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对话08中国关爱民生公益模范人物
活动描述
- 嘉宾: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 陈光标
黑龙江南山财富集团董事长 白俊才
世厚(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李治国
时间:12月30日11:30
简介:参与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任务和责任。在这项事业的背后,有很多人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2008年人民不会忘记关爱民生公益模范”这19个字背后凝聚的力量与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细心分享。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昨天由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中国爱心工程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08中国关爱民生公益模范颁奖盛典”隆重举行。今天我们就请到了三位获奖模范来到演播现场。这三位嘉宾都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同时他们也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回馈着这个社会。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嘉宾,他们是: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首善陈光标先生。陈总您好。
2008-12-30 11:52:56
- 陈光标:
大家好。
2008-12-30 11:54:51
- 中国网:
非常欢迎陈总的到来。第二位是黑龙江南山财富集团董事长、三农人物白俊才,白总您好。
2008-12-30 11:56:10
- 白俊才:
您好,大家好。
2008-12-30 11:56:27
- 中国网:
非常欢迎白总。第三位是世厚投资集团总裁、公益事业年轻推手李治国,李总您好。
2008-12-30 11:57:09
- 李治国:
你好。
2008-12-30 11:57:40
- 中国网:
非常欢迎三位的到来,对三位的获奖表示祝贺。昨天获得“公益模范”的称号,三位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008-12-30 11:57:49
- 陈光标:
我想昨天我获得这个奖项,对我来讲非常重要,我非常高兴。特别是这么多年拿了慈善公益奖,昨天拿的是“中华慈善特别贡献奖”,叫“人民不会忘记奖”,我感觉非常好。我想我会把这个奖项转化为我本人更大的动力,以后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奉献我的一生。
这么多年做慈善以来,我真正感觉到帮助别人心里特别快乐、特别幸福,所以我夜里做梦经常会笑醒。为什么会笑醒呢?经常会梦见在媒体上看到很多病人的孩子在危险的时候没有钱来治,我看到后就帮助他恢复了健康。还有一些大学生考上大学没钱上,我圆了他的大学梦。回想起来做了这么多好事,做梦真的感到非常开心和快乐。
2008-12-30 11:58:05
- 中国网:
自己真的感到高兴。
2008-12-30 12:00:41
- 陈光标:
对。
2008-12-30 12:01:49
- 中国网:
白总呢?
2008-12-30 12:02:04
- 白俊才:
我非常高兴,感谢党、感谢公益事业联合会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为什么呢?我这么多年第一次得到这个荣誉,首先也感谢我的父老乡亲,同时也感谢我们单位的员工,更感谢默默支持我、跟我一起走过来的支持者。今天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我们踊跃地参加公益事业,也向其他人士学习。
2008-12-30 12:02:13
- 中国网:
谢谢白总。李总,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008-12-30 12:02:33
- 李治国:
通过这几年的公益事业捐款,昨天得到这个奖项—“人民不会忘记”,我感到很欣慰。毕竟做事业都是会有回报的,慈善事业也是一样的。像我吧,我是一个教师出身,我22岁毕业后当过教师,但是我感觉以我一个人的力量只能影响一群孩子,不能影响所有的孩子。所以我的慈善事业80%以上都是捐给学校的,而且都是以实物捐赠的,都是盖的学校,因为我不喜欢捐钱,因为善款善用这方面我还是希望这么做。
2008-12-30 12:02:50
- 陈光标:
我有一个建议,我们跟民政部的有关领导做一个调查,希望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捐学校时要注意:从2001年到2007年,希望小学、光彩小学,中国企业家捐赠了一共4300多所,现在真正能够使用的不到一千所。为什么?现在都是一家一个孩子,在农村的到乡镇上学,在乡镇的到县城上学,我们看到很多学校里长满了荒草,里面都没有孩子,荒废了,浪费太大了。
慈善讲究有效性和持续性发展,怎么样把钱用在刀刃上。比如现在可以换一种方式,真正找到什么地方需要费用,比如学校成立奖学金、优秀老师、优秀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希望能够建立奖学金的机制,这样是比较好的。
2008-12-30 12:03:57
- 陈光标:
我看现在希望小学浪费的太大太大了,浪费近上千亿的小学,企业家他们都有渗透到,就像地震灾区一样,全社会关注的北川、汶川,现在政府照顾的非常好,社会照顾的非常好,被媒体社会遗忘的角落在北川还有好多地方。上个星期我去了很多地方,德阳的中江县,我们都不知道,我们跑了八个小学,从外表来看小学非常好,走进去之后地震震的裂缝有很大,孩子们都在活动板房里上学,54平方米的活动板房里挤了70个孩子,90公分的高低床一床睡两个孩子,还要抱着睡,我说冬天这么冷可以,夏天怎么抱着睡呢?
2008-12-30 12:05:01
- 中国网:
所以我们在做慈善时,还是需要做实地考察的,做到有效利用、最大利用。
2008-12-30 12:06:15
- 陈光标:
是的。
2008-12-30 12:06:32
- 中国网:
谢谢陈总。我想问一下三位,昨天获得这个名誉应该说是实至名归了,大家之所以把这个奖项授予各位,是因为各位做出了很多慈善事业。我想问一下各位是怎么走上慈善之路的呢?
2008-12-30 12:06:41
- 陈光标:
刚才这位老师说了两个感谢,同时我再补充三个感谢。第一个感谢毛主席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个感谢邓小平30年改革开放才有了我们今天;第三个感谢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把中国2600年的农民农业税免除,又免除了1亿5千万农民孩子的学杂费;第四感谢我的父母,从小教育我行善积德、吃亏是福、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从小家里很穷,一二年级书学费是借的,我靠卖水的钱,把自己的书费一块八毛钱缴纳了,剩下的钱还帮助同学缴纳了。那是我在10岁第一次帮助别人感到快乐的时候。
我98年做企业,第一年赚了20万。我在媒体上看到安徽芜湖一个9岁的女孩得心脏病,我送了三万块钱给她。第二年赚了60万,我拿了28万为家乡修了4.8公里的乡村公路。98年我做的企业到2008年,现在总共向社会捐款捐物到位7.31亿。我10岁上小学三年级,帮助别人是1块八毛钱,今年党的改革开放30年,我年度捐赠1.81亿,获得中国首善,正好第一次是1.8,到现在的1.81亿走过了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我感到非常高兴。
2008-12-30 12:07:00
- 陈光标: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帮助这么多人,真正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怎么样能够在党的30年改革开放,中国这么多富人,腰包里鼓鼓的,怎么把这种财富观灌输给更多富人对财富观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把它挖掘出来。今年的地震我感觉对中国的慈善事业、公益理念提前了十年,怎么样灌输一种为富不仁者耻、乐善好施者荣,生活中真正的慈善家比孤独在财产上的守财奴更光荣、更伟大。
人家吃饭是为了讲究营养,喝水是为了止渴,我们的钱留下来要回馈给那些需要用的人。如果有了财富不会使用,我认为是一种负担。财富如水,你有一杯水自己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中,你有一条河就应该学会与他人分享。今天党的改革开放让这么多人富起来,回馈社会、帮助社会需要帮助的人,我认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一个人活着如果能够影响更多人,让他们幸福、快乐,我认为这样的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2008-12-30 12:08:23
- 中国网:
所以陈总不仅帮助别人,自己快乐,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都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帮助更多的人。
2008-12-30 12:09:13
- 陈光标:
因为爱心不分大小,爱心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信仰。我是企业家,我捐一百万,你是普通公民,你捐一块钱,都是爱心的体现。
2008-12-30 12:09:34
- 中国网:
不看数额如何,都希望大家参与进来。
2008-12-30 12:09:58
- 陈光标:
对,参与进来。经常我有一个乞求,祈求中国13亿人民每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一种感恩的心,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2008-12-30 12:10:21
- 中国网:
听了陈总的故事,我们想听一下白总的故事,您是怎么走上慈善之路的?
2008-12-30 12:10:43
- 白俊才:
黑龙江省是我们的一个农业大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我一生的梦想是要甩掉这个贫困的帽子。从我18岁出外打拼,我做过力工、做过瓦工,最后被我们省水利工程局录用,担任了项目经理,多年在外边修建水利工程。
我生在黑龙江美丽的呼兰河,现在党的政策说是要致富三农,恢复湿地,我把握这个契机,多年中的积蓄我想背回家,为家乡人民做点儿事,做点儿公益事、做点儿善事。我的想法是要把我们当地的贫困大县,首先要致富,这样才能腾出手来帮助别人。比如当地老百姓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吃上饭,还有大多数没有摘掉贫困帽子。我们在2006年11月份,通过县委县政府,我们搞了一个水电开发综合项目,水电旅游湿地,开辟了历史上在平原建立一个水电站,既能够恢复湿地,又能够解决周边灌溉的问题。我们是一个贫困大县,别说灌水稻了,连吃水都困难。
2008-12-30 12:11:01
- 白俊才:
我们通过三年的努力,把一个水电站圆满地交付使用了,带动了整个家乡,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第一是水利水电,第二是旅游开发,第三就是现在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讲了,国家政策也明确指出过,发展秸秆。我们兰西县216万亩中,就有150万亩种植秸秆,每亩按照0.7吨计算,一年中兰西县总产100万吨。100万吨按现在的原煤计算,低于原煤500块钱就是五个亿,五个亿中老百姓可以增收三分之一的收入,另外三分之一就是成本,另一个三分之一就是我们企业的利润。这仅仅是一个兰西县,整个绥化地区可想而知是多少,我想地上煤矿是久盛不衰的、很大的产业。
2008-12-30 12:12:04
- 中国网:
您刚问白总,当年您刚回到兰西县的时候,是不是它还是一个贫困县,很多人没有脱贫?
2008-12-30 12:12:31
- 白俊才:
非常贫困。
2008-12-30 12:12:57
- 中国网:
现在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2008-12-30 12:13:13
- 白俊才:
现在我们兰西县在旅游方面、金元文化方面、道教方面,我们集团建立了一个华北最大的关帝殿,修缮了金元文化。在松花江有一个太阳岛,冬季非常美,我们想跟太阳岛媲美。
2008-12-30 12:13:27
- 中国网:
现在已经脱掉贫困县的帽子了吗?
2008-12-30 12:14:45
- 白俊才:
逐步脱掉帽子,现在老百姓富起来了,我们力争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要结合三农,拉动产业,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兰西县就会摘掉这个帽子。
2008-12-30 12:14:56
- 中国网:
以三农事业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李总非常年轻,我知道您刚过而立之年,您是怎么走上慈善道路的?
2008-12-30 12:15:24
- 李治国:
其实我走慈善事业受影响于我的父母,因为他们从小教育我“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只是平时的教育。在我大学毕业后走上教师的岗位,我做了一年,做这一年的时候,我会倾心地教育这些孩子。但是我们那里太穷了,好多东西是跟不上的,靠人的教育也改不了,硬件太差了。就像陈总说的,捐学校要慎重,大家要考虑一下当地这个学校的持续性,这个学校可以用多久,我们都是有考量的,毕竟农村那边的孩子不像城市一样是一个孩子,农村都不只一个孩子,所以说他们就更穷,他们没法上学。我资助大家上学这是第一。
第二,我经营了企业后,我的这些朋友也很支持我,就是我的股东。我们每年拿出除了企业可以运营的资金外,基本上都是捐助于学校。当时大家也有不同意的,也有同意的。但是我们这个年代生长的人和他们这些年代是不一样的,因为感觉不一样,大家走过的历程比我们的长,我们看到的只是历史。我们经历的辛酸岁月没有他们多,从我们生下来的那时开始就已经改革开放了,历程肯定没有他们那样辛酸。但是做企业大家也心里都清楚,也有自己的辛酸苦辣,走上慈善事业毕竟是大家自己内心愿意的。主要是内心愿意,如果内心不愿意,谁也做不来的。
2008-12-30 12:15:43
- 中国网:
我想慈善事业是不能装出来的,刚才陈总也谈到自己的经历,从一块八到一点八亿,如果不是自己内心愿意的,别人是强迫不来的。
2008-12-30 12:17:29
- 李治国:
对,这是内心的共鸣。
2008-12-30 12:17:52
- 中国网:
李总和白总所从事慈善事业的领域都和自己的身世、从事的工作有关。陈总,您从事的慈善事业主要的领域在哪方面呢?关注哪些群体?
2008-12-30 12:18:10
- 陈光标:
群体就是老少边穷、孤残儿童,还有教育事业,主要是在这几个方面。我还是想讲一下,关于慈善事业还是需要弘扬更多的企业家来做的。为什么这么说?1998到2003年我做企业已经向社会捐款一千多万,我那时捐了就捐了,从来不想让别人知道。
2008-12-30 12:18:45
- 中国网:
默默无闻。
2008-12-30 12:19:33
- 陈光标:
默默无闻地在做。我知道中国有一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前几年,我父亲跟我说:“光标,你捐的一千多万不算什么,就是一滴水,你小时候放学时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你就应该做个榜样人物,做了好事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要宣传这种榜样。你做企业时就记住两个坚持,坚持诚信做企业,坚持守法经营,你不要在乎任何人说三到四,说你作秀也好,你不要在乎。”
在2003年以后,我只要做慈善捐赠,我每个月拿一百万的净利润比例来回报社会,我每个月在捐款,我捐了就要请领导出席、媒体出席,要请家属方出席,大家能够看得到捐款捐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几年我感觉在慈善行业里,真正起到了一个标杆的作用和示范作用。
2008-12-30 12:19:52
- 陈光标:
为什么这么说?很多企业家看到我说,“光标啊,我经常看到你经常捐款,我们不捐,都不好意思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今年5月12日大地震,6月份我在成都逛老街时,一个40多岁开火锅的中年妇女看到我了,说“你就是标哥吧”,我说“谢谢、谢谢。”她说“你过来,我给你说个事。本来四川地震我们夫妻两个商量捐一万块钱,后来我听说这个举动,四川发生地震你从江苏带了60台重型机械到四川来救援,后来我在中央人民电视台宣传片中看到你的举动,我们全家在流泪,第二天我捐了20万。”
我想我的这种举动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来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精神。这么多年来,我做好事就要让大家知道。
2008-12-30 12:20:29
- 中国网:
其实不是为名,就是为了影响更多的人。
2008-12-30 12:21:19
- 陈光标:
同时,黄埔再生资源产业是搞废旧回收,也是光彩的产业,在造福子孙后代,利国利民的环保产业。加强再生资源利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这肯定是好事。江苏省慈善基金在2003年以前,各大慈善基金加起来不到一个亿。2007年公布出来60亿,我想这个数据、这个差距与我平时的推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2008-12-30 12:22:25
- 中国网:
我觉得是这样的。其实刚才陈总也谈到了,慈善事业在中国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国外相比,我们的水平或者说参与的范围还是算比较低的。我想问一下,这可能是和整个社会的慈善意识有关系的。作为企业家,你们是怎么看待企业事业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呢?
2008-12-30 12:23:38
- 白俊才:
我从事慈善事业的年头非常少,为什么这么说?我从外边打拼回来之后,在2003年就致力于我们的贫困县,荒芜一人的大荒地。通过这些多年的努力,把它显示给当地的人。每当2008提起汶川大地震和大雪灾的问题,2008年中国喜事非常多,灾难也多。我动员单位职工,首先我把我一个月的工资捐出去了,我们单位员工捐了大概有几十万,我不太清楚,捐给受灾同胞们,这表现了我们的一片爱心。
我的想法是,慈善不是每个人的,就像两位老总说的,要呼吁社会。像我们贫困县,我的老家出生地,到现在农村做“乡乡通”,到现在还有几公里的路没有通上,我想我明年要率先把这个路修好,率领家乡先富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想全国都伸出手的话,力量是非常大的,我也想做大做强。我要向这两位老总学习,把企业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我曾经默默无闻地问我自己,“白俊才,以后你的产业链真正形成了,这些产业想干什么?”我就想真正造福人民,搞一个民心民生民意的公益事业,我想全部捐出去。不久的将来,一二年之内就会成功的。
2008-12-30 12:24:00
- 中国网:
您觉得做慈善公益事业,对自己的企业有没有帮助?
2008-12-30 12:25:04
- 白俊才:
慈善公益事业是拉动企业的,何为慈善?我的理解,贫困地区,像我们兰西县过去基础设施不完善,可是我们没有看见的,边远地区的水电没有上去,还有很多失学的儿童,无人照看的老人。慈善对企业来说,首先要安抚他们、帮助他们,对社会来讲有一个稳定的作用,对我们的家乡地区来讲起带动的作用。我想我们企业是会有发展的。
2008-12-30 12:25:20
- 陈光标:
慈善事业和企业发展是不矛盾的。就像我在这一次汶川大地震中带了60台重型机械到四川救灾后,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搞房屋拆迁,这样就可以看出来,我回报给社会,社会回报给我,现在社会都知道了,我的生意明显是应接不暇,全国各地的大型厂房拆除都打电话来拆除。他们说:“陈光标这样的人不找他,找谁啊?”这么多年我的捐资数额可以看出来,一年比一年多,我肯定赚的多了,捐的才能多了。我感觉回报社会回报越多,捐的越多,这是相辅相成的。
2008-12-30 12:26:16
- 中国网:
相互促进的。
2008-12-30 12:27:21
- 陈光标:
对,就像刚才这位老总说,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一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牢记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企业家身上要流畅着道德的血液,不能光流畅着利润的血液”,一定要记住两位伟人的话,赚了钱一定要帮助社会的人。
在四川大地震时,湖北有一个老太太使我非常感动,我准备春节去看她。大地震了大家都在捐钱,她家里只有200公斤小麦,什么都没有了,她把小麦卖了23块钱,捐到红十字会去。你说60岁的老太太多让人感动啊。我准备春节时送两万块钱给她。
2008-12-30 12:27:39
- 中国网:
把自己的所有捐助给其他人。
2008-12-30 12:28:10
- 陈光标:
爱心不分多少,多感动人。
2008-12-30 12:28:22
- 中国网:
李总,您的企业有没有感受到因为自己做慈善事业而对企业有一些帮助呢?
2008-12-30 12:28:44
- 李治国:
肯定是有的。因为通过这几年做慈善事业,首先保证了当地的安定,我做的都是一些当地的慈善事业,替政府分担一些困难。在我的企业周围,和老百姓能够和谐相处。我那一块地方基本上是不需要政府插手的,因为包括福利什么的我都会给老百姓,这只是一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不用想别的事。
但是以前我不没有搞过一次采访,媒体基本上都不知道,基本上很低调。但是这次通过汶川地震,光标先生站出来,我觉得在咱们中国这种现实的情况下,能够站出来的人就是很伟大的。陈总刚才说的“枪打出头鸟”,其实我们原先有这种想法、有这种顾忌,但是光标先生能够站出来,而且是在特殊环境下,我们很佩服他。
像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去汶川地震的现场,但是我们捐钱是捐了,当时也没有别的办法,把自己的心放过去,实在是没办法。陈总能够率先率领人,亲自上战场指挥,我们是很佩服的。
2008-12-30 12:28:58
- 中国网:
刚才李总谈到一点,在您的片区都非常好,社会感觉非常和谐,不知道几位嘉宾,你们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就是慈善这个事业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2008-12-30 12:30:12
- 陈光标:
不是一般的促进,慈善事业和爱心事业是非常促进和帮助社会和谐的。比如其实所谓的“华尔街次贷危机”,我认为这就是人的道德缺失和社会责任缺失。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高手策划了这场金融危机,然后让全世界替他买单。如果大家都有社会责任感的话,不会出现这种危机的。
像这次抗震救灾,我们怎样弘扬抗震救灾的精神,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拿千斤顶打起楼板,我进去拖孩子的时候,余震让我的身体都在晃,如果千斤顶倒下去的话,就把我人埋下去了。我在汶川路上的时候,一块大石头在我面前滚下来,就两三米远;在抢险的时候,我差点被急流冲走。讲心里话,我当时没有考虑父母、孩子,什么企业家、慈善家,我从来没有考虑那么多,我就想为灾区多做点儿什么事情。
2008-12-30 12:30:47
- 中国网:
现在想起那个情形还会感觉到后怕吗?
2008-12-30 12:31:42
- 陈光标:
也没有感到后怕,那么多孩子遇难了,我到废墟里像抱自己的孩子一样,上去就抱,抱不动了就背,再背不动了就抬,浑身都是血浆,我从来没有怕过。
2008-12-30 12:32:00
- 中国网:
现在也不会怕吗?
2008-12-30 12:32:21
- 陈光标:
好多人做心理疏导,我说我心里一点不知道害怕,从来没有心里疏导过。
2008-12-30 12:32:30
- 中国网:
是不是因为心里觉得满足,所以一点不知道可怕呢?
2008-12-30 12:32:39
- 陈光标:
一点不知道可怕,现在从来没有知道怕过,作梦也没有怕过。在废墟里喊“叔叔救救我”,我到的比较早,13号就到了,有时经常做梦,梦到这种声音把我惊醒了。因为我在废墟里拿话筒喊“里面有人吗?”废墟里就传来“救命、救命”,经常做梦梦见这些,从来没有感到害怕过。
2008-12-30 12:32:49
- 中国网:
陈总说经常做梦会笑醒,不是因为自己多赚了多少钱,而是做了多少好事。
2008-12-30 12:33:18
- 陈光标:
我在灾区一个礼拜没有洗过脸、没有刷牙,吃的是面包、喝的矿泉水,一个礼拜,我第九天才找到一个宾馆洗了个澡,特别快活。
2008-12-30 12:34:19
- 中国网:
刚才李总也谈到了,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标榜、标杆式的人物,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2008-12-30 12:34:43
- 陈光标:
现在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比任何国家都好,政策、各方面的优惠比美国都好。财政部和民政部出台了一个政策,政府大力弘扬、大力提倡慈善事业的发展,所以现在比美国都好。
2008-12-30 12:35:06
- 中国网:
有什么样的政策呢?
2008-12-30 12:35:23
- 陈光标:
比如说免企业所得税的12%,美国是6%。还有做循环经济这一块,我们国家是免税的,还有补贴的。我们感觉政府做的都非常好,很民生的。
2008-12-30 12:35:33
- 中国网:
企业付出不仅仅得到社会的回馈,政府也给了企业很好的优惠和回馈。
2008-12-30 12:35:50
- 陈光标:
现在我们呼吁政府怎么样保护真正弘扬慈善事业的人物,怎么样以法律来保护。我这么多年做慈善也遇到很多困难,你做首善名气大了,有很多小媒体经常敲诈勒索,想找一点负面的,有好多。还有一些企业家,你经常做,他没做感觉到没面子,毕竟是少部分的人,他想鸡蛋里挑骨头,到处编一些小事,说三道四。现在遇到的困难就是一些小的媒体、还有小的企业。
2008-12-30 12:36:10
- 中国网:
您觉得政府应该出法律来保护做过贡献的企业慈善家,这是陈总遇到的困扰。不知道其他两位嘉宾,你们对现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什么样的见解?
2008-12-30 12:37:09
- 白俊才:
我觉得慈善事业全国都在提倡,慈善事业的发展就像陈总说的,是人人都有感触的。当提到慈善的事情时,坚持做慈善不一定是每个企业做慈善。我们那里是贫困经济,假如按照区域经济来说,我们搞大型投资慈善的话,对于我们来说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首先,搞慈善同样和现在国家的拉动内需是分不开的。我生于农村,我们县没有工业企业,像汶川地震带着重型机器去,我们没有。刚才陈总讲害不害怕?我们没有到那里去,那种感人的场面谁都不会害怕,你要有一颗爱心,咱们国家的总书记、总理,那么大的年岁还拿着麦克风,他们想什么?他们什么都没想。
2008-12-30 12:37:39
- 陈光标:
我告诉你一个信息,12号当天晚上,温家宝总理到了现场,到了凌晨一点钟左右,政府安排他在帐篷里睡觉,他不去,他就睡在考斯特的中巴车上,吃了一颗安眠药,把秘书的包当枕头,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起来没洗脸、没刷牙,又到了第一现场。
2008-12-30 12:38:46
- 中国网:
确实是,地震这件事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我还想请问一下李总,您怎么看待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呢?
2008-12-30 12:39:13
- 李治国:
主要的问题就是善款善用,像我们这些企业家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我们的爱心不愿意作为一些坏的东西存在。比如说我们捐了多少钱,最后没有用到实处。其实这次汶川大地震最大的反差就和陈总说的一样,卖麦子的20多块钱都捐了,最后在没有受灾的那些地方的账篷,他们用来打麻将。尤其对我来讲,像我不是80后的,但是和80后的比较近一点。
刚开始汶川大地震捐钱时,我们是非常踊跃的,尤其是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原先他们没有目标,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目标,但一下子笼络在一起。后来我们有一个统计数字,说这些人为什么突然止住捐款?就是那个报道。为什么不捐了?其实捐款的好多人也是捐的寒心了。
2008-12-30 12:39:28
- 中国网:
还是非常强调监管的渠道和措施。
2008-12-30 12:40:39
- 李治国:
对,就和陈总说的一样,如果大家都有那份爱心,他就不会做那些事。
2008-12-30 12:41:02
- 陈光标:
我这么多年做慈善,感觉慈善讲求有效性发展和持续性发展。我认为慈善有四种类型:投资型、虚假型、慷慨型和无赖型。像我们三位,我认为都是慷慨型的企业家、慈善家,发现别人有困难马上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
虚假型的,比如说看到媒体报道某家药厂向市里几家大医院捐赠价值一千万的药品,就放在媒体的头版头条。价值一千万的药品为什么不捐到缺医少药的乡村去,而捐到大城市的医院中去呢?我觉得大医院获得这个捐赠能够获得几千万的利润,而且无法对药品的价格进行定位和认证。我认为这是投资型和虚假型。
有一些无赖型的,有些人很有财富,但不发自内心地捐。我刚才讲了,要发掘人发自内心的捐。有些人觉得我做这个工程赚钱了,某些人打招呼了,要捐钱,他不是发自内心地捐。我认为慈善还是要发自内心地做。
2008-12-30 12:41:29
- 陈光标:
我这么多年做慈善有一个要求,有经营的地方不捐资,有捐资的地方我不经营,我没有任何目的的。大家看现在我在全国捐了7个多亿,比如青海玉树,平均海拔3500米,我捐建了46所希望小学,2000台电脑,3000套校服,已经30年了。我没有在那边做过一分钱生意,我每年都去一两次看望藏民的孩子。这46所小学解决了4200名孩子的入学问题,你说我能不开心、快乐吗。那些藏民的孩子特别可怜,这体现了汉藏一家亲。
现在马上春节了,我要呼吁中国这些富人到灾区去,和灾民过节,看望那些儿童、留守老人,还有因伤致残的人,还有特困户。现在已经有企业家向我报名了,捐款已经达到1600万了,春节前三天我会带这些企业家到灾区给他们发红包,去看望他们,给他们送温暖、送快乐。
2008-12-30 12:42:45
- 中国网:
我觉得陈总是非常有想法的人,真的是发自内心地做慈善事业。经过这么多年的慈善事业后,您刚才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不知道二位有没有自己的建议来解决现在存在的这些问题呢?
2008-12-30 12:44:01
- 陈光标:
自己的建议还是有的。比如说这次抗震救灾,我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这个表彰证书的背后是什么呢?背后就是11个厅局对我和公司的经营进行证实,公安、检察院、法院、税务局、国税局、地税、统战部、工商联,最后省委省政府等11个厅局进行证实,说你做这么多年有没有偷税漏税的问题?因为我做再生资源是免税的,不存在偷税漏税的事情,我不会做一点点违背良心的事情。
我今年40岁了,我对人生和财富真的看的非常淡,想有生之年能够做点儿什么好事来影响更多的人。40岁再来40岁,将来80岁了,讲不好听的就进火葬场了。我现在的钱够我们家吃两辈子都够了,但我对孩子有义务、有权力来培养他,将来最多给他一套房子,几十万,我会把我的财富全部捐给社会。因为我长大结婚时,我父母给我留下了什么?就给我留下了教育我怎么样做人,房子都没有盖,都是自己赚的钱盖的结婚的房子,所以我对财富真的是看的很淡。
2008-12-30 12:44:16
- 陈光标:
怎么样来影响更多的人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人大的法律问题怎么来保护?像我做企业也不累、做慈善也不累,就是经常受到一些小媒体,想弄一些负面新闻增加报纸的发行量,这已经成为困扰了。小媒体是靠发行量来赚钱的,他不考虑这样那样的事情,都是一些鸡蛋挑骨头的事,从小偷人家的瓜吃、为什么还要打人家。给我老家捐赠达到三千万,给老家捐的农贸市场,原来农民陷泥陷的这么深,我还租用了一个荒地,把大棚盖的非常好。他们说我损坏了老家门面房的利益。三年多,垃圾清草费、水电费,我每个月都要花一万多块钱。这些信写的满天飞。
2008-12-30 12:45:39
- 中国网:
陈总,您觉得法律方面欠缺的一些问题已经造成您的困扰了。您觉得会不会影响您继续做慈善的决心呢?
2008-12-30 12:46:22
- 陈光标:
绝对不会影响我一点的决心。为什么?我刚才讲了,我心里很坦承,我对社会、对国家、对朋友没有一点违背良心的事。我会更加努力,比以前做的更好,来带这个头,尽我的所能把中国慈善事业推向高峰。
2008-12-30 12:46:41
- 中国网:
李总,刚才您也谈到了,应该加强慈善监管方面的力度和透明度。您自己有没有一些建议呢?
2008-12-30 12:46:57
- 李治国:
我感觉到慈善本身就应该是内心的。像陈总说的小报靠法律是没法解决的,大家都有好奇心,为什么大家都愿意看陈总的小报,因为在汶川地震大家认识你了,有你的名字写在这份报纸上就会卖的很好。像我们这些做慈善的,其实也不会考虑那些东西,那些东西对我们来讲也没用。
2008-12-30 12:47:29
- 陈光标:
当然我不在乎负面的,因为我心里很坦承,不在乎人家说三道四,我在乎的是想做慈善事业的带头人物。稍微弄点儿负面的东西,我认为对中国慈善事业来讲是一种打击。你已经是中国首善了,有很多富人想为回报社会,正在想捐或者是不想捐,正在想捐的时候,你看中国首善被媒体搞了负面新闻,真的是枪打出头鸟,这样就验证了。
2008-12-30 12:48:36
- 中国网:
我在和其他媒体朋友聊天时听到这样一种担心,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人非常担心,2008年中国的慈善事业真的是达到了一个高潮,这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说国内出现了很多灾害。有的人就非常担心,说2009年中国的慈善事业还能不能像2008年一样这么蓬勃地发展?会不会今年到了顶峰,明年一下子就到了谷底去了。怎么样才能把中国的慈善事业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进入到健康、循环的状态?我想听一下几位嘉宾的意见,不知道你们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建议。
2008-12-30 12:49:31
- 白俊才:
慈善事业刚才两位老总都讲了,2008年是多事之年。作为慈善,我个人的想法不管灾难有多少,不管有没有灾难,国泰民安就不搞慈善了吗?大的灾难像四川汶川没有发生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照样搞慈善的。特别是陈总说了,对于搞慈善的有一些大报、小报的、公检法的,我想都无所谓。每做一件事,脚正不怕鞋子歪。不管你说我什么,我知道我干什么。慈善事业应该可持续发展下去。
2008-12-30 12:50:35
- 中国网:
怎么保证可持续性呢?
2008-12-30 12:51:08
- 白俊才:
要呼吁,陈总、李总两位老总企业非常大。
2008-12-30 12:51:24
- 中国网:
由谁来呼吁?
2008-12-30 12:51:45
- 白俊才:
我们做企业的人怎么样做,不会被风言风语动摇。不管是媒体也好,法律也好,我们不动摇,我们要发展,要扩展,呼吁全世界的人,乃至全国的人都要做慈善。
2008-12-30 12:51:55
- 中国网:
自己不仅要坚持,而且从咱们这一块来呼吁。李总,您有什么高见?
2008-12-30 12:52:22
- 李治国:
像我们做慈善的人内心其实都有一个梦想,是上下五千年都没有实现过的梦想,但是在我们这一辈人是不是能够实现,这也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是希望大家都不去做慈善,慈善家的钱都捐不出去了,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想。
2008-12-30 12:52:37
- 中国网:
好的。陈总。
2008-12-30 12:53:01
- 陈光标:
怎么样让慈善事业能够持续发展,刚才我对怎样弘扬慈善事业,把人生的观念、价值、财富观的理念已经讲了,就是怎么样能够让他们知道对人生、对财富的认识。我这么多年做慈善,非常关注企业的捐款。像这次汶川大地震,我还知道好几家企业,一年净利润有20个亿、10个亿、5个亿的,竟然一分钱都没有捐,这样的企业把钱看的非常重要。我们怎么样能够激发他,让他把钱捐出来,这是最关键的。
2008-12-30 12:53:13
- 中国网:
最重要的还是观念的问题,怎么样改变他们的观念。
2008-12-30 12:53:30
- 陈光标:
怎么样改变他们的财富观、对人生的认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特别关注现在企业家的捐款,经常关注。
2008-12-30 12:53:43
- 中国网:
看到那些人没有进行慈善事业,是不是心里特别着急?
2008-12-30 12:54:05
- 陈光标:
特别着急。
2008-12-30 12:54:25
- 中国网:
咱们这一块只能是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更多的人。时间有限,最后想请问一下几位,几位也是从事慈善事业这么久的大慈善家,你们对慈善是什么样的理解?
2008-12-30 12:54:35
- 陈光标:
对慈善的理解是帮助别人、自己快乐。
2008-12-30 12:54:58
- 白俊才:
我的想法是,慈善不仅仅是帮助别人,慈善事业能拯救一方落后的经济,提高一方人自身的素质,慈善也会带来一方的经济发展。
2008-12-30 12:55:07
- 中国网:
慈善不仅能够使自己快乐,也能够造福四方。
2008-12-30 12:55:20
- 陈光标:
还要做到富而有德,德富才茂。
2008-12-30 12:55:35
- 中国网:
李总。
2008-12-30 12:55:51
- 李治国:
像我一开始做慈善,慈善就应该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2008-12-30 12:57:06
- 中国网:
在节目的最后,我想请三位嘉宾各自对广大网友说一两句简短的话,来呼吁一下,对他们的慈善行为进行激发。
2008-12-30 12:57:19
- 陈光标:
首先我作为一个企业家,我要做到温总理送给我的那几句话,“要做一个有良知、有感情、有道德、有灵魂的企业家。”所以做好事的人还是很多的,我呼吁网友看到这个节目后,你能记住我们三位对财富观、人生观的话,把它弘扬出去,号召更多的人来做慈善事业、做好事。
就像我在学校上学时,哪怕走在马路边看到人家的自行车倒在地下,我能扶起来;看到工地的水龙头在漏水,我也会去拧紧,水是生命的源泉。真正帮助别人做一点好事,心里会特别感觉到快乐和幸福。谢谢!
2008-12-30 12:57:31
- 白俊才:
非常感谢,今天有幸在这里做客。我呼吁网上的朋友和支持我的朋友们,慈善是一种美德,慈善造福人类,慈善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要坚持、发展下去。
2008-12-30 12:57:54
- 中国网:
有请李总来呼吁一下。
2008-12-30 12:58:21
- 李治国:
各界能够看到这个节目的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够爱心无疆,能够把自己的爱心奉献出来。
2008-12-30 12:58:34
- 中国网:
今天非常感谢三位能够做客中国访谈,通过这期节目大家感受到三位慈善家对慈善的看法,以及他们内心更强烈的愿望是希望更多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非常感谢三位嘉宾,也非常感谢网友的收看。
2008-12-30 12:58:45
- 陈光标:
我代表我们三位祝各位网友在新年里,心想事成、家庭幸福。
2008-12-30 12:58:58
图片内容:
访谈现场
黑龙江南山财富集团董事长 白俊才
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 陈光标
世厚(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李治国
访谈现场
世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李治国
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 陈光标
黑龙江南山财富集团董事长 白俊才
对话08中国关爱民生公益模范人物
视频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427_081230b.wmv
图片大图:
访谈现场
中国网 赵娜
黑龙江南山财富集团董事长 白俊才
中国网 赵娜
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 陈光标
中国网 赵娜
世厚(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李治国
中国网 赵娜
访谈现场
中国网 赵娜
世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李治国
中国网 赵娜
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 陈光标
中国网 赵娜
黑龙江南山财富集团董事长 白俊才
中国网 赵娜
对话08中国关爱民生公益模范人物
中国网 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