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博里的半世中国情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沙博里
    时间:2008年9月23日10:00
    简介:北京什刹海胡同里的一家四合院里住着一位中籍美国人沙博里,61年前来到中国结识了上海著名演员凤子并结为夫妇。沙博理翻译了20多部中国文学作品,其中《水浒传》英译本广为流传,并出版了自传《我的中国》。23日这位可爱的耄耋老人将为您讲述他的半世中国情。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沙博里的半世中国情

活动描述

  •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沙博里
            时间:23日10:00
            简介:北京什刹海胡同里的一家四合院里住着一位中籍美国人沙博里,61年前来到中国结识了上海著名演员凤子并结为夫妇, 1963年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加入中国国籍。沙博理翻译了20多部中国文学作品,其中《水浒传》英译本广为流传,并出版了自传《我的中国》。23日这位可爱的耄耋老人将为您讲述他的半世中国情。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在我们的节目中已经采访了许多对中国文化非常热爱、也非常热爱中国的一些国际友人,今天要采访的这位非常的特别,他在中国生活了61年,能讲流利的中文,娶了一位美丽的中国妻子。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是中国国籍。所以我们也说他是中籍美国人。为大家介绍在中国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沙博理老先生。

    沙老您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采访您。

    2008-09-23 10:03:34

  • 沙博里:

    谢谢。

    2008-09-23 10:04:35

  • 中国网:

    刚才我们来到您的小院里,可以说这是北京现在非常美的地方,而且很难得。您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

    2008-09-23 10:11:08

  • 沙博里:

    有40多年了。

    2008-09-23 10:11:18

  • 中国网:

    我想像您这样的资力应该会有很多的房子,或者有更好的房子,但是您在这个地方一下子住了40多年,为什么?

    2008-09-23 10:11:27

  • 沙博里:

    我觉得这个是最好的房子。

    2008-09-23 10:11:42

  • 中国网:

    是最北京的,最有中国特色的。

    2008-09-23 10:17:18

  • 沙博里:

    是最北京的,也像个家。一个楼房再怎么好我也不喜欢。不是吵别人,就是人家在吵你,这里一点声音都没有。

    2008-09-23 10:17:34

  • 中国网:

    在这里住了40多年,觉得这40年里,这条街道现在有很多的酒吧,有很多外国人都到这里来,来北京肯定要来这儿。您觉得这儿变化大吗?

    2008-09-23 10:17:52

  • 沙博里:

    我不喜欢这个变化,非常讨厌。因为我们刚来的时候这个地方很理想,马路根本没有铺沥青,就是土路,连下水道的管子都没有换,很像一个农村的小村。

    2008-09-23 10:18:07

  • 中国网:

    像田园生活。

    2008-09-23 10:18:35

  • 沙博里:

    大家你认得我,我认得你,老太太喊你“你在干吗,要上街啊,你吃饭没有?”等等。小孩就在这个胡同里面,放学回来就在那里踢足球,很自由。

    2008-09-23 10:18:47

  • 中国网:

    互相都会打招呼。

    2008-09-23 10:19:02

  • 沙博里:

    是的,很亲切。现在我们不反对发展旅游,但是不好管理,因为人太多了。人太多,三轮跑来跑去,有的时候就堵在你的门口。除了三轮,也有走路旅游的。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都有。所以,远不如以前那么好。

    2008-09-23 10:19:15

  • 中国网:

    也没有以前那么清静了。

    2008-09-23 10:19:59

  • 沙博里:

    我们家离酒吧稍微远一点。为了保护胡同,人们所以进来出去没法打的,所以叫车也有些困难,也很麻烦。我写过一个提案,当然现在稍微好一点,但是根本的问题不好解决。

    2008-09-23 10:20:19

  • 中国网:

    您在中国生活了60多年了,可以说中国的变化您都看在眼中,您是年龄最大的政协委员,每年都会有一些提案。您觉得中国的变化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008-09-23 10:30:41

  • 沙博里:

    最深的就是史无前例的革命,因为我来的时候还没有解放,那个时候中国是破烂不堪的。钱也没有,吃的也没有,社会很乱。而且统治阶级,当时国民党、帝国主义都剥削人民,人民的精神很低迷,抬不起头,觉得中国人好像不如外国人,你看他们什么都有,我们都没有。所以确实革命成功了,人民抬得起头了,确实是这样。突然看见同样的人都变了,我也是人,我可以比你过得更好,有精神。这样一来,搞一系列的土改等等,是非常伟大的事。

    2008-09-23 10:31:47

  • 中国网:

    我们知道您娶了一位美丽的中国妻子,您的妻子凤子也是一位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但是很多人还是很好奇,因为您出生在纽约,最后选择加入中国国籍,主要是因为您的妻子吗?

    2008-09-23 10:32:30

  • 沙博里:

    当然是有关系,但不是唯一的,也是因素之一。

    2008-09-23 10:32:46

  • 中国网:

    可是现在我们知道有很多的外国朋友很喜欢中国,也很喜欢中国的女孩子,有娶到了中国的女孩子做妻子。可是他们不一定会想到要加入中国国籍,您大概是63年加入的中国国籍,那个时候应该说中美还没有建交,您当时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决心要加入中国国籍?

    2008-09-23 10:32:55

  • 沙博里:

    其实那个时候之前,你们都还小,大家都忙得不得了,都忙乱了,不是这个斗争,就是打什么战,生活很紧张,所以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想我怎么样,我入籍还是不入籍,都来不及想的。后来文化大革命把社会弄得更乱了。为什么在那一年就最后决定,因为那年我老妈偷偷的来,美国不让美国人到中国境内来,她来了住在我们家,也看了我的妻子凤子,还有女儿亚美。我们机关的同志们,外文局的同志们都来,请她吃饭,去旅行,所以我的妈妈就放心了。我们一直通信,我告诉她我很好,她大概也是半信半疑,后来看到了确实是这样,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和谐,有的时候也可以回美国探亲,所以这样她也放心了。而且我加入了中国国籍,我自己就做了最后的决定,这是我一辈子的目标。就是这样来的。

    2008-09-23 10:33:13

  • 中国网:

    这让我们觉得非常的不容易。因为前两年有一部电视剧在中国非常流行,叫《北京人在纽约》,您看过吗?

    2008-09-23 10:34:08

  • 沙博里:

    我看过那个电影。

    2008-09-23 10:34:23

  • 中国网:

    您是是中国籍的纽约人在北京,而且生活了这么多年。过去可能在世界上很少能看到中国的书,中国的作品,但是这么多年您也翻译了很多中国的优秀作品给世界各地的人看,他们都看到了中国的东西,中国的文化,也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国际书展,比如北京也有非常大的北京图书展,中国也有很多的出版业参加了法兰克福的大型书展,都推销自己的文化,把自己的精髓传播给世界各地的人。因为您从事这个工作很多年了,您觉得中国应该怎样做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中最好的东西?

    2008-09-23 10:34:50

  • 沙博里:

    你是说从看书的那一方面吗?

    2008-09-23 10:35:12

  • 中国网:

    对。

    2008-09-23 10:35:26

  • 沙博里:

    这是一个大问题,也不简单的。我做了这个工作那么多年,我们就是要搞这个问题。我们是搞对外宣传、对外介绍的,那你怎么对外呢?你到底是面对谁说话?你的考虑对象要有的放矢,是给什么人看的,他能理解什么,你怎么用他的词汇介绍我们的内容?内容还是我们的内容,语言基本上是他们要能听得明白的,这个并不容易。

    而且像现在,我们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很多国家都不完全一样。你是用英文还是法文还是德文,都不一样。所以你首先要很深刻地了解本国的文化、历史、艺术、传统,你才有资格开始考虑怎么样介绍给别人。你先能理解这些,再理解对象,还要考虑手法,让别人看得明白。

    2008-09-23 10:35:37

  • 中国网:

    其实我觉得您比一些中国的年轻人还要中国。现在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学习一些西方的东西,学习外国的东西,但是可能不注重自己的文化,有很多东西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清楚了。您是不是觉得在这方面应该更加注意一些?

    2008-09-23 10:36:18

  • 沙博里:

    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发现很多中国的年轻翻译,他的问题并不是他学习英文不好,就翻译不好。首先,他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

    2008-09-23 10:36:31

  • 中国网:

    所以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东西学好。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跟您聊天,您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老人,跟您聊天非常愉快。

    2008-09-23 10:36:46

  • 沙博里:

    哪里哪里。

    2008-09-23 10:37:01

  • 中国网:

    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2008-09-23 10:37:13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366_080922shaboli.wmv

图片大图:

  • 采访前与主持人交流

    中国网 罗艳

  • 四合院是最北京的,也像个家

    中国网 罗艳

  • 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和谐

    中国网 罗艳

  • 访谈中

    中国网 罗艳

  • 沙老为《我的中国》签名

    中国网 罗艳

  • 沙老接受中国访谈赠送纪念品

    中国网 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