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转播到腾讯微博字号: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董事长李家巍:走出去 任重而道不远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2-04-11  发表评论>>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的参展图书代表中国气派

扩大贸易合作,发掘商业机会,扩展营销渠道,巩固品牌形象,推动公司国际化进程,这是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参与国际大型书展的一贯主题和宗旨。经过前期务实、精心的筹划和准备,我们确定建筑设计、对外汉语教学、历史文化、中医中药等四大门类,代表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近200种外向型图书参加伦敦书展,同时还将推出多种形式的贸易活动。参展图书的最大亮点是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建筑大系》《竹子建筑》《中国好设计》等建筑设计类图书,以及万卷出版公司与国家汉办联合开发的《汉话连篇》系列和《中国好人》视听教材读物等对外汉语读物。列入中国主宾国活动的“当代中国建筑图片展”等四项活动是重头戏。

与国家汉办联合举办《中国好人》国际汉语视听教材发布会,并向向英国孔子学院赠书。《中国好人》视听教材是根据当代雷锋——郭明义电影及素材改编了8集各自独立的故事影视片,外语学习者可以通过看电影的方式一边学习汉语,一边走近中国当代社会,感受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在2011年底第六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期间召开的《中国好人》国际汉语视听教材座谈会上,此套教材得到来自世界各国20多位孔子学院院长的一致好评。

“当代中国建筑图片展”将在伦敦绽放

集中展示中国当代建筑的现状与发展的“当代中国建筑图片展”活动始自于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策展宗旨是促进中外建筑文化的对接、交融和碰撞,实现展览展示与图书出版、文化交流与出版贸易的双向促进,打造世界级的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活动被列入当年的中国主宾国重点活动,一经推出便一炮打响,在德国当地和欧洲建筑界引起较强反响。今年,这项活动又赋予了新内容,主题确定为“从北京到伦敦——中国当代建筑的展示与中外建筑理念的交融”,将在伦敦建筑中心(The Building Centre)举办。展览从参展的10余位中国当代建筑师的28件代表性建筑作品为切入,采用建筑图片、模型、图册、视频、《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专刊、展览专集图书、照片等7种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们在面临既有建筑改造与发展、传统与现代表达、批判的地域性等问题时的态度和解决方法。

展览活动期间,还将举办“中英建筑师论坛”,邀请中、英两国建筑设计师参加,以增进世界了解中国建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感知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

参与中央电视台“出版与建筑”高层对话活动,邀请中外建筑名家和出版人,就出版与建筑进行跨界对话和交流。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除在中国展区设展外,还将沿袭以往亮相国际书展的方式,继续进入国外展区独立设置展区。公司所属辽宁科技出版社国际出版中心和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法国亦西设计媒体公司、香港设计媒体出版公司、英国伦敦设计媒体出版公司将联合参展,以进一步开发国际市场需求和合作,扩大贸易总量和贸易辐射范围,发展建筑设计产品线的国际化特色出版品牌。

传统图书出版商将成数字出版的受益者

数字化浪潮对传统出版载体、传统出版运行、传统出版营销手段和方式的冲击确实在不断加大,包括电子图书在内的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颠覆性改变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抓住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认清发展的趋势、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加速向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转型升级已是传统出版业的当务之急。

当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正在努力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战略转型,探索经营发展全新模式。在出版主业领域,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是巩固主业地位,扩大内容资源优势、内容品牌优势、内容研发和生产优势,提高产品集中度建设水平,目标和方向是以技术创新、技术升级为依托,实现内容组织、生产、流通全环节的数字化运营。我认为,任何形式的阅读,其本质都在于内容,传统图书出版商拥有的内容资源优势,将使其成为数字出版大潮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传统出版业多年来围绕内容研发生产、质量监督管理所形成的一整套经验和运行模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加快与数字出版的对接和融合,拥有巨大的潜能,能够迸发出新的商业机会。

出版人要履现产业使命践行文化使命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文化需求走向多样性……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出版业内部的滞胀现象,比如印数下降、退货增加、库存暴涨等的长期困扰,图书生产的直接和间接成本的增加,加之制约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的束缚,使出版业低增长和微利特征已十分明显。当今的中国出版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口,转型的本质是产业创新、质量效益型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确立,转型的抓手在于数字化、多元化、集约化、品牌化、国际化。

新时代赋予当今出版人的使命是多面的,但归根到底是产业使命和文化使命,两者缺一不可。履现产业使命,强健的是出版的筋骨;践行文化使命,丰盈的是出版的血脉。

少一些闭门出书,多一些走向书店

国民阅读量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密不可分,与社会综合文化素养、公民阅读习惯正相关。从产业角度来看,出版企业的创新能力、优质内容产品供给能力,也对国民的阅读行为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阅读环境是出版业长久发展的产业基础环境之一,出版价值的实现、出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阅读市场的支撑。所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每个出版企业责无旁贷。少一些闭门办社、闭门出书,多一些走向基层、走向书店,推出广大读者乐于体验和参与的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就是出版业培育市场、推进全民阅读的一项务实选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政协代表提案中对全民阅读给予了很高的关注,代表们提到的推广全民阅读,要与各级政府民心工程、居民幸福工程、文明城市创建,与各级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团队产生结合点,将人均阅读量、家庭平均藏书量等评价指标纳入到相应的考评体系中;借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做法,把国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或国家立法促进阅读,或政府斥资推动阅读,或制定规划倡导阅读,设立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设立国家阅读基金,使全民阅读活动成为“国家工程”……看到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有识之士富有建设性的真知灼见,感到十分欣慰,备受鼓舞!建立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呼唤长效机制和统筹推进。

读书无论是泛读与精读、初读与复读,读书总归是在别人的思考中获得启发和沉淀,建立属于自己的思想的过程。中国清代杰出的学者王国维先生的“读书三境界”被广为传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均是如此。在此,以这段精辟的论述与读者们共勉,祝各位在读书生活中得到涵养、修炼、积蓄和励志,创建“知行合一”的智慧、精彩的人生!(作者 李家巍 采访、整理 沙白)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 中国主宾国官网 责任编辑: 洪涛
官方微博
[我要纠错]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友留言 进入论坛>>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