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欧洲绿色甲醇的市场机会(上)
发布时间:2024-09-30 16:58:24 | 来源: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 | 作者:

绿色甲醇是指由可再生资源生产的甲醇,主要来源包括生物质和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的氢气与二氧化碳合成的甲醇。据全球甲醇协会预计,全球绿色甲醇到2027年总产能将达到1920万吨,其中电子甲醇和生物甲醇分别为1160万吨和77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在欧洲迅速发展,其中葡萄牙有望在绿色甲醇生产和应用方面成为欧洲的领先国家。

一、绿色甲醇的定义与标准

绿色甲醇的定义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但考虑到愿意为绿色甲醇支付溢价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欧洲,生产符合欧盟标准的绿色甲醇成为现阶段绿色甲醇项目的主要依据。欧盟经过多年布局已经将其定义的绿色甲醇标准推向全球。欧洲对绿色甲醇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包括多个方面,从生产过程、原料来源到最终产品的环境效益。其中最重要的是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对绿色甲醇的详细定义和标准。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标准和认证体系:

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 可持续生物质圆桌会议(RSB)

RSB标准涵盖可持续生物质、液体和气体生物燃料的全球认证体系,包括温室气体减排、土壤和水资源保护和社会福祉等方面。适用于生物甲醇生产,确保其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该认证是目前业界广泛认可的可持续标准之一。

3. 北欧天鹅生态标签(Nordic Swan Ecolabel)

Nordic Swan Ecolabel适用于化学品和燃料的环境标签标准,包括绿色甲醇在内,确保产品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绿色甲醇产品提供环保认证,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

4. Methanol Institute绿色甲醇认证

Methanol Institute与多个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绿色甲醇的认证标准,评估包括原料来源、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影响。确保绿色甲醇的生产和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其在全球市场的应用和推广。

5. 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

根据RED III,绿色甲醇主要包括两大类型:

以下是RED III对绿色甲醇的具体定义和要求:

(1)原材料来源

(2)生产过程

绿色甲醇的生产过程必须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生产商需提供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符合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标准。生产过程中应采用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绿氢必须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得,所使用的电力应来自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或水电,且必须符合欧盟可再生能源标准。制氢过程中使用的水资源应得到有效管理,确保不对当地水资源产生负面影响。

(3)生命周期评估(LCA)

对绿色甲醇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到最终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碳减排目标。生产商需提供详细的生命周期数据,并接受独立第三方的审核和验证。

(4)可追溯性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追踪系统,确保绿色甲醇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每个环节都可追溯。使用区块链等技术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获得认证的绿色甲醇产品应有明确的标识,方便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5)第三方认证

认证必须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和验证,这些机构需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质。认证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定期进行复审,以确保生产商持续符合认证标准。

(6)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

生产过程应符合欧盟和国际劳工标准,保障工人的权益和安全。评估和减轻生产活动对当地社区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标准,欧盟旨在推动绿色甲醇的可持续生产和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获得认证的绿色甲醇生产商应享有政策和市场激励,如税收减免、补贴和优先市场准入等,鼓励更多企业参与绿色甲醇的生产和认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全球绿氢制甲醇认证标准的统一和互认,促进国际贸易和市场发展。综合来看,利用生物质生产绿色甲醇的相关标准较低,而非生物来源的绿色甲醇的标准则很高。

二. 欧洲绿色甲醇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欧盟在推动绿色甲醇的发展和应用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通过政策支持、市场激励、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促进绿色甲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从现有产能和生产技术方面来看,欧洲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1. 政策支持和市场激励

欧洲各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推动绿色甲醇的应用,以实现其碳中和目标。例如,欧盟的《绿色新政》旨在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其中绿色甲醇被视为重要的替代燃料。

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设定了到2030年,欧盟成员国的最终能源消费中至少45%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绿色甲醇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被纳入这一目标中。RED III鼓励成员国通过各种市场激励和支持措施,推动绿色甲醇的生产和使用。这些措施包括:

2. 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

欧盟支持绿色甲醇生产技术的研发,通过资助项目和研究计划,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欧盟的“地平线欧洲”计划资助了多个绿色甲醇相关的研究项目,涵盖生产工艺优化、成本降低和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并为绿色甲醇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2021年,欧盟在绿色甲醇项目上的投资超过5亿欧元,预计到2027年,累计投资将达到30亿欧元。

3. 市场需求量增加

欧洲绿色甲醇预计2030年总需求量将增长到650万吨,航运业、化工行业和交通运输将是主要的需求驱动因素。

(1)航运业需求量增长

这种需求增长主要受到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船舶排放标准的推动,航运公司需要采用低碳燃料以符合新规。多个欧洲航运公司已开始试点和应用绿色甲醇作为船用燃料,预计到2030年,欧洲航运业中将有超过10%的燃料需求由绿色甲醇满足。葡萄牙的船队到2030年将有20%使用绿色甲醇作为燃料。预计到2030年,欧洲航运业对绿色甲醇的需求将达到200万吨,占全球绿色甲醇总需求的约30%。

主要市场用户包括:

(2)化工行业需求量的增长

绿色甲醇作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甲醛、醋酸等化工产品。随着化工生产中对低碳原料需求的增加,预计到2030年,欧洲化工行业对绿色甲醇的需求将达到300万吨,占化工行业总甲醇需求的20%以上。

主要用户包括:

(3)交通运输需求量的增长

在公共交通和物流运输领域,瑞典、荷兰和德国等国的公共汽车和物流车辆逐步采用绿色甲醇作为燃料。葡萄牙计划到2030年将全国10%的公共汽车和物流车辆转为使用绿色甲醇。预计到2030年,欧洲交通运输行业对绿色甲醇的需求将达到100万吨,在欧洲交通运输燃料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0%。

主要用户包括:

(4)储能和发电需求量的增长

绿色甲醇用于储能和发电,可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德国和丹麦等欧洲多个国家正在研究和实施将绿色甲醇用于电网储能项目,葡萄牙计划到2030年绿色甲醇的储能项目容量占比达到5%。随着可再生能源对储能的需求增加,预计到2030年,欧洲能源储存和发电领域对绿色甲醇的需求将达到50万吨。

主要用户包括:

综合来看,欧洲绿色甲醇市场的快速增长受到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和市场需求增加的多重驱动。随着各国政府和企业在绿色甲醇领域的持续投入,欧洲将在绿色甲醇生产和应用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推动全球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 航运业是驱动绿色甲醇市场快速增长的关键

2023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更高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国际航运年排放量以2008年为基准年,到2030年减少20%-30%;到2040年要减少70%-80%,到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为此,海运业正在积极寻找替代燃料,以减少碳排放。在液化天燃气、甲醇、氢、氨等低碳船舶燃料的各种可能替代方案中,甲醇由于其转换成本低、可获得性高、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技术成熟度较高等优势,还可作为氢能源的重要消纳途径与储运媒介,逐渐引起关注,并有望成为中短期内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1. 绿氢、绿氨和绿色甲醇在海运上的优劣势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得知,选择哪种燃料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综合考虑。

2. 绿色甲醇成为航运替代燃料的优势

绿色甲醇成为航运替代燃料主流主要是由欧洲引导,而欧洲航运巨头选择甲醇的内在原因包括:

3. 绿色甲醇市场的增长动力

当前,欧洲航运公司和燃料供应商正在增加对绿色甲醇燃料的投资和订单。一方面,绿色甲醇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与传统燃料相比,分别减少了95%和80%,且不产生硫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这使其成为符合IMO2020限硫令和实现2050年航运脱碳目标的理想燃料。另一方面,根据欧洲议会批准的“Fit for 55”,自2024年1月起,总吨位≥5000GT的船舶将需要购买碳配额,碳配额分阶段实施,分比例征收碳税,2024 年、2025年和 2026年将航运排放量的40%、70%和100%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碳税的征收促使航运业动力转型。

全球甲醇船舶数量的增速明显快于氨燃料船舶。2023年甲醇双燃料船订单为125艘,比2022年增加了82艘,而氨燃料船订单仅为4艘。当前全球燃料油需求约为3.5亿吨,若其中20%替换为甲醇,则未来船运业甲醇需求量将达到1.4亿吨。因此,欧洲绿色甲醇市场需求的增长与航运业密切相关。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船舶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绿色甲醇因其相对成熟的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环境效益,成为航运业替代燃料的首选。欧洲在绿色甲醇项目上的先发优势和政策支持,也使得绿色甲醇在欧洲市场快速增长。未来,随着更多航运公司和燃料供应商转向绿色甲醇,欧洲绿色甲醇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推动全球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待续)

来源: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