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我对2025年中国经济感到乐观
 

时间:2025年3月28日

嘉宾: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克里斯多夫·皮萨里德斯

中国网: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近期,一场聚焦发展的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吸引了80多位跨国公司代表以及多位知名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参会。他们如何看待2025年的中国经济与中国市场?跨国企业如何应对逆全球化及贸易保护主义趋势?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期节目特别专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多夫·皮萨里德斯教授。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多夫·皮萨里德斯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专访。


中国网:我们知道,近期,中国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为消费者和投资者增加信心。那么,您如何看待2025年的中国经济与中国市场?

克里斯多夫·皮萨里德斯:2025年,中国经济应该会比去年进一步改善。听了李强总理和各位部长对中国政府相关政策的介绍,我对此更加乐观。中国实施的财政政策非常有力,有助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复苏,同时也能提振家庭消费。下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国内消费,而不是出口,依靠出口的增长在今天已不是最佳选择。这不仅是因为地缘政治形势,也是因为中国在商品贸易方面已经发展成熟。

政策将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在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听到了相关介绍,解释得很清晰、很透明,我认为这非常好。同样令人鼓舞的是,论坛发言中提到了一些关于中国的最新数据,这些数据我们外界可能目前无法得知,但内部掌握得很清楚。数据显示,所有消费指标都比去年有所提升。比如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国内旅游和消费都非常活跃,企业也在转向绿色技术,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变化是很积极的,不仅有助于增加消费,还对环境有益。

目前,中国的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已经发展到世界第一的水平。政府计划进一步鼓励研发和新技术应用,目前涌现的新技术主要与人工智能以及制造业自动化相关。中国朝这个方向发展是绝对必要的,而且中国在这方面发展很快。所以我感到乐观。

但我认为中国政府需要更多关注的一点是——可能政府已经在做了,只是论坛上没有提到——就是如何让劳动力实现转型,拥抱这一全新的绿色、高科技的世界。因为现在很多人仍然从事着效率低下的农业劳动,或者仍使用传统技术进行制造,他们需要适应新技术,转向服务业。今天早上有一位部长强调,向服务业转型也会提高生产率,这非常正确。但如何实现这种转型?让劳动力从农业领域转向金融或商业等高技术服务行业,或者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科技制造业或服务业,并不容易。这需要积极行动,需要付出努力。我很想听到更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中国网:我们知道,您在劳动经济学领域成就斐然。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您认为这会对未来的就业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克里斯多夫·皮萨里德斯:人工智能将对就业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但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会抢走工作。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工作,能够替代人类完成某些任务,当然也可能取代部分工作岗位,但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一个挑战是,如何让劳动力从农业和低技术制造业转向高技术行业;另一个挑战是如何让劳动力从其他类型的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转向使用人工智能的工作岗位。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几乎在其所有应用领域都在以新的方式增强人类劳动。突然之间,这项新技术出现了,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它——不仅要掌握技术本身,还要学会如何有效应用它,从而提升自身效率。这是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正在经历的变革。我们不必担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抢走工作岗位,导致大规模失业。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发生,因为新的工作将不断被创造出来。

中国网:所以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一些培训,使其适应新的工作。

克里斯多夫·皮萨里德斯:员工当然需要培训。在我看来,最好的培训方式是通过大企业来进行。昨天我们参观了中国的一家大企业,他们为员工提供了很好的培训机会,帮助员工掌握新技术。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企业效仿这种做法。我们从美国的研究中了解到,员工每周大约需要两小时的培训,而且培训应由员工主导。也就是说,应该让员工感受到培训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而不是因为老板的要求。如果他们把培训当作公司上级下达的任务,就不会成功。

而且培训必须以协作的方式进行。这也是我近期研究中重点关注的方向。事实上,我一直在研究如何提升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合作水平,从而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同时提高他们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幸福感对员工非常重要,因为提升员工幸福感不仅是每个经济学家或企业家的目标,还能让员工找到工作中的快乐,让他们更愿意工作、更愿意学习,从而适应新技术。

中国网:当前,跨国公司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上升等。那么,跨国企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才能在当前环境生存和繁荣?

克里斯多夫·皮萨里德斯:我的建议是,那些导致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紧张的人应该放弃这种做法,转向更多合作。如果大家增强合作,每个人都会更加受益。遗憾的是,我们看到某些政客为了政治目的而操纵经济,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应该为经济做正确的事情,做有利于企业、员工,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幸福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事情,请将政治目标放在别处。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做到。

至于我对跨国公司的建议,其实他们比我更清楚,如果地缘政治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自由贸易的方向不明朗,如果在某些地方进行业务布局会面临复杂的情况,他们显然会谨慎行事。作为经济学家,我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去投资吧,这对你有好处”。虽然这的确对经济有好处,但他们会说“我要为自己的公司负责”。

所以,关键在于制定正确的政策。跨国公司需要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很高兴看到这么多跨国企业的负责人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我此前特地翻阅了嘉宾名单,他们来自于许多国家,这表明他们非常关注中国市场。中方代表在论坛上关于跨国公司在华待遇的发言也很积极。当然,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国际社会需要更好的协作,才能让跨国公司感到完全放心。但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听到这些积极的声音,我希望它们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本期人员:主编:郑海滨;编导/采访:白璐 ;摄像/后期:刘凯)

< 阅读全文>
< 收起>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主编:郑海滨;编导/采访:白璐 ;摄像/后期:刘凯)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