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风格的中国水墨

时间:2011年7月8日10:00
嘉宾:著名国画家 吕少华
       资深艺术评论家 闫正
简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画艺术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态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国画艺术,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我国著名国画家吕少华与资深艺术评论家闫正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中国水墨的吕氏风格

活动描述

  • 时间:2011年7月8日10:00 嘉宾:著名国画家 吕少华 资深艺术评论家 闫正简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画艺术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态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国画艺术,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我国著名国画家吕少华与资深艺术评论家闫正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你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画艺术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态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国画艺术,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我国著名国画家吕少华与资深艺术评论家闫正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

    欢迎两位的到来,请两位老师与广大网友朋友打个招呼。

    2011-07-08 08:46:06

  • 吕少华:

    网友们大家好!

    2011-07-08 08:46:32

  • 闫正:

    网友们大家好!主持人好!

    2011-07-08 08:46:47

  • 中国网:

    对艺术创作者来说,很多时候这种艺术的熏陶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听说吕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2011-07-08 08:47:02

  • 吕少华:

    我从小学画与家庭有关系,我家祖上七代为官,受家庭氛围影响很大。听我母亲说,我3、4岁还穿着开裆裤时,撅个小屁股趴在地上,画小人,画小房子、小树,吃饭的时候抱都抱不起来,要抱起来就手挠脚蹬的,不愿意,非要趴在地上画。

    2011-07-08 08:47:11

  • 闫正:

    这是天性。

    2011-07-08 08:47:25

  • 吕少华:

    那时候我爷爷的朋友,我爷爷和于右任老先生在一起,于右任是大书法家,又是民国的要员,他看到之后,跟我爷爷说,这个孩子这么爱画,你重点培养吧,我爸爸听了之后,在我7岁时把我送进私塾,到唐云墨老师(唐伯虎第22代子孙)那里学艺,那时候叫学艺,不叫学画。到13、14岁,也是爷爷的关系,和傅抱石老师学了一年多的时间。

    2011-07-08 08:47:33

  • 中国网:

    那时候还小,虽然叫学艺,除了绘画技巧以外,也学到了很多精深的东西?

    2011-07-08 08:47:48

  • 吕少华:

    是的。

    2011-07-08 08:48:56

  • 中国网:

    闫老师做过艺术评价,这种从小的学习,和后天成材的人来比,会有不同吧?

    2011-07-08 08:49:04

  • 闫正:

    不同。这是童子功,从小开始,潜移默化,他印象会更深刻。

    2011-07-08 08:49:14

  • 中国网:

    功底会更扎实一些?

    2011-07-08 08:49:22

  • 闫正:

    是的,会更深刻。

    2011-07-08 08:49:32

  • 吕少华:

    过去的传统教育和现在的模式化教育是两个概念,比如写字,练书法,从小楷、中楷到大楷。从会爬,到慢慢会坐,绘画也一样,先从学描开始。过去的老师不叫老师,叫师父,师父要求你背帖,哪一张哪一页是什么,文字是什么文字,画面是什么画面,朝墙背帖,老师点到哪一页就要背哪一页。

    2011-07-08 08:49:44

  • 中国网:

    师父的教育是严格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吕老师您从7岁就开始学画,还与很多著名的老师学习,肯定发生了很多故事,您印象里老师对您要求最严格的是什么事?

    2011-07-08 08:49:53

  • 吕少华:

    挨打。

    2011-07-08 08:50:04

  • 中国网:

    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挨打?

    2011-07-08 08:50:10

  • 吕少华:

    我早上5点起床,5点半做早课,练臂功、悬功,小时候练臂功要半个小时,铺张纸,笔蘸上墨,个子比较矮,手拿着笔离纸这么高,流一点不打你,流两点不打你,流三点不打你,流第四点,一板子就上去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确实是严师,但我现在也不敢说自己是高徒。

    2011-07-08 08:50:22

  • 闫正:

    可以说有成就。

    2011-07-08 08:50:34

  • 中国网:

    您谦虚了。

    2011-07-08 08:50:43

  • 吕少华:

    离不开当年师父和师娘的严格教育。

    2011-07-08 08:50:52

  • 中国网:

    闫老师,您评论艺术作品的时候肯定也要了解作者的成长背景等。您应该是很了解吕老师的,你们是很多年的朋友,您在看吕老师的画作时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2011-07-08 08:51:06

  • 闫正:

    中西合璧。画作最大的特点是吸收了西方的光、影。比如为建党九十周年创作的这个作品,是大气象,大构图,大手笔,大题材,表现了强大的气势。看到吕老师画的壶口瀑布,会让你感觉到什么叫“黄河之水天上来”,非常震撼。

    2011-07-08 08:51:17

  • 中国网:

    人说“言为心声”,其实画作也一样。作画的人通过画作表达自己的心声,表现出自己想传达的情感和精神。

    2011-07-08 08:51:27

  • 闫正:

    是的。

    2011-07-08 08:52:52

  • 吕少华:

    心中有画,心中有这个胸襟才能有这个气魄,无胸襟就没有这个气魄,所以对画家文学素养的要求非常高。不是说我有多高深,作为一个画家来说,一个诗人、一个作家没有深厚、浑厚的文学基础,就构思不出好作品。

    2011-07-08 08:53:07

  • 中国网:

    您提到的文学功底在绘画当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2011-07-08 08:53:14

  • 吕少华:

    比如《黄河颂歌》这幅图。画《黄河颂歌》期间,我想起当时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有一种汹涌澎湃的气势。

    2011-07-08 08:53:24

  • 闫正:

    就是文学、艺术上的修养各方面集中在一起,画出黄河的旋律,让黄河的气势和美丽结合在一起。

    2011-07-08 08:53:34

  • 吕少华:

    画的时候就像产生幻觉一样,感觉《黄河交响曲》在耳边奏响,笔就会跳起来。

    2011-07-08 08:53:45

  • 闫正:

    有节奏。

    2011-07-08 08:53:54

  • 吕少华:

    用非常激动的心情,都还达不到那种汹涌澎湃的效果。要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大地的脊髓,它灌溉了多少粮田,养育了多少老百姓。

    2011-07-08 08:58:22

  • 中国网:

    对黄河的情意是每个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并且深深刻在骨子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时刻,吕少华老师特别创作了《黄河壶口》送给党作为生日礼物,这种心情和平时的创作是否也有不同?

    2011-07-08 08:58:31

  • 吕少华:

    是的,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本来想多创作几幅,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创作太多。《黄河壶口》送给建党九十周年也非常有意义。

    2011-07-08 09:02:59

  • 中国网:

    把所有的精神都孕育其中。

    2011-07-08 09:03:07

  • 吕少华:

    《黄河颂歌》这幅作品有一首诗,它代表了画家的心声。

    2011-07-08 09:03:19

  • 中国网:

    请您给我们朗诵一下。

    2011-07-08 09:03:30

  • 吕少华:

    我站在地球之巅,看黄河之水汹涌奔腾;我站在无际的黄土高原,看黄河之水浩浩荡荡。昂首仰视,龙腾九天。啊,黄河,你是中华大地的脊髓……

    2011-07-08 09:03:38

  • 中国网:

    吕老师朗诵这一小段,已经可以让我们看到这幅作品背后的内容,更加丰富。

    2011-07-08 09:03:51

  • 闫正:

    表达的是一种心情。

    2011-07-08 09:04:01

  • 中国网:

    闫老师,您看完这幅作品作何评价?

    2011-07-08 09:04:14

  • 闫正:

    画黄河题材的人很多,但这幅画气势非常宏大,真正能体现自古以来人们对黄河的敬仰,能真正感受到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也能表达今天的心情。

    2011-07-08 09:04:24

  • 中国网:

    创作这个作品之前,吕老师也创作了其它的作品,很有成就,也有很多是大家熟知的作品。

    2011-07-08 09:04:41

  • 吕少华:

    不敢说有成就,只是有一些体会,比如说我画长江系列、黄河系列、黄山系列。在画黄山系列期间,我在黄山上看到云海景观感觉非常奇特,有一种“祖国如此美好,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受,确实是江山如此多娇!由此,我产生了要把黄山的美、黄山奇特的神韵和气质,江山的美,祖国江河的美用绘画表达出来的想法,要让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各国人民能看到中华民族的江河多么美丽、多么壮观、多么伟大。

    2011-07-08 09:04:53

  • 中国网:

    在此我们也看到了您的努力。有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吕老师为了创作他的艺术作品,曾经十一次进巴山、八上黄山写生、二十三次下壶口,应该说为艺术创作源泉积累了很多东西,也付出了很多。

    2011-07-08 09:05:05

  • 闫正:

    下了很大功夫,吃了很多苦。

    2011-07-08 09:08:00

  • 吕少华:

    为了画好黄山,我采用中西结合的手法,用西画的光影效果,也吸收了法兰西一些外派手法来作画。其实西画的质感,尤其是色彩层次鲜明。色彩在中国画系是很忌讳的,中国画忌讳用色艳丽。我在创作过程中,希望把中国的画用色更亮丽一点,所以借鉴了西方画的色彩明快度。比如画云,结合了西画光影以后,就呈现出前景和中景等三体。我沿用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手法,浓淡虚实,墨风五色厚重感做前景,中景用色少,这样既保持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味道,也融进了西方光影和色彩效果,更加提升中国画的艺术效应。

    2011-07-08 09:08:15

  • 中国网:

    吕老师曾经很多次去这些地方写生,付出了很多。

    2011-07-08 09:08:59

  • 吕少华:

    我讲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在黄山光明顶写生,左边是个斜坡,我在那儿画水粉,画好以后我向后退着看,当时有很多游山的游客看我作这幅画。我画好向后退,忘了身后是个斜坡,大家都喊,可是来不及了,我一脚踩空,顺着斜坡滚下去,斜坡有50多米,幸好被一些树给挡住了。如果没有树,再有20米就到悬崖,我可能就没命了。现在我年纪慢慢大了,牙少了一些,两条腿断了,右腿没接好,现在走路还外撇。

    2011-07-08 09:09:10

  • 中国网:

    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11-07-08 09:09:18

  • 吕少华:

    是的。他们后来把我抢救起来,送到黄山医院,抢救了一个小时都没有血压和心跳,就被送到太平间,和太平间里一个死去的老太太在一个水泥台子上。谁知道,又过了一个小时,我自己却缓过来了。

    2011-07-08 09:09:26

  • 中国网:

    这样一种经历在您后来的创作上,应该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生命的感悟会不一样。

    2011-07-08 09:09:35

  • 吕少华:

    我那时候感觉一个人的生命这么短暂,还这么脆弱。从那以后,我说人要珍惜生命,在这么短暂的人生当中必须要把自身的价值体现出来,所以我要好好地创作东西,要给社会留下东西。

    2011-07-08 09:09:43

  • 中国网:

    您体现价值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画作向大家展现。对此,我想闫老师也应该有深刻的想法在里面,对于吕老师这样冒险写生的人可能也不在少数,但像吕老师这样的,以一种生命换取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就为数不多了。

    2011-07-08 09:09:51

  • 闫正:

    他画黄山有自己的独特爱好,有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集中了所有山川的特点,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山水画比较传统,吕少华先生不但有传统的笔墨,而且加进了很多色彩、光影,他把黄山画得非常的亮丽,非常的五彩斑斓,这是他的一项成就。

    2011-07-08 09:10:03

  • 中国网:

    那会不会有失真实?

    2011-07-08 09:10:19

  • 闫正:

    那倒不会。冯骥才也属于中西合璧,不同的是,冯先生的作品更注重笔墨,吕少华先生的作品更注重色彩,它在色彩的运用,云和山的结构处理,画得这么灿烂,作为中国现在的山水画是“吕氏风格”最大的特点。

    2011-07-08 09:10:28

  • 中国网:

    刚才闫老师提到了两次,吕老师的作品是中西合璧,可能很多观众朋友也是熟悉的,吕老师曾经到法国学习了很多年,中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游历了不少地方,这应该对您的创作有所影响,您刚才一再提到,运用了西方的手法和东方的结合。

    2011-07-08 09:10:36

  • 吕少华:

    在巴黎期间,我受一些巴黎艺术大师作品的影响,尤其看到卢浮宫一些大师的作品,感到很震撼,之后到德国、苏联、意大利,看到这些国家的油画家,我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把油画的精华学过来。学好油画,西为中用,把它的精华融在中国画里,中国画以水墨为主,重水墨,在重水墨的情况下能不能融入光影和质感的效果,这就体现了中国画的内涵。

    2011-07-08 09:10:50

  • 中国网:

    一提到光影效果,大家更多想到的是电视的艺术作品,这种光影呈现更加显而易见一些,但体现在画作当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想象到是什么样的,您的作品《黄河壶口》、《黄山》,请您就一幅作品给我们说一下。

    2011-07-08 09:11:01

  • 吕少华:

    有网友在网上提问,吕老师,您这是画还是照片,这个作品写实中间含有写意的味道,重点突出写实。比如画黄山西海的云,画云海流动的感觉,采用宽镜头的构图,像宽银幕。这幅作品既有中国画写意的感觉,又有写实的感觉。有人说吕少华作品现在是否转型为写实作品,我说不完全是这样,写实里也包含了写意的味道。

    2011-07-08 09:11:12

  • 中国网:

    闫老师,您从评论的角度,怎么看吕老师的作品特色,中西合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哪里?

    2011-07-08 09:12:08

  • 闫正:

    他的作品,刚才网友提得很好,感觉像照片,画的像照片也是一种风格。我与吕先生也是好多年的朋友,但他常年在国外,去了法国很长时间,回来以后,他带给我一种感觉,说笑的话就是他的作品有一种“面包味”,但他的基本功还是非常扎实的,比如他有一幅《春山闲居图》,他充分地用中国的水墨画出一幅作品让你看,就是让你看他的基本功,就是说我能画一种东西,现在我能画另外一种东西。这两种形式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表现风格,比如说他画的黄山就表现他所认识的黄山。

    2011-07-08 09:12:18

  • 吕少华:

    闫老师太了解我了。

    2011-07-08 09:12:49

  • 中国网:

    好朋友之间互相鼓励,惺惺相惜,闫老师也经常会从艺术评论的角度给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011-07-08 09:13:02

  • 闫正:

    他能把我的东西评出味道,能用对比的方法评出味道,他能看出来。

    2011-07-08 09:13:15

  • 中国网:

    这是高山流水般的情谊了。很多情况下,艺术创作是分阶段的,吕少华老师也是分了不同的阶段,我听说之前您有一定的突破转型的过程?

    2011-07-08 09:13:27

  • 吕少华:

    是的,因为一个艺术家到了一定年龄,就希望自己能再拔高,不能到了60岁、70岁、80岁,还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比如说我过去是以油画和国画为主,大写意,刚才闫老师提到的《春山闲居图》,完全用的是中国笔墨的手法,为转型,也作了其它前期准备。

    2011-07-08 09:13:37

  • 闫正:

    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可能画到一定时候要变一变,有更大的升华,比如说大的画家,李可染、傅抱石他们的转型,可能会带动中国画的一种趋势。

    2011-07-08 09:13:46

  • 中国网:

    潮流的变化。

    2011-07-08 09:13:56

  • 闫正:

    是的,每一个优秀的画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在一定时候上升到更大的高度,这就是它的风格转变。

    2011-07-08 09:14:06

  • 中国网:

    吕老师,您这种重大的转变是从什么画作和什么时期开始?是不是一些事件影响,促成您有这种想法上的改变?

    2011-07-08 09:14:15

  • 吕少华:

    我作品的转变,不是突发起来的转变,而是慢慢由画黄河开始。过去的效果全部是中国画的画法,大写意、小写意、水墨、丹青,从这些方面,我慢慢融进了西画的质感光影效果,我就感觉这条路我摸索了出来。回国后二十年间,我一直研究水和云,我的斋号叫“水云斋”,我就是想把云画成像坐在飞机里看真正云层一样的效果。

    2011-07-08 09:14:27

  • 闫正:

    水和云在中国画里是最不好画的,非常不好处理。

    2011-07-08 09:14:36

  • 吕少华:

    处理不好它没过渡感,笔触水画就出来了,过渡得好,笔触水画会很微妙地过渡,有着从虚到有,从有到无的效果。

    2011-07-08 09:14:45

  • 闫正:

    他处理成了光影效果。

    2011-07-08 09:14:57

  • 吕少华:

    把法兰西的光影效果融在国画里面,我感觉效果不错。

    2011-07-08 09:15:10

  • 中国网:

    如果把光影效果融合在国画当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2011-07-08 09:18:19

  • 吕少华:

    体现的是质感。

    2011-07-08 09:18:27

  • 闫正:

    每个画家的风格不一样。

    2011-07-08 09:18:36

  • 吕少华:

    比如我的黄山系列里有一幅《黄山晨曦》,前面是蓝灰色的云,后面用很厚重的中国笔墨画的山和水,这幅作品主要表现出黄山早晨阳光未出,东方发亮,云层透出来的光色,把云托出来,云有厚重的地方,有雾蒙蒙的地方,这幅画是用法兰西光影手法用于中国画最好的代表。

    2011-07-08 09:18:43

  • 中国网:

    闫老师看到吕老师这些作品之后,和您以往看到的感觉是不是有什么不同?

    2011-07-08 09:18:50

  • 闫正:

    是,我有一位天津的朋友白先生,他也画黄河,我也非常喜欢,他对水的处理、山石的处理很有风格。而吕先生处理壶口又加上了西方色彩,有光影处理的感觉,所以觉得他的画法是又一种别出心裁,而且从整个大效果,大气势来说,尤其这次建党九十周年的这幅作品,很能表现出他目前的创作水平。

    2011-07-08 09:18:59

  • 中国网:

    怎么样说很能表现?

    2011-07-08 09:19:24

  • 闫正:

    因为从整个作品的构图、手法、气势,以及他想表达的内容来说,《黄河壶口》是最恰如其分的。

    2011-07-08 09:19:33

  • 中国网:

    画完这幅画之后您看着满意吗?

    2011-07-08 09:20:45

  • 闫正:

    满意。

    2011-07-08 09:20:56

  • 吕少华:

    比较满意,还得摸索,还需要再寻找新的画法。

    2011-07-08 09:21:06

  • 中国网:

    艺术永无止境。

    2011-07-08 09:21:14

  • 闫正:

    更上一层楼。

    2011-07-08 09:21:23

  • 吕少华:

    写意手法再加一点,画法、笔法更大一点,可能就是不同的感觉了。我的作品里虽然增加了它的质感,色彩明快度,容纳了西方很多优点,但我总感觉差点什么。所以,我还准备手法大一点,味道再浓一点。所以,目前我还不是特别满意。

    2011-07-08 09:21:31

  • 中国网: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想法,下一幅作品将是我更好的作品,可能对吕少华老师来说,也是这样的。刚才说了很多,对于这幅画算是职业生涯当中,或者您整个创作过程当中的一个节点,将来肯定会更好。

    2011-07-08 09:21:42

  • 吕少华:

    肯定是这样,任何艺术家、作家,包括画家都想尽他最大的努力去完善他的作品、完美他的作品,最终使他的作品让人人看了舒服,自己看了舒服,一个画家不能现在自己有点小名气就不负责任,因为一幅作品要比我们的年龄活得长。

    2011-07-08 09:21:56

  • 中国网:

    有的作品是流芳百世的。

    2011-07-08 09:22:04

  • 吕少华:

    暂且不说流芳百世,最起码我画的东西首得对得起社会、对得起我自己。我也得对得起它,让后人评说,不能让后人骂。

    2011-07-08 09:22:12

  • 中国网:

    后人和历史的评论可能是您更在意的。

    2011-07-08 09:22:24

  • 吕少华:

    所以我的作品比较繁琐、复杂一点,比方说黄山上的植被,我的一幅黄山图,小八尺的,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植被,我力求达到它的真实感,有人说“你把植被弄得那么细多费工夫啊”。

    2011-07-08 09:22:34

  • 闫正:

    这是他的一种风格。

    2011-07-08 09:22:42

  • 中国网:

    从艺术评论角度来讲,闫老师您评价一下吕老师的这幅画作。

    2011-07-08 09:22:50

  • 闫正:

    在处理手法描绘他所看到的景色时,每个艺术家的处理是不同的,有的人就比较毛糙,但如果是大写意、小写意是另外一回事,他这样处理必须达到尽善尽美,每一个小细节都让你看到,他不去忽略它。

    2011-07-08 09:22:58

  • 吕少华:

    比如说用顺镜头推进拉远,把镜头推近看我山体上的植被,能达到可以近看,也可以远观的效果。近观是一个景,远观是另外一种景,这样就比较费工夫,我得对得起我自己,作品得对得起我。不让别人骂我就行。

    2011-07-08 09:23:12

  • 中国网:

    说到艺术创作的体验,很多艺术创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作品就像自己的一个孩子一样,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全部精力都要投入其中。吕老师,您刚才讲在黄山发生危险的一刹那,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您是有牺牲精神的。

    2011-07-08 09:23:40

  • 闫正:

    献身精神。

    2011-07-08 09:23:51

  • 吕少华:

    不敢说是牺牲精神,意外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但它往往也是意料不到的。1983年我遇到山洪,下午在西北便看到雨来了,就赶紧往山脚下走,到了山脚下听到雷的响声,两边是斜坡,觉得声音不对,回头一看,山洪过来了,怎么办?两边都是斜坡,拉着一棵树,一波水浪过来了就把我冲下去了。

    2011-07-08 09:23:59

  • 闫正:

    一些艺术家在外写生途中,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是很不容易的。

    2011-07-08 09:24:08

  • 中国网:

    您刚才说到的这种体验是别人可能体会不到的,所以,您会把它融入到您的作品当中,这么多年回首,再看您的作品和自己创作的道路,您觉得国画对您一生的影响是怎样的?

    2011-07-08 09:24:15

  • 吕少华:

    影响非常大,第一个感觉,从今天小有成就,再回头看看辛酸苦辣,更激发我创作的灵感,也积累了很多创作资料,为我将来的创作打下很好的基础,我还想创作一幅《黄河》长卷,从黄河源头到壶口入海,想给中国创作一幅黄河全貌图。

    这么多年的写生经历,让我积累了很多后半生很有用的素材,在现在的基础上,我还想再进一步提高。在提高的原则下,我还想后期创作一幅黄河的全程全貌图,从青海的黄河源头,经过青藏高原,流入甘肃兰州、宁夏,九曲十八弯,到青铜峡、壶口、小浪底,经过这些建筑物。比如小浪底风景区,我想把这些做一个全貌长卷,在我75岁的时候拿出来。

    2011-07-08 09:24:25

  • 中国网:

    已经进入规划阶段了?

    2011-07-08 09:24:52

  • 吕少华:

    是的,已经进入规划了。

    2011-07-08 09:25:08

  • 中国网:

    那我们期待着。闫老师,您看到吕老师这么多年的创作,应该说他是有一个过程和发展阶段的。

    2011-07-08 09:25:16

  • 闫正:

    以前他也是从中国画入手,年轻的时候画芥子园,是真正的传统画法。他到西方,主要是法国,经过学习这么多年,然后回来,把西方的“营养”带进东方中国传统画的作品当中,我觉得这个尝试很有意义,能够把自己的面貌弄得更鲜明一些。现在很多画家画了一辈子,还没有自己的面貌,所有的作品都是一个妈生的,大家的脸看着都一样,分不清张三李四,没有办法把自己的作品和别人分开。我觉得吕先生在努力创作属于自己面貌的作品。刚才有网友说画像照片,我觉得也可以,他真正能画的像照片一样,比如植被问题,那不是一般人能处理的,我觉得也挺好。真正把他这种画法一点点完善,尽量能够达到他的想法,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吕少华的,这就是很大的成功。

    2011-07-08 09:25:27

  • 中国网:

    吕老师,您从事这么多年的国画创作了,回首看一下,您现在对国画的理解和从前有什么不同?

    2011-07-08 09:25:38

  • 吕少华:

    闫老师坐在这儿,我班门弄斧。中国的国画在唐朝是鼎盛、繁荣时期,其实中国画是比较艳丽的,从出土的古画和壁画来看,色彩是比较艳丽的。为什么到明末清初出现了水墨文人画?水墨文人画在画种里是很高深的学科,墨有五色,浓淡虚实,笔墨的厚重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完美的。为什么出现这种画?当时在明末清初,落第秀才没有考中,落第了,心里有积怨,用水墨画表现内心灰暗的一面。同时,还诞生出来一门丹青艺术——丹青水墨画系。这在画界来说,没有一定的功夫做不好。

    我的画里有几幅表现的就是丹青水墨,是大写意。我认为,中国画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中国画必须有创新才能发展。对还是不对?我在寻找这个路子。

    2011-07-08 09:25:50

  • 闫正:

    重心是对的。

    2011-07-08 09:26:02

  • 吕少华: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寻找这个路子,把中国画再升华,这促使我把中国画融入其它画种的优点。

    2011-07-08 09:26:13

  • 中国网:

    现在学习国画的人非常多,您看到这些后生真的是可畏了。

    2011-07-08 09:26:22

  • 闫正:

    老先生也非常多。

    2011-07-08 09:26:31

  • 中国网:

    您想给他们一些什么建议呢?

    2011-07-08 09:26:44

  • 吕少华:

    对同仁们来说,我们也在学习,只能说我们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创作过程中吸收各家之长,填补自己的不足,另外多听、多问、多看、多走出去,最忌讳的是闭门造车。现在的学生给我感觉有一点,对错供大家参考,我感觉现在的学生写生的机会太少了。

    2011-07-08 09:27:14

  • 中国网:

    还是要多走出去,只有走出去看到更多的世界,我们才能把新鲜的灵感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才能创作出更高深的艺术作品来。

    2011-07-08 09:27:23

  • 吕少华:

    因为写生很关键,画人物,你必须要人群当中捕捉各种人物造型,各种人物的面孔;画花虫,必须走到田野中间,到大自然中间抓写花草的姿态;画山水,要吃苦。很多人不愿意进山,我看到一幅画《泰山旭日》,我说这是画泰山吗?画倒是不错,但那就是闭门造车的结果。

    2011-07-08 09:27:32

  • 中国网:

    没有搞清楚,把事实弄反了。

    2011-07-08 09:27:52

  • 吕少华:

    我笑了笑,说这是泰山还是华山?要多走出去,才能多观察到它千变万化的姿态,画山石就画奇山怪石,画花鸟就去观察花鸟,没有深入生活的体验,就没有真实的感受。

    2011-07-08 09:28:01

  • 闫正:

    画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011-07-08 09:28:34

  • 吕少华:

    是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2011-07-08 09:28:47

  • 中国网:

    吕老师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刻苦钻研、不断去努力,而且吕老师在慈善事业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奉献。

    2011-07-08 09:28:56

  • 吕少华:

    也没有什么贡献。平时写生的时候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毕竟自己也是从贫穷中走过来的,直到现在我还是我,看到这些孩子我心里难受,甚至有几次忍不住掉泪了。所以,我尽我的力量,能供你上学就供你上学,能尽多大力就尽多大力。这个事情我都没有透露过,你们怎么知道的?

    2011-07-08 09:29:04

  • 中国网:

    为整个社会作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仅是画家、艺术家的情怀,也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

    2011-07-08 09:29:16

  • 吕少华:

    这是我应该做的。

    2011-07-08 09:29:27

  • 中国网:

    我们听到这个事情,又看到您平时很忙,还为这些孩子做了很多事情,我觉得不容易。

    2011-07-08 09:29:37

  • 吕少华:

    这些还不足挂齿。这是走到一些地区看到的,不忍心看到孩子失学,也许他将来是一个人才,只是帮助他上学,没什么可谈的。

    2011-07-08 09:30:39

  • 中国网:

    说起国画的艺术创作,刚才闫老师、吕老师谈到了,下一幅作品会更好,要攀登到更高的高峰上。对未来国家的作品或您个人的作品,您有什么样的憧憬和展望?

    2011-07-08 09:30:51

  • 吕少华:

    目前我们国家繁荣强大,在世界上国家地位日益上升,我们去美国,美国都把中国客人当上宾接待。在我们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形势下,应该多创作出积极的作品,能表现我们大好河山、祖国欣欣向荣的作品,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国家昌盛,老百姓都过得非常舒心,国家这么繁荣安定。

    2011-07-08 09:31:05

  • 中国网:

    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描绘现实的生活,包括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2011-07-08 09:31:13

  • 闫正:

    现在是中国最繁荣、最兴旺的时候,也是中国画家、书法家等各类艺术家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上发展最兴旺的时候,要紧紧抓住这个时机。

    2011-07-08 09:31:31

  • 吕少华:

    抓住这个时机,多创作展现中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2011-07-08 09:31:47

  • 闫正:

    我感觉这么好的时代让我们碰上了,虽然说年龄大了一点,但也算赶上了一个尾巴,年轻人要拼搏向上,我们也应该一样,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时代的潮流,像吕老师所说的,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把下一幅作品创作得更好。

    2011-07-08 09:31:56

  • 中国网:

    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网以及所有的网民朋友们祝愿两位老师,在创作道路上以及艺术的钻研道路上更上一层楼。谢谢两位。感谢两位与我们分享艺术创作中最精妙的地方,谢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2011-07-08 09:32:13

  • 中国网:

    (责编:王瑞芳 /文字:董安妮 /图片:董德 /导播:周姗姗 /摄像:庞睿 李异涛)

    2011-07-08 09:32:23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whmr/2011_0707_huajia_1310083921.mp4

图片大图:

  • 著名国画家吕少华与资深艺术评论家闫正老师做客中国访谈节目

    中国网 董德

  • 画家吕少华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董德

  • 资深艺术评论家闫正老师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董德

  • 作为一个画家、一个诗人、一个作家没有深厚、浑厚的文学基础,就构思不出好作品。

    中国网 董德

  • 画的时候就像产生幻觉一样,感觉《黄河交响曲》在耳边奏响,笔就会跳起来。

    中国网 董德

  • 更注重色彩的运用,画得这么灿烂的山水画是“吕氏风格”最大的特点

    中国网 董德

  • 人要珍惜生命,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必须要把自身的价值体现出来。

    中国网 董德

  • 演播室现场

    中国网 董德

  •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融入油画的光影和质感,可以更好地体现中国画的内涵。

    中国网 董德

  • 现场展示作品

    中国网 董德