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12月12日电(记者 王菡娟)在2024年12月3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大会上,全国政协常委、
能源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
钱智民在演讲开篇便回顾了人类能源利用的历史进程。他指出,直到17世纪前,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和利用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主要依赖木材、稻草等生物质能源。而随着煤炭的广泛应用,能源利用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从19世纪开始,石油的发现以及电力的普及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标志着现代能源体系的形成。
他特别提到,能源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有着紧密的关系。“能源的供给和效率直接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曲线几乎是同步的。历史证明,能源的变革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通过这些数据和案例的对比,钱智民进一步强调了能源对全球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他提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经济繁荣,是建立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之上的。”
清洁能源的崛起:全球能源格局的变革
在谈到未来能源发展时,钱智民强调了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日益重要性。他指出,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和氢能等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格局的核心。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正在加速,从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步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他引用了国际能源署(IEA)和联合国等机构的数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新能源装机最高可达20亿千瓦。他进一步指出:“清洁能源不仅是全球能源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特别是在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方面,钱智民分享了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他介绍道:“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容量从2004年的82万千瓦跃升至2024年12.8亿千瓦。这一飞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更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创新: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
钱智民特别强调,新能源的可开发能力提升将能源的“资源属性”转变成“科技属性”,能源转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他指出,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仍面临许多技术瓶颈,尤其是在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纳的同时,电力安全稳定运行,需要通过技术突破来解决。
“能源转型不仅仅依赖资源的丰富,还需要在技术上实现革命性的创新。全球能源系统的优化、清洁能源的普及,以及碳排放的有效减少,都离不开高效的能源转换、存储和利用技术。”他提到,世界各国正在加大对能源科技的投资,尤其是在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以及智能电网技术等领域的研发。
钱智民特别提到,一些中国企业正在积极研究通过储能和电力电子技术,将新能源转化为稳定的电力供应,能够调频、调幅、调相,提升能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他指出,这些创新将为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使得能源系统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的全球责任:从领先到引领
在谈到中国的角色时,钱智民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第三轮能源变革中,中国是否能够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领导者?他分析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影响力,并指出,尽管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球新能源装机的领跑者,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新能源投资和技术输出仍有待加强。
他提
展望未来:能源科技的创新与突破
钱智民在演讲的最后,提出了一个激励人心的愿景:“我们正站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新起点,能源科技将决定未来全球竞争力的高低。”他强调,未来的强国,将不仅仅依赖传统的资源优势,而是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国家。他引用了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数据,指出:“中国不仅要在国内市场保持领先,还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钱智民最后总结道:“清洁能源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承诺,更是对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承诺。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并进,推动全球能源科技的突破,共同建设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王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