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谈中医药发展战略

时间:2013年3月7日
简介: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3月3日下午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接受了中国网的专访。[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王国强:呼吁中医药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3月3日下午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接受了中国网的专访。

中国网:中医药文化在传承发展当中目前有没有遇到挑战呢?

王国强:这是老问题了。首先,中医药事业发展现在已经面临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央在深化医改中强调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都是2009年提出的。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推动,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但是,中医药发展,包括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它的形成过程是有个历史,有长期从体制、机制、政策上存在的问题。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有个过程。

第一,我们的国粹没有国法做保障。要有国家的中医药法,从法律上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这方面存在问题,我们正在积极的推进。应该说现在的中医药法草案已经到了国务院法制办了,也列入了人大的议事日程,我们希望在本届人大能够如期的出台,这也是贯彻落实宪法对发展传统医药要求的法律保证。有了中医药法作为法律保证的话,很多工作就有了法律的依据,我觉得这是首要的问题。

第二,中医药的人才培养。尽管我们有很多中医药大学,但是如何按照中医药发展的规律,符合中医药发展要求的,又体现用中医的理论思维来防病、治病的,同时又有很好的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孕育的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无论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还是在我们基层的服务人才,还不适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所以这是瓶颈问题。

我们也希望中医药的教育能够更好的通过改革完善,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也体现中医药人才成才规律的教育体系。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提供更多不同就业的方式,或者不同的服务老百姓、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的方式。比如有中医院,综合医院里面有中医科,另外可以搞门诊部,还可以搞专科医院,还可以搞坐堂医,让老百姓不同的需求能够在不同的层面上都能够找到服务自己需求的机构,这些和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吻合的,否则人才培养出来了找不到岗位。

比如,我们希望能够培养比较传统一些的,能够用简洁的办法来给老百姓诊病、治病的。比如过去的传统像郎中,实际上就是走街串巷,就是靠一个门诊的诊室就能够给人号脉、看病,开个方子,药店抓一个药,回家煎了吃了。这个程序很简单,但是很有效。这个方式也是老百姓很欢迎的,不一定要上医院,一定走这个程序,一定要做那些检查。但是这样的岗位怎么样能够把它创造好,另外有什么法律上的保护,另外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一个发展展示才能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很好的来配合。

第三,中医中药不能分家。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中药的发展,中药的发展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所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和西医西药不一样。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医的发展面临人才、特色优势、重点专科、专业病的建设方面遇到很多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药,中药的质量,现在农产品有很多是污染的,其实中药本身就是农产品,农产品在种植的过程当中它的污染,农药、重金属等。另外,野生变家种之后它的药效是不是跟过去一千年前李时珍时期是不是一样,这些问题都面临很大的问题。

由于我们土地的减少,保证粮食的需要,在基础上采取发展多种经营,而多种经营当中的中药材的发展,那么有多少地能种中药材呢?中药材种的少了,或者需求量大了,供求矛盾突出了,就出现了价格上涨了。价格上涨以后就有人想钻空子了,就搞增重、涂色等做假的,最后从中牟利,最后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一个再有名的大夫开了一个再好的方子,他抓不到好药的话,所有的都是零,因为它没有疗效。

中国网: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因为我们知道中医局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您觉得最有效的招是什么?

王国强:目前来讲最主要的是我们国家的中医药管理局实际上名不副实,实际上对医药管理的职能是很弱,不是说我不能管,关键是好多的职能不在我这里。比如,中药材的种植在农业部门,收购在商业部门,生产在工信部门,对于药品质量监控在药监局,我们中药管理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很着急,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确实是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国网:今年的提案会不会是这个问题呢?

王国强:随着机构改革,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理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管理体制,能不能把有一些,比如和农业部门协调怎么样种好药材,怎么规模化的种药材,怎么保证药材种子的不退化,这些问题都是很现实的,这种职能是不是应该我们来协调。

另外,中药生产,中药饮片的生产,饮片还没有变成药品,还没有完全成为成药之前它还是原料,它的要靠人调配以后才能成为方子。在过程当中饮片泡制,泡制本身也是非常严格、科学的东西,这个谁来指导、规范。

我们中医院,作为中医的特色优势,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个医院有老大夫,有名的大夫,专科的大夫。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这个医院里面有自己的院内制剂。就是跟这个老中医,比如他是骨伤科,或者肛肠科的,他有自己生产的一些单方、验方的东西,在临床上用效果都非常好在市场上买不到的,他自己配的。这些院内制剂怎么很好的发展和归管它,这也应该由国家中药管理局来管理。

理顺这些关系,对于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保证中医真正姓”中”很重要,这个从体制机制职能上来说的。这是基础,当然不是归我们就解决了,里面有很多的问题,但这是一个前提,没有这个没有办法谈,你说我们要加强中药材质量,光喊不行。

有一点我们正在做的,我认为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我们要组织开展第四次的中药资源的普查工作。《本草纲目》上面讲的中药材,有一些野生的中药材都没有了。我们现在到底有多少的中药材,品种有多少,家种的资源有多少,另外地道药材到底有多少,并不是能种就是药材,当归必须在甘肃那块种叫地道药材,换个地方种了不行。人参只在吉林、黑龙江种,南方种的就是胡萝卜,它就没有用了,它没有药效,它一定从药效来检验你这个药品是不是真正的地道。

还有一个种子库,所有的生物多样性都应该有种子把它留下来。将来这个物种灭绝了,但是我这里还有种子,我这里还可以培育它,还可以发展,像这些工作都是基础性工作,我觉得应该好好的去做。现在我们正在普查的试点工作,对我们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普查,在这个基础上希望在国家支持下,建立国家级的中药材的种子库,是动态检测的,不是靠人工的,用遥感的、红外的来监控。

另外,也希望通过我们国家的指导以后,动员企业能够形成规模化种植,越是规模化种植越容易管理,质量也容易监控,这样在中药材的流通过程当中,使它更加的规范。而且我们运用现代物流的模式,用信息化的模式,用网上交易的模式,用指导物价、指导药品价格等网络模式,这些我们都可以做,都应该积极的来推进。

刚才我讲到的人才培养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是大学、课程来培养人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师承,就是师傅带徒弟。这一点是我们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的特色,也是成才规律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善思辨、医德好,其中有很重要的就是跟名师、多临床,在老师的点拨下,要靠自己的悟性和辩证,有良好的医德来为群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师承教育很重要,我们也在积极的推进这个工作。

包括我们成立名医师承的工作师,另外我们现在推动的,就是师承的学位授予和师承教育相衔接的制度,这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就是老师可以授予他博士生导师的身份,学生可以通过三年的学习,当然他是有一定基础的,去跟师三年,通过考试可以授予他中医师承临床博士生的学位。

中国网:加一个师承?

王国强:一定是师承的,光靠课堂的不行。而且师承我们有很多的规定,老师要怎么教,学生要记什么笔记,要完成什么样的临床,我们这个师承不看别的,不看你理论,就看你的临床、疗效。你在这三年看好了多少病,在哪些方面有好的疗效,来检验他是不是合格。推动这种实用性人才,师承的基础上能够看好病,而且用中医的理论思维看病,也是人才培养的途径。问题很多,我们信心很足,主要是看到老百姓对中医药的需求。

我特别高兴想说两句,就是我们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好、发展也好,我们应该更注重预防为主,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一点得病,这个可能是我们中国医药体制的特色和优势。因为我们中国有中医药,而中医药里面有很大的优势就是养生保健,把维护健康的权益和这种能力交给老百姓,所以现在社会上有那么多的电视、媒体重视中医的养生。

大家的收看率,我听到北京电视台有6亿人在收看这不是靠政府推动的是老百姓自觉自愿坐在电视机前看的。为什么?这是顺应了老百姓健康观念的转变。这个健康观念的转变是什么?他不是说我有了病我想找一个好大夫给我看病,这是一种观念。现在是我还没有病的时候,我就想我能不能不得病,去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然后我就去用了,而且跟日常生活结合的很紧密。靠平时的注意、锻炼、饮食、心态等,感觉到确实状态好,精气神好,去年感冒很多,今年感冒少了,这都是好的。

这个是我们医疗卫生当中非常重视的,应该发挥好,把维护健康的权益交给老百姓,这是中医,我期待着。

中国网:去年五个部门联合启动的基础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建设的工程,咱们今年进展的怎么样?有没有新进展呢?

王国强:我很高兴,其实医改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应该加强基层工作,强基层、建机制。基层我们看到的是基层中人才服务能力等各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在去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医改办的要求,我们国家中药管理局联合卫生部、人事部、发改委还有我们的食药局一起里推动了叫“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这项工作去年提出,受到了各地热烈的相应,现在已经有6个省已经启动了这个工程,其它也准备在“两会”之后启动。实际上启动就只是开个会,跟底下签一个责任书,其实这项工作已经提前在开展。而且这两年来,我们在基层推动中医药服务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不知道您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过没有,其实中医是一个很好的亮点,很多人在社区里面寻求的服务,包括慢性病、老年病,常见病,大家用一种简单的办法,在社区不出远门,不要去排队他就在那里接受一些治疗。其实有一些老年病,你就是挤在三级甲等医院也要折腾一天,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如在社区里面,所以在社区里面发展中医,这里面有很多的优势,我们对这项工作非常的重视,也对未来中医药在基层得到普及,而且牢牢的打牢中医基层的群众基础非常的重要。

中医就是来自于基层,中医就是来自于民间的,把中医回归到基层,回归到民间,让更多的基层人,乡村医生、社区医生等掌握中医和西医的两种方法为老百姓服务,我觉得这是中国特色,所以还挺好。这项工作我们正在积极的推进,有什么新情况再给你们汇报。

中国网:我是专门负责中医药的记者,关于提高信任度方面的问题,您有什么想法?

王国强:你们去调研我都知道,现在也确实是中药问题引起高度的关注。但是体制上的问题也是有时候我们积极在配合药监局在工作,但是究竟怎么做,怎么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下大力气。我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药材的发展,它这种牟利的趋势,一旦看市场有需要,它就想方设法的,有的就造假(个别的不法分子还是有的)。怎么样保护这些好的,打击那些不法的,这是我们需要很好来做的事情。

这次政协会上我有一个提案,我呼吁把中医药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来整体推进。因为我们认为中医药的发展不仅是优质的医疗保健资源,也是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资源,因为它具有中国的原创性和知识产权的,只有中国独有的是源自于中国的中医药,它的科技创新的原点、亮点是很多的。包括中药生物医药的研发,中药是一个很好的资源,而且我们有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证明它是有效的。

现在国外很多大的制药企业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研究中国的中医药,可见中医药是有它的生命力,中国人自己怎么保护好,怎么样开发好,怎么在过去原创基础上又取得我们新的知识产权。

另外中医药又是优质的文化资源,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是有非常相通的、一脉相承的。把中医药的文化弘扬好就是弘扬了中华文化,这个跟我们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完全一致的,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所以我建议把中医药能够放到国家的战略上来整体的推进。

比如刚才讲到的如何把中药的农业发展好,一个是提高质量,很重要的就是能够拉动农村致富。同样种,种什么?种中药材,中药材的性价比高、附加值高,对农民致富有帮助。我们现在党和政府非常关注农民致富,用什么手段致富,中药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你上亳州你就看到,现在农民种药材的积极性很高。

另外,我们的民族工业,中药产业就是民族产业,这个产业链是很长,拉动的面是很宽的,产生的效益和作用是很大的,甚至在走向国际的过程当中,包括孔子学院如何能够和中医结合,把中医的养生、保健知识和我们的汉语教育,和我们的中华文化一块走出去,应该说都有很大的潜力。

所以把中医药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更多的部门来参与、更多的部门来推动,形成合力,来彰显我们中国独特的中医药魅力和影响力,从而使它更好的为全世界的人民维护健康服务,我认为它是完全可以的,也是我们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尽的责任,这件事我们要积极的推进。

中国网:中药出口是不是也是我们未来的趋势?

王国强:中医药出口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国外现在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我也在担心,你国内有多少种的药材,好的药材都出口了,中国人吃的是什么,这里面也有需要我们很好的统筹、协调,先国内后国外,中国人实际上也要保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能够走出去,能够让国外欢迎,而且还要青睐,我觉得中医药是首当其冲,是受欢迎的,包括针灸、非药物的疗法,恰恰体现了生态文明的要求。

医疗资源里面,你是给治好病了但是造成了新污染。但是中药材要把荒山变成绿地,那就种中药材,然后又把附加值提高,然后又可以用这些东西生态的、自然的治疗疾病,不是更好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面,所以我们要大力关心中医药发展,把它做强做大,中国人应该值得自豪。

(结束)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