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世协谈世界语在中国发展

    时间:2011年5月19日14:00
    嘉宾: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第一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 郭晓勇
    原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现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监事会主席 谭秀珠
    简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世界语在世界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科技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今年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60年,我们荣幸地邀请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两位嘉宾做客“中国访谈”,与网友交流全国世协60年的成长变化,展望未来的持续发展。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中华世协谈世界语在中国发展

活动描述

  • 时间:2011年5月19日14:00 嘉宾: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第一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 郭晓勇原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现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监事会主席 谭秀珠简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世界语在世界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科技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今年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60年,我们荣幸地邀请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两位嘉宾做客“中国访谈”,与网友交流全国世协60年的成长变化,展望未来的持续发展。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收看本期的节目。今年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60周年,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两位领导,第一位是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第一副会长郭晓勇先生,欢迎您!第二位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前会长,中国报道前副总编辑谭秀珠女士,欢迎您!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于世界语,首先请二位能不能用世界语与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2011-05-19 13:25:56

  • 郭晓勇:

    网友们好!(世界语问候)

    2011-05-19 13:26:29

  • 谭秀珠:

    网友们好!(世界语问候)

    2011-05-19 13:27:08

  • 中国网:

    世界语听起来真的是非常美丽、动听的语言。两位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结识了世界语?

    2011-05-19 13:27:28

  • 郭晓勇:

    之前我也不了解世界语,大概十几年前我调到中国外文局才接触到世界语的。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是中国外文局代管的全国性协会。第一次接触世界语,给我留下最初深刻印象的是,2003年我率代表团去瑞典哥德堡参加8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那次大会也为第二年的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做更多的准备,做更多的宣传推介工作。

    2011-05-19 13:27:43

  • 谭秀珠:

    我是1964年开始学习世界语,学习世界语之前我是在大学里学俄文。当时由于中苏关系问题,我们用俄文不是很多。当时我们就按照教育部的批示,有来自全国五十多个大学学俄语的学生转学了世界语,我们到广播学院的世界语班学了世界语。从那以后,我才开始知道世界语。学习了世界语之后,我才开始知道世界语,而且我毕业之后开始从事专业的世界语工作,一直到我退休。

    2011-05-19 13:27:53

  • 中国网:

    世界语听起来很好听,名字也很响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诞生过程?

    2011-05-19 13:28:04

  • 谭秀珠:

    世界语不是一种民族语,是一种人造语,是在吸收各民族语,也就是自然语的优点基础上,由波兰的柴门霍夫博士创造了比自然语科学、更简单、更富有逻辑的语言。它并不是要取代民族语,而是让人们在国际交往当中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也叫共同语。通俗地讲,世界语也是国际的普通话,大家在国际交往当中使用的一种语言,所以叫它国际辅助语。

    2011-05-19 13:28:24

  • 中国网:

    您这个定义挺新鲜的,它是国际上的一种普通话。

    2011-05-19 13:28:34

  • 郭晓勇:

    现在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交往当中需要中介,需要翻译,如果没有学这种语言的话,就需要翻译。柴门霍夫博士当初有一个很美好的愿望,将来我不说你的英语,我也不说你的汉语,用第三种语言,就是国际辅助语,我们每个人都掌握这么一种语言,大家交流起来就会更加便利。谭老师当时是从学俄文转为学世界语的。世界语的基础还是欧美语系作为基础的。它与俄语、西班牙语、法语更加接近,包括与阿拉伯语里很多音非常接近,这些国家的人学习世界语更便当一些,里面有一些发音是相通的。

    2011-05-19 13:28:54

  • 中国网:

    通俗地说,一个四川人见到一个广东人,四川人说的四川话广东人听不懂,广东人说的粤语四川人听不懂,两者都讲普通话就都解决了这个问题。

    2011-05-19 13:30:10

  • 谭秀珠:

    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生活在民族杂居的地区,由于语言的不同,经常造成矛盾,甚至是民族之间的相互残杀,他基于非常朴素,非常美好的理想,希望如果大家在交往当中没有任何困难,都用一种语言,感情可能就会更和谐一些。当然今天发生民族之间的矛盾不仅是语言的问题,还有很多政治问题,一开始它基于这样一个很美好的想法去创造了这样一种语言。

    我是学俄文的,在学习过程当中,我感觉这种语言确实有它的优越性,因为作为一个国际语,世界语只是国际语的一种方案,曾经有五百多种方案,世界有很多知识为了解决世界语言的问题提出了创造共同语的方案。但这么多年很多方案都没有存活下来,只留下世界语,是有它的原因的。

    从我自己学习的角度,俄文的语法非常复杂,但世界语有16条规则,相对来讲它比较简单。英文发音和书写还是有区别的,你要通过音标标上。但世界语音形统一,有一个字母就能发一个音,没有不变的音,也没有变的音,世界语重音永远在倒数第二个音节。语言本身来讲,它确实有很多的优越性,便于学习,便于大家掌握,从语言本身来讲,构词有它的优势。

    2011-05-19 13:30:24

  • 中国网:

    关于世界语的诞生,很多网友还有个非常有趣的质疑,世界语是由一个医生发明出来的,他是不是语言上的天才?

    2011-05-19 13:30:37

  • 谭秀珠:

    是的,柴门霍夫本身对语言就非常感兴趣,自己就懂十几国语言,后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从事语言的研究,这也和他自身懂得语言很有关系。

    2011-05-19 13:32:07

  • 郭晓勇:

    确实也是有奇迹,从1887年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一直延续下来,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2011-05-19 13:32:17

  • 中国网:

    世界语何时进入到了中国?

    2011-05-19 13:32:30

  • 郭晓勇:

    说法不太一样,总体上讲,规模化、形成气候的进入,我们现在都说是在上个世纪初,中国革命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当时正是中国革命兴起的时候,在接受外来的文化、吸取外国科技过程当中,有许多中国革命者开始接触、学习世界语。比如说早年在时期,延安和苏北根据地有一批革命者学习世界语,当时也得到了中央一些党的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也吸收到了很多外国人所倡导的革命理想,一些经验。谭老师在这方面比我们接触得更多,她会做更为详细地介绍。

    2011-05-19 13:32:38

  • 谭秀珠:

    世界语本身发源地是在欧洲。传入中国主要通过中国在欧洲的留学生,这是一个渠道。第二个渠道,中国留学日本,从日本的渠道传入。第三个渠道是从俄国传过来。最主要是从欧洲传过来,最早的“五四”时期,世界语作为新的思潮,新的事物被中国的知识分子接受,首先得到知识分子的认可,他们把世界语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推广和传播。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中国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蔡元培1921年在北平就要求师范学校把世界语列入选修课,他自己创办了世界语专科学校,自任校长。在这个学校里,当时鲁迅先生还在这个学校里兼课(中国小说选),他的弟弟周作人以及俄国的盲人诗人爱罗先珂都在这儿教书,有相当一批大家。还有巴金,愈之是协会的首任会长,也是共产党成立之后首位新闻出版署署长。

    2011-05-19 13:33:39

  • 中国网:

    这些都是当时文学界和其它有影响力非常顶尖的人物。

    2011-05-19 13:34:30

  • 谭秀珠:

    是的,巴金先生最早通过世界语把东欧的小说、作品翻译成中文。巴金、王鲁彦、孙用等,当时中国留学法国、英国、德国的都有,但东欧小国的文学最早都是通过世界语传入中国的,这方面有很多很多作品传入到中国。

    2011-05-19 13:34:44

  • 中国网:

    当时世界语作为外来语种也负载了太多先进的知识和文化信息,推动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前进步伐。

    2011-05-19 13:36:34

  • 郭晓勇:

    陈毅元帅也很支持世界语的发展。

    2011-05-19 13:36:51

  • 谭秀珠:

    这有两方面,世界语在中外文化交流起了桥梁作用,这是双方的。第一,通过世界语把欧洲国家,特别是东欧小国的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第二,中国也通过世界语把中国很多,包括鲁迅小说介绍出去,这在早期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2011-05-19 13:37:20

  • 中国网:

    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我国也多次举办了世界语的相关活动,两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011-05-19 13:37:31

  • 郭晓勇: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是1951年3月份成立的,网友们可能会注意到,冠有中华××协会的是为数不多的,像中华全国总工会,这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协会成立以后,特别是以前老世界语者,他们在对外交往,对外传播,利用世界语平台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每年都会组织国内的世界语者参与国际上的世界语活动。自从世界语创立以来,除了两次世界大战中间有停顿,每年都有一次国际世界语大会。今年将在丹麦鹿特丹、哥本哈根举行,这个大会实际上也是世界语者一个交流的平台。

    我参加过几次,2003年我们在瑞典的哥德堡参加世界语大会,第二年2004年中国承办了第89届世界语大会,中国党和政府都很重视。据说是当时参加大会最多的一次,2000多人,来自60、70个国家。在此之前,在中国北京举办的是1986年,这时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际上的世界语者也很渴望了解中国,同时我们也想把中国改革开放形势对外宣传,让更多人来了解,所以也非常成功。应该说,两次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北京举办都非常成功。此外,还有很多大会,谭老师更加了解。

    2011-05-19 13:37:40

  • 谭秀珠:

    我想补充一下郭会长讲的,国际世界语协会每年轮流在各国举办一次世界语大会,这应该是全世界世界语者的大展示,也充分显示世界语的生命力。大家可以想象,几十个国家、几千名世界语者参加的大会上,在这个大会上没有一个翻译,无论是讨论还是交流大家都操着同一种语言来交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通常国际会议要翻译的,不知道要多少翻译,这也充分显示了世界语活力和实用性。

    中国自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加入了国际世协以后,我们先后主办了两次国际世界语大会,一次太平洋国际世界语大会,一次亚洲世界语大会。应该说,这两次大会都非常非常成功,我们第71届大会是在1986年,那时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办会的条件与现在根本不能相比,那时候的会场、旅馆、饭店、旅游设施、服务根本不能与现在相比,困难很多,但我们却给参会的外国世界语者留下了非常非常好的印象。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文化对于全世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通过这个参会来到了中国以后,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看到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或者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点使他们非常非常震撼,之前他们对中国非常好奇。

    2011-05-19 13:37:50

  • 谭秀珠:

    通过这个大会,我们突出了中国的特色,有非常有特点的民族晚会,很多同志都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中国的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大会前后举办了多项旅游活动,参加的人数非常多。大会期间我们组织参会人员积极到长城,五十多辆大轿车,在警车的开道下,一路毫无阻拦地到了长城,让外宾不可想象,他们说我们在中国享受了国家元首的待遇。这种情况在其它国家是很难想象的。

    我想补充一点的是,我们国家,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从最早监护人彭真同志。

    2011-05-19 13:38:17

  • 郭晓勇:

    1986年最高监护人是彭真委员长,2004年最高监护人是吴邦国委员长。

    2011-05-19 13:39:09

  • 谭秀珠:

    他们给予这么高的支持力度,这次会议对国外的影响非常好,世界语起的作用是帮助世界语者了解了中国,同时加强了中国世界语者包括中国人民对国外人民的了解,对促进世界和平还是起到了好的作用。另外,通过旅游,也给我们增加了很多的外汇收入,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感到非常骄傲的是,这次第71届大会虽然条件比较差,但是当时我们国家召开的最大一次国际性会议,纵观全国世协这么小的协会能举办这样的会议,相当不简单了。每次提到这个事情我都感到自豪。

    2011-05-19 13:39:27

  • 中国网:

    完全超越了语言、文化层面的交流。

    2011-05-19 13:39:37

  • 谭秀珠:

    2004年也是非常成功的,这次大会,上面给了很多的支持,郭会长主要负责这个大会的支持。

    2011-05-19 13:39:47

  • 郭晓勇:

    我是这个大会筹备委员会的秘书长,应该说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刚才谭老师讲到,在1986年大会的基础上,这次大会又有了一次新的提升,而且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后来又过了十七年的时间,我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的世界语者也想,过了十几年以后的中国、北京是什么样的。这次大会参加的人员来说就更多了,来到的国家也多,我们接待的条件也比原来更好了。

    2011-05-19 13:40:03

  • 谭秀珠:

    2004年我们基本保持原来的风格,但又组织了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感受中国·魅力北京”的展览。

    2011-05-19 13:40:56

  • 郭晓勇:

    是的,举办得非常有效,这是为了配合大会召开,举办了“了解中国·感受北京”的展览,全面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发生的变化,全国发生的主要变化。应该说,通过一个展览,把我国改革开放的面貌作为缩影展现在更多的世界语者眼前,受到他们的广泛欢迎。为了举办这次大会,在北京市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在北京市朝阳公园建了一片世界语林,专门建了一个碑来纪念这次世界语大会,当时世界语协会的领导人们也参加了这个剪彩,说这也是一个第一。现在世界语林的树也开始长高、长大了。2004年大会应该说创造了几个第一,在一个国家,一个首都,一个中心公园里为世界语树一块碑,建一片林是没有过的。

    2011-05-19 13:41:16

  • 中国网:

    体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1-05-19 13:43:41

  • 郭晓勇:

    是的。

    2011-05-19 13:43:56

  • 谭秀珠:

    国际世协主席科尔塞蒂说,在一个神奇的国家、神奇的城市举办了一次神奇的大会。他对这次大会还是有很好的印象。

    2011-05-19 13:44:11

  • 中国网:

    我想有的嘉宾也参加过这两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语大会,他们对中国这几十年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一定有很深的感受。

    2011-05-19 13:44:47

  • 谭秀珠:

    他们两次大会都来到北京,谈到感受时,他们说,别说北京十七年,两三年感觉变化都很大,这跟欧洲国家不一样,你去过之后,多少年之后去感觉还是这样,这也反映了中国发展的生命的活力,发展的生气,这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1-05-19 13:45:11

  • 郭晓勇:

    城市一直是在建设中的。发展中的国家,日新月异发展中的城市。

    2011-05-19 13:45:21

  • 谭秀珠:

    国际世协每年工作都要举办这次大会,总部人员也不是很多。

    2011-05-19 13:46:13

  • 郭晓勇:

    总部我去过,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桩小楼,像谭老师说的,它的工作人员不是很多,有一些志愿者去学习的,比如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秘书处的有些同志先后在那里培训过,一是利用这个机会继续深造世界语,二是作为义工帮助做一些公益的事情,三是通过这个平台加强各个分会、各个国家世界语协会的联络。

    2011-05-19 13:46:42

  • 中国网:

    工作语言全部是用世界语?

    2011-05-19 13:47:00

  • 谭秀珠:

    是的,因为里面的工作人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工作语言就是世界语,讲的世界语就跟母语一样。我们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与国际世协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根据我的印象,国际世协的领导对老一辈的世界语者一直非常敬重。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巴金、胡愈之、陈原同志都当过国际世界语协会最高委员会的成员,于涛同志现在是中华全国世协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做过国际世协的领导成员,与我们保持了很好的协作关系。

    2011-05-19 13:47:08

  • 中国网:

    刚才您听到世界语总部的工作,让我感觉世界语者的称呼非常神圣、伟大,我们国家的世界语者和国际世界语者的平时交流情况是怎样的?

    2011-05-19 13:47:46

  • 谭秀珠:

    这种交流还是挺多的,因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与国际世界语协会保持联系,是它正常的工作,同时与地方世界语协会也有联系,亚洲世界语运动比较活跃的是日本、韩国、中国、越南,蒙古是近期的,他们这些国家举办世界语大会,就像中国举办世界语,他们是举办区域性的世界语大会,这些世界语大会,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可以派人去参加,地方的世界语者也可以去参加。中国的世界语个人可以参加世界语大会,也可以参加各个国家举行的一些活动,选择很多。现在大家都用互联网,过去大家通信非常频繁。我学了世界语,我的朋友可以遍天下,我可以有从东方到西方,从南方到北方的朋友,不光地方世界语者是这样,国际上的世界语者都是这样,会相互通信。

    2011-05-19 13:49:49

  • 中国网:

    让我感觉国际世界语者是很团结的一个大集体。

    2011-05-19 13:50:46

  • 郭晓勇:

    我是世界语初学者,但是参加过多次世界语活动,参加过瑞典哥德堡大会,参加过在波兰举行的纪念柴门霍夫诞辰150周年大会,率团参加过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世界语大会,在同世界语者接触的过程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热情,世界语者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感情,而且你能感觉到他们始终充满着希望,正像世界语本意一样,(世界语)充满希望的人,意思是,人们之间如果充满着希望,就会对工作、生活充满着活力,充满着信心;充满希望人们之间会减少一些隔阂,减少一些矛盾,增进理解和了解。

    我们到国际参加一些世界语大会,包括中国去的世界语者不住在宾馆,有时候就住在世界语者家里去,全部接待,非常友好,也很热情。刚才谭老师也讲到,不光是北京的,全国各地的世界语者都会跟各国世界语者保持通信联系,现在是互联网,那就更方便了。原来说世界语者到底有多少,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我也问过国际世协的领导人大概是多少,说不太清楚,通常来说国际上一千多万人学习过世界语,中国有几十万人学习过世界语。

    2011-05-19 13:51:06

  • 中国网:

    这是很保守的数字。

    2011-05-19 13:51:21

  • 郭晓勇:

    是的,现在每天在使用,常用的人可能就不一定有这么多,但现在中国使用世界语的两个主要的单位,做这个宣传工作的单位还是比较多的,一是外文局的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国报道》本身就是世界语的杂志,现在还出版过“中国报道的直通车”电子版,每天都与世界保持联系;中国网有一个世界语频道,这个频道点击率很高的,每次国内有重大的活动,包括奥运会、亚运会,什么地方发生了重大事件,都会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反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世界语广播,它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世界语广播,影响是很大的。我们这样的网站和广播世界上其它国家有,但没有这么高的程度。

    2011-05-19 13:58:58

  • 中国网:

    世界语对文化的传播和民间的交流有很哪些促进作用,下面请两位一起给大家回顾一下。

    2011-05-19 14:00:23

  • 郭晓勇:

    我从文化传播方面介绍一下。据我了解,老一代世界语者做了很多的对外传播工作,这些年来我们在图书出版方面,像中国的四大名著《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全部翻译成了世界语,而且很受欢迎。在这当中,我想特别介绍我们一位老朋友李士俊先生,他原来是英文教师,从十几岁开始接触世界语之后,后来就一直做世界语的工作,在他退休之前是中国报道社的副总编,被评为国际世界语院士。四大名著全是他翻译的,《红楼梦》是审校,其它还有巴金、鲁迅的作品都翻译过去,应该说把毕生精力放在世界语翻译传播工作上。

    谭老师大学期间中间转学世界语,毕业以后就一直在中国报道杂志做世界语编辑、翻译工作,后来是中国报道社的领导,后来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领导,虽然已经退休了几年了,但还一直帮着现在年轻的世界语工作者在辅导以及审定工作方面发挥着余热。

    2011-05-19 14:01:10

  • 中国网:

    谭老师,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世界语的民间交流。

    2011-05-19 14:05:05

  • 谭秀珠:

    世界语除了是一种语言,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影响,只要是世界语者一见面就感觉非常非常亲。举个例子,在1931年,胡愈之在人大常委会,想当年他在法国要回国,因为他学了世界语,就要回国,路过莫斯科的时候被莫斯科的世界语者留下来了,结果在莫斯科停留了一个星期,他不会俄文,只会讲世界语。后来世界语者带着他访问。他回国以后就把这一个星期的印象写了一本书《莫斯科印象集》,当时影响很大。因为它当时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很多人,包括陈原同志讲,看了胡愈之写的《莫斯科印象集》,对他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老一代的世界语者的通信和交往非常频繁。

    我是1965年12月份毕业的,毕业以后就到中国报道从事翻译工作,我从一而终从事《中国报道》工作,直到我退休。在我们国家把世界语当做小语种进行对外交流,但我对于一辈子从事世界语工作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我体会着从事这种语言工作的意义和它的幸福感,这个幸福感从我的工作当中得到。我主要是从事中国报道,《中国报道》是我们国家建国初期最早对外的刊物之一,比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还要早,它是1950年成立的,全面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历史各个方面,对欧洲、北美这些国家,很多人通过中国报道了解了中国的概况和它各个方面的情况。所以,对《中国报道》有着深厚的情感。

    2011-05-19 14:05:47

  • 谭秀珠:

    曾经有一个比利时的读者在临死的时候立下遗嘱,他是个比利时人,没有把遗产给比利时,最后赠送给了《中国报道》。因为通过读我们的刊物,对中国世界语者、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死后把所有的遗产捐赠给中国。还有一位是代销人,德国的迈尔先生,原来在中国居住,后来回国了。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是我们坚定的读者、支持者和代销人,一个人就发展了300个订户。他和我们使馆有很好的联系,他去世之前也是把遗产捐赠给中国,现款中的一半捐赠给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对我们非常有感情。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也到了一些国家,参加了国际世界语大会,在这个大会期间也举办了读者座谈会,我们的读者座谈会每次都来了很多人,大家对我,对《中国报道》以及我们去的人非常热情,让人非常非常受感动。我自己感觉,通过学习世界语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世界,了解了世界各国人民,感觉大家都有共同的感情,热爱和平。经过多年封闭以后,对外部世界有许多神秘感或误解,通过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使我感觉到了从事这种语言的意义。甚至一个德国读者想送给我2000欧元,感觉我工作很辛苦,让我用这个费用出去旅游。

    2011-05-19 14:08:43

  • 中国网:

    这是一种家人的感觉。

    2011-05-19 14:12:27

  • 谭秀珠:

    是的,家人的情感。有的老人就像长辈一样关心你,他通过对我,也是对我们《中国报道》,也是对中国人民表达的一种感情,确实让我感到很幸福。(世界语)由于世界语我成为幸福的人。这就是我的感受。

    2011-05-19 14:12:37

  • 郭晓勇:

    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文化的对外传播、人们的对外交往当中,中国的世界语者做了很多的工作,增进了中国世界语者和世界上其它国家世界语者之间的深厚友情,使更多的世界语者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同时,我们也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国际世界语者的支持、同情和理解,特别是当我们在国际上遇到一些挫折、困难的时候,有许多坚定的,积极的,站在中国一边的朋友,我们对他们也表示崇敬,表示感激。

    文化的交流,相互的吸纳、享受,是相互的,我们通过世界语这个桥梁,吸收国外先进的文化,优秀的风俗,同时也通过它对外介绍了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

    2011-05-19 14:16:07

  • 中国网: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是一种双赢的状态。

    2011-05-19 14:18:03

  • 郭晓勇:

    是的。

    2011-05-19 14:18:17

  • 中国网:

    80年代我国出现了学习世界语的热潮,现在我国对世界语的学习情况是怎样的?

    2011-05-19 14:18:33

  • 谭秀珠:

    经过文化大革命,中国闭塞了那么长时间,中国人迫切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大家希望通过世界语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在80年代世界语突然变得很热。现在大家越来越理性了,了解的方式多样化,渠道也多元化,大家慢慢平静下来,这样的角度来看世界语没有以前那么热,某种程度上比较平缓。

    2011-05-19 14:19:26

  • 谭秀珠:

    世界语不是民族语,是通过运动来推广,为什么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除了具有对外交往的使命以外,同时也要对国内世界语运动有所指导和服务,通过协会来发展推动这项运动。现在据我了解,地方世界语运动有它们各自的特色,有的也比较有活力,自己也能搞一些学术交流,民间的一些交流,这对活跃中国世界语运动还是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方面来讲,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还是应该向他们学习,给予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2011-05-19 14:24:51

  • 郭晓勇:

    现在有些大学有专门教授世界语的,也有一些学校是选修。我们了解到,江苏、南京有的中学、小学开设世界语课,就现在这种情况来看,世界语运动属于健康平稳发展阶段。

    2011-05-19 14:25:35

  • 中国网:

    今年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60周岁的生日,两位对世界语者和世界语协会有什么话要讲?

    2011-05-19 14:26:12

  • 郭晓勇:

    现在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会长是陈昊苏同志,他也是中国对外友协的会长。前年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出版了他一本诗集《希望之路》,把这本诗集翻译成了世界语,这当中有两首诗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一首叫《参与和坚守》,还有一首是《希望之路》。

    《参与和坚守》当中他是这样表达的:希望的运动因为世界而拥有未来,在希望的世界参与坚守义无反顾;在《希望之路》里,他这样说:四海同心唯进取,征程万里向天涯。很开阔。这些诗句表现了很多世界语者的心声,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走过了60年,是一个甲子,在过去60年当中,它带领了世界语者,既为它们服务,也为中国世界语运动发展发挥引领、指导作用,在国际全球化的今天,我想世界语者走在“希望之路上毕竟是有希望的”,我想我们为希望同行,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2011-05-19 14:26:20

  • 谭秀珠:

    郭局长讲得很好,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走过了60年的路,在过去60年的路上,它走过了自己的辉煌,也做了很多自己的工作。未来前途还是光明的,但道路是相当相当艰难的,特别是现在的情况下。全国的世界语者应该把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60周年作为一个起点,应当在这个希望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团结一致,大家同心协力创造更好的前途。中华全国世协在这个过程当中总结成绩,总结自己的经验,也总结自己的教训,整装待发,能够在推动全国世界语运动、发展世界语事业能够起到应尽的、积极的作用。

    2011-05-19 14:31:56

  • 中国网:

    我想通过今天二位对世界语的介绍和解读,会有更多的朋友来吸引和学习世界语者。请两位教我一下“再见”用世界语怎么说?

    2011-05-19 14:32:54

  • 谭秀珠:

    (世界语)再见!

    2011-05-19 14:33:14

  • 中国网:

    在这里,也希望更多的网友能够加入到学习世界语的行列中来,成为新的世界语者。在最后,我要用不太标准的世界语向各位网友说再见了!(世界语),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责编:王瑞芳 /主持:齐凯 /导播、后期:周姗姗 / 图片:王锐 /摄像:庞睿 李异涛)

    2011-05-19 14:33:28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10518shijieyu_1305767513.mp4

图片大图:

  •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第一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 郭晓勇

    中国网 王锐

  •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监事会主席 谭秀珠

    中国网 王锐

  • 访谈现场

    中国网 王锐

  • 世界语不是一种民族语,是一种人造语,但它吸收了很多民族语言的优点。

    中国网 王锐

  • 世界语者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感情,而且你能感觉到他们始终充满着希望。

    中国网 王锐

  • 访谈进行中

    中国网 王锐

  • 通常来说国际上一千多万人学习过世界语,中国有几十万人学习过世界语。

    中国网 王锐

  • 访谈全景

    中国网 王锐

  • 世界语是1887年由波兰的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创立的。

    中国网 王瑞芳

  • 1979参加64届UK时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在瑞士

    中国网

  • 胡愈之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创始人。

    中国网 王瑞芳

  • 巴金先生最早通过世界语把东欧的小说、作品翻译成中文。

    中国网

  • 陈毅等老一辈领导人十分重视世界语在对外报道中的特殊作用。

    中国网

  • 中华世协会长陈昊苏、副会长郭晓勇与嘉宾交流

    中国网

  • 89届世界语大会部分嘉宾合影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