗教师5570人,进一步为农村薄弱学校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实施“三区支教计划”、“银龄讲学计划”,选取1581名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招聘341名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贵州大学“博士村长”服务乡村振兴。(受访者供图)

三是深入开展学生餐专项整治。2023年,贵州省全年共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38.78亿元,惠及农村学生392.03万人;投入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膳食补助资金5.44亿元,惠及农村学前儿童89.44万人。目前,贵州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每日的午餐至少有“三菜一汤”,多种新鲜蔬菜和肉类交替充足供应,鸡蛋、牛奶、大豆及其制品、畜禽鱼肉等高品质食材供应不断加大,每周至少提供三次符合国家标准的学生饮用牛奶和两次豆制品,优化学生膳食结构,供餐质量大幅提升,守护学生“健康安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推进实行“5+X”供餐,供餐质量和学生用餐满意度全面提升。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四小学学生吃营养午餐。(受访者供图)

四是持续推进教育信息系统“聚通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镜像落户贵州试点,“阳光校园智慧教育”项目全面铺开,“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实现全省公办中小学全覆盖,“互联网+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数字化加快推进。

中国网: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邹联克: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要求。相关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等负面倾向。长期规律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身体素质更好、抗疾病抗疲劳能力更强、意志更顽强、情绪更稳定、性格也更加开朗。

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面临的挑战,我们要以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青少年体质的突破口,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育运动和身心健康水平。

贵阳市世纪园小学户外活动。(受访者供图)

一是以改革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建议国家出台鼓励支持政策,调整学生学科学时安排,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增加体育课比重,提升体育课质量,保证大课间运动量,推广体育家庭作业,确保学生每天 2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深化中考体育改革,增加中考体育成绩比重,运动队可以整建制升入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把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

二是以赛事夯实体育锻炼群众基础。通过体育项目闯关达标奖励“打卡”的方式调动学生运动热情,积极对外展示阳光体育运动效果,激发学生动起来的荣誉感。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方面的育人功能,丰富国家赛事,抓特地方活动,推动各地各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持续打造校园 IP 体育赛事,提升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是以考评提升体育运动实效。国家督导地方政府出台评估指标,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良率、合格率以量化指标纳入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内容,适时开展专项督导。

四是以宣传扩大全民运动影响力。国家数字化平台可设宣传专栏,对在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开展特色成果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切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网:目前,高等教育同质化比较严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

邹联克:从数量上看,中西部高校占据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量”与“质”还未实现齐步并升,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整体弱、不均衡的特点较为明显,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以贵州为例,研究生教育规模小、本专科比例不协调、高层次人才匮乏等,一定程度影响了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提升。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全省加快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建议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形成合力的龙头作用,加快补齐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部省共建‘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受访者供图)

一是发挥政策引领支持作用。创新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鼓励东中西部地区开展多形式的区域高等教育协作,支持东部地区高校采取对口支援、联合设立研究院、教师挂职等方式帮扶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多途径增加中西部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贵州设立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

二是支持中西部高校差异化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双一流”建设,对中西部“部省合建”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继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特别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的省份,支持其在原有“双一流”建设基础上,再建设1-2个“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差异发展、特色突进。

三是增加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建议调整部属高校招生计划生源结构,逐步提高东部高校对中西部考生的录取率。统筹考虑各省高校数量、人口数、高考报名人数等因素,优化调整部属高校分省本科招生计划。结合各省本科毕业生数量及高校博士、硕士授权点分布情况,重点增加中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持续扩大中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规模。

(本期人员:责编:汪雅雯;主编:郑海滨)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