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以“科创引领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IFCE)大会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了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探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未来路径。在开幕式之后的主题峰会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发表了题为《知识产权促进清洁能源创新与国际合作》的主题演讲,深刻剖析了知识产权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关键作用。
中国清洁能源的全球地位凸显
田力普在演讲中表示,近年来,全球绿色低碳技术的专利授权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尤为瞩目,已崛起为全球清洁能源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力量。他引用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能源故事都是中国故事”。美国主流媒体CNN也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领先地位。
从2016年到2021年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绿色低碳技术的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6.5%,其中绿色低碳专利授权总量达16万件,占全球总量的31%。在氢能和节能技术领域,中国的专利增长对全球贡献率超过75%,在新能源技术方面,中国以年均12%的增长率彰显了其强大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显示出中国在清洁能源创新方面的显著成效。
国际化布局的短板与挑战
尽管成绩斐然,田力普也清醒地指出,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化布局以及专利转化效率方面仍有不足。他特别提到,2016年至2021年间,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得的清洁能源专利仅为1.5万件,与欧洲的7.4万件、日本的4.8万件、美国的4.5万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同时,中国在多方专利(PCT)的布局数量仅为欧洲的五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三分之一,这一现实反映出,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国际化发展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五大建议助力清洁能源知识产权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田力普提出了五大建议:
1. 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鼓励企业、研究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绿色创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产业化转化。
2. 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上下游企业形成知识产权协作机制,提升全产业链的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3.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创新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 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化布局:支持企业加强海外专利申请与布局,扩大技术输出的全球覆盖范围,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5. 推动知识产权与标准的融合: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的制定,通过专利标准化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田力普最后强调,中国作为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大国和产业强国,必须在知识产权国际化、协同创新以及标准化领域继续发力。他呼吁各方加强合作,携手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全球化应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为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此次演讲内容充实、数据详实,赢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田力普的观点不仅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阐明了方向,也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创新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