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建琪:党史文献记录成长之路

    时间:2011年6月22日16:00
    嘉宾:中央文献研究室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闫建琪
    简介: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中央外宣办举行了建党九十周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的就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新闻发布会,会后我们邀请到了新闻发言人闫建琪先生为大家介绍中央文献研究室在总结党的理论成果,推进党务建设方面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党史文献记录成长之路

活动描述

  • 时间:2011年6月 嘉宾:中央文献研究室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闫建琪简介: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中央外宣办举行了建党九十周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的就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新闻发布会,会后我们邀请到了新闻发言人闫建琪先生为大家介绍中央文献研究室在总结党的理论成果,推进党务建设方面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中央外宣办举行了建党九十周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的就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新闻发布会,会后我们邀请到了新闻发言人闫建琪先生为大家介绍中央文献研究室在总结党的理论成果,推进党务建设方面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比如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等革命领导前辈。那么我们在研究方向上,对于这些领袖人物的研究和对其他的人物研究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特殊的方法?

    2011-06-21 10:04:50

  • 闫建琪:

    我们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理论方面,二是他们的生平业绩方面,三是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党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三方面构成的。就研究他们的个人思想来说,我们首先是编辑他们的著作,著作是构成研究他们思想和理论最主要的读本和基础材料,我们对此做了大量的长时间工作。基础是毛泽东同志打下的。他发动延安整风首先从编党的历史文件开始。建国后,毛泽东又主持编辑了四卷本的《毛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编辑了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著作以及江泽民同志的著作,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名义编辑的著作,还有李先念、彭真、薄一波、万里的文选和叶剑英选集,这是中共中央领导人最高格的文献集。这些人代表我们党的最高政治智慧,最主要的经验、理论都在他们著作当中体现出来了。这是我们最主要的研究方向,编辑工作是为研究作基础的,提供最权威读本的。

    老一辈革命家,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又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人,是我们党的领导核心集团的主要人物。他们的生平和整个中国革命的进程紧密相连,研究他们的生平对研究中国革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抓住了核心。研究他们的生平,编写他们的年谱、传记构成我们另外一个研究的内容。与此相联系的就是和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相连的问题,都带起来了。我们大概是这些研究内容。

    2011-06-21 10:05:17

  • 中国网:

    在研究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生平、著作、思想的时候,有哪些特殊的方法?

    2011-06-21 10:05:35

  • 闫建琪:

    我们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从材料出发。中国共产党是重视研究历史的,同时也是重视积累材料的,从我们党成立第一天起就大量地、连续不断地积累资料,并且一直延续下来了,甚至在战乱年代有一部分资料是保存在共产国际,就是放在苏联。所以我们的材料始终没有断过,这是一笔丰富的财产。我们的任务就是挖掘党的文献资料,主要从研究档案资料这方面入手。

    刚才我提到老一辈的著作编辑研究、生平研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当代文献的编辑和研究,就是研究现在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它的形成发展,也就是除了研究毛泽东思想体系之外,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当代文献的研究,刚才陈主任都介绍了。

    2011-06-21 10:05:46

  • 中国网:

    您认为,我们通过对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思想研究,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党史,正确地发挥党的积极作用,包括今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的进步方面有哪些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呢?

    2011-06-21 10:06:12

  • 闫建琪:

    对中国革命进程或者中国当代历史的变迁,或者对未来中国整个发展方向的走向最大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怎么把马克思主义搬到中国来,我们是吃了很多苦头的。

    2011-06-21 10:06:24

  • 中国网:

    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011-06-21 10:06:34

  • 闫建琪:

    开始是犯了很多教条主义的错误,其次是中国革命遭到了波折,遇到了险境,最后我们党产生了一个伟大的领袖人物——毛泽东,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产生了我们党自己的毛泽东思想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研究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经常讲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两句话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真理。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既可以总结过去,也可以看到现在,凡是感觉发生偏离这个方向的问题,主要是偏离了这样一个原理,就是偏离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认识。

    2011-06-21 10:07:20

  • 中国网:

    通过对这些老一辈革命领袖的研究,您觉得对于今后中国共产党走正确的发展之路方面有哪些借鉴的作用?

    2011-06-21 10:07:35

  • 闫建琪:

    第一,实事求是。制定政策,考虑问题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第二,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一点现在很多人都淡化了,淡忘了,甚至违背了我们最初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誓言。

    回顾中国革命那么艰苦,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出一只军队来,由最初的几十个党员发展到现在七千多万党员,它始终有一个精神支撑,就是始终不动摇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那么艰苦的情况下搞的民主革命,那时候是用共产主义精神从事民主革命。现在搞社会主义建设,搞改革开放,同样要有这样一个方向,没有这个方向就会走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第三,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经验看,还是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现在大家也都知道,越搞现代化对于资源越重要,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过去我们没钱、没炮的时候靠什么?靠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现在富裕了,仍然是这个问题。中华民族的美德不是凭空产生的,是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决定的。我感觉无论这样实现现代化,不能忘记艰苦奋斗。

    第四,作为一个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过去我们靠密切联系群众,靠群众的保护、支持、拥护,舍家舍命来支持革命才取得全国的政权。现在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非常赞成中央说的,什么时候也不要忘了以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来考虑问题。执政为民,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2011-06-21 10:07:46

  • 中国网:

    和过去相比,我们现在的时代不同了,但我们依然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还要保持对党的坚强的信仰,还要联系最广泛的群众,只要把这三点做好,我想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肯定会越走越好。

    2011-06-21 10:08:00

  • 闫建琪:

    是的,这是我们的基本经验。

    2011-06-21 10:08:16

  • 中国网:

    对于一些历史伟人的资料,我们通过一些史实文献都可以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他们生活方面的一些情况,想知道这些领袖作为生活当中的人,在个人朋友圈子中,在亲人面前是怎样的人,和他们有怎么样的故事值得我们回味?

    2011-06-21 10:08:32

  • 闫建琪:

    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平凡人。过去人们对他们感到很神秘,现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对史料的不断挖掘,还有很多当事人的回忆,他们的形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离我们近了。实际上他们也有许多的个性化。比如毛泽东这个人才华横溢,写文章大气磅礴,精通历史,是哲学家、诗人、书法家,他除了是革命领袖之外,这些方面都是博学多才,真的令人很佩服,而且毛泽东是感情丰富的人,他听到人民群众吃不饱饭是掉眼泪的,睡不着觉的。所以,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以是个故事。我们那里研究毛泽东的专家是很入迷的,越研究越感觉到毛泽东确实不得了。

    2011-06-21 10:08:43

  • 中国网:

    已经被领袖的这种人格所感染。

    2011-06-21 10:08:54

  • 闫建琪:

    是的,受他的熏陶和感染。人们经常说,你们研究毛泽东是不是有感情色彩,我们不否认,我们有感情投入,因为我们长期研究,感情受他们熏陶,当然我们也是客观的。有一个领导同志讲的非常好,研究这些人物,有感情色彩是很自然的事情,你能说写《史记》的司马迁感情不丰富吗?你能说他写的历史不公正吗?

    2011-06-21 10:09:05

  • 中国网:

    对于其他的领袖人物还有怎样的兴趣爱好、个人习惯等等,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2011-06-21 10:09:17

  • 闫建琪:

    比如说周恩来在文艺界有广泛的朋友,那些老文艺家、老艺术家们一说起周恩来,都知道周恩来喜欢文艺。他在青年时代就喜欢演剧,革命胜利以后,他有很多的朋友都是文艺界的朋友。这是因为他擅长和喜好文艺。大家知道陈云喜欢下围棋,邓小平喜欢打桥牌,这都是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人喜好。他们的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

    2011-06-21 10:09:28

  • 中国网:

    还是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2011-06-21 10:09:43

  • 闫建琪:

    是的,都是不同的。

    2011-06-21 10:09:55

  • 中国网:

    有没有这些领袖在生活当中的一些让人值得回味的生动的故事?

    2011-06-21 10:10:05

  • 闫建琪:

    当前最主要的,希望大家学习这些领袖人物的就是他们的读书精神。

    2011-06-21 10:11:06

  • 中国网:

    是,周总理也曾经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011-06-21 10:13:02

  • 闫建琪:

    是的,他从小就立大志。毛泽东晚年确实在他逝世前一小时才停止读书,一生读书,读书一生。小平同志也是非常喜欢读书的,善于思考的。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他们这些人始终把个人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的因素,身家性命,没有,革命几十年从来都是考虑民族的前途,考虑党和国家的命运,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要有大志。

    2011-06-21 10:13:14

  • 中国网:

    舍弃小家,把更多的胸怀放在全国这个“大家”上。

    2011-06-21 10:13:25

  • 闫建琪:

    是的。

    2011-06-21 10:13:34

  • 中国网:

    我们任何人都不能避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想领袖也会出现失误的情况。你们在文献研究资料的过程当中,如何去看待他们所犯的过错,如何在记录当中保留这段历史,会回避它吗?

    2011-06-21 10:13:44

  • 闫建琪:

    我刚才说了,我们会实事求是,不回避他们犯的错误。任何人都会犯错误,说句通俗的话,人就是由优点和缺点组成的,毛泽东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人物。毛泽东一生中犯过很多错误,有小错误,也有大错误,最大的错误就是晚年的这个错误,但纵观他的一生,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主要缔造者,这动摇不了。

    第二,他无论发生大错误还是小错误,从来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他是为了寻找一条使革命成功的道路,使国家能更快富强的道路,在探索中发生的失误。所以,这一点,老百姓对他们是原谅的,是谅解的。换句通俗的话说,他犯错误从来不是为个人,这就是领袖、革命家的胸怀。他犯了很大的错误,但不是为自己,尽管这个错误是很大的失误,但它又是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前人有这样的重大失误,我们后人就避免走这样一条道路。邓小平有句话,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一是坚持毛泽东做得对的;二是纠正他做得不对的;三是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四是他没有实践过的,我们还要继续开创。讲的非常好。

    2011-06-21 10:13:56

  • 中国网:

    要不断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2011-06-21 10:14:12

  • 闫建琪:

    是的。

    2011-06-21 10:14:24

  • 中国网:

    因为刚才在发布会上也提到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了一系列的文献研究资料。对这些文献发行情况,有没有相应的数据?尤其最近几年,我们社会快速发展,现在的发行量达到怎样的数量?是什么人在购买这些书籍?

    2011-06-21 10:14:36

  • 闫建琪:

    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拨乱反正,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这样一条路线。但是怎么认识这条路线,怎么总结历史经验,当时人们还是有些茫然的。在1983年,我们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文选》,这是第一本文选,邓小平1975—1982年的著作,当时这本书发行了4700万册,既有党组织购买图书学习的,还有很多人是自发地购买图书的。现在一些图书的发行量主要是组织购买。组织党员学习起很大作用,这是我们党的一个正确做法。你要真正让大家提高认识,那就组织学习,学习就要付出,效果是好的。

    还有一个最近的例子,2008年开始到2009年,我们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刚才陈主任讲了,编了三本书。其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这两本书发行了6700万册。还有一本是供县处以上干部学习的文件选编也发了340多万册。这三本书对人们怎么认识科学发展观这个理论,怎么用这个理论指导实践,起很大作用。

    2011-06-21 10:14:45

  • 中国网:

    现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一系列研究资料,可能很多人会想到,专门看这些书的人是一些专家学者,是一些专业的人士在看,一些年轻人对这些书可能并不会感兴趣,你们在出版发行的时候如何提高这些书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2011-06-21 10:14:56

  • 闫建琪:

    实际上这个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我们的任务叫“编、研、宣”。“编”,就是编基础的读本;“研”就是研究出成果,研究出认识;“宣”,就是宣传编研成果。

    宣传普及有这样几类:一是老一辈革命家通俗的生平简史,适合青少年读的,比如《刘少奇的一生》,很薄的一本;二是适合青少年读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格言等。现在还在尝试编一些连环画,尽量让青少年来接受我们研究成果的教育。我们还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我们过去小时候读的课本《朱德的扁担》,了解到朱德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和士兵一样挑着稻谷上井冈山。这样的故事还会有,我们还在陆陆续续地做。

    2011-06-21 10:15:07

  • 中国网:

    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读者?

    2011-06-21 10:15:18

  • 闫建琪:

    是的。再有就是“触电”,从编辑创作文献片到开始创作电影故事片、电视剧,我们现在也开始这方面的创作。

    2011-06-21 10:15:30

  • 中国网:

    说到电视剧,我知道中央文献研究室已经出版了很多电视文献片。

    2011-06-21 10:15:41

  • 闫建琪:

    是的,有几十部,很多电视剧我们也参与创作、指导、审核以及提一些专家意见,比如说《解放》、《延安颂》、《大决战》、《解放大西南》等背后都有我们文献研究人员、专家的劳动。

    2011-06-21 10:15:43

  • 中国网:

    涉及到史实影片拍摄的时候都需要向咱们这边来请教。

    2011-06-21 10:15:51

  • 闫建琪:

    是的。我们现在变成一种文献研究的专家同文艺创作的专家们在一起碰撞、融合,产生出一种新的作品出来,这也是一种趋势。

    2011-06-21 10:17:20

  • 中国网:

    为了保证这些历史片的真实性。

    2011-06-21 10:17:41

  • 闫建琪:

    是的。

    2011-06-21 10:17:54

  • 中国网:

    我知道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了很多的文献片,我们在平时的影视作品当中很少会看到文献片,因为更多会看到故事片、纪录片,这种题材的影片很少,文献片也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一个特色,文献片有哪些特点?

    2011-06-21 10:18:11

  • 闫建琪:

    过去影视作品,像故事片、新闻电影纪录片、科教片、动画片,没有听说过文献片,这概念怎么来的呢?确实是文献研究室开创的。第一部是创作反映领袖的生平、思想的片子,而且用的都是历史镜头、文献档案,当事人回忆的镜头,老照片,老的新闻电影纪录片的镜头。全部都是历史真实的镜头组成的一部片子,我们叫它文献片。

    十二集的《毛泽东》电视片播出之后影响非常大,之后我们就连续拍了《周恩来》、《邓小平》等片子。以后又创作了理论文献片《新中国》、《新西藏》,还有宣传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片。各种题材的文献片,现在越来越多了,有专门宣传和谐理论的,有宣传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而这种题材的片子以前没有。北京电视台播放的《档案》,实际上它也是从文献片演变来的,它拿档案说话,也很受欢迎。看文献片的读者和观众越来越多了。文献片品位很高,可以说雅俗共赏,这样的镜头,这样的历史揭秘,这样的老照片,很有说服力。

    2011-06-21 10:18:23

  • 中国网:

    文献片可以说在学术性、历史的真实性方面做得更强一些,但和电视剧相比,可能在欣赏性上会稍微处于劣势。

    2011-06-21 10:18:39

  • 闫建琪:

    它学术性强一些,可能更多的是专业工作者或者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喜欢看。

    2011-06-21 10:19:23

  • 中国网:

    说到电视剧现在也有很多说法,现在的电视剧一味讨好观众的欣赏需求,可能过于夸大某些方面的情节,有一些神化的特色在里面。您怎么看这个事儿?它和文献纪录片相比,有哪些关联?

    2011-06-21 10:19:40

  • 闫建琪:

    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不太存在这种问题,它叫“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就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不虚构。比如一些场景,开会,他老走来走去,这就是虚构的,谁开会老走来走去呢?如果开会老坐着就没法看了,他要创作一个镜头,在山坡上或者室外,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总的来说,凡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基本上是尊重历史事实的。

    2011-06-21 10:19:52

  • 中国网:

    现在在民间也有很多的文献资料,尤其是涉及到领袖方面的一些知识以及他们的手稿是很珍贵的文献资料,这对于研究文献来讲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知道中央文献研究室是否考虑从民间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2011-06-21 10:20:04

  • 闫建琪:

    这个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毛泽东档案单独立卷很早就开始了,这个工作中央档案馆更熟悉,这是他们的业务范围。文献研究室也属于可以收集资料的单位之一,我们也经常出去查找资料。

    2011-06-21 10:20:13

  • 中国网:

    在收集方面会有一些怎样的标准?怎么知道这个资料是需要收集的?

    2011-06-21 10:20:23

  • 闫建琪:

    一是编书,就是为编辑一本著作,查找他们散见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方发表过或没发表过的稿子。有些人就记录在自己的个人笔记本上,比如两个人谈话,他有自己的笔记,这就非常珍贵了。有还有当时发表的著作流散了,比如毛泽东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几十年之后才找到。他手稿没有了,但当时发表了,有油印的。

    还有为了研究生平,到实地走一走,看有没有文字资料。一些年纪很大的同志,他会回忆当时谁在这里住过,在这儿战斗过,留下一段佳话。一些老人口述的回忆,我们叫口述历史,对他们的采访叫“抢救活材料”。

    2011-06-21 10:20:46

  • 中国网:

    怎么辨别材料的真实性呢?怎么能够做到去伪存真?

    2011-06-21 10:20:54

  • 闫建琪:

    我们有句话叫“孤证不立”。一件事情如果只有一个人的回忆,一般不作为历史的根据,要多方面考证它,说明他说的事实是准确的。比如说,有一篇文章署名不清楚了,不知道了。像是毛泽东同志的,又没有把握,正好周恩来同志在另一个场合讲到说毛泽东同志说过什么,引的正好是这篇文章的话,说明这篇文章是毛泽东的。因为周恩来讲毛泽东在这一篇文章里讲过什么,就证明了这篇文章是毛泽东的。

    2011-06-21 10:21:03

  • 中国网:

    要经过多方面的考察研究才能够确定这个资料的真实性。您作为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工作人员,我想这么多年的学习研究下来之后,肯定对于党的历史,对于革命伟人所取得的一些成绩肯定会有一些特殊的感受,在建党九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想您肯定也会有一些话要对大家说。

    2011-06-21 10:21:13

  • 闫建琪:

    我们党确实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所谓正确,就是我们能够郑重地对待我们的成绩和对待我们的错误,郑重检讨自己的政党,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所以我说它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我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坚定的信念,因为党的历史证明,我们能够取得伟大的成绩,能够继续取得更多的成绩。

    2011-06-21 10:21:39

  • 中国网:

    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编/文字:张翼;主持人:张翼; 图片:杨楠;摄像:董超)

    2011-06-21 10:21:53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fgy/20110627_yanjianqi_1264584968.mp4

图片大图:

  • 中央文献研究室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闫建琪

    中国网 杨楠

  • 我们的任务就是挖掘党的文献资料,主要从研究档案资料这方面入手。

    中国网 杨楠

  • 我们会实事求是,不回避他们犯的错误。

    中国网 杨楠

  • 我们的任务叫“编、研、宣”。

    中国网 杨楠

  • 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经验看,还是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中国网 杨楠

  • 我们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从材料出发。

    中国网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