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忠允诚 至精至爱
——访解放军总医院军医伉俪田牛与罗毅教授

中国网 | 时间: 2011-10-24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罗毅,1945年参军,1947年5月入党,1947年12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月辽东军区卫生部医疗队(前线伤员手术队)。1949年任长春军医大学神经内科助教、讲师、主治医师。195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1986年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院专家组教授。1993年12月离休。获解放奖章(195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1988年,中央军事委员会); 学习成绩优异,荣立大功(1947,东北总卫生部);获“先进个人称号”奖状3次(1959,1964,1997);三等功奖章(1984,解放军总政治部)。

1983年她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珀斯皇家医院进修神经病理学。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瑞士、丹麦等地进行学术考察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她曾任第三届中华老年学会常委、中华老年学会神经病学专业组委员、中华神经精神学会神经病理学专业组秘书、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内科专业组组长。现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七届老年神经病学专业组顾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五届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顾问。

从事神经内科专业50余年,在神经病学、神经病理及超微结构方面造诣较深,理论基础坚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并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做出贡献;对垂体、乳头体的生理、病理、亚细胞水平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及建树。

主编、编写专著20本,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国内首次报道了中国人对左旋多巴、溴隐亭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宜剂量(1982、1983),因它远低于当时国外剂量,从而使药物的副作用明显减少或推迟,是药物治疗帕金森病在中国的创新、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论证,载入“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成为国内广泛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1984年率先建立帕金森病专病门诊,为患者及其家属定期举办科普讲座,介绍用药原则和个体化调整用药,明显提高了疗效,受到患者信任。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学组召开“中国帕金森病研究30年”纪念会上,她被认为是“中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研究杰出人物”之一,获“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研究终身成就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建院50周年突出贡献奖。

在神经病理及超微结构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国内首次报道了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83)。高生长激素高泌乳素血症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获解放军医学杂志(1993 年度)优秀论文奖,获总后勤部医疗成果一等奖(1997);获“九五”全军重大医疗成果奖章(2000)。

在Arch.Neurol.1984;41;164

-170杂志上首次报道了国内6例婴儿海绵状脑病(1984),得到27个国家,127位学者的关注。日本著名学者鸭下重彦专函致贺:“在日本尚无此病的报道而在中国首先发现”,表示饮佩。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83年“脊髓型肌萎缩(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JM301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事中央、军队医疗保健工作40余年,精诚勤敏、不怕苦累,全心全意为首长、领导的健康服务。获“在军队干部医疗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奖状(1992,解放军保健领导小组),“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中优异成绩”奖状(1994,年中央保健委员会), “1993-1994年重大医疗抢救中优异成绩” 奖状(1994,中央保健委员会) , “1995年军队干部医疗保健突出成绩” 奖状(解放军保健领导小组),1997年被聘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教授(全国共聘21位专家,解放军总医院2位),并得到胡锦涛主席亲授聘书的殊荣。

曾三次受到周恩来总理表扬:谢华(前总后卫生部副部长,曾具体领导中央保健工作)、曹根慧(解放军总医院分管高层保健工作的原副院长)在场。

从事高等院校教育事业50余年。指导硕士研究生4名;辅导硕士生11名、博士生6名。获“从事国防事业二十年为我军建设做出贡献” 荣誉证书(1986,解放军三总部);获“从事国防教育事业三十年奖章”及 “从事国防教育事业30年荣誉证书”(1986,解放军三总部);获“从事高校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1990,国家教委)。获“先进称号”3次;军医进修学院建院50周年荣誉奖。

贤伉俪:同心协力著书立说

在田牛与罗毅教授出版的多部专著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严谨缜密的论证和科学的实验结果,为学科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记者手头拿着一本由田牛教授著作的《辐射微循环学》,1984年出版,这本书尽管因时间久远而纸页泛黄,但其价值却不容小觑。令田教授自豪的是,直到如今,本书仍是国内乃至世界关于这一分支学科的第一本专著。

谈到这本著作,田教授讲到,《辐射微循环学》中的观点和材料,来自十余年实践—理论—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实验资料,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本书从形态、功能、代谢等方面综合了作者利用多种方法研究照射后骨髓、小肠、脑等23个器官和组织的微循环改变规律,系统阐明了不同器官微血管的辐射敏感性及其形态学基础,系统论述了照射后的微循环改变规律及其实际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放射医学的理论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由田牛教授与罗毅教授合著的《组织通道概论》,融入了两人近40年的组织通道学领域研究成果,从动物进化、人的胚胎发生角度,做了多种动物、33个器官的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对正常、不同病理状态、应用不同药物等的组织通道进行电镜观察,对经过扫描数字化、图像调整的近3000张电镜底片等观察,结合光镜、功能、代谢等技术,系统研究了组织通道,对组织通道的形态、结构功能、组织液的流动、组织通道的发生、病理改变等获得明确认识,即组织通道是直接参与和维系组织细胞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第4条器官间组织液流动的途径,在世界上首次给出组织通道比较科学的定义,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建了“组织通道学”这门新兴世界性前沿学科。



   上一页   1   2   3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