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全国人大代表曹清尧:传承传统医学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农村
 

时间:2024年3月14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府参事 曹清尧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24全国两会“向‘新’而行”系列访谈。“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资源。如何以科技创新的力量来发挥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催生新动能,服务于乡村振兴事业,是一个新课题。来自重庆的全国人大代表曹清尧长期关注农村医疗及传统医学推陈出新的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请他向网友们分享自己的调研成果和心得。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府参事曹清尧接受《中国访谈》记者专访。(王一辰 摄)

中国网:您今年提交的《关于大力弘扬民间传统医学和医疗资源下农村》的建议,能不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我国农村的医疗条件存在什么问题,让您如此关注并呼吁医疗资源下农村?

曹清尧:会上我提了几个建议,其中有一个关于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医疗老办法的建议,关于民间一些传统医学的问题。我提了建议以后媒体也披露了,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大家一再赞扬,(认为)我们国家要大力弘扬传统医疗文化。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用了很长的篇幅来阐述改善和保障民生,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讲到医疗卫生的问题。医疗卫生的问题,这么些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以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的整体水平在提高,我们保障的能力在提高,我们老百姓的受益也是越来越广泛。

对于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14亿人口,我们80%的群众在农村,我们全面小康也好,中国式现代化也好,难点,、关键(处)还是在农村。包括乡村振兴,我们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以后,如何实现人回去能好好生活,医疗卫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人都有生老病死,要看病,如果农村的医疗条件跟不上,大病小病都要进城,那么我们的人口特别是我们的老人、小孩在农村生活只会受到影响。

乡村的医疗卫生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现在这些年来,我们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尽管国家也有很多支持政策,也很关心,但是目前存在人才难、人才缺(的问题)。如果学了大学8年的课程以后,到那个乡镇、村卫生所去,一个月给个三四千块钱、四五千块钱,他是觉得待遇很低了。所以,他无论如何要想办法离开乡镇,他到县城到市里面,哪怕到别的民营机构去打工,也比这个收入要高,生活条件要好,所以这个有些是制度性的问题。

也包括现在我们出台一个“规培生”(的政策),定向招生3年,学3年以后到村里的卫生室去工作,签合同5年。现在还有一个政策——学3年以后还要去接受规培3年,这个3年是算在你的服务期内,那么再回去就是2年。你辛辛苦苦,国家花了很大的代价去搞规培生定向培养——村医的培养,到大的医院、大的机构培训3年以后,再回去工作两年。这个两年回去后,基本上早早联系工作,又走了。

曹清尧在今年的两会上发言。(照片由本人提供)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建议国家从政策如何留住人才上面认真研究,提高这些人的待遇。还有一些比如说规培生,是不是还需要毕业以后再出去搞3年的规培,如果我们医疗水平高,农村村医的话,全科医生什么都会看病,能够坐堂,给老百姓看一些日常的病,是不是需要再出去实习3年的这个制度,这个需要研究。5年的时间,3年规培,回去服务两年,国家的成本那么大,到了农村又走了,留不住人才。当然我们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待遇。

当然,现在乡镇卫生院很困难,他们没有地方创收。现在药品零差价,我们的诊疗费很多年没有调整,调整当然老百姓也困难,像打一次针,注射一次两块钱,10多年前就是两块钱,现在一个护士注射一次打一次针还是两块钱。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基本上收入很少,甚至他想办法来多次诊疗、重复诊疗,甚至想别的一些办法增加收入,这也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第二个是乡镇卫生院投入的问题。2017年,国家有关部委就有文件,中央预算资金不再向乡镇卫生院的项目建设投入,如果国家不投入,地方财政也很困难,吃饭财政,那么乡镇卫生院现在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差,甚至过去一些设备需要淘汰了。而城里头这些年来,县城也好,市级城市也好,省会城市也好,包括一线城市也好,三甲医院琳琅满目。三甲医院需不需要?当然需要,老百姓才能提高医疗水平。那么农村这个基础设施的投入,国家应该重新考虑,应该考虑给乡镇卫生院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乡村振兴很多基础设施都是国家投入,包括修公路,包括自来水,包括改厕所、改造厨房,包括(建)无线网络,这个都是基础设施,反而乡镇卫生院这一项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业)不能纳入到中央预算投资。所以,这次在会上我也提了建议,应该在这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三个就是经费缺。乡镇卫生院没有创收的渠道,也别说自身的发展,它运行都很困难,它也没有地方创收。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都是差额预算单位,差额预算单位就是你保证一些人员的工资,其他的一些绩效奖励奖金,要靠你自己去创收。乡镇卫生创收的条件有限,这些就滋生了我们小病大看、小病大养(的弊端),甚至能够在基层村里面看好的小病,都慢慢地往上转。所以,我们乡镇医疗卫生情况确实是一个短板。农村小孩看个病要跑到县城去;老人因为活动不了,一些慢性病,有些在村里面在乡卫生院拿点药看一看,检查一下就可以了,现在慢慢也得往大城市转移。 

还有一个也是我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传统医疗。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民间出高人”。

中国网:民间传统医学,往往被人视为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但常常又是管用的,能治病。据说您对基层医疗情况进行了5年的调研和考察,那您怎么看民间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如何更好地将民间传统医学的优质资源挖掘出来,为百姓服务?

曹清尧:这个问题非常好,总书记从十八大以来,一再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利用的问题。二十大报告里也提到这个问题,并且总书记这么多年对传统文化一直都高度重视,走到哪儿都去视察、调研、关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的资源,我们几千年文明下来,优秀的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那么在医疗卫生方面也一样,我们的中医,几千年的中医,这是世界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没有西医之前,中华民族的延续、繁衍、繁荣、欣欣向荣,靠中医看的病。我们有华佗、也有扁鹊,也有这些神医。当然,西医有它先进的地方,有它科学的地方,也不要排斥西医。

中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传统的中医讲中草药,开方子、熬中药、中成药,这是传统中医,这个能治疗很多病。还有一些是传统医疗的一些办法、方法——拔火罐、刮痧、按摩、针灸,包括利用二十四节气来调养身体的健康,调身体、保健康、不生病,这个是我们优秀的传统医疗的办法。这些办法简便易行,老百姓愿意接受,并且就在身边也能办。

我们过去扎针灸,我们在农村工作生活过的都知道,村医、赤脚医生给你扎一根银针,给你刮痧,给你拔个罐子,病就好了,也不用打别的针,也不用吃别的药,传统的一些办法很多确实能够解决很多大的问题。可是这些年来,很多东西已经失传了。所以我们应该提出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疗的办法和文化。这是个文化,它也广泛地应用到人体的健康疗养甚至治病上,如果把二十四节气跟人的经络的关系研究清楚,利用经络打通的办法来保证人体的健康,既很少花钱,又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做一个传承,更多的是方便老百姓。

二十四节气文化如何正确地挖掘它、传承它、利用它,这完全可以为人类造福。很多问题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吃药的办法解决不了,很多问题利用传统的一些办法可以解决。比如有些骨折的,你做西医只能把它打开接上,给它保护起来,中医就是吃点开了方子的药尽快促进它恢复,可是有些传统接骨的医生,他手往那里一掰就到位了,它就很快好了,这个不是神话。所以,我们如何挖掘传统医疗这些办法为人类造福,特别是治疗癌症、高血压、高血糖这些慢性的疾病,这样的话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它,而不是去排斥它。我们如果把西医、把传统中医的方子加上传统医疗的这些措施用上,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不也解决了?

曹清尧在重庆市石柱县的乡镇医院进行调研。(照片由本人提供)

特别是我们村里面有些医生,有一些老传人,现在岁数都大了,失传了。我们能不能采取一些办法,办一些培训班,培训一些家庭医生,让每个家庭懂得健康的这些常识。比如食物的问题、保健的问题、睡眠的问题,甚至是生活方式的问题,通过健康的培训,让每个家庭有这个意识,他不就少生病、保健康了吗?还有一个就是传统医疗,看病开药打针住院,有医保报销,我说能不能把这些传统医疗,在乡镇卫生院、村里头,经过考核资质,他有这方面的技术,让他真真实实地坐堂,纳入医保,利用这些传统的优秀的文化来造福老百姓,纳入到医保的范围。你有这个技术,大家评定以后,有这方面能力的,到村里面的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坐堂去,又便宜又能治病,那为何不可呢?

中国网:如何弘扬包括传统医学在内的传统文化,这里面还有个推陈出新的问题。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并且将现代化的营运模式应用于传统医学,使传统医学的优势得以发扬光大,这是个新课题。您怎么看?

曹清尧:传统医学文化从来不是排斥先进技术、先进文化,我刚才讲到西医的一些技术,先进的技术、检查的技术,为什么要排斥呢?中医现在的一些中成药、中药一些萃取物,为什么要排斥呢?中医这些传统的办法如何跟它相结合的问题,肯定是因为现代的技术、现代的科学、现代的理念,这些理念如何更好地结合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医学的文化挖掘好,传承好,利用好。我们的挖掘需要现代的技术、现代的设备,并不是排斥,所以更好的是结合的问题,让我们老百姓享受现代文明,不是回到过去的社会。这样的话我们老百姓既享受现代技术,也传承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包括乡镇卫生院,我建议有坐堂医生,并不是把所有的中医西医都赶走来做这个事,要允许他进入,把中华的文化进一步挖掘到发扬光大,不要让它失传。

总书记2014年到江苏一个卫生院时谈到,要进一步把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 现在关键是我们要把刚才你讲的,把传统医疗、把中医、把西医,传统的跟现代的,中医和西医的,如何更好地结合起来。总书记还讲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摆在人的第一位的,其他的东西都是小事。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也好,乡村振兴也好,包括我们的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好,我们一定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把医疗卫生的资源、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乡村,研究制度体制政策的一些问题,同时要按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两个结合”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白璐;摄像:王一辰;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文案:韩琳;主持:白璐;摄像:王一辰;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