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数据观察|经济增长超预期 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发布时间:2024-04-19 14:53: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白璐

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经济每月谈”,聚焦一季度经济数据。 (国经中心供图)


中国网4月18日讯(记者 白璐)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17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分析了一季度的经济形势以及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一季度的超预期增长能否持续?

在去年较高基数的背景下,大家普遍认为今年一季度实现5.3%的经济增速超出了市场预期,为全年实现5%左右的预期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国经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供给端工业和服务业的回升,以及需求端消费和投资的改善,成为一季度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供给端看,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3%,拉动GDP近2个百分点;而基于旅游、餐饮等加快恢复,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7%。工业和服务业合计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3%。

从需求端看,消费方面,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其中服务消费加快恢复,线上消费保持强劲势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3%,拉动GDP增长接近4个百分点;投资方面,在房地产投资大幅回落的背景下,投资增长仍实现了边际改善,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高于去年全年3%的增速。

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来看,一季度我国总体呈现增速较快、就业改善、价格平稳、国际收支稳定的局面。此外,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销售量等均实现较快增长,表明经济发展的质量持续改善,新质生产力显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力。

展望全年,王一鸣表示,去年二季度环比偏弱形成的较低基数,将为今年二季度保持较高的增速创造条件,从而使得今年上半年能够延续一季度的较快增长态势,即使下半年由于基数效应增速略有回调,全年仍有条件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尽管一季度实现了超预期增长,与会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不应因此而出现盲目乐观的情绪,应当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有效需求不足、价格水平低迷、房地产行业风险、市场预期偏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那么这些困难和挑战是否会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阻碍?在回答中国网记者的提问时,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我国政策的回旋余地较大,政府有能力妥善应对挑战。


房地产行业何时能够企稳回升?

房地产行业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成为大家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项。从供给来看,房地产投资、建设下滑,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5%,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7.8%;从需求来看,房地产销售下滑,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9.4%,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7.6%;房价方面,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同比下降2.7%。徐高指出,房地产行业供需低迷,成为内需下行压力的核心。

徐高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个人按揭贷款增速的趋势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利率敏感性有所下降。过去几年,我国利率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同时期,房地产销售以及按揭贷款增速也呈现负增长,且幅度有加大的迹象,显示房地产行业对整体利率水平并不敏感。徐高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房地产企业的信用风险较高,购房者的“惜购”情绪较强。

徐高表示,商品房销售数据主要分为期房和现房,我国商品房销售大头是期房,然而从2021年至今,期房销售面积大幅下降,而现房销售面积却没有明显的下降,甚至从去年到今年前三个月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这说明老百姓不是不买房,而是不敢买期房”。

徐高指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下行趋势没有得到缓解,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供大于求,但这并非是未来的常态。目前,商品房销售面积处于反常低位,房屋新开工面积也在大幅下降,低于销售面积,未来新开工面积转化为竣工面积后,可能会使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转变,从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彼时房价或出现上行压力。

房地产行业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徐高强调,政策应分阶段进一步放松以遏制其下滑势头。从短期来看,应当以“救开发商主体”为目标,为开发商提供普惠性的融资支持,以消除行业中的信用风险;从中期来看,应当加大土地供给,鼓励开发商提升开工面积,以避免未来房价因供给不足而明显走高。

谈及房地产行业的前景,徐高在回答中国网记者提问时称,今年房地产行业止住下滑,企稳回升,是大概率事件,“当然这不是说行业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回升态势,后续可能需要政策有更多的针对性调整。”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向好因素有哪些?

同1、2月份相比,3月的部分经济指标,包括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数据有所回调。对此,王一鸣认为,3月份数据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受基数效应的影响,并不能由此推断经济增长在放缓。谈及未来经济增长的向好因素,王一鸣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部需求呈现改善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上调至3.2%,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将增长2.6%(去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而全球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回升,这些数据均表明全球经济有所回暖,外部环境改善将有助于出口的稳定增长。

第二,我国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一季度,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无论是供给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需求端消费、投资,都呈现出改善趋势。作为先行指标,3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这些积极因素的积累,将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第三,宏观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明显加大了力度,二季度,随着建设项目施工全面展开,将带动投资进一步回升。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将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拉动作用。这些政策的效应会在二季度和下半年进一步显现。

从更长期看,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绿色转型都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从而释放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中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