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明年钱往何处花?货币政策释放哪些“适度宽松”信号?
 

时间:2024年12月17日
嘉宾: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徐洪才

中国网: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统筹”,如何统筹好这五种关系?什么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前提振消费的着力点是什么?明年中国政策工具箱里是否仍有足够存货?就这些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特别邀请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进行解读。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国网 郑亮 摄影)

【访谈实录】

中国网:徐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

徐洪才: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中国网: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会议认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您认为,“稳”和“进”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洪才:即将过去的2024年很不容易,顶住了巨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前三季度是4.8%,我预计四季度会有一个反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数据表现都还是不错的,比如工业生产,这是我们的基础。规上工业增加值前10个月同比增长了5.3%,应该说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数据了。另外一个今年的外部环境动荡不定,特别是中美关系,还有“脱钩断链”的负面影响。但是前11个月我们的外贸进出口增长了4.9%,出口这一块增长了5.3%。今年的外贸顺差比去年还要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应该说也是超预期的。

下半年以来,我们的消费是稳步回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六七月份以来一直是在缓慢地回升,说明前期有针对性的扩大消费政策是有效果的。投资相对稳定,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一些投资增长还是很快的。另外,房地产也出现了止跌企稳,相关的政策出台以后,整个市场的交易量也活跃起来,所以影响了未来的预期。

同时,我们看到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科技进步、创新等多方面都是有成果的。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们各项改革都在加快落地。我觉得这些改革举措的落地,为明年、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还会进一步释放制度的红利,特别是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推进高水平的开放。

所以,我觉得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可圈可点、来之不易。

中国网: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仍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什么?这里的支撑条件有哪些?

徐洪才:从外部环境来看,确实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后,很有可能对我们加征60%的关税,当然他会分步到位,因此对中国的外贸出口会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另外,过去几年搞的“脱钩断链”,其实这个消极影响也已经显现出来了,我们来自于发达经济体的外贸订单是有所减少,但是我们整个制造业、外贸部门的韧性、创新能力也是经受了考验的。我们在海外市场也出现了结构性的调整。

从我们自身来看,过去多年形成的,比如说像房地产市场的深刻调整,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作用之下,也出现了止跌企稳了。

另外,在这种经济下行压力下,对就业是有一定影响的。在新旧动能转换创新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或者说我们还不够“给力”,尤其是应对外部“卡脖子”、“脱钩断链”,我们这种创新还要加把劲、要努力。

但是我认为也不要悲观,因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长期发展的潜力还是巨大的。比如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新型城镇化还有后半场,到2035年我们的城镇化率如果达到75%,会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比如说银发经济,也蕴含着未来我们要发展的这种养老健康服务体系有巨大的商机。比如说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我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有技术的改造,这里面也有很大的机遇。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潜力或者支撑点,就是我们未来几年深化改革释放制度的红利,释放资源配置效率的潜力。

我觉得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深化以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的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跟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予以对接,那么这里面就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个新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不断形成、发展优化的过程中,我觉得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明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要为“十五五”的开局做一个铺垫。我认为我们相关的政策出台也是非常及时的,有针对性的,非常到位的。把相关的改革这些举措落实好,把相关的政策执行好,那么明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平稳地健康发展是值得期待的。

中国网:会议提出了“五个统筹”。如何统筹好这五种关系呢?这对于确保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起到哪些重要作用?

徐洪才:我觉得就是要处理好5个方面的关系。内容非常丰富,这里我就不一一展开讲。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我们一直讲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市场有失灵的时候,所以政府的功能要发挥作用,有形之手要积极有为,要弥补市场功能的缺失。

在过去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了,尤其是最近几年总需求不足,我们相关的政策的引导、引领作用其实是功不可没的。那么未来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另外就是要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过去我们曾经侧重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来我们又觉察到这个总需求不足是突出的矛盾,那么现在进一步强调把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给它统筹好。一方面我们目前内需不足确实是突出的矛盾,那么解决这个内需不足,我们要多管齐下,除了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激活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市场主体的活力,引导预期以外,同时我觉得从供给侧的角度,我们要改善供给的质量,老百姓衣食住行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这种向往,应该说是无止境的。但是这种高质量的供给,价廉物美的服务产品还是不足的,还有一些结构性的短板。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升级性的、改善性的需求。比如说老龄化社会来临,有很多养老服务还是不到位的,我们要增加相关的服务投入。比如像文化、教育、医疗等等,还有体育娱乐,这些需求其实也是无止境的,也需要政府发挥相关的作用。

所以这个供给和需求之间要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那么培育新的供给,激发有潜能的需求,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等等,一共是五个方面的(工作)。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总的要求,就是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统筹好这5个方面的工作,同时我们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一共是24个字的总的指导方针,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所以强调这“五个统筹”,对于未来是有指导意义和引领意义的。

中国网:针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也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具体到政策安排上,一些新表述值得关注。比如,“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先来看,什么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徐洪才:这个“更加积极”这几个字有深刻内涵。具体体现在一些数据方面,比如说新一年的财政赤字率可能会达到4%左右,2024年是3%。这样可以保障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有一定的财力扩大,有效的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包括促进消费和扩大投资,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政策工具方面,比如说扩大长期国债,还有专项债的发行,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我们要落实。

另外,我觉得就是要提高投资的效率,这里面政府投资要发挥引领作用,要规避一些低效无效的投资。

那么这些有效的投资显然是要促进消费的增长,促进就业的增加,促进结构的优化,促进民生的改善等等。通过政府的有限资金的精准使用,调动民间资金、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广泛地参与,这样的话,整个投资就有一个稳定的增长。

同时在扩大消费方面,我们财政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对城镇居民当中一些低收入群体,加大补贴支持。比如说通过进一步地改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60岁以上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让他们有钱进行消费。比如说培育一些新的消费热点,那么这方面政府也要发挥作用了。低空经济、冰雪经济,还有很多一些数字技术的应用,一些创新型的消费场景的培育也需要政府花钱予以支持等等。所以这次讲的这个扩大内需是全方位更大的力度,我觉得是针对当前的形势需要提出来的。

中国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将货币政策的定调定为“适度宽松”,您认为释放什么信号?

徐洪才:首先就是对当前及未来的经济形势挑战的严峻性,我们是有充分的准备的。在过去的历史当中,我们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有一些成功的做法。比如像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当时出台了特种国债,扩大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比如说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适时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

那么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大逆周期调控政策支持的力度,这就体现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我们把稳健的货币政策给它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新的一年,我们的货币政策肯定要积极地配合财政政策的实施落地,保证宏观货币金融环境的相对稳定,尤其是要调控通胀的水平,要改变目前物价低迷的状态,激活未来的市场的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还有一些投资需求。那么提振市场的信心是大有作为的,有很多政策工具我们还可以继续搞,还可以创新推出一些新的政策工具。

中国网:会议明确了明年要抓好的9项重点任务,第一项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您认为,国内需求还有哪些可激发释放的潜力?当前提振消费的着力点是什么?

徐洪才:最近几年都是把扩大内需作为重中之重,在新的一年尤为重要,因为新的一年大家预期外部的需求可能还要减弱。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就必须要提振国内的需求,我认为可以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入手。

投资方面,我们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有限的投资资金给用好用活,所以提到了提高投资的效益。

要规避一些无效投资,一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就少搞一点,引导资金到一些短板领域,比如民生领域、高科技创新领域、国家战略性的未来产业发展的领域,还有一些亟待发展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下沉市场等等。乡村振兴里面也涉及到一些基建投资,特别是引导AI技术的应用,(引导)未来的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政府的资金也要发挥引领引导作用。那么这样的话就促进我们的投资需求,提振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的信心和积极性。

另外在消费方面,大家感觉到有传统的一些基础性消费。咱们叫衣食住行,大家吃的喝的要放心。这种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基础商品的质量,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提升,让人民群众满意。但是我们也要关注升级性、改善性的消费需求,比如健康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还有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像文化旅游。我们创新很多新的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有很多网红打卡之地,还有数字化消费、绿色消费等等一些新的消费业态的形成。

这里面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商贸、物流体系的畅通,金融服务能够跟进、到位,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下沉市场,比如一些商户的土特产能不能够顺利地进城,这需要我们相关的服务(到位),还有一些产业服务体系,一些公司化运营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新的市场主体的培育等等,这里面都需要财政还有金融部门予以支持。所以未来我们实施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它的着力点是要扩大内需,(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

中国网: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9项重点任务之一。其中提到“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为什么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如何理解“内卷式”竞争?为什么要整治?

徐洪才: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政府的资金单打独斗,那肯定不可持续。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经济发展当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内卷”的情况,这种“内卷”的情况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也存在这个情况,搞一些不公平的、差异化的优惠政策。前期中央已经明令禁止了。

未来我们要更多地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这个基本的制度要进一步落地,包括政府采购、税收都要公平。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一视同仁,这是未来一个总的政策基调。

另一方面,我觉得就是企业之间也要规避这种“内卷式”的竞争。我们要两眼向外,我们很多企业过去几年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应该说是成绩斐然,表现是不错的,但是创新力还是不足。我觉得未来创新应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持续地注入动力,这里面就要发挥政府公共创新平台的作用,发挥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联动合作的作用,同时要发挥资本市场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这个非常重要。新的一年大家期待民营经济促进法能够顺利出台,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舞台。

在某些领域,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进鼓励公平竞争,让民营企业,让外商投资企业有更多地参与的机会。这样的话就是实现了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整个经济的活力就进一步释放,动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网: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并提醒“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此次会议在明年重点任务中也提到“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以来,新房成交回暖、股市整体上涨。后续持续发力的突破口和让政策落地见效的关键点又在哪里?

徐洪才:我们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楼市股市稳住了,要把这个成果巩固延续下去,那么就需要我们相关的部门要小心呵护这个市场。

楼市的相关政策还在落地。我觉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其实过去这些年推进租售并举,以及我们针对目前人口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的深刻调整出台的一些政策,比如扩大对房企的“白名单”,提供合理的融资支持。比如我们“保交楼”过程当中,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支持,还有一些在建的项目,未来可能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那么政府可以买单,买下来用于保障性住房,政府就不要“另起炉灶”了,这样就把这一块给盘活了。还有一些闲置的土地也是如此,政府通过发行长期国债把它买回来,盘活存量,这样的话也能盘活企业的资金。还有城中村的改造,未来我觉得要加大力度的,这也是个新的增长点。

股市相关的一些改革,我觉得未来还要进一步推进。要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为核心,规范市场交易的相关制度和行为。因此我们也要鼓励创新,就是资金要流到这些有成长的、有潜力的高科技的企业中。

在目前的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优胜劣汰。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实现市场的出清。还有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的进步等等。楼市股市稳住了,那么牵一发动全身,相关的产业也稳住了,信心稳住了。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外部冲击的风险,比如美联储的政策变化对人民币的汇率是有很大影响的。我们要把控好央行的降准降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要保证内外两个市场,经济内外之间的均衡,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另外,近期美国的通胀有所抬头,美联储的降息可能会放缓节奏,对我们的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挑战,未来人民币的汇率的相对稳定还是至关重要的,可能会有一定的贬值的倾向。所以我们政策的力度节奏要拿捏、把控好。

还有一些小的金融机构的局部性的潜在风险的显现,还有地方债的化解工作也要妥善地处理好等等。我觉得(面对)一些潜在的风险,只要我们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还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因地制宜,我觉得未来的风险是可控的,整个经济的平稳发展是可以期待的。

中国网:2025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还要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发展任务举足轻重。在今年以超预期力度推出一系列政策后,外界关注明年中国政策“工具箱”里是否仍有足够存货?

徐洪才:我觉得存货还是很多的,还会创新一些新的政策。目前还是要着眼于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来的这些相关政策给它落实好,这是主要的。

另外在创新方面要走一步看一步了,要因地、因时制宜,其实空间是很大的。比如财政政策,即便新的一年我们的赤字率达到4%,其实风险也是可控的,是可持续的。未来像长期国债,还有专项债,还有一些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实施,保证一些项目的落地实施。

我们的政策的“弹药”是充足的,比如货币政策,我觉得我们已经做了很多降准,新的一年还会持续,但是空间不大,那么降息的空间还是有的,但是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保证银行体系和金融体系的相对稳定。

另外对这种低利率环境,金融机构还有普通民众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不要操之过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但是同时,结构性的政策工具,我觉得空间是巨大的。过去我们在支持资本市场方面,支持低碳绿色发展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我们有很多优惠政策。但是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保持适度宽松,这个至关重要。这个力度过大没必要,可能还会有负面作用。(力度)过小的话,恐怕也不利于我们未来经济的平稳发展。

所以新的一年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妥善处理。

中国网:明年的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已经定了,所以我们就期待它能够早一点高质量地落地见效。

徐洪才:是的,我们一起共同期待。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裴希婷;摄像:王一辰 刘凯;后期:王一辰;图片:郑亮;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收起>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裴希婷;摄像:王一辰 刘凯;后期:王一辰;图片:郑亮;主编:郑海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