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0日,北京时间21日凌晨,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开启他的第二个任期。特朗普的就职演说,阐明了怎样的施政理念?其再次上任,美国对华立场会有怎样的变化?本期节目,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进行解答。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 摄影/郑亮
中国网:金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金灿荣:佟静,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特朗普此次就职演说可以说一改上次的悲观基调。他不仅高调举办了就职典礼,企图将其打造成一个全球盛事,而且在这次就职演说中也表达了对未来四年任期的自信与乐观。他再次强调了“美国优先”的政策,请问您认为这一表述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金灿荣:根据一些美国专家的说法,特朗普先生的人格特质可以被描述为“自恋型”人格。美国文化崇尚自信,而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低调内敛。因此,两国文化的差异使得特朗普显得尤为独特。从个人性格来看,他会特别强调自己将给美国带来变化和希望。政治上讲,这也是必须的。目前很多民调显示,大约70%的美国人认为国家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这可能是民主党失利的原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需要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因此,他强调新时代的开始是很自然的事情。
他的基调是“美国优先”,从学术角度来看,这相当于一种新孤立主义。他不太在意外部世界的反应,只要能确保美国的利益即可。在某些情况下,他甚至愿意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这次讲话的内容在我看来并不令人意外。
中国网:您认为特朗普强调的“美国优先”这一外交政策会对全球秩序带来怎样的冲击呢?
金灿荣:美国是一个超大型国家,我们中国也是。这类超大型国家的特点是内政优先,所以特朗普带来的冲击会很大。顺便提一下,特朗普现在是第47任美国总统,他之前担任的是第45任。中国网民幽默地称其第一任期为“特朗普1.0”,现在称为“2.0”。相较于1.0版本,2.0版的特朗普拥有更大的权力基础。第一次当选时,尽管他在选举人票上以微弱优势获胜,但选民票却落后于希拉里约200万张。这一次,他赢得了更多的选举人票(312对226)。此外,共和党掌控了国会两院,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中有六名由共和党提名。这意味着三权分立中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都处于共和党的掌控之下。
中国网:也就是说,权力结构得到了统一。
金灿荣:没错,所以他的民意基础和权力基础都更为强大,预计所带来的冲击波也会比首次当选时更大。考虑到美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内政优先的原则意味着最大的冲击可能首先来自国内。例如,他迅速通过总统行政令废除了前任总统拜登的多项政策,这对美国的政治环境产生了直接影响。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见证一场激烈的美国内部斗争,现实版的《纸牌屋》似乎即将上演,这将远比电视剧更加引人入胜。
中国网:所以您预测特朗普上台后,受到最大冲击的是美国内部。
金灿荣:确实如此。当然,对外交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然而,如果要排序的话,内政的影响显然排在前面,外交次之。至于外交方面,最显著的变化将是美国提出的领土扩张主张,比如尝试购买格陵兰岛或控制巴拿马运河。这些行动实际上是对现有国际法体系和主权原则的重大挑战,尤其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这样的举动无异于将世界推回到17世纪前的状态,打破现有的力量平衡,同时改变美国自身的性质,从一个新帝国主义国家转变为直接侵占他国领土的传统帝国主义国家。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会严重冲击二战以来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并打破全球力量平衡。
中国网:您认为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金灿荣:确实是历史的倒退,绝对的历史倒退。
所以我们整个世界都得做好心理准备,特朗普2.0的冲击要大于1.0。
中国网:特朗普再次上任,您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将如何转变?他的强硬外交立场是否会加剧中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
金灿荣:可以这样理解,中美关系自2017年底开始性质发生变化。作为一名研究中美关系的学者,我认为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至2017年12月18日,即特朗普第一任期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前,中美关系在这45年零10个月里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但自2017年底以来,竞争逐渐成为主旋律,而合作退居次要位置。中美关系的这一变化发生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
为什么将2017年12月18日视为一个转折点呢?因为那天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明确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并特别指出从长远来看,中国是唯一的对手。因此,中美关系的恶化始于那时。尽管特朗普未能连任,但在对华政策方面,拜登继承了他的立场。因此,在其他议题上特朗普可能会反对拜登,但在对抗中国的战略上,两人保持一致,尽管具体手段可能有所不同。现在看来,特朗普的策略似乎有了新的变化。
中国网:这些变化体现在哪里?
金灿荣:在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普采取的是相对无序的策略,而现在他似乎经过八年的思考后变得更加老练。他意识到与中国正面冲突并不划算。鉴于他曾著有《交易的艺术》,这次他可能会展现出更加“狡猾”的一面。由于刚刚上任,他的对华政策还在逐步展开,以下是我的一些猜测。相比之前使用蛮力,如今他更倾向于用巧劲。其中一招便是给中国戴上“高帽子”,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将责任推给中国。这种策略被称为“捧杀”,以前未曾见过。
此外,他还准备认真地与中国竞争,这可以从他的用人选择中看出端倪。国务卿卢比奥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沃尔兹都是反华派人物,这表明他对华竞争的决心未变,只是方法更加巧妙,包括承诺百日内访问中国等。然而,他在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显示了其对中国继续博弈的决心,希望最终能够获胜。因此,对于特朗普最近表现出的友好姿态,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被表象迷惑。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 摄影/郑亮
中国网:根据您的分析,特朗普的这些表态和政策是否有可能构建一种中美既竞争又共赢的关系模式?
金灿荣:考虑到特朗普表示将在百日内访问中国,显然他有着特定的目的。有人推测他可能试图达成所谓的“第四公报”,类似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旨在限制中国的经济发展。这种急切的态度暗示了他此行必有目的。传统上,中国对中美关系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很可能会邀请他访问。习近平主席曾说过,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国派国家副主席韩正作为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参加就职典礼也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只要有机会,中国都会积极抓住。
中国网:特朗普在其就职演讲中提到1月20日是美国公民的解放日,要结束美国的衰落,恢复政府的诚信能力和忠诚度。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金灿荣:在美国两党政治体系下,批评对方是常见的做法。例如,拜登在他的告别演说中对自己四年的政绩评价很高,特别是关于中国的内容,认为美国与中国的差距拉大了。而作为对手,特朗普则提出了解放日的概念来否定拜登。实际上,从客观角度来看,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综合国力非常强大。但是,它也面临着诸如社会分裂、贫富分化以及制造业回归困难等问题。所以,虽然美国拥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必须面对诸多挑战。
中国网:我们看到特朗普提出要再工业化的政策,打算让美国的制造业重振旗鼓,还提出要全面改革贸易体系,对外国征收关税等措施,让“美国梦”卷土重来。那这是否标志着新一轮贸易战的开始?您对此怎么看?
金灿荣:可以说,特朗普在经济政策上较为传统,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为了恢复制造业,他计划减税、削减政府开支,并提高能源效率。他还打算通过征收关税保护国内市场。不过,理想虽美好,现实却骨感。美国多年来的去工业化导致熟练工人短缺,基础教育质量下降,生活成本上升,这些问题使得制造业复苏面临巨大挑战。即使他决心已定,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
中国网:这样的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及中美经贸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
金灿荣: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不怕任何挑战。即便美国制造业复苏,对中国而言也不是威胁,反而是一种激励。然而,特朗普可能会通过关税壁垒、技术封锁以及重构产业链等方式对中国施加压力。尤其是产业链重组,可能对我们构成较大压力。总的来说,中国有信心应对这些挑战,并欢迎公平的竞争。
中国网:我们也注意到,在此次就职演讲中,特朗普完全没有提及全球气候变化或多边合作议题,并再次提出要退出《巴黎协定》,加大石油开采与出口力度,以及终止绿色新政。您如何看待他这一系列的表态?这将对全球气候治理合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金灿荣:特朗普先生在其第一任期内已经退出了《巴黎协定》,后来拜登总统上任后又重新加入,而现在他又在第一天宣布退出。这种退群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个标志。
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是一个重大挫折。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美国的参与至关重要。中美两国专家之间的讨论显示,双方对于谁是最大排放国存在争议,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确实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的排放量正在得到有效控制并趋于下降。
中国网:中国一直积极支持绿色发展。
金灿荣:是的,中国的排放量确实在下降,随着绿色能源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甚至可能实现净减少。相比之下,美国在新能源发展方面落后于中国,因此其面临的减排压力更大。特朗普否认气候变化的事实,声称这是虚假信息,认为没有必要限制排放,并计划大规模开发传统能源。可以说,他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是对全球气候行动的重大打击,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未来可能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我们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中国网: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应美国邀请,韩正副主席也作为特使出席了特朗普的就职典礼。这释放出什么信号?未来四年里,我们是否可以期待更加积极有效的双边沟通机制?
金灿荣:许多网友注意到了1月17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的通话,内容丰富,表明双方愿意对话,这是一个好的迹象。随后,1月20日,韩正副主席作为国家主席特别代表参加特朗普的就职典礼,这些互动都是积极的信号。加上特朗普表示希望在上任百日内访问中国,可以看出特朗普执政初期中美关系开局良好。
中国高度重视中美关系,因此会认真对待每一次机会。然而,预测中美关系的具体走向并不容易,因为其中涉及太多的变量,尤其是考虑到特朗普个性善变的特点。目前来看,中美关系的起点是正面的,我们希望这种态势能够持续下去。我个人认为,中国应该欢迎特朗普在执政头100天内访华,双方应当就广泛议题达成共识并严格执行。不过,事情是否会如我们所愿发展,现在还难以预料,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做客中国网演播室 摄影/郑亮
中国网:近期,由于TikTok禁令,许多美国网民转向了小红书,这使得中美民间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1月20日,特朗普上任后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暂时允许TikTok继续为美国人民提供服务。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种新的民间交流模式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
金灿荣: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现象。过去,民众间的了解往往受到精英阶层的影响,但现在直接的民间交流打破了这种局限,让人们能够更真实地相互认识。虽然这对小红书的管理提出了挑战,但我相信只要平台能够妥善处理,就能迎来一波流量红利。借助翻译工具等手段,外国用户可以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体验。
如果小红书及其他中文平台能够很好地接待这些新用户,不仅会有更多美国人加入,而且还会促进中美两国民众之间的理解。这对于改善中美关系的民意基础是有利的,长期而言也是好事。
中国网:那么,这种和谐热络的民间交流对未来高层次的政治和社会交往会产生什么影响?
金灿荣:政治决策主要由精英阶层主导,他们基于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作出判断。当前,美国精英对中国的崛起持负面看法,将其视为挑战而非机遇。这导致了美国公众对中国态度的恶化。然而,随着民间交流的增加,美国民众不再盲目跟随反华议员的观点,而是开始形成自己的看法。中美关系的民意基础得到改善,将会削弱那些反华议员的影响力,这对中美关系是有益的。
中国网:节目最后,请问您对未来四年的中美关系有何预测?
金灿荣: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或者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中国最需要做的是稳定国内形势。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中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化能力,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凭一己之力击败我们。因此,我们应该有信心,同时认识到真正的挑战在于内部,特别是经济层面。中国经济已经从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关键是要刺激消费需求,确保老百姓有收入、有消费意愿。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福利,培养健康的消费文化,将是解决需求问题的关键。
国际上,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即使存在竞争,也要确保“斗而不破”。此外,我们将继续广交朋友,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比如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和加强与全球南方的关系,以及与其他新兴大国团结起来。对于西方国家,我们也将寻求建立友好关系。
中国网: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无论特朗普未来究竟采取何种措施,中国都将积极应对。我们也希望特朗普新政府能保持理性态度,与中国相向而行,走出一条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造福中美两国人民,同样也可以惠及世界。
感谢金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解读,谢谢您。
金灿荣: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