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进藏女兵的如歌岁月

    嘉宾:首批进藏女兵代表 刘延 吴景春 李国柱 伍仪瑜 黄崇德
    时间:2009年2月21日14:00
    简介:在当年首批进军西藏的队伍中,有一批1100多人的女兵。她们和男同志一样,爬雪山,趟冰河,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行程两千余公里,徒步走到了拉萨和其他边防要地,为完成解放西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段难忘的历史,中国网和中国西藏网联合访谈首批进藏女兵代表,与她们一道回顾那段如歌岁月。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首批进藏女兵的如歌岁月

活动描述

  • 嘉宾:首批进藏女兵代表 刘延 吴景春 李国柱 伍仪瑜 黄崇德
            时间:2月21日14:00
            简介:在当年首批进军西藏的队伍中,有一批1100多人的女兵。她们和男同志一样,爬雪山,趟冰河,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行程两千余公里,徒步走到了拉萨和其他边防要地,为完成解放西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段难忘的历史,中国网和中国西藏网联合访谈首批进藏女兵代表,与她们一道回顾那段如歌岁月。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大家好,今天是西藏文化讲堂的第一期节目,本期节目是由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和中国网共同制作的,我是主持人刘震。

    上个世纪50年代初,祖国大陆西南雪域高原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开始进藏,进行昌都战役,第二年西藏和平解放。我军陆续进驻西藏各国防要地,以第十八军为主的部队担任了解放西藏的重大任务。进军西藏巩固边疆急需一批从事后勤、医疗、文艺、外事等工作的女兵,在这一年的春夏秋冬,从北京、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南京等地一批青年女学生满怀一腔热情报名从军。

    2009-02-21 14:08:28

  • 主持人:

    1100多名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女兵分散在进藏的队伍中,在缺氧、断粮、无路的恶劣条件下和男兵一样背负着沉重的行囊,从川藏、青藏两线经过无数座雪山,无数道冰河,经过艰苦卓绝的行军征服了世界屋脊,徒步走进了拉萨及其边防重地。

    大家看到我手上拿的这本书《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是由吴景春老师、李国柱老师等18军的老战士倡议编辑的,她们的倡议很快得到了全国各地老战友的积极响应,同时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党委领导,党委党史研究室以及一些老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先后联络战友800多人,收到回忆录300多篇。这部回忆录就是在这些来稿的基础上选编而形成的。

    我们今天有幸请到了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代表,她们是:刘延老师、吴景春老师、李国柱老师、黄崇德老师、伍仪瑜老师、在这里共同和大家分享五十年前那段如歌岁月。

    2009-02-21 14:14:41

  • 主持人:

    各位老师好。首先我们请李国柱老师和吴景春老师为我们谈一下当时写这本书的经历和过程。李老师,请您先说!

    2009-02-21 14:17:08

  • 李国柱:

    我们感觉进军西藏这件事情是比较有意义的,在1995年的时候,我和吴景春等到拉萨参加会议时,钱正英部长接见了我们,我们感觉很荣幸。回来以后,我们就商量,是不是把这段事情写出来。为什么要写?写下来让更多的后人知道这件事,如果我们不写,有的记者就会乱写,所以我们决定写下来。

    2009-02-21 14:18:04

  • 李国柱:

    我们自己先商量了一下,在北京进藏的各个部队派代表, 1998年11月19日,由女兵郑文姗起草了一封信——《告全国首批进藏女兵书》,她写了以后,我们在会议上将这个意图讲了一下。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为什么要留下这段有意义的事情?大家听了以后觉得我们的倡议很好,最后就把这封信和第一次开会的情况向全国的女兵们进行通报。她们接到信以后,感觉我们的倡议很好,谁收到以后就复印,再往下传,这样很快就得到了全国各地26个省市同志的支持。她们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纷纷来信表示愿意把这段历史写好,传给后人。接下来就开始写,开始编辑。我们又根据情况成立了五个领导小组,收集材料、名单,把稿子进行整理、编辑,还有一些年轻的同志帮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形成了这本书,这本书是100万字,上下两册。在2002年开始正式发行。从发行到现在有十年,从倡议出版、问世到出版一共十周年。12月份的时候,北京编辑部的同志在一起纪念这本书十周年。

    我们开了一个会,为了这本书十周年写了一篇稿子,登在了《军事历史》上,还登在了《西藏党史资料》上。另外,我和编辑部的刘延同志写了出书的前前后后,《中国妇女报》于11月19日我们纪念十周年的时候登了这篇文章,所以这篇报纸非常有收藏价值。

    2009-02-21 14:19:56

  • 主持人:

    这就是当时的报纸。(展示报纸)

    2009-02-21 14:26:00

  • 李国柱:

    我们也得了奖。

    2009-02-21 14:26:29

  • 主持人:

    这是当时得到的奖状。吴老师,您对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有什么想说的?另外这是首批进藏女兵们的十周年纪念合影。

    2009-02-21 14:26:40

  • 吴景春:

    刚才国柱说得很清楚,比较简练。我们这本书的出版和别的书的出版有非常不同之处,这本书的出版纯粹是群众性串联的结果,一个串一个,起草一封信,你传给她,她再传给她,没想到我们竟能找到1100人中的800多人。我们不仅出版了书,而且还有一个名册,这是很珍贵的。这也使得很多男兵很羡慕我们,觉得你们女兵真有办法,不仅出了书,还找到了战友搞了一个通讯录。这本书最主要的特点是群众性的,大家做出来的。

    我们为什么要出这本书?刚才国柱讲了,当时我们在拉萨参加一个纪念活动,结果有媒体报道说是接见首批进藏女兵,我们觉得这个不错,这也是一笔财富,如果我们的同志不把这些东西留下来,将来就没有了。正像当时开出版纪念会议时,多杰才旦说这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因为时势造英雄,那个时候的历史条件造就了这批女兵。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种使命感,我们就联系了一些人,希望把这些财富留给后代,让他们知道当时建军时是什么情况。特别是女兵,她们所肩负的任务和男兵一样,但是她们的生理特点和遇到的痛苦比男兵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心把这个事情做下来,克服种种苦难,使这本书诞生。

    2009-02-21 14:27:03

  • 主持人:

    1951年5月21日,“我要参军、我要进藏”,这个话是您说的。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2009-02-21 14:33:00

  • 吴景春:

    我是西北助产学校毕业的,被分配到西安卫生厅做妇幼卫生处的工作,已经分配完了。但是这个消息公布以后,我就找卫生厅,说我要参军,要解放西藏。当时卫生厅的同志说:“不行,现在正是干部缺的时候,干部都是区域化的。”

    我说:“西藏刚解放,没有人培养,都要支援的。”后来他还是不同意,我们就找了西北局的负责同志习仲勋(音),我们五个同学去找他。他特别支持我们,他说:“这几个娃,这几个女子想参军,去解放西藏,这是好事啊,应该支持她们。”这样,就批准我们去了。我们当时走的时候,家里都不知道,东西就放在学校里。等到了兰州在集中训练的时候才告诉家里我们参军了。

    2009-02-21 14:33:24

  • 主持人:

    这就是您当时参军的经历。从您报名参军以后,从您出发一直到拉萨的过程中,也发生很多的故事,我相信每位嘉宾都有。我这里有几个关键字,一个是“宿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女兵是怎么样宿营的?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2009-02-21 14:36:07

  • 吴景春:

    我接着说一下。宿营在路上都是帐篷,出发的时候就练习搭帐篷,几分钟就能支起来,大家比赛。因为我在收容队,男女住一个帐篷,很别扭,从小到大也没有这么住过,晚上换衣服都偷偷的,听见人打呼噜睡着了才敢换,大家都住在一个帐篷里,晚上支,早上收。有的时候走沼泽地,这是最艰苦的,几天也走不出泥坑,那个时候没有塑料,就把帆布铺在泥坑上,把马达放在上面,钻到里面,最好的是有一个狗皮褥子能够防水,就睡在上面。所以一路的行军也是很艰苦的,营地很重要,什么地方都支过帐篷。

    2009-02-21 14:36:45

  • 李国柱:

    帐篷一般都是四个人,一个人背一块布。

    2009-02-21 14:39:20

  • 刘延:

    方块棉布,每个人都有。

    2009-02-21 14:39:40

  • 李国柱:

    一人背一个帐篷杆。

    2009-02-21 14:39:56

  • 刘延:

    四块雨布正好搭一个小帐篷。

    2009-02-21 14:40:14

  • 吴景春:

    那是西南的,我是西北进军的,是整个的帐篷。

    2009-02-21 14:40:34

  • 主持人:

    帐篷还分两种?

    2009-02-21 14:40:57

  • 吴景春:

    我们是整个的,他们是分着的。

    2009-02-21 14:41:09

  • 李国柱:

    我们都是四个人一个,工作帐篷是大的。接收广播电台的人都是工作帐篷,一般的战士都是四个人一个帐篷。

    2009-02-21 14:41:29

  • 刘延:

    当时的帐篷是两用,脚上有绳,收起来以后,下雨的时候当雨衣,连背包都能挡住。到营地以后,解下来,四块布一对就是帐篷了,都不一样。她们是西北的,我们是西南的,发的东西不完全一样。

    2009-02-21 14:41:48

  • 主持人:

    我们刚才知道了宿营的情况。现在又有一个关键词是“爬山”。在行军的过程中,爬山是必不可少的,经历了这么多的雪山,对于当时爬山的状况黄老师是不是还有一些记忆?

    2009-02-21 14:42:59

  • 黄崇德:

    爬的山太多了。从甘孜出发以后到昌都,爬了几座山。然后从昌都,我们走中路到拉萨,这一路的山更多,等于是横断山脉。当时爬山的时候,年纪也小,身体也不好,氧气特别少,缺氧,喘不过气,当时还要负重。在我们团来讲,当时我的身体比较瘦弱,每次爬山腰都弯成90度,喘不过气来,他们给我起的外号叫“喷气式”。爬山的时候非常缺氧,那是普遍现象。

    要是碰到雪山,有的时候雪深到膝盖。像我们爬丹达山(音),6300米,它的雪特别深,走起来很艰难。所以爬山对于我们来讲,确实是一个非常艰苦的事情。另外在下山的时候有时很陡,根本没有办法往下走,所以我们就往下滑。有一次我们爬瓦和山(音),它的路程比较远,有100多里,一天必须要过去,不能在山上住,如果住山上,就很有危险,风雪一来,人就会没命。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前一天先爬半山腰,在那里宿营。到那里以后,天气变得特别快,飞砂走石,冰雹也来了,打得头都疼。过了一会儿,天又晴了,搭帐篷的时候钉子钉不下去,因为土是冻的,用大石头压帐篷。

    2009-02-21 14:43:17

  • 黄崇德:

    夜里睡觉都睡到冰地上,睡不着。我记得夜里怎么也睡不着,本来很疲劳,一般躺着就睡着了,那天怎么也睡不着。我们背的背包,被子都很薄,不能太重,像我们文工团还要背道具、帐篷、粮食,有好几十斤,所以我们的被子很薄。我们两个人铺一个被子,夜里就扒在地上,一夜就那样冻着。我们基本上睡的是冰床,这种情况是经常的。

    早上起来如果下雪,就看不见帐篷,一个雪堆一个雪堆的,人从雪堆里爬出来,鞋都冻在上面,使劲拔。每天早上穿鞋的时候最痛苦,因为天气冷,鞋是硬的,脚硬往冰鞋里穿,最后用体温暖化。我们那天出门的时候碰见一条小河,有一些石头可以踩,人踩得多了,石头就滑,我们就趟过去,鞋一走就粘到地上,那个时候非常寒冷。

    还有趟冰河,像女同志来月经的时候更痛苦了。一个是没有条件,纸也没有,原来还发一点纸,后来都没有了,有的时候扯点衣服、被子里的棉花,如果没有就弄点衣服垫着,然后再洗。到趟冰河的时候,河里都浸满了血水,是相当艰苦的。我是比较幸运的,一行军月经就不来了,到拉萨以后生活规律化,慢慢才来,来了以后拉肚子,疼,扒在地上打滚。有的时候要演出了,先打一针吗啡止疼,然后就上去演出,有的时候晕晕乎乎,像踩着棉花一样。

    2009-02-21 14:46:16

  • 黄崇德:

    虽然那个时候我们很苦,但心里还是觉得苦中有乐,很高兴。脑子里就是一个信念,想着怎么解放西藏,解放西藏的穷苦人民。尤其到了拉萨以后,看见拉萨的农奴断胳膊、瘸腿的,乞丐遍地都是,看了以后确实感觉我们就一个信念,再苦再累,饿肚子、爬雪山、趟冰河觉得都没什么,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解放西藏。当时,大家都经历过这些事情。

    在进藏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同志牺牲在路上。我们文工团有几个男同志,还有六队的一个女同志,因为心脏不好,在路上缺氧,还有肺气肿、心脏病,都牺牲了,长眠在西藏。

    2009-02-21 14:50:09

  • 主持人:

    黄老师,我听您说路上带着粮食,当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吃什么?

    2009-02-21 14:51:06

  • 黄崇德:

    开始的时候,因为我们从甘孜出发的时候,还带了一些干粮、米、代食粉、蛋黄蜡,到后来东西越来越少,我们就规定每人每天二两代食粉,就是黄豆等磨的粉,熬成糊糊喝,每人只有二两,要说起来大家都把汤叫“四影糊糊”,可以照到人影。当时很缺粮,有的地方好一点,你可以买一点牛羊,有些好人可以卖给你,也有人不卖,有反动宣传,不敢卖给我们。要是碰到一些开明点的人,他会卖给你一点。总之大家都是忍饥挨饿过来的。

    2009-02-21 14:51:20

  • 主持人:

    谢谢黄老师。吴景春老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们在行军过程中,基本上都有军马驮食物和人,当时的情况您还记得吗?

    2009-02-21 14:52:55

  • 吴景春:

    我们20几个人行军,没有赶上大部队。我们是7月28日从重庆出发的,组成了一个西藏外事处,去赶十八军的部队。我们到了甘孜以后,知道他们的部队已经从成都出发了,我们从甘孜才开始步行。步行的时候,在甘孜修整了一段,从重庆到昌都带了一些东西,那个时候都是凑起来的外事队伍,加上西南军区的情报处,由一个科长带领7、8个同志,两边组合在一起进军西藏,从甘孜以后步行,徒步进军。

    那个时候号召大家把带的多余的东西精简,因为你要自己背。我记得有一个男同志,他家里的经济情况比较好,他对吃苦的思想准备有点不足,把什么衣服都扔了。后来步行以后,就基本上是高原气候,白天有太阳,晚上就很冷,大家就支援他,他就得出一个教训,当时只考虑轻装减重,没有考虑到还有气候的变化。行军过程中开始是牦牛帮我们驮东西,单位有一些办公需要的东西,比如外交部派去边疆的,还有几个木头箱子装护照等,这些东西都要有东西驮,那个时候就雇了一个牦牛帮帮我们驮东西。有些重的行李,就是它驮,自己个人用的就尽量减轻,但是也要负担一部分。到了昌都以后,就变成驼帮。

    2009-02-21 14:53:18

  • 吴景春:

    当时我们有一个收音机,那个时候全国刚刚解放不久,还有美国造的收音机,好象是很高级的了,外交部给配备了点唱机、收音机、小照相机。除了照相机人背着以外,点唱机和收音机都是牦牛驮的。牦牛走的路和驼帮走的路不一样,它是可以走很陡的山坡,这样它驮的东西来回晃,到地方打开箱子的时候,东西都坏了。我们步行行军只有二十几个人,当时对环境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晚上还得站岗,女同志站上半夜,男同志站下半夜,男同志搭帐篷,女同志帮着做饭。

    2009-02-21 14:58:12

  • 主持人:

    经过了这么多苦难经历,我们的女兵们终于到达了西藏。在西藏的生活、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现在给大家展示一幅图,这是当时西藏军区女篮与西藏贵族小姐进行的篮球比赛。当时黄老师参加了这个比赛是吗?

    2009-02-21 14:59:27

  • 黄崇德:

    对。

    2009-02-21 15:00:00

  • 主持人:

    您把当时的情况介绍给大家好吗?

    2009-02-21 15:00:15

  • 黄崇德:

    可能记得不太清楚了,时间太长了。当时我们文工团的女同志多,主要是为了搞好统战工作。因为当时进藏的时候,还不能直接和农奴接触,做这些工作,当时不能谈改革的事,主要是给上层做统战工作。一方面,文工团通过文艺演出,学西藏歌,跳舞;另外,就是和他们搞联谊,搞篮球比赛。

    我原来在学校也打过篮球,不管会不会,我们文工团组织了七、八个女同志,和西藏的贵族小姐比赛。很多的贵族小姐原来在印度上过学,所以有些也会打球。

    2009-02-21 15:00:25

  • 主持人:

    当时的身高情况是怎样的?

    2009-02-21 15:01:18

  • 黄崇德:

    选的都是个子比较高的,我在里面算是中下等,我们还有几个女同志个子都一米六几。她们的身体素质比我们好,整个来说体质比我们强,因为她们在西藏习惯了,我们就不行。但是为了做统战工作,那个时候是青年联谊会和我们军区一块组织的,打的时候也很有意思,因为西藏缺氧,我们很不习惯,平时走路都喘气,打球就更累了。但是为了搞联谊,拼了命也要打,也是拼命的抢。当时她们的体质比我们强,但是我们掌握既不要搞得大家不愉快,不要犯规,也不要丢军区的脸。所以当时还是比较紧张的,打完以后,藏族人民没想到我们解放军的女同志看着那么瘦弱,女球员还可以,她们很佩服。当时比赛的结果怎么样我记不清了,反正大家拼命的跑,拼命的抢。

    通过那些联谊活动,拉近了藏汉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这场篮球比赛,我觉得还是挺有意义的。回来以后,我们每个人都累得喘不过气来。

    2009-02-21 15:01:28

  • 主持人:

    我这里还有一枚由国家体委颁发的攀登珠峰的纪念章,这个纪念章是颁发给您的吗?

    2009-02-21 15:03:15

  • 黄崇德:

    也不是颁发给我的,我们是文工团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去了一个小队,22个人。去的目的一个是慰问,做后勤工作。我们住在绒布寺(音)大本营,他们登山队员去了以后,我们后勤开始帮厨,还有工作人员,我们每天晚上组织晚会,帮他们做些事情。等他们登山下来,我们就夹队欢迎。还有一部分同志到6000米以上接登山运动员,这些主要是男同志去的,我们女同志主要在大本营,帮他们做饭,做后勤工作,做一些标语,欢迎他们,等下来的时候就穿上服装,跳舞欢迎他们,晚上再组织晚会。

    当时我们组织晚会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五千二百多公尺。我这个人属于什么都会一点的,参加跳舞、唱歌,因为小队的人数少,要组织一台节目,每个人担负的节目都很重,所以我单独的节目好几个,比如跳舞,人不够的我都参加。当时高山缺氧特别厉害,因为我原来刚进军西藏的时候,就得了胃病,吃的饭是夹生饭,经常是早一顿、晚一顿的,所以我就胃出血。在珠峰的时候也是,唱西藏歌,连唱带跳使劲咳,就往外吐血块。像我这样的,还有几个同志,还有一个说山东快书的男同志,他说着说着就晕倒了。平时演出没什么,关键是在那么高的地方演出。

    2009-02-21 15:03:41

  • 黄崇德:

    当时登山队员看了以后,对我们非常敬佩,专门向本部反映,说对文工团非常满意,能做到这一步非常不容易,还有男同志上去接他们。有一个王福州(音),可能是因为高山缺氧的过分压力,一下子看到亲人又唱又跳喊口号,他热泪盈眶,都哭了。我们也非常感动,当时的气氛非常感动人。后来他们回去对我们专门做了反映,就发了这个纪念章。

    2009-02-21 15:05:53

  • 主持人:

    谢谢黄老师。下一个关键词是“为什么见死不能救?”我想问一下吴老师,这件事情可能是让您终身难忘的事情。

    2009-02-21 15:07:17

  • 吴景春:

    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我有一次出诊,晚上有一个产妇生小孩,我去了以后,小孩已经生了,胎盘滞留流血,喇嘛在念经。我觉得只要消毒,打一点止血的药就可以了。但是喇嘛不让动,我说我绝对可以保证救她的命,但是喇嘛念经就说不能让汉人的医生给动手术。其实那也不是大手术,我求了他很长时间,我眼泪都出来了,他们还是不同意。后来我没有办法就回去了,回到医院里,我看见院长,就放声大哭。我觉得作为医务工作者,到这里见死不能救,心里真是难受极了。这件事也是我非常难忘的。后来,我就特别支持主张加强卫生工作的宣传,要让大家知道科普知识,大家要讲卫生,科学接生,做很多宣传工作。

    2009-02-21 15:07:48

  • 主持人:

    我还听说您给安排阿沛·阿旺晋美的女儿和妹妹的两次接生,这个情况请您介绍一下。

    2009-02-21 15:09:10

  • 吴景春:

    给阿沛的女儿接生的时候,当时的2号在值班,其他的人都到北京来参加人大会了,当时谭政委找到我,问我是不是值班,阿沛的女儿生孩子,他说这是政治任务,你一定要接生好。我说没问题,自己一定会好好做这个工作。我在接生的时候,是很注意的。因为我们作为妇产科的,特别是接生,自然分娩的时候保护会阴不破,这是我们最主要的技术。当时因为她的孩子很大,我就怕会阴破,我用尽全身的力量,结果小孩出来是九斤多,将近十斤,孩子非常大,后来出来会阴没有破,小孩也很好,我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阿沛的妹妹生孩子也是我接生的,她也特别感激,还绣了很多的小手绢。有一次她到医院来要送给我,我正好出诊,她一直坐在那儿等,我回来的时候她绣了很多好手绢给我,我把小手绢拿到婴儿室去,给小孩做围嘴。

    当时在西藏说统一战线,卫生工作,看病做买卖,这几大工作都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当时医务工作者都深知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一定认真做好每个医疗工作。

    2009-02-21 15:10:20

  • 主持人:

    谢谢吴老师。我这里还有关键字“桦树皮信、红皮日记”,请刘老师介绍一下。

    2009-02-21 15:14:43

  • 刘延:

    这是我个人的感情问题。我当时在西藏军区后政文工团,那个时候在甘孜,在1952年的时候,我们两个人经常来来回回不在一起,不过当时常常是默默的在内心交流。我们下连队演出的时候,他在一个地方,我在另一个地方,所以经常不在一起,当时也没有什么时候通讯的办法,那么感情怎么交流呢?因为我爱人会木刻,也会画画,经常下连队和战士打成一片,教大家画画、唱歌。很多的时候,部队都是在山里,有很多的桦树,桦树皮长得非常漂亮,各种各样的颜色,整个桦树皮是花的,可以把它切下来,有的光照不一样,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还有淡蓝色的。当时没有纸,没有任何信息交流的工具,可是彼此之间又很想念,那么他就用木刻刀轻轻划一个方块,慢慢的把桦树皮接下来,用它写字。他每走到一个地方就记下来,通过这样传递感情。

    当时进军西藏的时候,每个人发了一个进军西藏的红皮日记,有的时候我想告诉大家什么事就记在上面。我们当时并没有直接的信件交往,是后来大家都回到甘孜以后,他把他的桦树皮信给了我,而我的日记记的是在某一天我们都在做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来了解在那个过程中我们都在做什么。

    2009-02-21 15:15:01

  • 刘延:

    那段时间我记得我们是在康藏公路,就是现在的川藏公路,当时康藏公路大概是156团在德格修路。有一次要过一个江,当时是牛皮船,正好赶上我们两个在一起。那个牛皮船就是一块整个牛皮,大大的就像个勺子。当时部队规定258团才能够谈恋爱、结婚,所以我们是不敢公开的感情,我们两个坐在牛皮船上,谁也不和谁说话。下船以后,他就写了小小的条子,悄悄塞到我的兜里。我一看“牛皮船像勺,把我们两个舀到了一起。”当时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个人的感情,年轻人的那种蓬勃朝气有另外的表达方式。我当时看到那个兴竹海(音)的水那么蓝,那么好看,我就在日记上写:这个水这么蓝、这么深,如果他还能写一句话,会是什么感情呢?当时用这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当时桦树皮信没有办法保存,因为过一段时间它就干裂了。后来又文化大革命,这些东西都没有保留下来,仅仅是在记忆当中,在西藏那么艰苦的环境中,还有一种感情的存在。当然,可能其他同志也会有,只是我多多少少有一点记录。一直到我写文章时,我还把这个写成文章发表了,很多杂志还录用了。

    2009-02-21 15:18:02

  • 主持人:

    刘老师,还有一个关键词要问您的,就是“冲吉德嘎”。

    2009-02-21 15:22:12

  • 吴景春:

    冲吉是城市的意思,德嘎是歌舞队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市歌舞队。我在西藏待了二十年,除了在文工团待了两年多,后来到1955年,我就到了拉萨。到了拉萨以后,下到地方工作。1959年当时成立了军管会文教处,决定成立一个拉萨市歌舞队,当时的文化局原来有一个叫刘绍云(音)的同志,他是科长,把我从学校调到文教局,等于在文化科工作,他就下去了。所谓的文化科当时就我一个人。当时市委决定,为了宣传党的政策,反映解放以后农奴的幸福生活,活跃当时部队和群众的文化生活,决定成立一个歌舞队,让我们的文化局主要做这件事。

    当时市委宣传部有一个叫习平(音)的同志,他代表宣传部,一些政策方面的问题他来掌握,具体的工作由文化局来做。所以冲吉德嘎从一开始建队,我在那里接受了拉萨市宣传部和文化局双重领导,在他们的领导下具体做这件事。当时拉萨市有一个青妇联的歌舞队,这个歌舞队过去在拉萨市小有名气,他们的演出水平也不错,但是民主改革之后,显然是不太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需要把他们进行重组以这个队为基础,从里面挑选了几个队员,以他们作为基础,在城区、农村找一些比较合适的队员。

    因为西藏是一个特别擅长歌舞的民族,所有的小孩几乎都会唱歌、跳舞。当然,这当中有些是非常优秀的。当时在青妇联的演出队中,我们就把几个尖子队员留下来。当时各个城区因为民主改革以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本身就喜爱歌舞,所有的城区都有业余歌舞队,他们都有相当的水平,而且群众基础非常好,所以老百姓非常喜欢他们。

    2009-02-21 15:23:05

  • 吴景春:

    市歌舞队成立以后,从他们当中选拔一些人进来。当时最早刚刚成立的时候,大概只有十五、六个人,年纪最小的13岁,后来还出过专辑,还有14、15、16岁,年纪比较大的就是土顿(音),她后来成为我的助手。这个人在文艺方面是全才,按照我的观点和水平来看,能说、能唱、能编,而且嗓子非常好,我们都叫她“铁嗓子”,表演能力非常强。除了在演艺方面有特殊的才华之外,在组织工作上能力相当强。因为我在机关工作,除了抓宣传队以外,还要搞一些行政事务,所以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当中,所以必须在他们当中选一个人和我合作。土顿和我就是很好的搭档,直到现在我和她还有联系,在去年奥运会时,她还代表西藏到奥运村参加了演出。在这次演出之后,我们还见了一次面。在几十年当中,从1959年平叛胜利以后,到1961年正式宣传队成立,一直到现在,这个队员和我保持着联系。

    冲吉德嘎在我在的时候经过了几个大阶段,当时非常艰苦,因为没有编制,每个队员要生活、演出,虽然他们是业余的,当时拉萨市地方没有文艺团体。拉萨市大大小小所有的活动需要文艺演出的时候,都是靠这个业余宣传队。比如每年慰问演出这个队要出去,各个牧区有什么交换活动或者开干部会议需要宣传演出,这个宣传队也要下去。所以他们虽然是业余的,但是他们所担负的任务基本上是专业的,但他们的报酬非常少。

    2009-02-21 15:31:02

  • 吴景春:

    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要把他们固定下来,让他们一块排练,最初在文化局的房子旁边正好有一个大院落,就把他们集中到一起。这样就存在生活问题,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每个月10块钱,10块钱的生活费按照当时的粮食定量供应,除了每个月的口粮之外,还可以买少量的酥油或者菜籽油,生活是不够的。

    后来我带着这个队经常下去演出,他们的编导、排练、生活我都参与,要演出我带队下乡,要排练我和他们一块排练,可是当时我的藏话水平很糟糕,只能说很简单的话。怎么交流?比如要给部队解放军演出的时候,歌舞节目可以唱藏歌。但是如果说唱,比如解放军的某个英雄事迹必须用藏语说,我们只有采取土办法,我们从青妇联宣传队找来了两个同志,他们的藏文水平非常高,汉文水平也很好,字也写得漂亮。我们主要依靠他们两个,把我写的词用藏语翻译出来,或者他们跟我讲藏语,我们再写成汉语,用这种土办法来解决当时的演出问题。

    其实我很多年都不敢说,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在文工团待过,我唱也唱不好,跳也跳不好,但是毕竟在文工团待过,会一些基本动作,当时他们的水平很低,好在他们的素质很高,这个民族非常聪明。我和他们待了不到一年,我们要求他们必须说汉语,我必须说藏语。有的时候说不下去了,那么藏汉语一起来,结果他们当中有三、四个队员在一年后汉语说得非常好,而且四、五年之后我再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汉字写得常漂亮。我今天还带了他们给我写的信。

    2009-02-21 15:35:35

  • 主持人:

    给大家看一下。

    2009-02-21 15:41:07

  • 刘延:

    我觉得他们的字写得非常漂亮。

    2009-02-21 15:41:34

  • 主持人:

    是用汉字写的?

    2009-02-21 15:41:56

  • 刘延:

    是的,他们非常聪明。当时是1978年的时候,我和他们通过一次话,你看他们的汉语写得多漂亮。

    2009-02-21 15:42:16

  • 主持人:

    在您的工作当中时时刻刻都体现了藏汉情。

    2009-02-21 15:42:46

  • 刘延:

    而且我们在演出当中还有很多小故事。我当时带他们演出,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比如我们要到吨龙(音)演出,我们就凭着关系到处联系,就和当时的汽车队队长联系,使劲叫苦,说我们这些孩子怎么怎么可爱,我们的演出怎么怎么重要,什么地方要我们演出,你们有没有汽车往那边走,把我们带一带。他们就带着我们,到了路口,他们做他们的工作,我们就背着东西继续往前走。

    我们最艰苦的一段是在沂蒙县,大概是1个月,坐汽车到麻江,当时我们也没有什么经费,除了演出的道具、服装外,还要背吃的。方法就是这样,我们不可能一下走很远,比如今天在这个村落演出,就在当地住下,住在当地藏族群众的家里。我记得在麻江,我带着四个最小的女孩子,住在人家的楼顶,楼下一帮人住。当时的楼顶上还不算冷,因为藏族的房顶都是平的,用阿嘎土打的,就像水泥一样,西藏的房顶都用它做的。

    2009-02-21 15:43:13

  • 刘延:

    刚刚平叛不久,我有的战友说你一个女同志带着那么多孩子过去,万一有什么事呢?因为当时平叛时候不长,还有贵族玩的手枪没有上缴,我就把它装在小钱包里面,悄悄带着,给自己壮胆。到楼顶上睡觉时,楼上的青垛照下来很高,几个队员很害怕,他们说会不会有狗熊下来啊,我说没关系,我有枪,放心睡觉吧。

    另外我们不能雇马,本身的生活费一个人就10块钱,或者我们去有些县给我们少量的钱,我们可以雇三四匹马把琴拉上,其他的人就得走路。但有一次比较豪华,就是每个人都骑一匹马,那是乡里给我们出钱。我们每个人都骑一匹马,把行李捆在马肚子上。我们有两个小男队员,当时比较调皮,现在在西藏歌舞团当团长,他还记得那件事情,还有一个乐队的队员,这几个人跟在我后面,问我敢不敢跑。我说我不敢跑。他们就在我的马后面打了一下,我的马就飞跑。当时其实我不害怕,山沟的路比较宽,不太害怕,因为他们在后面,可是我的马跺子没有拴好。然后我摔下来以后,马就受惊了,马飞跑,前面是陡坡,我从马上摔下来,但是腿还在马身上。如果当时我没在草地上摔下来,可能就会出很大的危险。恰好在比较平的草地上摔下来,整个人吓得要死,所以从此以后他们不敢再动我的马,每次只要能够有马骑的时候,他们都让我骑最温和的马。

    2009-02-21 15:45:38

  • 刘延:

    还有一些故事。有一次我们到岷县演出,当时条件很差,也没有什么要求,县里面派几匹马,我们当时走路很晚,到了那个乡的时候都傍晚了,和乡里已经联系不上了,但是也不太远,后来我们说怎么办,就在乡里找到几个骨干组长商量。我说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在这里先住下,然后再找乡里联系,再演出?大家都同意,我就进行分工。当时什么也没有,就带了几个帐篷,草地上也没有办法住,我派了三个人,前面就是一座山,我让他们砍两大块树条回来铺草。身体比较弱的负责打桩,支帐篷,另外几个人负责做饭。安排好生活以后,就在旁边找了一块小小的地。我还让他们找一些油松,自己烧火做饭吃。当时做饭是平底锅,下面架几个石头,煮一点酥油茶。

    2009-02-21 15:49:45

  • 主持人:

    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吧,所以您到各地演出,也是经历了很多小事。另外一个关键字是“朗子夏”,可能伍老师印象比较深,请您讲一下。

    2009-02-21 15:52:02

  • 伍仪瑜:

    在拉萨叫朗子厦,它是一个市政府,是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可以审判,也可以关押犯人,朗子夏就是所谓的官方政府。过去尼泊尔在西藏也享受着特权,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党里之间打过一次仗,尼泊尔胜了,就定了一个协定,没有经过中央政府的协定。协定规定西藏每年要给尼泊尔交一万卢比供经,尼泊尔在西藏有代表。我们到拉萨的时候,那个代表算是官方的代表,他享有执法权。因为尼泊尔在西藏的侨民比较多,尼泊尔商人比较多,所以要维护侨民的利益,如果侨民有人犯了罪,西藏单方面不能处理,要和尼泊尔的代表会同审理案件。这叫会审公堂,如果开庭,多半都是维护他们侨民的利益,西藏方面处于被动地位。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定一共17条,因为初西藏还有过去英国、印度留下来的特权,尼泊尔在西藏也有特权,所以和平解放西藏协定第14条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全权处理西藏地方的一切涉外事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邻邦友好相处。另外,就是平等进行通商贸易。在1951年5月23日签订以后第14条中央交给外交部,由外交部执行第14条。

    外交部就组织一个党委,抽调人,当时外交部有一部分人都派到朝鲜去了,因为抗美援朝需要一些懂外文的干部。西藏外事处抽调一些干部,当时没有外交学院,人大有一个外交干部培训班,抽调了两名科技干部。另外,从外语学院抽调了六个学员,五个男学员,一个女学员。另外从武汉外事处抽调两名干部,从西南外事处抽调两名干部,这样组成一个干部班子。

    2009-02-21 15:52:31

  • 伍仪瑜:

    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已经是6、7月份了,到7月份就积极准备进藏,我就是西藏外事处其中的一个,还有一个男同志。7月28日准备出发的时候,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是西藏和平协议签订者之一,他做动员报告,这个时候我们还增加了一部分人,就是西南军区情报处派了一个科长,几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来支援西藏的工作。一共有8个人,一个警卫员,两家合起来,由杨功书(音)统一指挥领导。西藏外事处有两个领导,一起组成一个党支部,做进藏的准备。军政委员会的秘书长做动员报告时最后讲了一句话“哪里黄土不埋人”,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们克服一切困难,鼓励我们长期进藏的思想。

    2009-02-21 15:55:51

  • 主持人:

    我还有一个问题,“女活佛和培训班”,这个故事请李老师讲一下当时的情况。

    2009-02-21 15:59:07

  • 李国柱:

    我们到西藏以后有两大工作,一个是搞统战,一个是搞群众印象工作。群众印象工作像看病、演出、修公路、植树造林,另一大工作就是统战工作。统战工作中团结西藏的反爱国上层人士,开展反爱国团结阵线。我在1952年时分配我做这个工作,当时年龄小,不知道怎么做,向老同志学习。江孜贵族比较多,所以我们当时的统战工作就要做贵族小姐和夫人的工作。

    在做工作当中,我们发现一个寺庙,就是江孜分工委所辖的县,县里有一个寺庙。一般寺庙里都有一个或两个活佛,都是男的,这里的活佛是女的,当时只有14岁。她没有接触过社会,就在寺庙里念经、修行。因为她属于活佛,层次就比较高,所以我就做她的工作。开始我们有一个罗忠一(音)同志,他就做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给他们送一些这样的书,但是她看不懂。她接触我们解放军以后,感觉解放军不错,待人和蔼。我们把她接去看电影,当时就是看苏联电影和国内的电影,她感觉特别好,特别感兴趣。

    后来我们专门把她接过来,请她与大家见面。我就把江孜所属的贵族小姐请到统战部来,与她见面。结果她那天与大家见面,按老规矩,大家先给她磕头,她给她们摸顶,然后她们献哈达。在中国的女活佛当中,地位最高的是她,据说世界上地位最高的也是她。她很腼腆,给大家摸顶,问大家身体好不好。最后她出门的时候,到她的驻地,大概半里地不到,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到。为什么?人家都知道活佛要到这个地方,大家都抱着孩子,带着哈达献给她,抱着小孩让她取名字。她不知道怎么取,就取一些吉祥如意的名字,很高兴的。

    2009-02-21 15:59:25

  • 李国柱:

    后来江孜成立妇协的时候,就安排她当副主席。最后她到内地学习、参观。她在叛乱的时候被叛匪劫持走了,经历了很难的过程,最后随着他们一起到印度。到了印度以后她一看势头不对,她在西藏看到了一些叛匪的活动,所以她挺愤恨的,但是她已经无能为力了。最后,因为她想念她的母亲,叛匪在这边也对父母进行威胁,另外她和解放军同志接触以后,觉得共产党、解放军对她很好,我们给她讲统战政策,祖国怎么伟大,相信毛主席,你今后有很好的前途。这样在她的脑中已经留下了这些印象,她就想回来,和我们取得了联系,最后她经过很波折、艰难曲折的道路回来了因为她向往祖国、向往人民政府,所以她一定要回来,不在那里待下去。

    2009-02-21 16:07:32

  • 李国柱:

    当时是周总理亲自安排她回来,毛主席接见了她,朱总司令接见了她,办宴会请她参加。而且在9月30日回来的,最后请她在内地参观,在全国的妇协安排职务,在西藏也安排了职务。她回来以后,她母亲安排在江孜妇女联合会当主任,父亲安排在办事处,她的姐姐和姐夫也都安排了工作,都很好。她现在是全国人大委员,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西藏政协都安排了职务,一直表现很好。

    我后来离开了西藏一段时间,就断了联系。我调回北京以后,她每次来北京开会,我们两个就互相通电话、见面,所以我们两个见面的次数比较多。前两年我还回去了,上她家,我这里有她的照片。

    2009-02-21 16:11:54

  • 主持人:

    这就是女活佛的照片。

    2009-02-21 16:13:30

  • 李国柱:

    这是她在家里做佛事活动。这是我和她的照片,在西藏她的经堂里照的照片。这是她到北京开会住的招待所,我去看她。开始她是我做统战工作的对象,后来一直保持着联系。

    2009-02-21 16:13:41

  • 主持人:

    您还参加了民主改革,您把当时的情况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2009-02-21 16:14:05

  • 李国柱:

    民主改革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三反。当时西藏剥削比较厉害,所以叛乱以后,首先我们进驻乡里,要清理哪些是参加叛乱的,在叛乱了的农耕区实行三反(反叛乱、反乌拉、反奴役)双减(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人人差不多都有受压迫剥削的。还有给他们减租,减他们的农业税,减少高利贷的利息,他们那里高利贷的利息太高了。

    2009-02-21 16:14:19

  • 主持人:

    好象您的家庭和西藏也有密切的联系。

    2009-02-21 16:14:55

  • 李国柱:

    刚才我说的是民主改革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民主改革,就是土地改革。从工作组进去以后,发动群众进行阶级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受苦受剥削的,让他们诉苦,发动他们敢于向叛乱斗争。农奴主叛乱的和不叛乱的分开,判乱的要坚决反对、斗争,对没有参加叛乱的,把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全部没收,财产没收,分给农奴。没有叛乱的农奴主,他们的土地国家拿钱买,买来以后,分给贫困的农奴和奴隶。我参加了这个工作。多数农奴没有土地,就是有土地债务也是很重的,所以我们计算以后,划分阶级,民主阶级、富裕农主阶级、中层农主等等,把土地统计上来,丈量好,属于叛乱的没收,属于不叛乱的赎买,总体是多少土地,再按人口平均分配一个人多少土地。分了土地,分了房子,分了牛羊,分了粮食,主要是土地。

    2009-02-21 16:15:10

  • 李国柱:

    农协会宣布分配的时候,张三李四分多少,根据人口来分。当时我们乡的每个人摊三颗地,内地叫亩,两口人就是六颗地,这些都具体进行分配。分配那天,群众情绪很高,祖祖辈辈都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分了土地以后高兴得不得了。特别是分了房子,他们从来没有房子住的,奴隶都住在牛棚里,分到房子都不相信是分给自己的,没想到自己分了土地和房子,还有牛羊,和牛羊很亲,所以他们特别高兴,唱歌、跳舞,拿着青稞酒在土地上走来走去,在那里睡觉,感觉从来没有的事情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就是回忆分土地前前后后的过程。由于时间过得太久了,有些事情就记得不太清楚了。

    2009-02-21 16:16:07

  • 李国柱:

    今年是我们国家成立60周年,另外西藏民主改革也是50周年,这是一个大喜的日子,从国家来说是这样,从西藏来说也是这样。最近西藏开人代会,定3月28日这一天作为他们西藏解放的日子,我从广播里听到,西藏群众不管是哪个阶层的人,干部也好、群众也好、农民也好,听到以后特别高兴。我们曾经在西藏工作过,我们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都特别为他们高兴。这个纪念日确定得特别好,因为几千年来他们祖祖辈辈受压迫,受剥削,虽然我们在50年以前因为他们叛乱进行了民主改革,给他们分了土地,但是并没有作为正式的日子,所以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忘了。为了让祖祖辈辈记得这个日子,而且这个日子来之不易,所以成立这个纪念日。这个决定特别好,我作为参加西藏民主改革的人,在西藏工作二十多年,知道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我预祝西藏人民生活越过越好。

    2009-02-21 16:17:49

  • 主持人:

    谢谢李老师。今年2月25日就是藏历新年,所以请每位嘉宾对广大的藏族同胞说一句祝福的话吧。

    2009-02-21 16:20:04

  • 刘延:

    我在西藏工作二十多年,我把西藏当成第二故乡。在这样美好的日子,我祝西藏农业丰收、牧业昌盛、科技发达、社会和谐,我的藏族乡亲们扎西德勒。

    2009-02-21 16:20:24

  • 吴景春:

    我也在西藏工作很多年,与西藏有割不断的情结。借藏历年之际,祝西藏人民,西藏各层的同志们藏历年愉快,扎西德勒。

    2009-02-21 16:21:03

  • 李国柱:

    在西藏过了不少的藏历年,在北京也过了不少,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部工作,每年藏历年的时候都在。但是在藏历年的时候在北京把他们请到家,做牛羊肉,做他们喜欢吃的菜,这个次数不少。现在北京组织过藏历年的时候我也参加,23日要过年,我也会参加。所以这个时候我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我在西藏10多年,离开西藏以后因为我爱人重新去工作,我到过西藏12次。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一次进藏纪实》,写了进藏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就是看到的新西藏的变化情况。

    我对西藏很有感情,我的孩子对西藏也很有感情。所以在藏历年来临之际,我祝西藏的老乡们藏历年幸福,希望他们的发展比现在更好。扎西德勒!

    2009-02-21 16:21:37

  • 黄崇德:

    我在西藏过了不少的藏历年,一般藏历年的时候,我们文工团都要去慰问演出,与藏族人民一起联欢。我在那里待了十五年,与西藏的情结结得很深,凡是西藏的事情我都非常关心。我虽然现在在北京,我希望西藏在祖国的大家庭中和谐共处,生活越来越好,西藏建设得越来越繁荣,这是我们老西藏人的心愿。祝西藏人民新年快乐,扎西德勒!

    2009-02-21 16:23:02

  • 伍仪瑜:

    我在西藏待了十一年,就是为了执行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第14条,除了14条以外,更好的发展呈现在我们眼前。比如中国和尼泊尔公路通车,和印度之间也正在协商修建公路,和不丹当时没有任何联系,现在不丹早就加入了联合国,不丹的环境算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它的环保很好,它的整体也很平和,老百姓很幸福。所以我们觉得西藏周边的环境,与邻邦的关系越来越好,对我们建设西藏有非常好的条件,所以我祝贺西藏人民扎西德勒。

    2009-02-21 16:24:06

  • 主持人: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几十个年头转眼就过去了,昔日的青丝如墨,如今已两鬓染霜。在本期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感谢这些到场的嘉宾,同时祝福她们健康,幸福!感谢您收看本期节目,同时请您关注西藏文化讲堂下期节目。再见!

    2009-02-21 16:24:55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9/489_090221b.wmv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主持人 刘震

    首批进藏女兵接受中国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联合采访中国网 杨佳

  • 首批进藏女兵代表 吴景春

    首批进藏女兵接受中国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联合采访中国网 杨佳

  • 首批进藏女兵代表 伍仪瑜

    首批进藏女兵接受中国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联合采访中国网 杨佳

  • 首批进藏女兵代表李国柱向主持人讲述照片里的故事

    首批进藏女兵接受中国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联合采访中国网 杨佳

  • 首批进藏女兵代表 刘延 吴景春

    首批进藏女兵接受中国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联合采访中国网 杨佳

  • 首批进藏女兵畅谈如歌岁月

    首批进藏女兵接受中国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联合采访中国网 杨佳

  • 首批进藏女兵代表黄崇德

    首批进藏女兵接受中国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联合采访中国网 杨佳

  • 首批进藏女兵代表 李国柱 黄崇德

    首批进藏女兵接受中国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联合采访中国网 杨佳

  • 首批进藏女兵代表与现场工作人员合影

    首批进藏女兵接受中国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联合采访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