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和田 大爱无疆(2013年10月20日至22日)

发布时间: 2016-08-23 15:13:4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若冰  |  责任编辑: 宋若冰

2013年10月20日至22日,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率领中心扶贫小组和中国绿化基金会、巴迪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以及有关农业投资公司的代表一行17人,赴新疆和田市和田县郎如乡奴遂村开展扶贫调研。中心财务总监吴琼、扶贫小组组长梁捷及6名青年干部也参加此行。

提到和田,大多数人的心中马上会想到“和田玉”,但是对和田的了解却知之甚少。和田之行,对于我们既是一次扶贫的实践活动,也是一次人生的心灵洗礼,于景、于人、于情,给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强烈震撼。

和田县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处于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之间,总面积4.03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沙漠占3.7%、绿洲仅占1.3%。全县辖10乡2镇1个园艺场及经济新区、昆仑工业园区,206个行政村,共28.5万人,有13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9%。耕地总面积36万亩,人均不足1.4亩,是一个人多地少,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典型边境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此次调研所到的奴遂村,属于和田县郎如乡,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2亩,是一个贫困村。

从北京出发飞往和田的途中,从空中俯望的风景从绿色逐渐变成黄色,一眼望去只有沙漠和戈壁,少些许点缀的色彩也只有山脉上覆盖着的白雪。偶尔飞过的村庄,似乎已快被沙漠吞噬。我们在心里猜测着和田的样子,或许奴遂村就像一首歌儿里唱的那样“你是风儿,我是沙”。

飞机上俯拍的某个村庄,正在被沙漠吞噬
飞机上俯拍的和田绿洲全貌




经过7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到达和田上空,不经意地向窗外望去,却是一片惊呼。天呀,这就是和田吗?满眼的绿色,绵延到远方,城市似乎被淹没于绿色海洋之中。壮观的“井”字形防风林,布满整个城市。带着这样的震撼与疑惑,我们开始了此次和田之旅。

一、 和田至美,在乎景

虽然和田处于干燥少雨的内陆地区,却对水源保护工程、防风治沙绿色生态工程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建造了一个人工沙漠绿洲。形容和田绿洲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的一块绿色瑰宝,再恰当不过了。但是即使这样,和田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仅靠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百姓难以脱贫。

目前,和田县林地面积达到99.15万亩,其中天然林39.7万亩,人工造林59.45万亩。人工林中,防护林15.62万亩,经济林42.8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04%,绿洲内部森林覆盖率达到49%。

 


调研组考察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
 
沿路可见,用草杆固沙、辛苦工作的人们






调研组此行所至的和田乌鲁瓦提水库,充分展现了人类与天地抗争的成果。水库之水清澈见底,水流之处绿色成荫。乌鲁瓦提水库是当地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由于保护措施得当,解决了和田地区老百姓吃水难的问题。

 
乌鲁瓦提水库全景
调研组成员在乌鲁瓦提水库前合影






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同志们交谈,我们了解到和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在这里,你可以置身于大漠戈壁的苍凉之美,也可以欣赏到长河落日和昆仑山的雄奇壮观;你会沉浸在浓郁的民族风土人情中,也可以探寻闪烁着西域古代文明光环的佛国遗存。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高大奇绝的地形地貌、异彩纷呈的人文遗存和民俗风情,厚重的丝路文明,神秘的长寿文化,以及丰饶的物产,构成了和田旅游绚丽多彩的画卷,呈现出旅游资源“大容量、多样性、差异性、互补性、独特性、垄断性”的总体特征。和田地区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浩瀚神奇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号称“万山之祖”的巍巍昆仑山;被中外考古学家称为“东方庞贝”的尼雅遗址;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小的、占地面积仅为4平方米的达玛沟小佛寺;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千里葡萄长廊等等。

由于时间有限,调研组虽无暇亲临这些旅游景点,但大家一致认为,发展旅游经济可以带动当地脱贫致富。而调研组的部分成员,有幸在离和田市约1.5小时车程的地方观赏到胡杨林,更是印证了大家的想法。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胡杨是新疆荒漠和沙地上唯一能天然成林的树种。

 
 
 
责任编辑: 宋若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