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陈燕楠:“延安精神”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
活动描述
- 嘉宾: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燕楠时间:2011年6月22日 11:00 简介: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延安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而在新时期,“延安精神”仍具有宝贵的价值,并应得到更好的传承。在建党9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做客《中国访谈》,畅谈“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欢迎您的收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中国访谈》也特别走进了中国延安,走进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常务副院长陈燕楠,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关于学院的情况,关于“延安精神”,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情况。
2011-06-22 10:32:16
- 中国网:
陈院长您好!首先请您和中国网的网友打声招呼!
2011-06-22 10:37:31
- 陈燕楠:
各位中国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陈燕楠,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常务副院长,非常高兴能够接受中国网的采访。
2011-06-22 10:37:44
- 中国网:
陈院长,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新时期建立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初衷是什么?任务又是怎样的?
2011-06-22 10:41:44
- 陈燕楠: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建立的设想和筹划是从2002年年底开始的,也就是从党的十六大决定“进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完成这样一个战略任务来设立的一所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中国浦东、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并称为三所干部学院,都是在2002年底筹划,2003年6月份开始建设,到2005年3月份开始办学,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
设立这三所学院的初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为了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丰富原有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同时能够有更多的培训机构来承接这样大规模的培训量。
二是从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个格局来讲,三所学院本身从地域分布、资源角度更丰富,更适合于对干部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和培训,这样使得我们的机构体系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完备。
三是我们理解,中央也是希望设立新的干部学院,能够使得干部教育培训当中的一些创新的设想和做法在这样的机构开展。办学六年多来的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是正确的,三所学院在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任务的过程中还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现在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2011-06-22 10:42:03
- 中国网:
刚才您提到有三所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相对于其它两所学院的特色在什么地方?
2011-06-22 10:43:17
- 陈燕楠:
三所学院有它的相似性,也有它的特殊性。从相似的角度来讲,都是有特殊的资源禀赋,比如像浦东干部学院,它地处上海,同时也是党的诞生地,有很丰富的红色资源;另一方面它又处在长三角的排头位置,改革开放、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当中它有很丰富的资源。
延安干部学院和井冈山干部学院非常相似,都是属于革命圣地,有人讲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这两个地方“红色资源”特别集中,我们怎样能够利用好这种“红色资源”,把它深入的挖掘,让“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能够教育年轻的一代,我觉得对于我们的干部,尤其是现在的年轻干部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2011-06-22 10:43:29
- 中国网:
通过这几天我们的体验也知道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有非常特色的教学方式,比如说“激情教学”、体验式教学等等,能介绍一下吗?
2011-06-22 10:44:31
- 陈燕楠:
我们的体会,延安干部学院如果想在这样一个地方把教学办好的话,我们整个的教学体系应该比较丰富,而且要有一定的形式和载体作为支撑。激情教学、体验式教学都是我们这个体系当中的一部分,整个体系既包括一定理论的讲授,特别是对这段“红色岁月”历史更理性的梳理和分析,在课堂上有教师进行课堂讲授和研讨,有大量的课程放在革命的旧址、旧居现场完成,我们把学员带到现场,让他们去体会当年老一辈的革命家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来领导中国革命这种艰苦的工作。
举个例子,我们一般都会有这样的一堂课,把我们的学员带到凤凰山。凤凰山是毛泽东刚进延安的第一个住所,在那里,毛泽东写作了《矛盾论》、《时间论》,写作了《论持久战》,在一个很简陋的窑洞里面写出了这样光辉的著作,可以说指导了中国革命,指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在窑洞里大家看到这样一种场景,再体会这种精神的伟大,由衷地会产生一种感动,甚至是一种震撼,这种感动和震撼就会激发大家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什么是理想和信念?中国革命的道路到底是什么样的道路?我们现在应该从老一辈身上学习些什么?我们怎样在新时期把这样的精神能够发扬、能够光大?在这种现场的教学和体验,是在课堂里很难体会到的。再比如说,《为人民服务》这篇著作,我们过去管它叫“老三篇”,现在五十多岁的人都是从小背诵“老三篇”长大的。很多人也说,不止一次地拿出这篇著作来看看,来诵读。但是到了“为人民服务”这个讲话台前,我们再重新诵读一遍的时候,大家的那种感受,内心的震撼还是很不一样的。
2011-06-22 10:44:43
- 中国网:
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011-06-22 10:45:37
- 陈燕楠:
是的,更能触景生情,好像真正的把自己带回当年那段岁月,又有了重新的体会。包括“激情教学”,我们是希望通过一种革命文艺的形式,把大家内心当中的激情因素调动起来,也就是说多种因素都聚合在教学内容上,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满。我们始终有这样一种认识,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种纯知识的教育,也不是一种纯理论的教育,它的主要层面不是在认知层面上发生,而是在情感层面上发生。也就是说,我们过去叫做“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这里面实际上强调了要发自内心,而且你必须真的信了,深入你的内心了,你才会把它外化为行动,这不是我靠简单的外部灌输就可以,所以,我们想把多种教学形式综合起来。
2011-06-22 10:45:47
- 中国网:
中央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也是作为党的一个学习“圣地”。您认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2011-06-22 10:46:21
- 陈燕楠:
关于学习型政党这个话题实际上是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了,在十七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学习型党组织,这在党的建设上是一个创举,我们通过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这样一种建设,通过学习来进行这样一种建设,来推动整个党的建设。
我始终有这样一种感觉,我觉得延安干部学院在这方面应该发挥作用,应该有所作为,而且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党在延安时期进行的“思想整风运动”就是一次很好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种全党的教育和学习,也是党在那时就致力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政党,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的一种尝试,只是那时候我们没有这样的提法,可能也没有这样系统的思想。但是我觉得这种尝试在七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从1941年——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就是开始的这样一种实践,所以现在在我们的课程中,我们都会介绍“延安整风”,以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延安整风”和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确立,实际上都在探讨学习型党组织的问题。在延安和大家共同探讨当年我们党是如何实践和探索的,很多内容对我们现在是有借鉴意义的。
现在七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也不是简单把过去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说是学习型党组织了,因为毕竟时代在变化,还有一些新的理论在出现。比如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大量吸收西方从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国内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这都是对这种实践的丰富,我们也是在吸收了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比如说现在强调不光要从书本上学,实践中学,还特别强调从组织层面的探索和创新,和整个组织共同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努力,这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在这方面,我们学院也相应有这方面的课程,组织大家开展这方面的研讨。
2011-06-22 10:46:34
- 中国网:
我们再聊一下“延安精神”。我们知道,“延安精神”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就您个人而言,您怎样来理解“延安精神”?在新时期,我们如何来很好的传承“延安精神”呢?
2011-06-22 10:47:16
- 陈燕楠:
这个问题非常好,有很多学员也多次在课堂上向我们提出这个问题。七十多年前提出的“延安精神”在现在是不是还具有时代价值?
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首先,所谓的“延安精神”,我们把它用延安作为一个特殊的符号来代替,实际上它不仅仅是延安这三十年所形成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几十年艰苦的探索,以及在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的,应该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革命精神。
当然,用延安这样一个符号来把它代表基础之上,我们又总结出延安精神,现在用了四句话总结:“建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四句话应该讲是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奋斗历程当中总结出来的革命精神。这里面我自己体会,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以及后来的“西柏坡精神”、“整风精神”等都是构成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至于说它在现实当中的作用,我一直是这么看的,我们党在那样一个艰苦条件下,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有伟大的“延安精神”来做指导的。同样,在我们建国之后六十多年的实践中,也因为有“延安精神”的指导,我们才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所以,我认为“延安精神”必然有非常宝贵的时代价值。我们好像一说“延安精神”就是七十年前的事,其实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如果再打开看这四条具体内容,每一条都是我们现在应该去遵循,而且应该照着这样的精神来做的。
2011-06-22 10:47:28
- 陈燕楠:
举两个例子。坚持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执政为民”的最根本的内容,现在提出“以人为本”,要“关注民生”,这些问题都是在这样一个根本宗旨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
再比如“艰苦奋斗”,有人说七十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现在也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艰苦奋斗是不是就可以不提了。我还是这样来看的,尽管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也富裕了,也许有一些东西未必需要完全照着当年那样去做,因为当年是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进行的斗争,比如说当年提出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尽可能的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寸布”,有一些具体的做法未必现在依然还需要这样做,但是我觉得这种艰苦朴素,不铺张、不浪费的态度和精神还是应该保留的。现在我们也强调从环境、从生态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始终是这样在强调的,所以这种精神我认为是不过时的,而且艰苦奋斗努力去创造条件,激起大家的一种奋斗精神,完成国家这样一种艰巨的建设任务,这个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而且我们这样一个民族,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国家开展建设也是非常非常需要继续保持这样一种精神。
2011-06-22 10:47:47
- 中国网:
对于“延安精神”的传承,尤其针对年轻的一代,比如八零后、九零后甚至于零零后,他们可能对延安精神了解的并不是非常多,对于青年一代延安精神的传承应该如何来做呢?
2011-06-22 10:48:09
- 陈燕楠:
我们在课堂里面始终讲这样一个观点,一方面利用好延安丰富的资源,把当年的这样一个奋斗的历程能够展现给年轻的一代,因为毕竟现在年轻一代离七十年前的那段岁月是越来越久远了,有些东西是陌生的,甚至他们可能都觉得原来不是很了解,到这里来以后,他们能够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但是我认为这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希望要做到两方面的结合和转换,一方面是从历史到现实的结合和转换,在延安干部学院不光是学习历史,不光是了解那一段岁月,更重要的是把当年的东西转换到现在来,我们现在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像我刚才说到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现代是怎样体现的,当年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现在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这些东西我们要完成从历史到现实的对接。
另外要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也就是说,我们不只是学习一些理论或者是做一些文字上的东西,而是我们经常强调这样一个观点,要内化于心,同时要外显于形,首先内心要坚信这些东西,他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同时他要体现在他的工作当中。所以,也有的记者采访时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说你们怎样评价你们培训的效果,我始终持这样一个观点,我说评价这样一种类型的培训效果确实很难,但是我们努力地去做,要让这个培训首先深入内心,第二我们要创造条件推动他们去实践,转化为行动。当然,最后这个行动的效果应该体现在他的工作当中。
2011-06-22 10:48:25
- 中国网: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在党的九十岁生日时,您对我们的党有什么样的祝福呢?
2011-06-22 10:48:49
- 陈燕楠:
当然,我作为一个入党几十年的老党员,在这样一个时刻内心十分激动,我们党九十周年走过了一条非常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站在九十周年这个时间点上,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历史,一方面感觉到我们很自豪,我们这样的一个党把中国积贫积弱的这样一个国家带到这样一个发达的程度,我们内心是很自豪的,这是一方面。同时,另一方面也感到责任重大,特别是就我现在的角度来讲,在我们这样一个位置上,怎样能够把当年党的这种辉煌历史和已经形成的这种伟大精神的这样一些宝贵财富能够不断的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我们也感觉到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及我们也努力地把它化为我们工作的动力。同时,我也想用我们努力的工作,为我们党的事业能够再添一份力量,同时也特别高兴能够迎来我们伟大的党九十年的华诞。
2011-06-22 10:49:07
- 中国网:
也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谢谢!
2011-06-22 10:49:22
- 中国网:
(责编:郑海滨 / 主持人:郑海滨 / 文字:郑海滨 / 图片:郑海滨 齐锐 / 后期:齐锐 / 摄像:齐锐)
2011-06-22 10:49:38
图片内容: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燕楠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报告厅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校园
- 激情教学,学员学习陕北大秧歌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员现场体验教学。在中央大礼堂旧址,学院特聘讲解员介绍“七大”情况。
- 在杨家岭旧址学院副教授向学员现场专题讲授《刘少奇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视频地址:
图片大图: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燕楠
中国网 齐锐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 齐锐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中国网 郑海滨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中国网 郑海滨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报告厅
中国网 郑海滨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校园
中国网 郑海滨
-
激情教学,学员学习陕北大秧歌
中国网 郑海滨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员现场体验教学。在中央大礼堂旧址,学院特聘讲解员介绍“七大”情况。
中国网 郑海滨
-
在杨家岭旧址学院副教授向学员现场专题讲授《刘少奇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中国网 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