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班班长讲述国旗护卫队的故事

   嘉宾:天安门国旗班第八任班长 赵新风
   时间:2009年7月14日10:00
   简介: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对国旗有别样的情感,因为他们的责任就是在天安门广场,每天让五星红旗伴着庄严的国歌同朝阳一起升起。祖国60周年华诞之际,听国旗班老班长讲述述国旗护卫队的故事。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国旗班班长讲述国旗护卫队的故事

活动描述

  • 嘉宾:天安门国旗班第八任班长 赵新风
            时间:2009年7月14日10:00
            简介: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对国旗有别样的情感,因为他们的责任就是在天安门广场,每天让五星红旗伴着庄严的国歌同朝阳一起升起。祖国60周年华诞之际,听国旗班老班长赵新风讲述述国旗护卫队的故事。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相信每一位当过兵的人都会对国旗怀有特殊的情感。而有这样一群战士,他们对国旗的感情和普通战士相比,可能会更深、更不一样,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在天安门广场每天让五星红旗伴着朝阳一同冉冉升起,这就是国旗班的战士们。今天中国访谈为大家邀请到的就是前任国旗班的老班长为我们讲述“我与国旗的故事”。为您介绍今天的嘉宾,天安门国旗班第八任班长、北京新风旗帜中心主任赵新风先生。赵主任,您好!

    2009-07-14 09:51:34

  • 赵新风:

    主持人好。

    2009-07-14 09:52:58

  • 中国网:

    欢迎您到我们节目中做客。您的身份是天安门国旗班的第八任班长,一说到国旗班的战士,在我们很多人的眼中都觉得特别威风,特别神秘。今天我们首先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怎样成为国旗班当中的一员的,讲讲您的经历?

    2009-07-14 09:53:37

  • 赵新风:

    当时我从胶东半岛烟台参军入伍,因为烟台这个地方是民风彪悍,崇尚爱军习武。从历史上,包括近代都出了很多的战将,两位军委副主席也是出自胶东半岛。我从小就对部队和军人非常崇拜,所以当时有当兵的信息,我就非常兴奋,要来参军。当时我们一个区有500多人合格,应征入伍,有8个条件兵的名额,身高1米78以上,高中毕业以上,还有各方面的条件要求。

    2009-07-14 09:55:32

  • 中国网:

    条件兵就是条件比较好的?

    2009-07-14 09:56:06

  • 赵新风:

    是这样的。当时非常荣幸进入到这8个条件兵的圈子当中,这样就从山东到了北京。当时是武警北京总队去全国各地招兵,在大兴县新兵基地训练,后来挑兵的时候,从600多个新兵当中挑了52个人到天安门中队,当时天安门地区的警卫任务就是由天安门中队来担负。从这当中又选了8个人到五班,就是这么层层选,五班实际就是国旗班。就这样,我从山东经过选拔到了国旗班。

    2009-07-14 09:57:30

  • 中国网:

    在一次次的选拔当中,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将成为国旗班的战士?

    2009-07-14 10:00:00

  • 赵新风:

    当时只是想当兵,对国旗班的梦想是想过,但是没有敢想。因为当兵之前曾经看过国旗班的报道,只是知道在升国旗,在故宫附近住。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战士们的每个床前还有一个小柜子,放着很多书。当时非常向往。到了新兵连以后,知道六支队当时担负的任务就有国旗、天安门、纪念碑和一些重要的岗位,但是也没有想过能到那里去。后来新兵连的班长在训练时激励,说大家要好好训练,练好动作,争取能去天安门升旗。可能所有的班长都会对新兵这么讲,但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因为到了北京,离的很近,而且国旗就在我们支队当中。

    当时的训练非常刻苦,自己的表现可能要突出。到最后他挑兵的时候,由每年在新兵即将下连的时间,天安门中队要优先挑兵,把这些好兵先挑走,然后其他部队再分。我记得当时挑兵的的干部是我们中队的副队长,他要去各个新兵班去看,看谁的小红旗多,有一个基本素质的统计,然后再到操场上看动作和形象。

    当时我们所在新兵班的班长和排长曾经提前做过工作,说要我到他的部队去。如果说内部十一中队挑兵,干部点到你的名字,你不要答得那么响亮。

    2009-07-14 10:00:14

  • 中国网:

    不舍得放你们走。

    2009-07-14 10:01:58

  • 赵新风:

    对,这样可能就不要你了。当时知道是天安门中队在挑兵,就一步一步往前走,人越来越少。最后到了50几个人的时候,点名赵新风的时候,我说“到!”,一步走迈出去了,回答的很响亮,这一步就迈到了天安门中队。所以是这么一个选拔的过程。

    2009-07-14 10:02:34

  • 中国网:

    这个选拔的过程今天看起来好象一路是顺风顺水的,但是回想起来,每一个环节都是很激动,很难忘的。

    2009-07-14 10:03:58

  • 赵新风:

    是的。回过头来看这个过程,首先是要有一个梦想,如果没有当兵的梦想,或者说没有对国旗班的向往,而且也到不了这里来。当时应征入伍的时候,因为我的爷爷也是当地的老领导,有很多其他的选择,比如说到其他部队,到其他军区。但当时一听说北京有条件兵,就想到北京。当时600多个新兵要脱颖而出,一定要有一些功底。还有就是面对选择,就是新兵连的一些老领导要和他们走,到他们那里各方面的条件会好一些,但是还是对天安门有一个向往,但是当时并不知道到了天安门就能到国旗班,这个梦想很重要,再加努力。

    2009-07-14 10:06:43

  • 中国网:

    当您成为国旗班的战士时,包括这之后我相信有很多人都请教过您,什么样条件的人能成为国旗班的一员呢?

    2009-07-14 10:07:11

  • 赵新风:

    这个条件是在逐年提升,我们选的时候进国旗班的的身高是在180以上,是五官相貌过的去,包括我们的身材,特别是在新兵连的动作,还有综合的表现。有一个选拔的体系,从外型到内在的精神素养,还有就是在新兵连的期间有一个综合评分。然后再经过严格培训,新兵进来以后还要经过将近半年的训练,才能够到方队去升旗,就是基本的条件加你自己的努力。现在随着我们生活的不断提高,现在80后身高越来越高,现在的身高要求比过去高一些。但是现在旗手不超过1米9,在1米9和1米188以下,是这么一个高度,因为要和两边的人相配。

    2009-07-14 10:07:29

  • 中国网:

    刚才您讲到要想成为国旗班一员,首先是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要经得起考验,选上以后要经过半年的训练,提出申请,可能才能成为一名旗手,护卫队当中的一员。您能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从最开始被选拔上到最后成为旗手,这个训练过程有哪些程度,要经过什么打磨,这对我们来说,好像不太能想象的到。

    2009-07-14 10:07:55

  • 赵新风:

    我说一下当时我的经历。因为我到国旗班的那一年是1989年,是3个人升旗的,国旗班时代。当时我的班长是第五任班长窦海舰,当时他说谁的动作好,谁的表现好让谁第一个去升旗,这就是最大的动力。这个目标确定以后,所有人都在自发自愿的训练,没有人要求你怎么样,都变成了自发行为,这个很重要,就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时正常部队是6点起床,但是我们4点种起来,起来以后先整卫生,这是一个工作表现。我们的驻地是在文化宫练,然后在河边练动作,比正常部队要早2个小时起床。

    2009-07-14 10:09:23

  • 中国网:

    是就你们三个人,还是很多战士?

    2009-07-14 10:10:37

  • 赵新风:

    我们一起新兵的是8个人,8个人是展开了竞争。

    2009-07-14 10:10:53

  • 中国网:

    是自己私底下的竞争,没有人要求4点起床?

    2009-07-14 10:11:19

  • 赵新风:

    因为大家多有一个目标,是第一个去升旗,所以主观能动性确实非常重要。都是来自全国各国,都是挑进来的,都是优秀者,谁最后能够第一个脱颖而出,这就要靠实力,不是靠运气。我曾经和他们进过,能到国旗班的不完全是实力也有运气,因为长的比他好看的,身高比他好的,多的是,但是为什么这些人能进来,因为这些人有运气。但是一旦进来以后,就不能靠运气了,要靠实力,大家有目共睹,看的见的。

    当时我们的基本动作是几项,第一大类是队列动作,从站到起步、正步。第二类是技术动作,就是我们看到的要甩旗、收旗。因为天安门的国旗很大,五米长,三米三宽,要动作很挥洒的做出来,这个要靠基本功。这是技术动作。当时还有技巧动作,因为我们升旗的时间,天安门广场的基座是封闭式的,我们两个人升旗要翻栏杆,有些类似于舞台动作一样,要翻的很漂亮,要动作统一,还要有精气神。

    2009-07-14 10:11:38

  • 中国网:

    这个有固定的姿势和标准吗?

    2009-07-14 10:12:15

  • 赵新风:

    有。两个人到国旗基座前面之后,两个人一对视,两个人同时搭手、上脚,侧着身往里翻,两个人要同时落地,再到各自的位置去做各自的动作。这是技巧动作。白天还要上岗,白天站一班岗、晚上站一班岗。在同等科目、同等训练的情况下,自己要找时间、找技巧,自己要比别人更努力。

    2009-07-14 10:12:50

  • 中国网:

    那个氛围会很紧张,因为周围都是竞争对手,不知道谁会成为最后的旗手,大家都在努力。

    2009-07-14 10:14:44

  • 赵新风:

    对。但是这是一种良性的竞争,男人对男人的对抗,都是战友,都非常幸运,层层选拔进来,我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谁第一个去。当然这个目标就把整体的风气带起来了,再加上和老兵的关系。当时到了7月30日下午,班长就说赵新风,我说“到!”,他说换衣服、降旗。我愣了一下,没想到,确定之后当时兴奋的就跳起来了。其他的新兵也为我高兴,就是新兵终于可以担任升降旗的任务了。当时升旗的时候,全班只有三套礼服,新兵帮助赶快整理衣服、皮鞋,穿好服装以后跟着老兵一起去降旗,代表新兵开始担负升降旗的任务。7月31日,第一次就去升旗。

    2009-07-14 10:15:03

  • 中国网:

    我很想知道,您7月30日第一次降旗的心情,还有这一晚上怎么过的,第二天早上去升旗,讲讲这个过程?

    2009-07-14 10:15:23

  • 赵新风:

    这一晚上怎么过的已经记不清楚了。

    2009-07-14 10:15:39

  • 中国网:

    不会很紧张,很激动,一夜无眠吗?

    2009-07-14 10:16:06

  • 赵新风:

    先是去降旗,尽管这之前做了反复多次的动作和演练,晚上没有人的时候 我们都在翻栏杆、爬梯子,动作已经很熟练了。但当三个人一组走出天安门城楼以后,脑子还是一片空白,反复走过多少次的路,在那一刻还是非常的紧张,下意识的把动作完成。

    2009-07-14 10:16:16

  • 中国网:

    您会注意旁边有很多人在看吗?

    2009-07-14 10:16:26

  • 赵新风:

    知道,会有很多人在看。而且当时第一次降旗有很多摄像机对着,还有很多外国媒体。就是完全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完成这个程序。

    2009-07-14 10:16:45

  • 中国网:

    其实在那个时候是有一点机械的。

    2009-07-14 10:18:08

  • 赵新风:

    对。所以为什么说基本功要扎实,在第一次非常兴奋或者非常激动的时候,你有基本功在垫底就不会出什么纰漏。但第二天升旗的时候就好多了,因为主要是激动、兴奋的感觉会冲淡一些,就会回-到本职当中去,按照升旗的动作和要求来平静的完成任务。

    2009-07-14 10:18:22

  • 中国网:

    您算是光荣上岗了。您刚才讲在成为旗手之前有一段艰苦的良性竞争和训练,您也提到,要想最后成为旗手,这期间还有半年的训练,这是对现代旗手的要求吗?

    2009-07-14 10:18:35

  • 赵新风:

    我们是91年国旗护卫队组建,它的动作又增加了一项,就是操枪。过去我们三个人升旗的时候是徒手,腰里扎枪。但是到了1991年5月1日以后,国旗护卫队要扛步枪,就是说增加这半年是为单兵动作练操枪法,还有36个人的方队来配合,这样动作多了,动作要求也提高了,实际是放在枪上。

    2009-07-14 10:19:32

  • 中国网:

    您刚才谈到1991年,其实这个年份挺重要的。比如有资料显示说与祖国相伴41的春秋的老国旗光荣“退役”;新旗杆启用,天安门国旗班扩建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由3个人升降国旗改为36人。这对你们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吧?

    2009-07-14 10:20:29

  • 赵新风:

    对。我们这一代可能是赶上几个历史的演变,第一个就是升旗仪式的变革,由3人的国旗班升旗仪式,演变为36个人的国旗护卫队形式。第二个是天安门国旗旗杆和国旗旗座的变革,开国大典时毛主席亲手在天安门城楼按动电钮升旗的旗杆是22米高,四周是封闭式的,从主席开国大典升起国旗以后,一直沿用到1991年4月15日。4月15日当天新旧国旗杆有一个交替,旧国旗杆退役。1991年4月16日,现在天安门广场30米高的国旗杆启用,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两个变革。

    2009-07-14 10:20:45

  • 赵新风:

    经历变革之后,可能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也会不同。可能我们这一代人记忆非常深刻,比如在改升旗仪式的过程就很难忘,我们下连当武警战士,我们一直接触的是手枪,没有接触长枪。但是从组建国旗护卫队的任务下达正式开始训练,是在1991年的3月份开始训练,那个时候已经很明确了,就是5月1日就要担负升旗任务,两个月的时间要突击强化训练干这个事情。这里还有一个过程,最早我们在接到改升旗仪式的过程任务之后,当时我们支队报方案,因为当时我已经做代理班长,我们班是15个人,报了12个人的方案,由3个人扩充到12个人。后来听说国务院领导确定,升旗仪式还是简单,人数还要再扩大。我们是四路纵队,一路8个人,32个人相当于一个人代表一个省市、自治区,加上前面的带队警官,再加上旗手和护旗手,这是36个人,――这个任务明确之后,光靠国旗班的人不够,天安门中队的人也不够,我们从其他的中队往出抽人,再挑优秀的,身高、相貌再选一轮,重新组建一个国旗护卫队。这个组建的过程还要完成新的任务,还要把过去的升旗仪式完成好,这个过程非常难忘,也非常艰辛。

    2009-07-14 10:21:07

  • 赵新风:

    当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把枪,因为我们没有摸过枪,从新枪来了以后,从打黄油开始练操枪,手没有不肿的,――肩膀没有不肿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把任务完成。本身国旗班的人3个人的升旗仪式还要做,国旗哨位还要去站岗。

    2009-07-14 10:21:22

  • 中国网:

    实际你们比新来的更累,要保证正常的升降旗,还要练习新的内容。

    2009-07-14 10:21:42

  • 赵新风:

    对,最主要的是要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班人,真正对国旗的理解和对国旗的情感国旗班的战士情感更深一些,要把精神给他们传递过去。特别是在演练时的动作,尽管来自不同单位,但是外观看起来你是一个整齐的队伍,在里面还要把节奏压住。至少我们提前已经过了很多心理关,但是新来的战士心理关没有过,也有很多人向往天安门和国旗,他有紧张感,会激动,我们还要完成新的动作,包括枪、队列,还有新的升旗程序都要改。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重新的挑战,重新的竞争。这里不是说你来一个,上一个,也有淘汰率,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的效果。

    2009-07-14 10:22:03

  • 中国网:

    这一轮的挑战会不会比之前竞争国旗手的压力更大,因为这个时候身上担负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2009-07-14 10:22:19

  • 赵新风:

    是这样。刚才讲到要有一种精神的传递,同时整个班还不能散。

    2009-07-14 10:22:37

  • 中国网:

    您这个时候已经是班长了?

    2009-07-14 10:22:49

  • 赵新风:

    是代理班长。我们正常的上岗执勤的排班表,包括升旗人的轮换,还有日常的训练、日常的内务管理,包括每个人有一些思想工作等等,部队有句话,班长是“军头将尾”,有的还赞誉说班长是“军中之母”,他是在最基层的一线,以这个班的战斗力和作风怎么样,这和这个班长有关系。最重要的是天安门地区的任务非常不一样,广场无小事,全世界都在关注天安门广场,实际也在关注国旗下面的国旗哨位,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闪失和马虎。

    我们的升旗也是一样,万众瞩目,遇到重大节日是几十万人在关注,所以不能有任何的纰漏。如果在那里有什么闪失就属于重大事件了,我们的班长和战士都在一线,国家的形象是由这些人在扛着。当时入伍都不大,18岁入伍,到第二年、第三年担负这个任务也只有20岁、21岁,替国家在扛着这个形象,在国际面前树立这个形象,是这些人在担负。所以这个责任也是非常重的。

    我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我们训练和前进的动力。进入到这个圈子以后,所有的战士,不管是原有的还是后来者,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2009-07-14 10:23:08

  • 中国网:

    也要靠班长经常做这样的思想工作是吗?

    2009-07-14 10:23:32

  • 赵新风:

    实际在训练当中不用做思想工作,因为大家都想升旗,都想做第一代的护卫队员,当然还有一些方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家有精神,有拼搏的状态,最重要的是找到训练方法,训练技巧,怎么把动作提升快。

    2009-07-14 10:23:45

  • 中国网:

    然后由3人转换成36人的国旗护卫队,第一次升旗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2009-07-14 10:23:59

  • 赵新风:

    在这之前经历了新旧旗杆的交替,当时是1991年4月15日,开国大典毛主席亲手按电钮的旗杆的退役,我当时带着两个战士,我对他们说,“我们代表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老同志们降最后一次国旗,向老旗杆告别。”那天是为了赶工期,提前了半个小时降旗,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国旗降下来以后,我们扛着国旗往回走的时候,走出天安门广场,走过长安街以后,就听到背后的施工的哨子吹响了,因为他要连夜把22米高的旗杆拔起来,把机座移走,连夜要竖起30米的新旗杆,做好升旗工作,时间很紧。

    我们把国旗扛回驻地以后,又回来走到金水桥的地方看着他们施工。正好经过一夜的连续奋战,30米高的新旗杆就竖立好了。我当时是凌晨4点到6点带班上岗,旗杆竖好以后,新旗杆调试的整个过程也参与了。当时天安门升旗的时间是2分07秒,这是恒定的。当时施工单位、武警部队和我三块表定时间,一定要准确。4月16日早晨,我6点下岗以后,带着孙涛、韩卫军升的新旗杆启用的第一次旗。5月1日正式的升旗时间,把按电钮甩旗的工作交给副班长,由他来完成工作。

    2009-07-14 10:24:09

  • 中国网:

    您那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009-07-14 10:24:46

  • 赵新风:

    在观阵。

    2009-07-14 10:26:13

  • 中国网:

    心里是不是也是提心吊胆的,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2009-07-14 10:26:19

  • 赵新风:

    我们当时是参与者,由国旗班变成护卫队之后我们是参与者。真正紧张的,真正主抓的是武警北京总队的领导和支队的领导、大队的领导层层抓下来的。但是第一次升旗是5月1日正式启用,当时是罗干同志、李锡铭同志,还有当时我们武警部队的徐政委,方方面面的领导和各界群众一起来参与的升旗仪式,新闻联播也做了报道。

    2009-07-14 10:26:52

  • 中国网:

    这算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您担任国旗班班长这么长的时间里,无数次的升降旗过程当中,您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

    2009-07-14 10:27:32

  • 赵新风:

    印象深刻的可能有几次。第一次降旗和第一次升旗,还有改国旗护卫队之后,就是1991年10月1日,改国旗护卫队的第一个国庆节,可能是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是最大的一次。当时我站在旗杆东侧,我们看着广场上的人,整个广场是满的,金水桥,包括长安街两侧的人也是满的。到了升旗时间,我们的护卫队员从天安门城楼一出来的时候,出来之前过不来,因为人把通道占了,你想会有多少人,整个群众的热情非常高涨。因为大家都是在晚上,特别是有很多旅游的人,晚上就在那儿等一宿,为了看第二天早上的升旗仪式。而到了凌晨3点多以后就要清场,清场人清不动,外面的人又往里涌,这一幕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就是我们的战士走正步的时间,手几乎要碰到金水桥旁边的群众了。

    当时媒体说是有30万人参加升旗仪式,这个给我印象非常深,人民群众对国旗的敬仰,对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向往,这个印象非常深。

    2009-07-14 10:27:56

  • 中国网:

    最后一次升旗是什么时候?是不是心情也很复杂,也很难忘?

    2009-07-14 10:28:12

  • 赵新风:

    每个人都有退役的时候,天安门国旗除了升旗以外,还要站岗,我们叫既是礼宾哨,又是固定哨,一班岗是2个小时,纹丝不动,我们战士最轻松的时间是白天一班岗,晚上一班岗。要遇到老兵退役,新兵还没有补入,这个站岗时间要更长,叫“六包一”,这是最轻松的时候是“六包一”。繁重的时候是“三包一”“四包一”。六包一是一天要上两班岗,三包一是一天要上4班岗,要轮换的,三拨人要上24个小时,这么一个概念。

    这么大的一个强度,我们的很多战士有职业病,比如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等。最早几年,我们宣传过的陶伟革,他就是我们国旗班老战士的一个代表,长期的劳疾,有胃病。他有一次在上岗期间,领班员看着他已经冒汗了,脸色已经蜡黄,问他是不是要换一下,他说不用,咬牙坚持住,在往回走的路上晕倒了,后来送到急救中心抢救的时候是十二指肠局部溃疡穿孔,再晚送一会就有生命危险。我们的战士长期的、高负荷的站岗,每个人都有职业病。当时的国旗班时代一年可能要调一次人,身体有劳损的人要出去,新的战士要补入。

    我大概是站的时间比较长的,我离开国旗哨位应该是在1992年8月份,从1989年到1992年,三年多。当时离开了哨位,但是我们的护旗手是我们带出来的,他进行甩旗、抛旗,这个任务也是国旗班的活。他当时脖子长了一个疙瘩,那段时间不能升降旗。我印象是在1991年10月中旬,中队决定让我再上,完成升旗、降旗的任务,站岗是站不了了。我记得那段时间是临降旗的头20分钟,我从驻地一个人走过来,从长安街走过来,到国旗基座这儿,下到地下室,整理服装,等到降旗仪式的时候再上来。然后收旗、摘旗。你回头可以看一下照片,我现在保留着一张照片,可能就是最后降旗仪式的照片,通过神情可以看出当时的心情,确实是恋恋不舍。每个战士都会经历这一天,有上岗的一天,也会有下岗的一天,但是心情截然不同。特别是对我们这些时间比较长的,情感比较重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2009-07-14 10:29:07

  • 中国网:

    但是您和国旗的缘分没有就此结束,我觉得您心中一直有一个国旗的情结,所以从开始选人的时间您就一直坚守这个理想。您觉得您和国旗是什么样的感情?

    2009-07-14 10:29:23

  • 赵新风:

    应该说在我没有到国旗班之前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青年,但到了国旗班,到了天安门广场这个环境教育了我们,首先使我们自己受到了教育,有了一个思想上的升华,知道了什么叫责任,知道了什么叫使命,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国旗。在这个过程当中,在自己和国旗朝夕相处的几年,完成了一个思想上升华的过程。

    我刚才提到看升旗的人民群众来自祖国各地,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为了看升旗仪式,为了2分07秒,就在广场地下通道等一夜,这种情感对我们是一个教育和激励。不仅是我们的群众,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还有一个台湾同胞,他住在北京饭店,他在北京期间,每天要从北京饭店步行看我们的升旗仪式。后来他给福建省旅游局写了一封信,建议改国旗基座。他就提到国家现在强盛了,升旗仪式能不能再雄壮一些,他认为翻栏杆尽管动作整齐划一,但也不是很美观。

    2009-07-14 10:30:05

  • 赵新风:

    实际在他之前,我们每天会受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关注国旗。人民群众认为心目中的升旗仪式应该更美观,包括很多写建议要让国旗飘起来。为什么会有升旗仪式的改革?实际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结果,不断的写信,后来北京市政府给中央报了方案,才有了升旗仪式和国旗基座改革的过程。还有我们在国旗班期间,要经常的给学校或者企业讲国旗的知识,实际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自己的教育和提升。再有就是和国旗的朝夕相处,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升旗仪式。我们的战士,特别是我们举手礼的时间,眼睛要和天安门城楼主席像的眼睛相对,看的更高一点,这期间是不眨眼的。真正的你要理解国旗,或者真正去听国歌,感受是不一样的。日积月累确实会有一种力量,日积月累会对人有一种改变。如果观众朋友以后参加升旗仪式时,可以用心,如果不走形式的话,收获会不同,人的精神状态也不同。这是升旗仪式的一个过程。

    2009-07-14 10:30:26

  • 赵新风:

    还有就是我们的站岗。刚才讲到固定哨位,两个小时不动,说起来简单,但要做起来确实是非常艰辛的。人的生理都有极限,学生上学坐是45分钟,但我们是要站两个小时不动。我们国旗哨位有一句话,夏不穿单,冬不穿棉。夏天天安门广场的地表温度,记者曾经测过是56度,在同等环境下,广场的游人是半袖、短裤、打着伞,喝冷饮,同等情况下我们的战士是长袖的厚厚的礼宾服,大盖帽、白手套、黑皮鞋。56度是澡堂子的温度,我们要穿礼宾服,还要站两个小时不动,等到下岗的时候鞋里都是汗水。冬天更是对人毅力的考验,因为天安门广场没有任何遮风挡雨的地方,其他的哨位可能会有大门楼,但广场不是。而冬天就不能穿的太厚,如果穿棉大衣会很臃肿。我们的战士在执勤的时候都穿尼子大衣,尼子大衣是中看不中用,你站在广场上20分钟就透了,但是还要站。特别是冷的时候,帽子不让护耳,所以耳朵和脖子是在大风当中,那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寒风透骨。在这个时候也要按照要求和职责,静静地、牢牢地守在国旗下纹丝不动。

    特别是在国旗班时代,昼夜24小时是固定哨位,就是国旗降下来以后,也要纹丝不动的站。特别是到了冬天,凌晨12点到2点岗的时间,赶上下雪,北风呼啸的时候,我们顶着大风从驻地去换岗,走出天安门城楼,看到我们的战士远远的站在国旗下不动,我们自己也是非常感动,为我们自己的战友感到感动。在那么冷的情况下,人的身体是有极限的。早晨很冷的话,大家可以搓搓手,但是我们不能动。在那种情况下,晚上天安门广场没有一个人,你动一动也没人看得见,但是我们的战士还是按照要求站在那儿不动,在和国旗和我们的国旗哨位在朝夕相处。

    2009-07-14 10:30:42

  • 赵新风:

    我第一本书叫《天安门橄榄绿》,曾经写过这样的场景,和我们作伴的两个小时,那么漫长的两个小时,大风刮着旗杆上的钢丝绳当当响,风越大,打的越紧,我当时说是寒夜交响曲,我说真正能够听得懂寒夜交响曲的人以后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怕,因为他在这里挺过来了。实际这就是说我们在守卫国旗哨位的时间,自我思想意识的一种提升,自我对国旗情感的一种升华。守卫了国旗哨位,提升了我们自己。

    2009-07-14 10:31:05

  • 中国网:

    是不是有了前期铺垫,您才打算在退役之后要成立一个国旗的宣教机构?

    2009-07-14 10:31:18

  • 赵新风:

    实际上这个意识还要早。因为当时我们有几大任务,升旗、站岗、宣讲国旗。宣讲国旗是我们的业务工作,我们的本职工作是要升好旗、站好岗。在业余时间当中,要搞一些共建,做一些国旗的宣传和国旗的教育活动,但毕竟它不是部队的本职。到后来,随着国家逐渐的繁荣富强,人民群众对国旗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们过去给示范生讲过国旗,他们当老师以后,会带着学生再来听,这个需求会更多。当时我就在想,这么大的国家能不能有一个专门搞国旗宣教的机构,当时就在想这个问题。但是部队不可能完全承担这个职责,部队的本职是升旗、站岗,宣讲是它的业余工作,不在本职范畴。而部队特别讲当位,就是不能越位,这个可能要得益于小平南巡讲话。小平说“步子要再大一点”,就是思想解放。我就在想,我能不能做这个事。实际上当时就有这个想法了,可能我在部队期间担负的宣讲任务多一点,对社会,对学校、单位的需求更加了解。

    2009-07-14 10:31:35

  • 赵新风:

    当时国家没有这样的专职机构,只有国旗班来承担。所以我想做这个事,再加上我是腰肌劳损,93年年底退役。为什么要退役,可能和这个梦想有关系,就是要搞国旗宣教的事,带着这个梦想走出了部队,又开始追寻国旗宣教的梦想。

    2009-07-14 10:31:46

  • 中国网:

    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您成立了宣教机构,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时,您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那个阶段的工作。

    2009-07-14 10:32:14

  • 赵新风:

    我们是在91年成立北京新风旗帜文化传播中心,这个成立和奥运也有渊源。当时在2001年,我们申奥成功的7·13,我当时是在广东省韶关,给韶关市的学生做青少年升旗手的培训,当时是一个夏令营。7·13的晚上,我是和这些人们一起看的电视,当知道北京胜利的消息后,一百多人是沸腾的,而且大家在电视机前唱国歌,那个心情是无法形容的。后来申奥成功以后,搞国旗宣教机构的时机成熟了,过去都是自然人的行为。我们是9·13成立这个机构,成立这个机构有几个重点工作,第一个就是规范升旗仪式,第二就是要宣传国旗文化,这是两大主要任务。

    到了2007年,我们已经和奥组委做了一些接触,我们也做了储备,就是在2007年和北京市教委和高校国防教育学会,我们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都高校规范化升旗仪式的检阅式,把北京大学的升旗仪式做了一个统一和规范。因为建国以来这种事情没有,建国以来,升旗仪式都是各自为政,五花八门。在07年做了统一,我也是做了总教官,把升旗仪式做了规范。做这个事实际也是为奥运会做储备,因为我当时有一个想法,奥运会升旗能不能用大学生来升旗?后来到了2007年年初,奥组委正式找到我们之后,颁奖处的相关同志说,找你们找的很辛苦,找了很多专门做国旗教育和国旗培训的没有,后来从同事那里知道有这么一个机构。

    2009-07-14 10:32:28

  • 赵新风:

    我和他们讲,我们做了很多储备,比如做了检阅式,而且已经在考虑奥运会升旗仪式的问题。正式把升旗培训的任务交给我们的时间是奥运会测试赛之前,2007年7月份,也就是两年前的这个时间。在这之前我们已经有储备,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当时定的方案是“中国式的升旗仪式”。为什么这么说?如果-关注,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历届奥运会看不到旗手出场的这段,或者旗手出场的这段是他们不重视的。我们看到的电视画面只是国旗升旗,偶尔有的话就是国外的旗手很不规范的把旗拿出来挂上去,而没有仪式。我们说既然是泱泱大国,要体现中国的威仪,各个环节都要做得很到位。从候场到出场,到旗手、护旗手的配合,到我们的动作,一直到退场,整个是要完美的,要体现中国升旗仪式的与众不同,也想给奥运留下遗产。中国人做事情就要不一样,标准不一样、高度不一样。

    当时在快到测试赛的时候,头一个月,奥组委找到我们下达任务的时候实际是找我们帮忙,说有什么办法在一个月之内解决测试赛的升旗任务。我说可以用大学生,就推荐了清华大学的升旗手,由他们担负这个任务。这样的话,我们用清华大学的升旗手,又结合新的升旗程序,因为奥运会的赛场升旗和学校升旗不同,分横式旗杆,重新设计动作,重新训练,重新编排。这样一个是完成了奥运会测试赛的任务,在2007年年底,正式的给192名升旗手集训,他们是要完成奥运会正式赛的升旗任务。中国化的升旗仪式和这些升旗的出色表现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测试赛和正式赛时,包括残奥会的升旗任务。这确实为中国争了光。

    2009-07-14 10:32:46

  • 中国网:

    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旗手的风采。

    2009-07-14 10:34:59

  • 赵新风:

    中国青年人的风采。

    2009-07-14 10:35:16

  • 中国网:

    今年是祖国60华诞,我想知道,在您这样一个国旗班的老班长心目当中,对今年的国庆有什么样的祝福和期待?

    2009-07-14 10:35:25

  • 赵新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星红旗诞生60周年。我们从年初也在做系列的活动,比如赵班长讲国旗等活动,借此机会要提升全体公民的国旗意识和国家观念。我们也在期待着现在的国旗护卫队队员们,我们的后来者能在今年60大庆的国庆升旗仪式上有更加精彩、更加辉煌的表现。

    2009-07-14 10:35:42

  • 中国网:

    谢谢您今天在节目当中为我们讲了这么多国旗班的故事。节目一开始的时候我叫您赵主任,我觉得叫您赵班长可能也比较亲切,也和您的身份向贴切。谢谢您到我们节目当中做客,让我们共同期待祖国60岁华诞的盛大庆典。谢谢您,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2009-07-14 10:35:57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china.com.cn/dianbo/fangtan/2009/090708.wmv

图片大图:

  • 天安门国旗班第八任班长 赵新风做客中国网

    中国网 杨佳

  • 访谈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我是从胶东半岛烟台参军入伍的

    中国网 杨佳

  • 烟台这个地方是民风彪悍,崇尚爱军习武

    中国网 杨佳

  • 六支队担负的任务就有国旗、天安门、纪念碑和一些重要的岗位

    中国网 杨佳

  • 我们一起的8个新兵展开了竞争

    中国网 杨佳

  • 当三个人一组走出天安门城楼以后,脑子还是一片空白

    中国网 杨佳

  • 访谈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天安门国旗班第八任班长赵新风介绍他胸前的红旗胸章

    中国网 杨佳

  • 访谈主持人

    中国网 杨佳

  • 台前幕后

    中国网 杨佳

  • 访谈摄像师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