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经历着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竣的挑战,国家、企业、个人该如何规避风险筹划未来?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迅速出台了扩大内需十项举措。我们应如何理解并实行这些措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又将为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带来什么影响?“中国访谈”频道邀请经济学领域的八大专家为您解析!
| 中国网首页 | 网上直播 | 中国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访谈 > 扩大内需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 > 经济危机专家访谈
中国经济发展30年周期表
四万亿投资蛋糕怎么分
解读国家4万亿投资分配方案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武越明

为应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务院将4万亿投资定位于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等,这些资金是否能够有效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如何解读这套分配方案?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给出他的答案。

进入现场访谈:马晓河解读4亿万投资方案>>>>

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紧急出台背后

中国网:中国网国务院为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出台十项拉动内需的措施?

马晓河:首先,这次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与往年不一样的特殊情况。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要比预料的大,特别是以美国的次贷引起的危机波及世界范围特别广,对中国的影响在8、9月份要比在上半年大。在这种情况下,要等到年终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再出台,恐怕就迟了。

另外,针对6月份以后中国出现的经济表现、经济情况,比如出口性的产业,包括国内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发生了增长幅度都在普遍下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调整一些政策调整。这种政策的调整必须是及时的,不能像等到往年的规范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再来,恐怕就不行了。

为了更好的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为了更好的使我们国内的经济增长保持平稳的幅度,所以在近期出台十项重大举措,我觉得是打破常规是非常应该、非常及时的。

中国网:与98亚洲金融风暴相比此次金融危机有什么特点?

马晓河:第一,亚洲金融危机当时发生在泰国、韩国这样小的经济体中,这些经济体和世界、中国的关联度非常小。这次的金融危机发生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最发达的经济体,与世界关联度最大的国家,与世界关联大,与我国关联大的美国,我国对外贸易的30%都和它有关。所以这是不一样的。它的发生地点、发生经济体不一样。这是第一点。

第二,十年前和现在相比,中国和世界的关联度也不一样。在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和世界的对外贸易额度非常低,当时中国对外贸易额度是百分之33点几,现在的对外贸易额度是66.9%。出口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当年是18%,到07年底达到了37.5%。我们现在和世界的关联度与十年前相比是翻了一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紧密相连了,关联度非常高。

所以就目前来说,我们现在出台的措施和亚洲金融危机是不一样的。

当时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是发行国债,连续发行,前后累计投资3万亿,国债拉动经济3万亿。3万亿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上,机场、道路、电力等方面,主要是在硬方面投资的。这次的十个措施第一是保障性工程,包括城市廉租房、农民危房改造;第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是重点,主要是高速路,大工程。这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沼气、饮水,要解决2.3亿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还有农村电网、南水北调、病险水库进行加固、节水改造等等,这些工程与民生更贴近。

我认为这次和亚洲金融危机相比,第一,与民生更密切;第二,是综合性,既有投资,也有收入,既有国家投资,也有银行启动的项目,它带有系统性。

中国经济转型面临重重困难

中国网:4万亿投资能否成功带动中国经济转型?

马晓河:经济转型是方方面面的,包括投资、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等等。所以我认为,这次经济要转型成功,关键取决于我们的产业结构要升级、投入要素结构要改变。投入要素结构中不能光靠大量的物质资源消耗,大量的要素投入,你要靠创新,自主创新、管理创新、人力素质提高,恐怕这也是要实现的。所以我认为,要想实现结构转型,这是一个不容易的事,它是一个过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措施,像管理、体制、人力资本素质提高、科技创新等等。所以关键点在哪里,恐怕比较难回答,它是一个要素统一。一个人的素质关键是营养、文化水平?素质是综合因素,靠几个点恐怕有点难。

中国网:出口导向型企业如何应对困难?

马晓河:现在政府提高出口退税率,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的问题,还有十大措施中有自主创新、鼓励创新,这些都是鼓励企业走出困境,进行结构升级、产业升级的措施。但是世界金融危机来到,对外向型企业影响比较大,要让他们转型确实面临很多困难。因为世界需求下降了,当它的需求下降以后,你要想从困境中走出来,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调整结构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建议能够利用这种机会来实行新的创新,结构调整,利用这些机会寻找一些新的方向。比如能不能在产品的细化方面,在细分化市场上,让他的产品和别的人不一样,可能就会走出一条路。但是我认为不是特别的容易,没那么容易。因为企业都做服装、鞋帽,如果这些都不行了,这个时候要从困境中走出来,恐怕需要很大的力气,本身需求减少了。所以这个时候要转型,不去生产服装、鞋帽,那么多企业设备到哪里去?只能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本的提高,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然后压低成本,改变产品质量,走一条比别人更有特色的经营之道,这样可能更好,更能吸引消费者。当然,因为我是搞产业的,要想走出困境非常难。服装、鞋帽都在大量需求下降的时候,你再转型,不是那么容易的。

4万亿资金全都用在刀刃上

中国网:从分配方案上看钱是否用在了刀刃上?

马晓河:我认为这次4万亿有十个方向,每个方向定的已经很明确了,每个地方都是刀刃。农村饮水,农民饮水不安全是不是刀刃?我认为如果要在管理上严格,那么这些投资用到这些项目上肯定会有效果,对民生有好处,另外对拉动经济也有好处。

今年四季度的1000亿主要用于五个方面。它是根据我们国家的投资计划、投资需要程度,优先安排了这五个方面,这里都有具体数字,340亿、200亿、100多亿,这是根据需要安排的。供给和需求相结合,出现了优先安排1000亿,还有地震灾后重建也是优先安排。这都是根据当时的工程需要和进展来安排好的。比如病危水库,这些都是按照原来的规划做好的。

中国网:多长时间能看到投资的成效?

马晓河:这4万亿有投资,有收入,是不一样的。比如直接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提高收购价,给农民补贴,城市人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这些会直接见效,给你钱就会直接消费。还有投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公路、机场、水库,这些是通过投资产生两个效果。第一,在投资领域拉动建材、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投资的40%一般会转移工资类消费,这些钱会给我们,钱转换成消费,这是马上见效的。所以这些是比较直接的。所以这是分两个方面的,马上见效的,投资、收入、就业会见效。还有通过一段时间产业链的发展,那就是直接变成固定资产投资了,一个会产生GDP,另外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像钢材、水泥、土建、设备。实际这是两方面,这是不一样的。

中国网:农村的投资将多长时间得到收益?

马晓河:这次4万亿中有一部分是用于农村,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像水库、道路、电网改造、校舍改造、医院改造等等,这些等于是对农村历年来的公共设施落后状况的面貌会得到很大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会得到很大改善,这应该是有目共睹的。一条路修好了,一个校舍盖好了,农民的环境肯定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个方面,是提高粮食收购价,增加农民补贴,增加农民收入。这里面我们会增加消费,会拉动农村市场。农村市场一起来,会拉动内需,对内需的贡献作用会提高。

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将让中国三年实现软着陆

中国网:这么多措施出台以后,您能为我们预期一下吗?

马晓河:我想这十项措施如果能实现,对于中国经济来讲,会大大减轻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二,这种措施如果能够实现,它会使中国经济增长向下滑的幅度降低。中国经济正在从去年11.9降到目前的10.1,在第三季度降到9,这种降幅会缩小。同时,会让中国经济周期从上升到下降,这种阶段会提前结束。本来用四年、五年,现在用三年下降可能就会结束,会出现掉头向上。经济周期中,繁荣阶段和收缩阶段中,收缩阶段时间会缩短,新一阶段的上升阶段会提前到来,使经济不要硬着陆,让经济软着陆,然后再起飞、上升。(中国网 武越明)

中国网独家稿件,转载、整编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