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白皮书通过翔实数据和客观事实,完整呈现了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西藏人权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和全方位进步,生动展现“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的西藏篇章。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西藏在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呈现出哪些特点?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成果给其他多民族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哪些借鉴意义?本期节目,特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格桑卓玛与广大网友交流。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格桑卓玛接受《中国访谈》专访。(中国网 伦晓璇 摄影)
【访谈实录】
中国网:格桑老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
格桑卓玛:各位中国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格桑卓玛。
中国网:此次发布的白皮书聚焦西藏的人权事业,梳理了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成就,提到了是“创造了雪域高原上的人权保障奇迹”。您认为,这一“奇迹”体现在哪些方面?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和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格桑卓玛:这次大家可能看到的白皮书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第17本涉藏的白皮书。回顾了西藏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历程,确实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首先我想这个白皮书的发布日期就可以给大家“点题”。大家也知道,在66年前的3月28号,西藏的封建农奴制一举被废除了,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可以说真正地是实现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所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就是在16年前,西藏人大通过决议就把这个重要的日子3月28号作为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那么白皮书在这个时候发布是有特别的意义的,显示了西藏的百万农奴解放,其实也是世界的废奴运动中一个历史性的成果,所以它是堪称奇迹的。
除此之外,西藏也有很多发展的成果,也是可以堪称奇迹的。我在阅读白皮书中也关注到适当生活水准权这个词汇,这是非常专业的一个词汇。我们以前说的是发展权、生存权,那么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就可以关注到这个词其实强调的是一个人他会在确保他本人或者家庭的基本的健康和福祉的这样的一个权利。
如果没有基本的生活水准保障,那么人可能陷入到贫困,确实贫困是阻碍人权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大家去西藏的时候也能看到,西藏是一个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方,海拔高,气候也比较寒冷,在这么严酷的自然环境的因素作用下,同时也因为西藏的发展水平长期以来还是相对滞后,所以西藏还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深度贫困地区,曾经是全国唯一的集中连片的省级贫困地区。那么针对西藏这样的状况,中央政府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西藏大力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这样的一个努力,我们可以看到西藏脱贫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我记得2015年西藏的贫困发生率还在25.32%,到了2019年,西藏74个县区全部都脱贫摘帽,堪称人类的减贫史上的一个奇迹,当然也是西藏人权保障事业上的一个奇迹。
除此之外,我们的受教育权也是西藏人权事业发展所获得的许多成就中的亮点。大家都说,西藏的孩子是最幸福的,西藏的教育问题一直得到党中央和西藏各级政府的这种重视和关怀的。特别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西藏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是一直很大。我估算了一下,2024年西藏财政的教育投入比例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的14.3%,这个是全国最高的,而这个占比就比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要高,那显示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此外,大家也知道,西藏城镇的低保家庭的学生,包括农牧民的孩子,他们能够享受到从学前两年到高中三年长达15年的公费教育,那么这也使他们的受教育权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这些都是很鲜明的例子。由于我们的教育是公平的,也是有高质量的教育,所以能看到一个指标,西藏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3.1年,也是一个很高的年限了。
不仅如此,从其他的人权成就中也可以表现出,比如生存(权)肯定是人权的基础,那么生存(权)表现在哪里?我觉得就是人口的发展就可以最鲜明、最直观来说明。和平解放初期,西藏人口只有100万,那到了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西藏人口达到了340万,增长了240多万人。不光是人口规模增长,那看一看西藏的人口出生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西藏人口的出生率达到了13.72‰,西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达到了7.96‰。这两项指标都居于全国的首位。
谈到西藏人权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毋庸置疑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它是(有着)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的这样一个辉煌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一个根本的原则之一,也写入宪法。
此外,我们党还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这也是我们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在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在西藏实施,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西藏人民可以自主地行使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我们看每年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少数民族代表,包括藏族在内的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人民充分行使到了这种民主权利。
中国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西藏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西藏在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呈现出哪些特点?
格桑卓玛:西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我觉得能够总结大概是三个特点。
第一个我觉得就是广泛性。广泛性就是更多的人民去参与到民主实践中。那我们也可以看到就是西藏在和平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民主带到了雪域高原。我们在看相关的资料中看到,当时在第一次实施基层普选的时候,那在很多农牧区采取“豌豆选举”的方法,就是投票的选民在备选人或者候选人的背后放一个碗,用豌豆投进去来作为选票,这是非常符合当地实际的,也非常管用的。我记得看到一个资料,选举参与度最少的也达到93%以上。就是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措施,让更多的群众能参与到我们的这个民主实践中,所以能体现它的广泛性。同时我也想说的是我们在各种政策的制定中,在决策中都会让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或者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进行参政议政和集思广益,能够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提高政治的参与度,所以说广泛度和广泛性是西藏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第二个我觉得是真实性。全体人民亲身参与的民主,才应该是最真实的民主。在西藏可能有个特殊的,就是我们会更多地发扬协商民主的这个形式。因为西藏是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比例比较高,特别是在西藏宗教的历史比较悠久,历史上藏传佛教对社会的影响力大,所以宗教界人士是占一定的比重的。民主改革之后,宗教界人士参政议政制定了专门的机制。同时,在参政议政中,我们会最大限度地征求、争取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但是也会兼顾少数人的利益诉求,所以我们的民主是更真实的民主。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有效性。有效的民主应该是最管用的民主。我们也看到我们党为西藏制定的治藏方略中,特别提到是依法治藏,所以依法治藏也是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法治建设也是为人权事业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我记得到目前为止,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出台的法规、法规性质的文件达到129件,所以也充分显示了西藏人民在充分的、有效的行使他的民主权利。
所以从西藏的民主实践来看,西藏人民是充分地享有了民主权利,特别是我们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西藏确实不仅是广泛的,也是真实的,更是管用的民主。
中国网:自1992年以来,中国政府共发布17册关于西藏情况的政府白皮书,分别涉及西藏的主权与人权、文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民族区域自治、西藏的发展与进步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等重大内容。您认为,我国发布的涉藏白皮书对于展示西藏发展变化成就,以及推动国际社会正确认识西藏、真正了解西藏的人权事业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格桑卓玛:我觉得这个白皮书的发布,对于我们去全面真实地去介绍西藏的发展情况,以及让国际社会了解西真实的西藏,确实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家也知道白皮书是一个政府的文件,它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全面性。我们看这次我们的白皮书的发布,首先来说它的意义就是它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关心和对边疆人民的生活福祉的关心。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发展上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包括全国人民的这种无私的支持,让西藏的发展取得了就是日新月异的成就。通过白皮书的形式,中央政府阶段性的总结西藏发展的成就以及经验,所以这也是我们发布白皮书的一个目的或者是初衷。
第二点重大意义是,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对西藏的发展还是很关注的,当然也有一些错误的认识,我们也知道海外的一些敌对势力对西藏的发展进步的这种正确的信息不传达,甚至是可能颠倒黑白进行抹黑扭曲,那么我们要通过白皮书这种政府的权威的、全面的形式来向国际社会来介绍真实的西藏,来全面介绍西藏目前发展的进展、成就,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当然也有力地驳斥了西方的不实之词,所以这也是白皮书发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点重大意义是,白皮书的发布,其实也是在鼓舞西藏人民的发愤图强的信心。我们也知道,人权是一种文明的时代象征,人权精神也是时代的一个文明精神。我想现在的西藏也是一个文明的西藏,是一个尊重人权和保护人权的西藏。白皮书的发布是给西藏人民鼓舞信心,在党中央的无私的支持和全国人民的帮助下,西藏人民的发愤图强,去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西藏。
中国网:新时代以来,西藏文化建设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白皮书相关章节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学习使用藏语言文字权利有效保障等方面进行介绍。那么,藏族文化在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方面有哪些独特的贡献?如何在保护和传承藏族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格桑卓玛:西藏文化,我觉得把它形容为就像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雪莲,因为它有它的独特的特点,但同时它又像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这棵参天大树的一个枝桠,因为它又是跟各民族的文化是相依相存的,我觉得它是有这样的特点。
当然刚才说讲到它的独特性,西藏文化有很多丰富的文化形态。您看我们这儿摆了大量的西藏文学,文化的书籍里头也有很多介绍(西藏的),比如说我们说传统文化里面有语言文字、宗教哲学、藏医藏药、工艺美术、音乐舞蹈等等,类型非常丰富。西藏文化的发展其实也是受到各民族文化的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的。但同时西藏文化它的独特性,也是为丰富我们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佛教,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之后,其实也是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那佛教产生了因明学,形成了有西藏特点的一个佛教逻辑学,其实它也丰富了我们中华的哲学思辨体系。再比如说藏医药,藏医药它是基于三因学说的一个传统的医学体系,那么它也是与我们的中医形成了很好的地域上的互补。比如说生态,我们知道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青藏高原很早之前就形成了一个朴素的生态观,他们可能用这种通过神山圣湖这样的体系来形成一种崇拜,其实客观上来保护了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等等。这些都可以体现出我们西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一些独特的贡献。
当然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有更新的发展变化。比如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发展,藏戏、藏药浴法,还有格萨尔王的史诗,这三大项被纳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其实这就说明国际社会对西藏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对西藏人民享有的文化权的认可。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的创新,比如说在很多地方,现在也出现了藏医药的体验馆,还有一些非遗工坊等等新的文化业态,包括我们去有些地方看到藏香的制作,还有黑陶的制作技艺也进入到了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一些体验性的项目。所以在新的科技和创新的赋能下,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焕发了新的生机。
刚才您提到西藏的文化怎么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推进和繁荣做出它新的贡献的时候,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渠道。
第一就是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来带动西藏文化的现代化的方向,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
其二就是要坚持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创新点,比如说是一些文化的表达方式,还有传播的范式都可以大胆的创新。
此外,还要重视制度建设。我们可以尝试比如文化的保护的一些体制机制的建设上,通过数字化、多媒体这种创新手段来实现文化的制度建设。
我们还应该重视的是加强文化交流。我觉得应该加强更多的跨文化的对话,各种文化形式的合作来促进这个文化的更多的交流。以文化做媒介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也很重要。
我们也要加强对文化领域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也要进一步增强,让更多的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中国网:从教育、就业、医疗、居住环境,再到生态可持续发展,西藏的民生已经得到了全面改善。未来,在持续推进西藏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还将从哪些方面关注或者发力?
格桑卓玛:一般我们讲人权,我们都有一句话“人权保障是没有最好,而是有更好的”,所以我想西藏的人权发展未来还是应该就是紧紧围绕西藏工作的“四件大事”来发力,就是“稳定、发展、生态、强边”。
在稳定方面,我觉得西藏人权要更多关注安全权这个新的概念来去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谈到发展,我们刚才讲到社会经济权利的涉及到的发展权,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更多新的期待,那我们的发展权可能还有更多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刚才也讲到,生态肯定是关乎人民的环境权,这个也是这几年国内外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刚才提到西藏的老百姓之前就有朴素的生态观,但是之前的生态观可能跟现在的生态的这个理念还有一些差距,所以要普及新的科学知识,来提高他们对生态的认识和生态保护的意识以及如何科学地保护生态环境。未来在行使环境权方面可能还有更多提升的空间。
我们说强边,西藏发展中可能一直存在一个发展的挑战或者是一个瓶颈,就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西藏的腹心地区发展的水平要高于周边地区,特别是(高于)边境地区。
这几年党中央,包括西藏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边疆地区的发展和边疆地区人民的福祉。我想今后在人权方面也要更多关注这些特殊的区域,让所有人都充分享受到民主权利,这应该是西藏人权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网:作为中国人权事业的标杆,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成果给其他多民族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哪些借鉴意义?
格桑卓玛: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所以各国在实施民主或者人权的事业轨迹、发展的特点也是不尽相同。我们中国西藏的人权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也表明中国的民主是更关注结果的民主,是追求事实的民主,也是最真实的民主。那我想从这个角度可能是对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展民主实践应该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或者说可以引起他们的一些思考。
那么我们在人权事业的发展中,也看到现在人权的类型形式是非常丰富的,那么未来人权事业的发展有更多新的问题,可能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当然我们坚信现在有社会主义制度,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且我们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的发展道路,所以我们相信有了制度的保障,西藏未来的人权事业会有更多的、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发展。
中国网: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是一甲子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的期待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发展更加繁荣,西藏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感谢格桑老师做客节目。
格桑卓玛:谢谢。
(本期人员:主编:郑海滨;编导/主持:裴希婷;摄像:刘凯 王一辰;后期:刘凯;摄影:伦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