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国访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想除了吃饱、吃好、吃得健康以外,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要吃得安全。
近年来,从多宝鱼到红心鸭蛋,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许多老百姓纷纷发出我们还能吃什么这样的疑问。面对这样的纷扰,有许多的食品隐患问题。我们究竟如何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怎样识别食品的安全性,以及怎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呢?为了解决这个“天”字号第一的民生问题,我们今天很高兴请到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卢艳刚副局长,看他能不能给我们吃一颗定心丸,欢迎您的到来。
2007-07-05 09:22:44
- 卢艳刚:
谢谢。各位网友好。
2007-07-05 09:23:44
- 中国网:
卢局长,我们自从把这一期的预告打到网上以后,有许多网友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这个话题,给我们提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有网友这样问:我们知道遇到消费者权益的问题要拨打“12315”,他们很奇怪食品问题也能拨打“12315”吗?
2007-07-05 09:24:17
- 卢艳刚:
“12315”最早是一部消费者投诉电话号码,这个电话号码是1999年开始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经过多年的发展,“12315”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电话形成了一个行政执法体系,并实现了国家工商总局、省局、市局、县局一直到工商所五级网络联通的体系,全国一共开设了“12315”专用电话6700条,去年一年通过“12315”电话受理的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达到了468.2万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7.8亿元。“12315”已经受到了中国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认同,它不仅仅是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同时也涉及到食品安全监管、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广告监管和涉及到公平竞争的执法等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2007-07-05 09:25:04
- 卢艳刚:
老百姓现在都知道,社会治安问题是拨打110,消费维权问题拨打“12315”。广大消费者碰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12315”向工商管理机关申诉和举报。另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信函等方式向当地工商部门反映。还可以在当地的社区、村镇,甚至在市场、商场,在“12315”的联络站申请调解,解决消费纠纷。2006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一共受理了52万件商品的消费者申诉,其中食品类的申诉是63065件,占商品消费申诉的12.07%,居商品消费申诉当中的第三位。由此可以看出,食品依然是消费者申诉的热点问题。但是从数据来看,与2005年相比食品类的申诉量下降了2.84%,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效果。
2007-07-05 09:27:22
- 中国网:
我知道2006年有一个民生环保指数的调查,在这个调查中大家普遍认为是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没有想到食品安全的污染民生指数调查居然占到82%,可以说百姓对这个问题相当关注了。在您日常处理的工作案件来看,我国食品流通领域有哪些问题最值得关注?
2007-07-05 09:29:06
- 卢艳刚:
我们工商管理机关把办案作为对食品市场监管的主要任务,这几年一直加大办案力度,查处了一大批食品案件,每一次食品事件的背后我们都会查处一批案件:比如阜阳奶粉事件,去年发生的苏丹红事件,还有刚才提到的福寿螺事件等等,这些案件都要处理。我们今年到现在有一个统计,截止到今年5月底,今年全国工商管理机关查处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案件是3.44万件,向公安机关移送50件,通过查办案件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比较多,从案件来看主要是三类问题:
2007-07-05 09:29:49
- 卢艳刚:
第一,涉及到主体资格方面,主要表现为无营业执照,没有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食品质量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经销不合格食品,甚至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还包括在食品当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等等,影响到食品的质量。
第三,主要体现在食品的标识、标签方面,比如虚假的广告宣传,虚假食品广告,商标侵权,食品的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等等,主要体现在外部的标识、标注。
2007-07-05 09:31:18
- 中国网:
您刚才主要谈了三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方面是经营者的主体资格问题。我知道,工商总局为食品经营者建立了一个自律的制度,能谈谈这个制度的具体内容吗?
2007-07-05 09:33:39
- 卢艳刚:
对。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现在的食品经营主体情况。几年来,连续多次对食品经营主体进行清理规范,从去年的统计情况来看,全国具有合法有效的经营主体一共是469.3万户,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96750户,个体工商户是345936户,食品流通环节经营企业是345772户,个体工商户是2539386户,餐饮业企业是135457户,个体工商户是1229669户,从数量来看,流通环节的食品经营主体占6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了加强对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我们采取了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指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各项自律制度,主要涉及到七项内容:第一就是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采取索证索票的方式,审验食品生产者和供货者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
2007-07-05 09:34:08
- 卢艳刚:
第二项制度,购销台账制度,要求如实记录每种食品的进货时间、来源、名称、规格、数量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还要记录销售的食品名称、流向、时间、规格、数量等内容。
第三项制度,质量承诺制度,要求经营者采取质量先行负责,“三包”等方式,落实质量承诺责任。
第四个制度,协议准入制度,要求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等有条件的食品经营者对肉类、蔬菜等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等食品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的协议准入制度。
2007-07-05 09:37:36
- 卢艳刚:
第五项制度,市场开办者食品质量责任制度,要求市场开办者、柜台的出租者、展销会的主办者对入场经营者的资格进行审查,明确和落实对入场经营者的食品质量管理责任。
第六项制度,食品质量自检制度。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商场等有条件的食品经营者要完善检测条件,对一些食品加强入市的质量自检,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问题,防止不合格食品通过流通环节进入市场。
第七项制度,食品退市制度,对检查出来有问题的食品采取有效措施,退出市场。主要是通过以上七项制度来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
2007-07-05 09:40:19
- 中国网:
应该说这七项制度对食品安全进行了全面的保障,现在老百姓吃什么都害怕,民间传说一种说法“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大家不知道吃什么了,心里已经没有数了。请您给介绍一下,百姓挑选食物时应注意什么呢?
2007-07-05 09:42:05
- 卢艳刚:
首先是应该树立一个好的消费理念,养成好的消费习惯。比如提倡理性的、健康的、科学的消费方式,掌握一定的消费方面的知识。首先,我们应该破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如果知道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可能对我们的消费会有积极的作用。比如有些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在限量标准的范围内来使用、添加,这种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不能使用。消费者在选购食品的时候,我建议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可以进行感官方面的初步鉴别,比如腐败变质、霉变的、混有其他异物的食品不要进行购买,这是对食品直观的感觉。
2007-07-05 09:43:18
- 卢艳刚:
二是在挑选食品的时候要看一下包装,看包装是否完整,有没有破损,印刷是否规范,避免买到假冒伪劣食品。
三是要看食品标签和说明,因为标签和说明反映了食品质量很重要的方面。比如我们国家对标签和说明的标注都做了明确规定,食品的名称、净含量、固形物的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配料表、保质期、保存期、食用方法以及产品的标准号这些必须在食品包装上进行标明。食品标签与包装容器,食品容器不能分开,比如矿泉水,上面有标签内容,必须把标签贴在矿泉水瓶子上,如果把标签放到旁边按规定是不允许的。上面的计量单位也应该是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比如毫升、公斤,这方面也要注意一下。
2007-07-05 09:44:45
- 卢艳刚:
四是要注意搜集媒体上政府部门发布的食品质量信息,比如工商部门在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都设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在这上面定期公示不安全信息,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可以事先看一看这方面的内容。
最后,建议消费者尽量到证照齐全、主体资格合法有效的经营场所选购食品,而且要选购正规经营厂家生产的质优价廉的食品。
2007-07-05 09:46:23
- 中国网:
非常感谢卢局长给大家介绍了如何识别放心食品的方法。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比如我要挑选一样商品,可能没有那么多知识,比如说添加剂应该添多少,这个我是根本不清楚的,我一般会找正规的经营场所,比如大型超市,挑一些自己知道的品牌,主要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包装是否规范,有时候我会看一下条形码是不是印得比较清楚,因为有的假冒商品条形码很模糊,但我觉得作为大部分消费者来讲,还是希望监管部门能够把好这关,这样消费者在挑选东西的时候比较放心,而且比较方便。工商局在食品监管方面有什么样的措施呢?
2007-07-05 09:48:21
- 卢艳刚:
这几年我们一直把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当做工商部门的首要任务来抓,当做重中之重来抓。我们在流通环节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比如说按照国务院的决定,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在这几年当中我们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结合自身职责做了大量工作,我们觉得目前食品安全状况也是比较好的,食品安全的形势也是在逐步好转。
2007-07-05 09:49:04
- 中国网:
在市场巡查方面有什么内容?
2007-07-05 09:50:57
- 卢艳刚:
我们工商部门对食品市场的监管有一种主要的方式,就是采取市场巡查的方式,在市场巡查中采取“六查六看”。这“六查六看”实际是把工商局的一些职能通过一些通俗的话语来把它总结出来的,这“六查六看”是:一查经营资格,看食品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要求悬挂,是否有出租出借证照,是否有超范围经营方面的行为。第二查进货票证,看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是否履行了检查验收责任,是否索取了供货方有关资质、发货票等票证。第三查经销食品。看是否有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的证明,是否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是否为国家明令淘汰、失效、变质的食品。第四查包装标识,看食品标识内容是否虚假,是否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是否标明食品的主要成份和含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第五查商标广告,看食品的商标是否有侵权和违法使用的行为,食品广告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第六是查市场开办者责任,看市场开办者是否履行了对进场经营者资格审查的义务,经营场所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落实。主要通过这些来对食品市场进行巡查。
2007-07-05 09:51:11
- 中国网:
实际这“六查六看”也可以作为百姓选择产品的参考指标了,因为我觉得里面的内容比较实用。
2007-07-05 09:54:12
- 卢艳刚:
我们行政执法的内容也是为百姓着想的,百姓也可以通过这些来了解工商管理机关对食品市场监管的程度,在他们选购食品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2007-07-05 09:54:40
- 中国网:
我们知道最近的一些国外媒体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炒得非常火热,不知道国外其他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吗?他们对这类问题的反应速度是怎样的?
2007-07-05 09:55:02
- 卢艳刚: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中国存在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年以来,工商总局,包括相关的部门对食品安全情况公布了一些相关信息,比如进口食品当中也有不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情况。这几年来,在国外也发生了许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我举几个例子,通过这几个例子也可以说明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比如说疯牛病事件,1986年的时候在英国首先被发现,并由英国向欧洲和亚洲扩散,目前被牵连的国家超过100个。1999年的二恶英事件,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相继发生二恶英的污染,导致一些畜禽类产品以及一些乳制品含高浓度二恶英。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还有苏丹红事件,大家都知道,2005年苏丹红事件实际是从英国最先刮起来的,英国的食品标准管理局发出了全球食物安全警告,宣布回收受非法致癌工业染料苏丹红一号污染的359种食品,所以这在英国引发了自疯牛病以来最大的食物恐慌,由此也波及到了中国。2006年的12月份,对全球食品安全的监测,我们通过国际九个网站来进行监测,发现涉及到相关食品方面的召回和通报公告是116条,全球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发生了116条有关食品方面的不安全信息。其中涉及到美国是2条,英国是5条,欧盟102条,加拿大6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1条,主要涉及到微生物超标,使用添加剂超标,还有重金属、致敏性物质没有及时标注,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全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这类问题。
2007-07-05 09:55:33
- 中国网:
就您知道的情况,发达国家在处理食品安全方面有什么样的应急机制呢?
2007-07-05 10:02:16
- 卢艳刚:
每个国家的体制不完全一样,从我掌握的情况来看,发生这种情况要及时进行通报和召回,采取措施追根溯源,防止这类食品在市场上扩散和流通。
2007-07-05 10:02:32
- 中国网:
从源头上先把它截断。
2007-07-05 10:02:59
- 卢艳刚:
对。
2007-07-05 10:03:08
- 中国网:
我们知道最近市场上猪肉和鸡蛋的价格猛涨,很多消费者担心,这种情况会不会滋生一些经营者做注水猪肉?工商部门采取了什么措施?
2007-07-05 10:03:17
- 卢艳刚:
猪肉和鸡蛋上涨大家都知道,原因很复杂,主要受饲料等价格调整的影响,当然也有市场规律的作用。最近,我们根据国务院的决定,结合工商部门职责,工商部门把加强猪肉等副食品市场的监管作为我们目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工商总局党组非常重视,我们多次召开会议来进行研究和部署,加强猪肉、副食品市场的监管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全国统一部署,开展专项检查。我们先后下发了两个紧急通知,要求全系统迅速采取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今天听商务部,包括国家工商总局在内,又对猪肉市场监管下发了相关通知,可见政府部门对这块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各地工商部门按照通知要求开展专项检查,主要是严厉查处销售病死猪肉、高温猪肉、注水猪肉等一些违法行为,确保猪肉的食用安全。要求凡是发现了不合格猪肉,必须坚决的实行强制退市,在恢复销售的时候,必须提供不安全猪肉的处理证明,整改措施,并且还要签订保证书。从检查来看,不合格猪肉还是有的,但是我们都已经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2007-07-05 10:03:36
- 卢艳刚:
第二,要强化猪肉市场的入市、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主要采取协议准入制度、购销台账制度,加强对猪肉市场的质量检测和快速检测,把不合格的猪肉及时清除出市场。
第三,举一反三,要求整个工商系统通过猪肉市场的监管,建立对食品的长效监管机制,杜绝问题的发生。工商总局已经组成了几个检查组,对全国的重点地区、重点省份进行了督促检查。我本人在6月份的时候还带了两个检查组检查了四个省的猪肉监管情况。
2007-07-05 10:07:42
- 中国网:
就您检查的情况,目前市场上猪肉的质量怎么样?
2007-07-05 10:08:51
- 卢艳刚:
从检查情况来看,市场猪肉供应是充足的,市场肉品的质量是放心的。
2007-07-05 10:09:01
- 中国网:
老百姓还是可以放心吃肉的?
2007-07-05 10:09:11
- 卢艳刚:
对。
2007-07-05 10:09:19
- 中国网:
现在城市人都很担心城市里面的污染特别严重,所以很多人近两年非常流行“农家乐”,都愿意到农家吃农家田里种出来的食品,觉得没有污染,是绿色的,不知道农村的食品安全情况怎么样?
2007-07-05 10:09:26
- 卢艳刚:
农村食品安全是我们监管的薄弱环节,这里面无证无照的问题,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问题在一些农村的一些地方,农村的城乡结合部还比较突出,严重的损害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工商总局根据这个情况,决定在2007年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我们想通过两到三年的整顿整治,使农村市场的食品质量逐渐提高,农村实现秩序化根本好转,基本上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食品市场的放心消费。所以到那时候你提的农家乐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我们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有一些重点措施,在今年“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当中,我们又提出了工作的重点,应该说我们把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和方法全部运用到农村食品市场中去了,另外还针对农村食品市场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
2007-07-05 10:10:02
- 卢艳刚:
我重点介绍一下,我们今年要对农村实行的活动主要突出重点地区,开展季节性的、节日性的食品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侵害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我们的重点地区是指把农村的县城、集镇、旅游景区的景点、码头、车站作为重点,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规范食品经营秩序。重点市场是指把农村的集镇、乡村举办的食品交易会、大集和庙会以及各类的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品店、小摊点、小餐馆等等作为工作重点来规范食品经营行为。重点品种是突出抓好粮、油、肉、蔬菜、酱油、醋、禽蛋及其制品、糕点、酒类、水产品、豆制品,还有保健食品这些品种的检查,保证农村食品的质量。
我们根据季节性和节日市场的不同,还要搞好农村的专项执法检查,比如在春季的时候要对包装食品、腌制食品、干菜食品为重点,抓好保质期限、添加剂的使用、标识标注问题。夏季现在已经到了,夏季我们要以冷冻食品、生鲜食品、饮料饮品为重点,抓好冷藏条件,过期变质、食品卫生等问题。秋冬季节,在散装食品、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干果、坚果等为重点,抓好规范标志,药物残留、搀杂使假等问题。此外还要对在清明节、五·一、中秋、十·一、元旦、春节这些重大传统节日为重点,对节日食品的象糕点、儿童食品,特别是白酒、葡萄酒等各类食品的检查,重点检查过度包装、虚假宣传以及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的秩序。
2007-07-05 10:12:55
- 网友::
现在水问题很严重,不是又有一个省的水被污染了吗?这些都是典型案件了。平时我们上班喝的桶装水问题也很严重,据说有的桶装水还没有自来水干净,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2007-07-05 10:15:55
- 卢艳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桶装水也成为销售量比较大的食品,每年我们都会对桶装水进行质量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桶装水里面的违法行为。今年我们也已经准备在第三季度对桶装水进行监测。去年我们对桶装水进行监测,一共是监测了182个样品,129种样品是合格的,合格率达到了71%,桶装水的总体质量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将近三成水的质量不合格。所以我们一般的情况下,监测发现不合格的,除了依法进行责令整改以外,还要把不合格的水清理出市场。
2007-07-05 10:16:41
- 中国网:
是不是工商总局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清除出市场采用退市的机制?
2007-07-05 10:17:46
- 卢艳刚:
对。
2007-07-05 10:18:03
- 中国网:
退市的机制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2007-07-05 10:18:14
- 卢艳刚:
工商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市场管理的精神,建立了对不合格食品的退市机制,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经营者主动退市。二是工商管理机关责令它强制退市。把这两种机制相结合,我们通过指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这方面的自律制度,刚才也介绍了,就是不合格食品的主动退市机制,要求经营者对他在自行检查出来的有问题的食品,或者超过保质期保存期的食品,由执法机关和工商管理机关公布的不合格食品,进行自查自纠。及时采取停止销售、退回供货方、销毁等有效措施来把食品收回,并且对已经售出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食品选择合适的新闻媒体或者以其他方式予以公告。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台予以公告,也可以在营业场所里进行公示,通知购货人来退货,并且把不合格的食品追回来销毁掉。对不主动退市的经营者,工商部门责令他强制退市。比如我们要责令他停止销售,并且进行相关的处罚,如果涉及到其他监管环节的,比如生产加工环节,种植养殖环节,工商部门要及时将有关的情况移送相关部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同时,工商部门对经营者主动退市的食品也要进行跟踪监管,防止经营者把不合格的或者有毒有害食品表面上退市,实际上改头换面之后进入市场再次危害消费者。截止到今年5月底全国工商管理机关已经对576万公斤的不合格食品实施了退市,有效地确保了食品市场的消费安全。
2007-07-05 10:18:25
- 中国网:
应该说这个制度还是有效地保护了大众对食品的放心程度。
2007-07-05 10:22:39
- 网友::
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有什么关系吗?保护局是行政机关吗?有行政处罚权吗?
2007-07-05 10:22:52
- 卢艳刚:
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是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一个职能机构,它是按照职能方面来区别的,本身按照国家工商局的规定履行相关的执法职能。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各地的消费组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团体,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职责,也可以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它本身不具有行政执法的权利,但是按照“消法”可以履行其他的法定职责。
2007-07-05 10:23:06
- 中国网:
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之间有没有合作?
2007-07-05 10:24:38
- 卢艳刚:
从国家工商总局来说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和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都是围绕工商总局进行领导和管理,中国消费者协会接受国家工商局指导的。我们在工作当中这几年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共同开展了一些相关的工作。
2007-07-05 10:24:52
- 中国网:
因为消协每天都会对某一类产品进行调查,这些调查数据会不会上报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做一些参考?
2007-07-05 10:25:22
- 卢艳刚:
那是肯定的。我们在监管当中也会运用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数据来加强和改正我们的行政职能。
2007-07-05 10:25:36
- 中国网:
应该说还是一个政府和民间的很好的协作关系。
2007-07-05 10:25:49
- 卢艳刚:
对。
2007-07-05 10:25:59
- 中国网:
我们知道今年两会上不少委员都提出要制定一部综合性食品安全法,因为我们国家只有一部食品卫生法。据我了解,这部《食品卫生法》主要针对食品生产环节进行规制,我们知道目前食品在流通领域出现的问题也是非常多,有很多的隐患。不知道卢局长认为究竟是制定一部新的法律好,还是继续把《食品卫生法》进行进一步的修订比较好呢?
2007-07-05 10:26:08
- 卢艳刚:
为食品安全立法早已提到了议事日程,而且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按照现在的计划,叫《食品卫生法》的修订,当然它也涉及到了整个食品安全的问题。
2007-07-05 10:26:38
- 中国网:
世界其他国家有没有这样一部食品安全法来统一规制食品安全呢?
2007-07-05 10:27:01
- 卢艳刚:
有一些发达国家都有这方面的规定,有的叫《食品安全法》,有的叫《食品卫生法》,也有的是几个法共同作用来保护消费者食品消费的环节,因为每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渊源不太一样,所以采取的立法方式也不尽相同。也有的采取基本法,也有的采取别的法。
2007-07-05 10:27:13
- 中国网:
我们国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衡量一下究竟制定一部综合的法制好还是继续完善我们这部卫生法比较好。
今天非常感谢卢局长作客中国访谈,和大家一起聊了一下我们国家目前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前两天在坐出租车的时候就碰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司机在不停地唱一首老歌,就是红米饭南瓜汤,他就跟我说,还是过去好,能吃到没有污染的食品。我想这也普遍反映了百姓的心声,希望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法制更加完善、各项行政制度也能跟进,让老百姓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让大家的饭桌越来越健康。今天非常感谢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2007-07-05 10:28:14
- 卢艳刚:
感谢各位网友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关心,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谢谢大家。
2007-07-05 10: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