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与北京新城建设(下)

  嘉宾:原彭真秘书 马句
  时间:2009年12月11日14:00
  简介: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过长期的封建王朝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到新中国建立之初,已是伤痕累累,百废待兴。经历60年的沧桑巨变,北京正朝着“国际城市、国家首都、宜居城市、文化名城”不断迈进。这座千年古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了怎样的改造和建设?原彭真的秘书马句做客中国访谈讲述彭真与北京新城建设。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彭真与北京新城建设(下)

活动描述

  • 嘉宾:原彭真秘书 马句
            时间:2009年12月11日 14:00
            简介: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过长期的封建王朝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到新中国建立之初,已是伤痕累累,百废待兴。经历60年的沧桑巨变,北京正朝着“国际城市、国家首都、宜居城市、文化名城”不断迈进。这座千年古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了怎样的改造和建设?原彭真的秘书马句做客中国访谈讲述彭真与北京新城建设。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我们知道北京在建设的过程中,彭真提出了很多规划的建设性意见。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吗?

    2009-12-11 10:46:37

  • 马句:

    在文革之前,彭真同志一直是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的主任,所以北京市1956年形成的第一个规划是在彭真同志的指导下制定的。彭真对于北京市规划总方针是这样讲的,“我们制定规划要从北京的现况、实际出发,但是我们要有长远的观点,我们要看到、预计到北京市将来的发展,绝不能做疏忽发展的工作,一定要看到北京城市规划的远景,要给后人留有余地。”这是他的总方针。

    对于北京的规模,他讲到:1956年的时候人口是三百万,随着机关、工厂、学校的增加,北京市人口一定会增加,这不是人为可以阻挡住的。因此我主张近期发展到500万人,远期发展到1000万人。但是北京不适宜人口太多,因为北京是首都,人口太多不利于工作。这是第一个关于将来发展的人口的远景。

    2009-12-11 10:48:40

  • 马句:

    为了确定北京市的城市建设要为中央服务、为生产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北京城市建设的“三为方针”,为中央、为生产、为人民。他对北京市规划很重要的有四点建议:

    第一,关于道路。他说:我主张北京的道路要宽,现在的道路太狭窄,将来一般道路、街道是60米到90米,天安门东西长安街要100米到120米,道路狭窄不行。现在欧洲的大城市小汽车开不动,就是道路狭窄,步行高于坐小汽车的速度,这个教训我们现在就要吸取。道路的问题、交通的问题是生产性,不是消费性。道路狭窄不利于工作、生产和生活。现在我们有几万辆小汽车,将来要发展到十几万、几十万辆小汽车,不建停车场怎么行呢,交通和建停车场是关系大局的问题,道路不能狭窄。这是道路宽窄的问题。

    第二,天安门广场是13公顷,他说:我主张要根据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天安门集会人要多,因此广场要大,要40公顷、50公顷,要建成世界上大广场的前列。

    2009-12-11 10:50:43

  • 马句:

    第三,北京的绿化面积将来要达到各个国家大城市的前列,街道宽也要留下两边种树的地带,新建工厂要留下种树的地带,小区、居民区也要留下种树的地带。北京的一个特点,咱们上了北海的白塔,上了景山,特别是在秋天和春天,北京的房子是在绿树的掩护之下,这是北京的特点和优点。我主张绿化面积要大,各个区都要建区公园。圆明园现在没有力量修复,但是在空地上你们一定要种树。现在圆明园绿树成荫就是执行当时彭真同志的指示,绿化面积一定要宽、大,将来北京市的绿化面积要站在世界上各个大城市的前列。

    最后,北京要有水。他说:苏联专家已经告诉咱们,北京最大的问题是缺水,水源不足,现成的河湖水系都不畅,挖井利用地下水只是暂时的,现在北京要向河北引水,这是不够的。北京没有一百个水是不行的,就是每秒钟通过的立方。水和树是城市的生命,没有水、没有树、没有花怎么工作,怎么生活,怎么生产呢。所以一定要解决道路的问题、绿化的问题和水的问题。现在我们只能向河北引过水来,靠地下水是不行的,将来一定要把长江、黄河的水引到北京来。那个时候他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

    2009-12-11 10:51:07

  • 马句:

    因为他主张北京将来要发展一千万人,马路要修的宽,东西长安街要在100米以上,一般的街都在60米到90米,又要变成大绿化的城市。不同意他的意见的人给彭真同志的规划起了四个绰号,叫“大北京主义、大广场主义、大马路主义、大绿地主义”。经过实践的考验,彭真同志是多么富有远见,他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都正在实现。现在堵车、缺乏停车场、缺水、水源不足,整个影响了北京的城市面貌,影响了工作、生产、学习,这样可以看出当时彭真的意见是多么果断和有远见。

    2009-12-11 10:54:10

  • 中国网:

    您刚才为我们讲了彭真规划建设的思想,按照这个思想,北京开始了旧貌换新颜的改造。1958年,彭真领导了十大建筑的建设和天安门的规划,请您就我们大家最熟悉的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的规划建设,为我们讲讲。

    2009-12-11 10:54:27

  • 马句:

    刚才已经介绍过了,彭真同志是主张天安门广场要大的。1958年因为修人民大会堂,修历史博物馆,修革命博物馆,当然就有一个天安门的扩建问题。为了如何扩建,彭真同志亲自向毛主席请示,毛主席发表了以下意见。

    他说:天安门广场要反映我们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特点,因此广场面积要大。第二,天安门的马路要100米以上,以便于我们检阅军队、检阅部队和人民游行。地面,特别是天安门这边的地面要坚固,当时说最重的坦克车都能通过,都压不毁这个马路,所以要坚固。当时天安门门前都是天线,在空中拉电线,所以说天安门的电线一律走地下。所以从那个时候起,从1958年开始,天安门看不到电线了。天安门广场大,怎么个大法?人民大会堂建在广场的西边,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建在广场的东边,广场南北长要800米,东西要500米。

    2009-12-11 10:55:09

  • 马句:

    主席的意见实际上对广场的规划指标都定出来了。彭真同志和我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同志与郑天翔同志亲自领导了天安门规划,落实了主席的指示,最后建成了南北820米,东西500米,整个面积是40公顷,比原来13公顷大得多。另外,比例也很合适,人民大会堂的高度、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的高度、前门的高度和面积是1:10,因此广场建起来以后一方面很宏伟,另外也很舒畅。

    现在天安门广场就是1959年按照主席的意见打下来的基础,现在的面积因为南边建了毛主席纪念堂,没有1959年的面积大了。

    2009-12-11 10:55:53

  • 中国网:

    那么人民大会堂在建设过程中有什么故事?

    2009-12-11 10:56:19

  • 马句:

    关于人民大会堂,彭真同志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兼秘书长,也是房屋建设的当事人。另一方面,他又是北京市城建的。因此他对如何建设人民大会堂向当时的设计人员沈勃等三个人讲了很多,另外还把他们三个人专门领到山西去。因为山西省中国历史的古建筑最多,让他们来参考。他有以下的意见:

    第一,人民大会堂一定要具有中国的建筑传统,一定和故宫、天安门、前门相对称,和谐。

    第二,表现有中国的建筑传统,要吸收世界上各国建筑的成果,要中西结合。

    2009-12-11 10:56:30

  • 马句:

    第三,故宫的思想反映了帝王思想,它是封建的,是以帝王为中心;西方的建筑以物为中心;我们是社会主义的人民大会堂,要反映以人民为中心。现在很多人到故宫一看有压抑感,我们的人民大会堂建好以后,人民进去看第一要觉得这个房子是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服务的,要有不同的感觉。但是方法要把全国各大城市的建筑专家都请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好的建筑。

    当时我们把全国的建筑专家都请来了,让他们提方案,然后按照方案设计成模型,让大家再观摩、评论,互相吸收,形成一个方案。建筑设计师总共形成了84份平面图,189份立体图,在设计人员里进行参观、评比,形成了三个意见,三种方案。他在这里讲:既要发挥老专家的才华,也要启发年轻建筑师敢想、敢做。在这么多设计意见中集中了三个方案。

    2009-12-11 10:56:52

  • 马句:

    第一个是清华大学青年建筑师刘小石为代表的一个方案。第二个方案是北京设计院张镈的方案。第三个方案是北京规划设计院的赵冬日和沈其的意见。他们的方案都做了立体的图。1958年10月4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在万里同志的陪同下看三个方案,周恩来总理看的赵冬日、沈其的方案最多,提的问题也最多。当时周恩来总理就问万里,你们北京市委有什么意见?万里同志回答,北京市委没有正式的讨论,但是刘仁同志赞成第三个方案。周恩来又仔细地看了这三个方案,最后说“建议采用赵冬日和沈其的方案”。他说你们先开中央书记处会议,书记处也赞成这个方案,又开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决定以后,万里同志很高兴,说方案定了。

    2009-12-11 10:57:25

  • 马句:

    沈其是中共地下党员,我认识他。沈其1990年有重病,我一方面去看望他,一方面我就问他,我说彭真同志让我来请你讲一讲,你的这个方案是怎么来的?沈其就讲:第一,我们是认真的比较了各个专家的意见。第二,在我们设计过程中刘仁同志常把我叫到市委,向我们说专家、周总理、彭真同志和他本人对人民大会堂的一些想法。他说:我回去后告诉我的老师赵冬日,他根据周恩来、彭真、刘仁的想法认真地参考了各个建筑专家的意见,设计一个框框。我帮助我的老师具体画图、具体计算,形成了这么一个方案。沈其说:第一,这是建筑专家的智慧。第二,我们执行了领导的意图。这两条缺一就不能形成我们的方案。所以人民代表大会最后采用的赵冬日和沈其的方案,是全党智慧、专家智慧的结晶。

    2009-12-11 10:57:52

  • 中国网:

    我在网上搜到关于人民大会堂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小花絮,比如说有为了测试楼层安全性,派出一个师的人在楼上跳;为国庆招待会用电,10个人看守电线。是不是有这些故事?

    2009-12-11 10:58:15

  • 马句:

    彭真同志是非常注意建筑的安全和使用,所以差不多一个月就到人民大会堂工地上看一两次,亲自对人民大会堂的建设主任赵鹏飞说“质量是百年大计,你一定把握好人民大会堂的质量。故宫建筑了这么长时间,大多数都非常坚固,将来我们人民大会堂的质量不能次于故宫。另外,故宫建成从外表到内部装饰反映了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共有三层,从地面到最高30米,光线问题、音响问题一定要解决好,质量问题一定要有把握。光线问题,每个座位都能看到主席台,主席台的讲话、主席台的表演,一万个座位,特别是二层和三层的都要能听得见。另外,建好以后,我们用的东西,地毯、壁画、座椅、桌子、椅子都要是代表中国特色的,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他有这样的要求。

    2009-12-11 10:58:40

  • 马句:

    1959年9月初,人民大会堂建好了,彭真同志说我不放心,我找杨成武,他当时是北京军区的司令员,调了一师人,在9月8日都上了人民大会堂的二层和三层,彭真同志也在场,说“你们跳啊,使劲跳!”一师的人在二层、三层跳了半个小时,一点毛病都没有,坚固得很,这样才放心在人民大会堂开国庆大会。这是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9月30日,毛主席在宴会厅召开5000人的宴会,如果电线断了,正吃着饭没灯了,这是太不应该发生的事,因此彭真同志就找主持人民大会堂设计的沈博,说“你要保险,今天国庆宴会,不能发生任何问题。你有没有把握?”沈博同志说,“前些日子已经试验了,没有出问题。”他说“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把握,出了问题怎么办?”沈博同志说,“这样吧,我领10个老电工,我爬到宴会厅的顶棚上,如果发生问题,我们随检随修。”所以沈博说宴会开了两个钟头,他们10多个人在上面趴了两个钟头,提心吊胆,幸亏没有发生事故,使宴会顺利进行。

    2009-12-11 10:59:05

  • 马句:

    还有一件事,这么多人吃饭,怎么做?到了1958年10月才提出这个问题,做5000人的饭没火炉,怎么完成这个任务?说北京临时修一个焦化厂,这个焦化厂负责供应人民大会堂的煤气。这也出现了一个奇迹,就是人民大会堂不到一年,11个月建成,北京焦化厂从提出到送气用了10个月,这创造了世界建设焦化厂的一个记录。因此我们5000人的宴会完全用煤气完成,顺利地、安全地迎接了国内外的客人。

    2009-12-11 10:59:50

  • 中国网:

    您为我们讲的这些小故事就让历史在我们的眼中变得生动起来了。1954年到1958年的时候您任彭真的秘书,其实之前的很多年您已经在政策研究室为彭真同志工作了,前后算起来有十多年的时间。在您眼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我们介绍一下。

    2009-12-11 11:00:31

  • 马句:

    我前后在彭真同志直接和间接领导下工作了十年,1990年他离休以后,在玉泉山编《彭真文集》,又把我叫去作为助手帮助他搜集材料,编写这个文集,一年。我前后受彭真同志的言教,特别是身教,对我教育非常深刻、非常大,我终身难忘。我对彭真同志感觉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他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以身作则,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路线。一进城的时候,他就教育全北京市的干部,一定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服从毛主席的领导,按毛主席的指示做好工作。他说:北京的党是首都的党,我们一定要站在执行党中央方针政策的最前列。他的信念非常强。

    2009-12-11 11:00:43

  • 马句:

    第二,他工作最忠实于党、国家和人民。他的工作很多,从不叫苦。我在十年的工作中看他每天都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忘我工作、以身作则,工作是极端的认真负责。大家都知道,在50年代,中央有三个人是开夜车的,第一位是毛主席,第二位是周总理,第三位就是彭真,他们是夜间工作。彭真同志经常在主席和总理睡了,他才安心的睡觉。每天到夜间三、四点的时间,他说“马句,打个电话,看看总理休息了没有,总理休息了我才安心休息。”可以看出他的精神。他修改文件是反复修改,修改十几遍才定稿,他做报告亲自拟提纲,找材料,不要人写稿。所以每次彭真同志报告的时候,就拿着一个提纲,因此大家一看他没有稿子,大家都非常聚精会神,都反映彭真同志做报告既全面又具体,又生动,一下讲到底,没有稿子。

    2009-12-11 11:00:54

  • 马句:

    最典型的我可以讲一个例子。1954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个议题就是市政府报告工作。在开会之前,市政府主管副市长、秘书长打了几次电话,说开会的时候一般都要发一个市政府的书面报告,问问彭真同志是不是要我们起草啊。我几次把意见反映给彭真,彭真说“你告诉他,不用,我自己讲。”在做报告的前一天把我叫去,向我要20个统计数字,嘱咐我,“你把我要的20个数字准确的写给我,不准出错。”我就把他要的20多个统计数字,包括北京工作方面的成绩写给他。他拿着我的统计稿子就在大会上讲话,使会场很惊讶,一看没有报告,非常简单,就一张纸,一口气讲了80分钟,全场鼓掌数十次,都反映这个工作报告是全面、具体、生动的。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忘我的,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

    第三,他坚决贯彻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密切人民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工作完了以后,他总要向全市干部做总结,在总结会上既讲成绩,同时也检查缺点,做自我批评。在1958年—1960年,北京也和全国一样犯了高指标、瞎指挥“左”的错误,所以彭真同志带头做自我批评。他说,“犯这个错误主要怨我们自己,怨市委,放弃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所以开代表会议,开党的代表大会,市委亲自做自我批评,所以他坚决贯彻三大传统。

    2009-12-11 11:01:05

  • 中国网:

    通过这些片断我们也能感受到彭真的工作作风,处事风格,以及对您的影响。非常感谢马老今天在我们的节目当中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带我们重温那些人和那些事。我想您讲的这些内容对我们,对于我们的后辈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记忆。谢谢马老。

    2009-12-11 11:01:18

  • 中国网:

    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2009-12-11 11:01:27

  • 中国网: (责编:罗艳/ 主持:崔钧洋 /图片:胡迪 /导播:李哲 /摄像:董超 李异涛)

    2009-12-14 16:46:33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fgy/maju xinde 2.wmv

图片大图:

  • 我们是社会主义的人民大会堂,要反映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网 胡迪

  • 现在天安门广场就是1959年按照主席的意见打下来的基础。

    中国网 胡迪

  • 水和树是城市的生命。

    中国网 胡迪

  • 北京城市建设的“三为方针”,为中央、为生产、为人民。

    中国网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