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耶鲁副校长:招生主看“领导力”
活动描述
- 嘉宾:耶鲁大学副校长 Linda Lorimer 时间:2011年7月21日 10:00 简介:耶鲁大学作为国际一流高校,为全球培养了众多领域的领导者,也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优秀学子向往的殿堂。中国访谈非常有幸邀请到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她强调耶鲁最看重学生的领导力。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我们今天的客人有些特殊,她是来自美国的Linda Lorimer, 耶鲁大学副校长。非常高兴您能做客我们的节目,能够跟您在这里交谈也感到很荣幸。
2011-07-21 13:17:34
- Linda Lorimer:
非常高兴能够做客你们的节目。
2011-07-21 13:20:59
- 中国网:
我知道明天在这里会举行一个非常重要的研讨会,叫做“世界校友领导力会议”,这个名字非常有趣,所以我想知道更多关于这个会议的一些细节问题,另外,您对这次会议有什么期待?
2011-07-21 13:21:22
- Linda Lorimer:
这个研讨会是“全球校友领导力交流”项目的一个活动,自从19世纪50年代,第一位中国学子赴耶鲁求学以来,耶鲁与中国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双方已经促成了很多交流项目,但这些项目主要是通过我们的学生和老师们进行的。比如说暑假交流项目等,我们正在扩大这种关系,让耶鲁毕业的学生和中国其他大学毕业的学生有更好的交流和联系。
我们认为作为两国人民交流的一部分,这种交流是由中美两国政府促成的。我们有机会在我们的毕业生之间建立联系,让耶鲁的学生到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让这些毕业生彼此了解对方的机构,也能提供给他们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在美国我们有个传统,就是尽管你已经毕业了,但你和学校的关系依旧非常紧密,你会不断的回馈你的母校。你或者帮助学生就业,也可能继续你其他的教育项目,或者提供你所居住地区的社会资源,我们现在是不仅要在耶鲁校友之间扩展这种机会,而是让耶鲁毕业生成为全球校友会的一部分。
2011-07-21 13:21:37
- 中国网:
事实上,耶鲁的毕业生也的确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了很大作用,不仅是在美国,在中国同样如此。因为很多优秀的中国学生前往耶鲁学习,然后回国,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我们注意到此次研讨会中国的主办方是北京大学,为什么选择北京大学作为耶鲁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呢,因为北大的影响力么?
2011-07-21 13:21:55
- Linda Lorimer:
北大和耶鲁大学都是国际研究联盟的会员。这个组织由十所高校组成,包括北大、耶鲁,牛津、剑桥、东京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北大和耶鲁是这个国际交流机构的会员,另外,北大是中国高校在这个组织的代表,所以天然就具备成为伙伴的条件。在明天的项目中,我们已经邀请了很多中国其他的高校,因为,尽管有北大作为我们在中国方面的主办方,我们仍然希望这个项目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中国其他的高校。
2011-07-21 13:22:11
- 中国网:
或许明天的项目还可以提升中国的校友文化呢?刚刚您也提到,在美国,很多毕业生,尽管已经毕业,但仍然通过各种行为和母校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中国或许有所不同,所以,是否这次项目可以提升中国的校友文化?
2011-07-21 13:22:28
- Linda Lorimer:
我们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们认为成功的措施,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中国高校当中有些认为这些措施非常有趣,也有人可能会想是否适合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但我们的确有一些很有趣的项目,相信很多高校会感兴趣。比如,一些往届的学生帮助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或者说,当应届毕业生来到一个新的城市,这些往届生为他们提供便利,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等等。这种情况是一种延伸了的友谊。
2011-07-21 13:22:48
- 中国网:
这也是GALE的一个目标?
2011-07-21 13:23:51
- Linda Lorimer: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的。
另外,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的校友联合会有一个特色是非常成功的,就是全部是自愿行为。我们的毕业生并不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任何收益,他们要为这些项目花自己的钱和时间。他们一直服务于世界上的多个项目,比如,他们不久就会去墨西哥,帮助当地的一个社区,另外,我们还有3000多名毕业生到处帮助孤儿院,或者年久失修的学校等。能够不断的回馈社区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明天也会在研讨会上与中国的高校分享这些活动。
2011-07-21 13:24:26
- 中国网:
所以明天的会议上会有些不同的安排?
2011-07-21 13:25:05
- Linda Lorimer:
会有非常不一样的安排,我们这次来了大概250名代表,他们都是志愿者,自己花钱来只为作为耶鲁的“校友大使”。
2011-07-21 13:25:20
- 中国网:
他们老远从美国来,只为参加这次研讨会,而且全部自费?
2011-07-21 13:26:11
- Linda Lorimer:
是的。他们甚至有些还早一些来,希望能够早点参加一些在中国的服务性的项目。
2011-07-21 13:26:48
- 中国网:
真不可想象。
2011-07-21 13:27:04
- Linda Lorimer:
中国是耶鲁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学校的领导层以及校友联合会的领导层已经决定要到中国来开一次领导会议,这是在美国之外的国家中第一次举行这样的会议,所以对我们而言,也是一次开拓之举。
2011-07-21 13:27:19
- 中国网:
这也是我正要问的问题,为什么选择中国?
2011-07-21 13:29:01
- Linda Lorimer:
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是本世纪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时,你们也是本世纪最主要的创新者之一。我们对于你们很多高校近些年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钦佩。我们也相信,江泽民主席在1998年访美时所希望的,中国在今后20年要打造两所国际一流的大学,很快就会变成现实。我们近些年来一直非常密切的关注中国高校难以想象的惊人创新能力,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一些贡献。
2011-07-21 13:32:33
- 中国网:
您肯定能有用武之地,中国的教育体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也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您刚刚也提到,中国和耶鲁的关系非常悠久,自从19世纪80年代,第一个中国学生赴耶鲁学习开始,我们也知道耶鲁和中国的很多学术机构都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所以想问一下,在挑选合作伙伴时,有没有一些硬性条件?
2011-07-21 13:33:23
- Linda Lorimer:
我们选择最优秀的组织。这是我们的基本条件。不管是做何种项目,我们都要挑选最合适的最好的地方来做。可能一所大学在法学方面最强,另外一所可能在科学方面比较有优势。我们非常希望我们能够将耶鲁的优势和中国一些机构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在挑选合作伙伴时的条件。
2011-07-21 13:34:06
- Linda Lorimer:
另外,我们也希望找那些希望跟我们发展长期关系的机构。对于一些机构,我们是有长久项目的,比如北大、清华和复旦。他们和耶鲁的研究团体有着长久的合作项目。我们也有一些面向在校生的项目,比如,暑假期间,复旦可以向耶鲁派遣学生,这些学生和耶鲁的学生住在一起。我们在北大也有类似的项目,我们每年都会向北大派遣学生,他们与北大的学生同吃同住,这样他们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文化。我们寻找交换项目,同时也寻找一些共同的研究项目。
2011-07-21 13:34:25
- 中国网:
这些年轻人的相互理解,比如耶鲁大学、北大、复旦等学校的学生都是社会精英,他们之间的互相理解,其实可能对中美两国关系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2011-07-21 13:36:16
- Linda Lorimer:
这能够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和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彼此欣赏对方的国家,比如中国学生了解美国,而美国学生也了解中国。这非常有助于帮助巩固两国关系的基础,促进两国关系的和平与发展。
2011-07-21 13:37:29
- 中国网: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的确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刚刚在说耶鲁和中国的一些交流项目,其实现在有一个现象,相信您也已经觉察到了,就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申请到耶鲁读书,这个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年轻的中国学生非常想知道,在决定是否录取这名学生时,耶鲁最看重的是学生身上的什么品质?
2011-07-21 13:37:42
- Linda Lorimer:
我们最看重的那些今后在各个领域中将会走向领导岗位的人。当然,对一个17岁的孩子来讲,这有点难。但我们会寻找证据,比如说看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他们是否有兴趣为社会做出贡献。当然我们会看分数,但这只是开始。我们会做一系列的个人评估,比如,我们会让学生写文章,看看什么对他们来讲是最重要的,我们还会让他们的老师写评语,他们在课外都做些什么,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是否在体育活动中担当领导角色,他们是否一直为社区服务等等。也就是说要对这些个人做个全方位的评估,看看他们来耶鲁是否会努力发展,最终成为领导人才。因为耶鲁有个很好的历史,如果你看下历史就会知道,清华大学的6位校长中有4位来自耶鲁,而美国的7任总统中有4任来自耶鲁。所以,我们寻找的是领导力。
2011-07-21 13:37:55
- 中国网:
我来自中国网,中国网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的下属机构,我们也知道耶鲁和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之间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展开合作了,那时双方共同出版了一个图书系列,叫做“中国文化与文明”,在这些年当中,大概已经超过20多年了,双方的合作都开展的很顺利,所以,双方的合作是否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您有没有促进双方更好合作的新想法?
2011-07-21 13:38:20
- Linda Lorimer:
我们非常赞赏和CIPG(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的合作,CIPG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出版集团,在这儿也要说下耶鲁的性质,大家可能提到耶鲁就会想到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地方,或者说耶鲁的老师们都是做研究的,但其实,我们还有其他职能。耶鲁是世界上最大的典籍收藏单位之一,我们的图书馆是新罕什布尔州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我们的博物馆也位居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博物馆行列,我们的藏品多达1200多万件,同时,耶鲁大学还有自己的出版社,耶鲁是全美最大的学术出版社,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出版一本新书,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学术方面的,但我们也会出版一些文学或艺术作品。耶鲁和CIPG的合作始于一次非常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不仅超越耶鲁,也超越CIPG本身,聚集了世界所有研究中国的学者,将这些学者在中国文化与中国文明上的造诣集中在一起,结果就是一套关于中国的系列,有一套是关于中国书法的,一套是关于中国雕塑的,这套书使我们对中国的文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套书已经用中英两种文字出版。我们非常自豪的是,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时,把其中的第一本书作为官方礼物送给了美国总统,他说这是由耶鲁大学出版的书,这进一步凸显了双方的合作。
2011-07-21 13:38:32
- 中国网:
这套书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
2011-07-21 13:38:54
- Linda Lorimer:
非常赞同。其实双方还有其他的合作方式,比如,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对和中国的合作非常感兴趣。他也是胡锦涛主席访问耶鲁大学时的主持人,他的专著已经译成中文并由CIPG出版发行。这是双方之前的合作。就在近期我们还会共同发起一个新的项目叫做“Encounters”,这是因为现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以期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并与中国打交道。但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最好的教材,所以耶鲁和CIPG已经共同合作了另外一套全新的产品,不仅包括书籍,还有电影等,这套产品将会在今年秋天正式发行。所以我十月份还会回北京参加这套产品的正式发行仪式。这套新产品是面向全球的,所有想学习中文的人都是我们的受众。
2011-07-21 13:40:47
- 中国网:
大家都知道,无论你走在哪里,只要提到耶鲁,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品牌,所以和耶鲁的合作能够更好地使这些书成为品牌,不仅是促进双方交流,在促进中国文化传播方面更是如此。我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在美国,很多大学,比如耶鲁、哈佛,他们都有来自企业的捐款或者基金,但在中国,我们尽管也逐渐出现了这个趋势,但还不是很明显。两个月前,清华大学将一栋楼命名为“真维斯楼”,这是一家中国的休闲服饰公司的品牌,清华的这个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有些人甚至批判这种行为,不知道耶鲁是如何处理公司捐款等问题的?
2011-07-21 13:43:38
- Linda Lorimer:
把这个案例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谈吧,针对所有的大学。非常幸运的是,我们一直以来有个传统,就是优秀的毕业生往往会用他们自己的基金回馈大学,他们用这部分钱或者用于资助学生搞科研,或者成立新项目等。你刚提到这个问题,其实,我想说,耶鲁之所以能够成为她今天的样子,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归结于捐助。
就在上个月,我们刚刚获得了一大笔资金,总价值是3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0亿元。这是很大一笔钱,这些钱是好大学之所以为好大学的原因。另外,中国一直以来希望能够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当然能够有政府大笔的资金投入这很重要,但如果能够有其他的渠道获得捐助,这对于这些大学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的毕业生能够向学校捐钱是非常好的,
另外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的一些公司也会认为向学术机构等捐助是非常合适的,他们通常会向学校捐助,也会资助一些文化活动,我们把这种捐助看成是社会责任的表现。当然这些捐助公司可能会有多种考虑,一方面,他们需要为股东盈利,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他们还需要回馈所在的社区。更大范围来讲,他们需要回馈社会,报效国家,通过何种方式呢,可以通过捐献博物馆或者大学的方式。很显然地,大学是推进社会发展、创造未来的地方。举例来讲,耶鲁最近刚接到一笔来自可口可乐的捐款,这些钱是用来支持和中国的合作项目的,这个项目是我们部门这几年一直在负责的,就是让很多中国大学的管理者到美国的大学中学习如何管理好大学。Environmental practice, government practice这些领域都有公司的捐款。
再之前,我们还收到过来自一家日本公司的捐款,他们的捐助是用来加强日本研究,资助教席的。所以从我们的角度而言,企业一直是耶鲁非常慷慨的捐助方。
2011-07-21 13:44:12
- 中国网:
这已经是个传统了。
2011-07-21 13:45:50
- Linda Lorimer:
是个传统。更重要的是,公司并不企图从捐助中获取什么,他们不能要求大学多做他们这个领域的研究,也不能要求我们买他们的东西。
当然,谈到品牌,他们可能会觉得用这个品牌命名一些东西,会使他们觉得他们的品牌得到了认可,尤其是在这些好的大学里面。
2011-07-21 13:46:02
- 中国网:
你刚刚谈到公司,尽管会捐款,但不会要求做他们那个领域的研究,也不会像清华那样命名一些建筑物么,仅仅作为社会责任?
2011-07-21 13:46:22
- 中国网:
会以捐助个人的名字命名还是以品牌名字命名?
2011-07-21 13:46:37
- Linda Lorimer:
个人的名字。
2011-07-21 13:48:01
- 中国网:
不以品牌命名?
2011-07-21 13:48:25
- Linda Lorimer:
不会单独以品牌本身命名。但在其他一些地方,这种事情(以品牌命名)也的确会发生。
2011-07-21 13:48:36
- 中国网:
其实在北大、清华,很多中国的高校里,很多建筑物都是以捐助人命名的,但不是像这次清华发生的以品牌命名,这是这次争论的问题所在,人们批评这种行为并非命名本身,而是用品牌命名的问题。
2011-07-21 13:48:47
- Linda Lorimer:
是的。但有时,一些捐助方本身就是公司,比如,在耶鲁的博物馆,我们正在举行一个中国艺术品展览,这个展览的名字会这样写:“中国绘画艺术展——IBM赞助”,因为这些赞助的确是来自这家公司的,不是来自个人的。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明确,这次捐助是来自公司,而非个人。
2011-07-21 13:49:00
- 中国网:
我知道您的行程非常紧张,所以我们的采访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您能拨冗参加我们的节目,另外预祝明天的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您能够在中国旅行愉快。
2011-07-21 13:49:12
- 中国网:
责编、主持:孙红娟,摄像:高聪,图片:杨丹,后期:周珊珊
2011-07-21 13:49:30
图片内容:
中国访谈独家采访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称赞CIPG是一个非常好的出版集团。
耶鲁是世界上最大的典籍收藏单位之一。
耶鲁最看重那些今后在各个领域中将会走向领导岗位的人。
19世纪50年代第一位中国学子赴耶鲁求学,耶鲁与中国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独家专访现场。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非常高兴做客中国访谈。
“世界校友领导力会议”是“全球校友领导力交流”项目的一个活动。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女士说在世界校友领导力会议上约250名代表均为志愿者。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10720yelu_1311209420.mp4
图片大图:
中国访谈独家采访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
中国网 杨丹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
中国网 杨丹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称赞CIPG是一个非常好的出版集团。
中国网 杨丹
耶鲁是世界上最大的典籍收藏单位之一。
中国网 杨丹
耶鲁最看重那些今后在各个领域中将会走向领导岗位的人。
中国网 杨丹
19世纪50年代第一位中国学子赴耶鲁求学,耶鲁与中国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中国网 杨丹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独家专访现场。
中国网 杨丹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非常高兴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杨丹
“世界校友领导力会议”是“全球校友领导力交流”项目的一个活动。
中国网 杨丹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女士说在世界校友领导力会议上约250名代表均为志愿者。
中国网 杨丹
耶鲁大学副校长Linda Lorimer女士
中国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